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浅谈“导师制”在中医本科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正文

浅谈“导师制”在中医本科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9-17 10:19

本文摘要:【摘要】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中医认可度的提高,临床对中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育输出,还是沿用了现代医学的院校教学模式,虽培育了不少中医人才,但在临床工作中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却不理想,缺乏良好的中医思维方式和诊疗能

  【摘要】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中医认可度的提高,临床对中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中医药人才的培育输出,还是沿用了现代医学的院校教学模式,虽培育了不少中医人才,但在临床工作中中医临床诊疗技能却不理想,缺乏良好的中医思维方式和诊疗能力,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满足不了临床需求,造成了学习实践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影响了中医人才的发展。该文对目前中医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导师制教学的特点和中医临床医师的培训要求,以培养实用型的中医人才为出发点,以中医导师为主轴,对本科生实践教学建议早切入、双向选择、门诊跟诊、跟师抄方、专题授课、个案病例查房、定期考核等临床教学方法,同时严把中医带教导师的入选标准,达到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很好的融入到中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中医本科生实践教学提供合理化建议和研究思路,为培养中医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导师制;中医本科生;实践教学;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中医教学

  进入十四五以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中医药的倾向、民众对中医认可的提升及中医的国际化,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和中医药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培养会看病、能看病的中医人才,而不是靠西医诊疗技术及治疗手段进行疾病诊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中医药专业的教育主要采用了院校教育的批量生产模式,忽略了传承几千年的师承教育力量,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适应医院工作要求。

  中医教育论文范例: 中医药大学在线教学教务管理实践

  缺乏良好的中医思维方式和诊疗能力,导致学生对中医的传承出现了脱节的现象[1],造成实际上中医人才依然短缺的现象。中医生的实践教学是中医(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中医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且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

  学生的本科阶段,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生活,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还处于懵懂期,无论身心的发展,还是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对中医本质的认识和自身的发展定位还很模糊或着不确定,因此需要导师加以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医的认识和兴趣,对医学生以后正确的人生走向起着重要作用[2]。我院自2018年开始对中医本科生实践教学采用“导师制”带教方法,效果满意。浅谈如下。

  1中医实践教学现状

  中医实习医师有不同于西医实习医师的特点,不仅要掌握西医知识和临床技能,更需要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技能,尤其要培养学生中医思维[3]。而我国目前的中医教育多为五年制本科、本硕连读七年制,这种教育模式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中医文化氛围的烘托不足,更有大部分高校将中医四大经典学习设为选修课,跟师实践机会甚少,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中药、方剂、条文,学习枯燥乏味。

  临床实践时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生长变化规律,而且打击学习积极性,致使中医出现“后继乏人”“后继乏学”的困境[4]。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批量生产的培养模式,虽培育了一定数量的中医人才,但由于中医自身的特殊性,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疗技能仅靠书本知识获得,犹如“纸上谈兵”,不能活学活用,很难掌握中医文化的精髓[5]。

  中医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够治病救人的临床中医师,而成熟的中医临床思维及实践操作能力正是中医实习医师学习的重点所在。中医学生在跟师临证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建立中医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跟诊过程中发现基础知识欠缺或理解操作偏差的地方,可以随时接受老师的纠正及正确操作示范,既可以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度,又可以巩固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水平,这正是经典的师承授受模式[6];同时中医导师制教育注重“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正因为中医辩证思维及临床能力的形成需要千锤百炼、临证观摩、仔细推敲,不断积累实战经验,真正临床时才能心领神会、运用自如。

  院校教育可以尝试在学生进入学院教育的同时尽早成立“导师制”,让学生早日进入医师角色,在学生临床见习之前建立导师对接,可以尽早地接触导师思想,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渗透老师的诊治经验,启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树立对中医学的信心,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7]。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中医名师和名家,更好的助力中医药发展。

  2中医本科生“导师制”特点

  由于目前中医名家的稀缺,“师承制”传授受师资缺乏影响,很难做到“一对一”结对教学,给师承制的实施造成了困难,而中医本科生“导师制”教育指将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方式和现代的“导师制”有机结合,在本科生即将走向见习阶段或更早时期确立“导师”培养关系,尽可能早的让学生接触临床,通过跟师出诊、口传面授等方式,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完整地继承和发扬的一种教育模式。古时中医师承教育以师授徒承模式,老师言传身教,弟子跟诊侍诊,认真记录老师的治疗、及时反馈、深刻体会老师的望闻问切技巧、处方用药原则、施针持刀等诊疗技能。在跟诊侍诊过程当中,师生之间可以及时互动,及时解决问题,调整施教策略。这种“师带徒”模式具有理论紧密结合临床,既能巩固学习课堂知识,又能增加临证能力,还能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继承“仁心仁术”,所培养的人才临床能力强、品德优[8]。

  3促进“导师制”与中医本科生实践教学结合的措施我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实习学生较多,且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人作为规培教师和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根据以往临床带教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可行性方案。

