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政法论文》 政工师论文发表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政工师论文发表大学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6-12-13 15:31

本文摘要: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学历上的提升,政工师论文发表其本质是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自我提升的必然途径是终身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陈占安教授谈到,教师应该对基本理论有深刻理解并达到学术研究的层面,只有深刻理解了理论,在讲授时才能

  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学历上的提升,政工师论文发表其本质是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自我提升的必然途径是终身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陈占安教授谈到,教师应该对基本理论有深刻理解并达到学术研究的层面,只有深刻理解了理论,在讲授时才能自信、自如和自由。

山东工会论坛

  《山东工会论坛》本刊是由省总工会主管、省管理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工会理论政策研究期刊。《山东工会论坛》现为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山东工会论坛杂志栏目设置:工会理论研究、职工问题研究 、工会工作研究 、劳动关系研究 、法学新论 、党建与政工、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研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创新的推动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在当前各层次大学中,我国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一、 三本高校思政课师资现状

  三本高校是相对于传统一本、二本高校而言的,它是按我国高考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位置的高校,主要包括多数独立学院、多数民办高校,少数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近年来经教育部批准,也有部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可在本科第二批招生。三本高校建校时间虽不长,但近十年来发展迅猛,许多三本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以上。高校在扩张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如师资、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发展滞后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上也有所体现。

  三本高校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但相比较而言具有后发优势及其办学特点,该类学校诞生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三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首先是专业化。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都是本专业毕业,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其次是年轻化。从各高校情况来看“70后、80后”的年轻教师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力军,在各高校因教师数量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外聘教师。第三是高学历。从各高校思政课教师学历来看基本都是硕士以上,也有不少学校引进一定数量的博士生充实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较高。此外,由于学校和教师相比办学历史长的学校而言比较年轻,师生间容易沟通交流,关系较融洽。

  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确实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少数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弱化、学术研究功利化、职业认同的困乏、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等现象。三本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上升通道相对狭窄、师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1 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本高校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问题。师资力量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师生比过低。2008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1:350~1:400的比例配备。许多三本高校出于办学成本考虑,自有师资难以达到此标准,有的三本高校常年聘请外校教师或退休教师兼职,自有教师不足在三本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样是万人规模的高校,有的学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十多人,有的学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只有几人规模。据官方在一次会议中透露,某民办高校仅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授课任务依靠大量外聘教师完成。由于师生比的原因,三本高校存在着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偏重,教学班额偏大,教师压力大的矛盾。

  2 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师资结构主要体现为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三本高校建校历史不长,新进年轻教师是主力军,少数年长教师多为退休返聘教师或兼职教师。在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少。师资结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和发展,传帮带作用得不到良好发挥,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现有师资结构影响到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

  3 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总体上来讲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年轻、充满活力、专业素养和学历都比较高。但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在教学上,有的教师业务能力还不强,学生到课率、抬头率不高。有的教师责任感不强,不是将教师职业作为一项神圣的职业,权当一个饭碗。教师职业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深的意义在于教师本身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

  4 教师队伍需要进一步稳定

  队伍不稳定主要源于对三本高校的办学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的认同危机。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民办高校”这种办学模式缺乏安全感。三本高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投资方和学生学费。由于办学经费所限,教师工资待遇不像一般的公办一本、二本高校来自国家财政拨款,为节省办学经费,使得教师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不相匹配,有的教师担心未来高校竞争激烈,学校的生存发展会出现问题。这种新的办学体制也使得有些教师存在着打工心态,进而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认同和职业的认同。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觉得学科被边缘化,不受学校重视,成就感缺失。与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尤以总量不足和队伍不稳定表现得突出。[1]

  二 、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在某次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时讲到,当前高校最受欢迎的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不受欢迎的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笔者深有同感。在同一所高校上同一门课程,通过学生评教数据比较发现,不同的教师受学生的欢迎程度是有差异的,有的差别还比较大。这说明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2014年9月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谈到,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2]思政课教师要经常照镜子,以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此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身份具有特殊性,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其主体素质应该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学能力、科研素质、学习转化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教师必须首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有的教师甚至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何谈让学生信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应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上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如果教师口头上是马克思主义,行动中是非马克思主义,言行不一,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影响力。能否做到言行一致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形象,决定着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进而影响教学效果。”[3]有少数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摇摆不定,在讲台上的表现可想而知。笔者在一次交流学习中得知某高校思政课教师因为授课出现政治方向性问题被学生反映后遭校方辞退。虽是个案,亦当汲取教训。

  二是专业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专业知识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学能力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中介力量,科研能力则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延伸,科研反过来促进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思政课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吃透教材,善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三是责任心。思政课教师应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则要担负起关心、爱护、关注他们成长成才的责任。习总书记谈到,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责任心是自我成长的关键,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关键。责任感越强,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生的越关心,和学生走得就越近。这种责任心来自于内心的信念,来自于对学生的受,来自于对社会、对千千万万个家长的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家长培养好孩子,千千万万个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同时也只有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学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永续发展。如果教师能将学生视为己出,我们的责任感自然会大大增强。

  四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外化的言行和亲和力。思政课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应作好表率起到引领作用。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但也出现了道德沦丧的个案,比如功利性过强,在职称评审中有的教师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评审弄虚作假。有的高校教师论文作假,请人代笔。这不仅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而且给学生传递着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坏的负面影响。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具备几种情感。一是归属感。归属感是扎根学校,献身教育事业的基础。当前民办高校教师具有不稳定性。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教师在身份待遇等方面难以得到部分教师的认同。二是认同感。认同感主要是指对学校的认同,对教师职业,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认同。职业认同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学校的认同在于要坚定对学校未来的发展的信心,不论是哪一层次的教育,它们都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都是在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只要学校办学质量过硬,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它就能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业的认同来自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的判断。国家培养人才是有标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德和美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方向。同时学生个体的发展,要立足于社会,要成为社会所悦纳的人必须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国家、社会乃至家庭都需要的职业,其价值一目了然。三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的敬业精神源自于他们的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责任。思政课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才能潜心教学和研究,才能正确认知自身价值,在教书育人中实现人生价值,收获幸福,才能不断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及障碍。

  三 、提高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对策

  高校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只有紧紧拧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思政课建设才能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才能实现思政课建设创新发展。[4]对于三本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应主要从三个层面着手:国家、学校、教师自身,即进行三级培养。

  1 国家培养

  三本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三本高校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让三本高校师生享受更加公正平等的待遇,将三本高校师资培训纳入高校教育发展规划。比如类似近年来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理论素养、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提高都很大,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各层次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及教师培养工作,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督导和专项检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省市都有督导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但检查之后对所发现的问题如何督促整改落实是关键,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学时、师资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实践经费,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谁来督促落实成了难点。

  2 学校重视

  当下社会存在功利化的教学趋向,学科建设方面注重专业建设,轻视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受当代社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学校在思政课建设和投入方面偏少。国家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是有标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培养人才的总标准。学校应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师发展等方面给予平等对待。同时完善退出机制,不适宜思政课教学岗位的教师能够顺畅地退出,引进新鲜血液。完善思政课教师在岗培训和在职深造体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也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理论探讨和学习,积极进行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办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

  3 自我提升

  教师个体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内在动力,提升素质关键在教师自身。5]三本高校的教师教学压力相比一般高校压力要大一些,他们教学任务普遍较重,缺乏搞科研需要的兴趣和时间。但不论如何,高校教师都要重视科学研究,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这样我们在授课时才会更自信、更自如、更自由。同时教师自我提升要寻找榜样,学习榜样,多学习优秀教师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彰显榜样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11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