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脉络及影响> 正文

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脉络及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10-28 10:43

本文摘要:这篇民族文化论文发表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脉络和深远影响,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其中的内涵,有着众多可以延展的部分。研究文化民族主义,必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欧洲大陆局势,以及赫尔德本人的思维逻辑,更有利于深入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这篇民族文化论文发表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脉络和深远影响,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其中的内涵,有着众多可以延展的部分。研究文化民族主义,必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欧洲大陆局势,以及赫尔德本人的思维逻辑,更有利于深入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民族文化论文投稿,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18世纪;启蒙运动;德国

民族文化论文投稿

  我在历史中寻找的上帝,一定要和自然界中的那个是同一个[1]。

  ——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

  以赛因·柏林曾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中说,赫尔德是真正能够称之为浪漫主义之父的两人之一,另一个是康德[2]。而文化民族主义在赫尔德的众多思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核。

  赫尔德的诸多理论,事实上都建立在文化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或是关于这个论题的延伸和拓展。为了探明文化民主主义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将它放置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之下。

  一、产生文化民族主义的现实背景

  (一)18世纪的欧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的殖民扩张就没有停止,因此到了18世纪,这些欧洲国家把殖民地一边当作原料市场,一边又当作商品输出地,利用再出口这一方式,获得了巨大经济回报。此时的欧洲经济越发繁荣,随着体量的不断增大,以及金融活动的越加复杂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制度和规则。

  在文化上,18世纪是欧洲百花齐放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数不胜数。但整体的时代氛围,便是以法国文化为主导。在18世纪,法国文化成为欧洲整体上的主流,它拥有足够多的国际认同,是当之无愧的欧洲文化中心,在建筑、诗歌、哲学等方面,都孕育出了极其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3]。

  (二)18世纪的德国

  在工业革命之前,德国就像没有睡醒一样,在18世纪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旧的制度,社会,以及经济模式,总体上,相比于英国或者法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他都像是还处在旧时代的一潭死水[4]。但其中原因,却要归咎于德国长期的分裂和战乱,自三十年战争之后,德国的分裂状态,就已经成为欧洲,甚至是德国人内心之中已经接受的现实。

  从上面的两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德国在将近两百年的时间中,变化较小,阶层之间的流动性较弱。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三百多个邦国各自为政,德国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同时,德国的发展轨迹,也时常受到欧洲其他国家干预。如此,我们发现,德国已经迈入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循环让它越来越疲惫,特别是在18世纪,这个欧洲正在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这种止步不前,将对德国产生极大隐患。这一切都看在当时哲学家、文学家等时代翘楚的眼中,他们心急如焚。

  另一方面,德国这三百多个分裂的城邦之中,普鲁士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邦。普鲁士人有尚武传统,贵族阶层有着服从命令、遵守阶级纪律、富有效率等良好品质。他们甚至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尽其所能地靠近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依照资产阶级那样的行为方式,去赚取金钱,从骨子里面,他们对于非贵族的一切活动都是不屑的。这就导致促使德国进行变更的贵族力量,也变得没有意义,而且很多邦国的贵族,不但不能够促成德国社会的变更,反倒是在18世纪,花费大量财产,购买奢侈品,掏空了经济[6]。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对于德国来说,它是搭上了启蒙运动的末班车,启蒙运动是在法国发起,但却是在德国到达了顶峰,并且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理论深度上,德国哲学家是要超过法国的[7]105。

  事实上,从17世紀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是德国哲学达到成熟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德国的哲学界可谓是星光璀璨,其创造出来的价值,奠定了德国不愧于“哲学王国”的称号,并且对整个世界的哲学和文化产生了剧烈的影响[8]106。

  即便如此,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们,都曾无比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甚至达到了一种盲目崇拜的地步。那时的法国就是欧洲思想家们的精神殿堂,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文化影响,导致法国的各个方面,都是其他欧洲国家的模仿对象。德国的上层贵族,甚至放弃了自身的语言,转而去学习法语。

  但很快,德国哲学家们,就发现这个精神殿堂,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美好。启蒙思想过于理性,导致很多诗意荡然无存。启蒙思想追求的世界主义,完全有悖于现实……最重要的是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的拿破仑掌权,都给德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文化民族主义之中的思想脉络

  (一)民歌

  赫尔德后期,主要进行的事业,就是搜集各民族的民歌。事实上,关于民歌的搜集,最能够体现他文化民族主义的特点,在他的思想之中,各个民族平等,各个民族都诞生了十分伟大的文化。赫尔德所收集的《民歌》,在他逝世之后,更名为《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于是变得闻名天下。它是第一部完备的世界文学选集,他那种民间诗歌的含义极其广泛,而且包括许多我们今天不会想到用这个名词来称谓的内容[12]263。