  3.1切入时机和双向选择早进行传统师承教育重视“习在临证”,早临床是培养实习医师中医临床思维的主要方法,在进入临床时机的选择上,以中医学专业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即开始实施。该时期新生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对自身专业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初步产生兴趣。但在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和专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尤其需要具备高等教学素养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针对性的指导,故此时是师承教育切入的最佳时机,通过向纳入新师承培养计划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座谈会对接等方式介绍师承团队,包括学科带头人简介、导师组成员组成、团队研究方向等,有助于学生在做出最终选择前对各个团队充分了解,依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做出选择。

  3.2门诊跟诊是“导师制”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方式跟诊抄方是师承学习的重要方法。实习医师每周至少2次跟师门诊,近距离全程观摩导师的诊疗过程,跟诊过程中聆听导师如何收集病史、辩病、辩证、分析病因病机、处方的精髓,促使实习医师更好的理论结合临床,较快地提升临床诊疗技能,使实习医师能够准确掌握老师的学术思想。中医学是一门集经验、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传统学科,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极其复杂,不是简单的背诵和临摹,更重要的是跟师跟诊过程中对导师的诊治过程及思维方式领悟,从而加深对导师学术思想的学习和掌握[9]。

  3.3每月举办一次中医专题讲座

  中医专题学术讲座是师承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中医学生理论水平和层次的重要举措,由临床导师带领进行,一般选取针对临床疑难病症或经典片段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通过提前告知实习医师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带教导师讲座结束后,学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导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中医实习医师对经典知识的加深理解,提高实习医师对疑难病症的中医诊疗水平,并进一步对导师学术思想加深认识。

  3.4重视教学查房中医实习医师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培训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一项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实习医师的中医临床思维。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实习医师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运用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规律后,制定出的预防、诊疗疾病的方法、处方及用药原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活动[10]。

  在跟师实习阶段中医实习生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中医临床思维习惯。相较中医门诊而言,这种现象在病房实习中更为突出,由于目前中医思维模式的西化,临床诊疗模式全部参照西医诊疗规范,缺乏中医特色,甚至有些科室中医诊疗成了临床辅助治疗的工具。如何在中医病房教学中发挥中医的优势和体现中医特色,锻炼学生的中医思维。在中医教学查房过程中,导师的言传身教就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查房往往以真实病例为依托,实习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信息的收集、辩证分型,得出正确的诊断,然后导师围绕疾病相关中医理论知识讲述、剖析中医病因病机及扩展,最后明确证型,确定治则治法。而且在整个查房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及时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查房的优势在于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医临床思维的完整过程,通过一问一答、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中医兴趣的同时锻炼中医思维。而且要求导师具有扎实的中医思维基本功,熟练掌握中医思维方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3.5定期考核学生跟师学习情况

  由带教导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跟诊笔记以及经典诵读完成情况,提出阶段性调整意见。以此来加深传承弟子对导师学术思想的理解,通过不断梳理、总结,不断临床实践,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临床思维。

  3.6重视导师遴选

  制定带教导师的师资选拔制度,把附院的硕士生导师纳入本科生师承导师团队,并鼓励其承担团队负责人,以自身研究方向引领和带动团队学习。鼓励博士生导师、名医名家加入导师团队,提升师承导师的学术水平,壮大导师队伍。积极吸纳导师团队的青年教师、高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为教学组长,为学生提供具体、及时的指导。定期进行师承导师的业绩考核和增补遴选,完善淘汰和激励机制,保障导师团队高效运行[11]。

  师承分配中,保证每位实习医师都能安排一位导师,每位导师可以带多名实习医师(原则上不超过5人)。中医师承教育对于中医传承和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医师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药传承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中医药学不断传承与创新的基础。而师承教育的灵魂在于“习在临证”,如果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原则,即在中医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之初,便确定导师培养关系,接受中医思维的培训,将中医师承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12-14]。

  倡议加快中医药教学体制的改革,把院校教育和导师制有机结合,把中医实习阶段或更早时期纳入师承的启蒙阶段,因时因材施教,把中医特色优势发扬光大。着力塑造和培养“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重创新、求突破”的新型卓越中医药人才计划[15]。中医学的传承有不用于西方医学的规律,只有将中医师承教育有机融入中医医师培养全过程,制定适合中医特色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大家、中医名家。探讨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有机融入中医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对中医传承和中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志华,崔邵阳,王曙辉,等.中医师承临床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8(34)75-76.

  [2]姜锦林,杨强,刘小琴,等.中医本科生实习阶段实施“导师制”的效果评价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1):99-100.

  [3]石伯伦,姜德友.浅析中医临床思维的实践导向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620-5622.

  [4]魏丹霞,谭艳云,杨娟,等.名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在本科毕业实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97-98.

  作者:申慧芬1刘英2魏国荣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