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院前急诊正压通气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正文

院前急诊正压通气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08 10:14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院前急诊正压通气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院前急诊是否行正压通气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未行正压通气治疗而行面罩球囊吸氧治疗)与实验组(2

  【摘要】目的:观察院前急诊正压通气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6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院前急诊是否行正压通气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未行正压通气治疗而行面罩球囊吸氧治疗)与实验组(23例: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院前治疗后以及急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诊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面罩球囊吸氧治疗效果。

  【关键词】院前急诊;正压通气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效果

中国实用医药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尽快将其转移至空气清晰的环境中,并立即开展氧疗,传统院前急诊氧疗方式为面罩球囊吸氧,近些年正压通气治疗在临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将正压通气治疗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诊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46例院前急诊行面罩球囊吸氧治疗以及正压通气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正压通气治疗的23例患者中男(n=13)、女(n=10),年龄区间为:32岁~58岁、平均(48.52±1.42)岁,中毒至院前急救病程/平均病程为:18min~3.21h,(1.52±0.11)h。对照组未行正压通气治疗而行面罩球囊吸氧治疗的23例患者中男(n=12)、女(n=11),年龄区间为:34岁~55岁、平均(48.51±1.41)岁,中毒至院前急救病程/平均病程为:18min~3.25h,(1.51±0.14)h。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我国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诊断标准[2],且均由我院派遣急救车辆前往事发地接诊并实施院前急救。(2)本次研究征得患者家属以及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一氧化碳中毒就诊患者。(2)排除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确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院前急救中应用面罩球囊吸氧治疗,随车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畅通、意识、血压、心率,并监测并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度,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行面罩加压给氧,每分钟给氧量为10L,同时开展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以最快的时间内转送至急诊科,在转送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其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并向医院急诊科汇报患者病情,请医院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

  1.3.2实验组院前急救中实施无创正压给氧,随车医师接诊评估患者各项生命指征,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立即给予无创正压给氧治疗,无创正压呼吸机压力支持模式为PSV模式,压力在12cmH2O-20cmH2O,氧浓度为100.00%,其他治疗均参考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治疗前、院前治疗后、急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

  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效果,若患者意识恢复且肺功能明显改善,头痛、头晕、恶心等异常症状均消失,无后遗症,为显效。若患者意识恢复且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头痛、头晕、恶心等异常症状明显减轻,遗留轻度周围神经损伤为有效。若患者异常症状加重或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 100.00%。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变量资料,“%”形式相关变量资料应用χ2检验,形式相关变量资料应用t 检验,P<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治疗前、院前治疗后、急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与院前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院前治疗后与急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呈递增趋势,且实验组患者院前治疗后、急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应时间段对照组。

  2.2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效果,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显效56.52%(13/23)、有效43.48%(10/23)、无效0.00%(0/23),对照组显效39.13%(9/23)、有效34.78%(8/23)、无效26.09%(6/23),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3.91%),χ2检5.703,P<0.05。

  医药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实用医药》(旬刊)创刊于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吸入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相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可致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早期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以及心悸症状,伴随中毒症状的加剧,患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北方冬季[3]。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事发地急诊后评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常规给氧治疗方式为面罩球囊吸氧,无创正压给氧与面罩球囊给氧方式相比,可保证患者持续吸入氧浓度为100.00%的氧气,以促使一氧化碳与氧血红蛋白解离,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为入院后开展急诊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院前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与急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

  综上所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诊正压通气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晓晖.院前急诊正压通气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7):89-90.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卢冬.院前急诊正压通气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21-22.

  [4]李莉.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2):2106-2108.

  作者:姚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