  很多国家“民族觉醒”的先驱,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赫尔德哲学的影响。比如格林兄弟对民间传说的研究及著作《格林童话集》,也都受到赫尔德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那些从事童话创作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基于赫尔德的思想进行创作[10]88。

  (二)反启蒙、反法国

  启蒙运动带来最有价值的观念就是理性主义,然而理性主义也有着自身的缺陷。理性主义是文艺的大敌,它的客观在科学上拥有着崇高的价值,但是在文艺之上,却是抹杀了这种精神文明之中的灵性,使之枯燥无味,丧失魅力[8]赫尔德对于法国的思想非常复杂,起先对于法国大革命,赫尔德跟同时代的人一样,充满了精神向往,毕竟那是法国资产阶级掌权,推动的一次改变了整个法国的革命。然而德国却没有这样能够推动变革的土壤。于是,在某一个阶段,赫尔德们曾经幻想,希望法国帮助他们。帮助德国革命,帮主他们获得梦寐以求的权力,以及帮助他们抓住时代发展的巨大机遇,可惜最终的结局只有失望。

  后来的赫尔德强烈讽刺那些附和法国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倡导以法国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特性共同体[10]91。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文化民族主义是赫尔德对于当时较为先进的法国文化冲击之下的一种民族意识的回应,同时也是绕开了德国分裂的现实状况,寻求精神上的统一,在赫尔德思想之中,德国政治上的分裂是由文化上的分裂所造成[9]。

  三、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斯拉夫

  赫尔德的文化民主主义自提出之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民族觉醒的先进代表,直接把赫尔德的思想当作是行动纲领。他所开启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使得那些处在分裂状态的国家和民族,兴起了一股主张统一的政治势力。他的思想乐章,回荡在整个斯拉夫世界,成为泛斯拉夫主义的经验创始人,传说里加的年轻人一提到赫尔德,就把他称作为“他们的基督”[10]。

  斯拉夫民族这个概念,就是赫尔德为代表的思想家所提出。赫尔德对欧洲的斯拉夫人大放溢美之词,说他们是一个品德高尚、勤劳勇敢的民族,这对于斯拉夫民族的自我形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塑造,使斯拉夫人产生了自豪的民族情感[10]160。

  (二)德国

  不得不说,后来的德国思想界,对于德国统一的声音,很多都是发源于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是在文化上寻求统一的认识,现实之中的德国分裂状况,太过复杂,完全不是赫尔德能够解决的,但是他在思想层面,对德国的统一,寻求到了可能性与合理性。而且这种理论,造成的结果,就是德国民众对于各个方面的民族文化的再认知。

  事实上,不仅仅是德国,对于整个欧洲大陆,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是英国和法国,在当时,他们都有着通俗文学方面的压力,经年累月一来,他们的“经典”,事实上大部分都是拉丁文所写,自此,他们开始要求掌握本国语言,并且以使用本国语言写出民族文学而感到骄傲。

  (三)民俗学

  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另外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开创了一个特殊的学科门类——民俗学。德国是民俗学的發源地之一,德国人对于民俗学的热情,就是来自文化民族主义的倾向[11]。赫尔德在这一学科的开创之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功劳。

  赫尔德最大的功劳,就是对于民间诗歌的肯定,他认为诗歌代表了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想象力,是一件具有非凡想象力的事物[12]。他认为文学变得越来越矫揉造作,而诗歌却是质朴没有什么装饰,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本来面貌。

  四、结语

  事实上,经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文化民主主义的产生与18世纪的欧洲局势,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第二,赫尔德的文化民主主义思想,在他的其他思想主张之中,也有着体现和包含。第三,文化民主主义对于欧洲和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文化民主主义的全面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现实问题,从而得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对于多样性文化保护的问题上,能够给予我们众多有价值的思维观念,从而促使问题以更容易、更正确的方式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艺理论译丛·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368.

  [2]以赛因·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吕梁,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62.

  [3]上海新学科学会.新学科的文化自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86.

  [4]陈日华.市民的世界:城市生活[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6:143.

  [5]里夏德·范迪尔门.欧洲近代生活:村庄与城市[M].王亚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79.

  [6]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M].赵辉,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123.

  [7]游英慧.比较视角下的欧美文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8]陈恕林.论德国浪漫派[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152.

  [9]陈佩雄.欧洲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410.

  [10]威·B.埃瓦尔德.比较法哲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152.

  [11]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

  [12]斯太尔夫人.德国的文学与艺术[M].丁世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12.

  推荐阅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本刊除继续保留比较固定的传统栏目,还密切跟踪学科前沿、最新学科动态和该学科当前的研究焦点、热点,推出一系列专题特色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