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研究> 正文

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研究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2-24 09:54

本文摘要: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三甲医院放射诊断科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共计40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外渗程度及预后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0.02%明显低于对照组0.06%,外渗程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三甲医院放射诊断科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共计40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外渗程度及预后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0.02%明显低于对照组0.06%,外渗程度明显的减轻,预后恢复天数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情况发生,效果显著,方法值得推荐。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

  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护理领域发展总结出的新型护理模式,其特色是:分析当前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康复不利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1],其护理价值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认可。笔者所在三甲综合医院放射诊断科,将预见性护理有效应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现将此护理研究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行CT增强扫描患者共计400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名。所有患者均排除造影剂过敏,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知情同意自愿参加,主动配合研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此期间所使用的设备型号为德国西门子双源螺旋CT 扫描仪和专用高压注射器;增强造影剂为碘海醇和碘普罗胺;穿刺针为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1.2 方法

  对照组:按护理常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即询问病史、签订知情同意书、交代相关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

  1.2.1 PDCA护理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P(计划):搜集资料,分析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针对特殊、重点患者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D(执行):做好健康宣教,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C(检查): 成立PDCA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时监督、检查与管理。A(处理):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外渗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改进意见和建议,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工作中[2]。

  1.2.2患者围检查期预见性护理

  1.2.2.1 检查前预评估

  ①全面评估,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过敏史。②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介绍检查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取得患者积极配合。③仔细评估预穿刺部位的血管,尽量选择粗、大、直、弹性较好的浅表静脉,避开血管交叉较多或关节的位置,对四肢血管不适宜穿刺者,可选择颈静脉。④评估穿刺周围组织是否有存在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1.2.2.2 检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一天可进流食,当日晨起空腹,长期口服药者尊询专科医生建议。②造影剂预加温处理: 注射造影剂前,应该对其进行预热,造影剂的温度越高,其黏度就会越低,确保其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当温度达到37℃左右,再进行注射,可以有效防止外渗的发生。注射时,对用量、流速也需要控制,在保证成像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其用量,减缓注射速度,减少不良刺激同时也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几率[3]。

  1.2.2.3检查中的处理

  穿刺护士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最好选择肘部正中的静脉或前臂头静脉位置,选用18G 留置针进行穿刺并妥善固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成功后接高压注射器,首先试推生理盐水20ml,观察有无外渗情况,保证无外渗,方可注射造影剂,同时边注射边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一旦不适,立即停止推注。

  1.2.2.4 检查后的观察

  检查结束后,嘱患者减少活动,待候诊区观察30分钟,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同时叮嘱结束后72h内每天饮水量> 2000mL,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依据造影剂外渗量<20ml为轻度外渗,20-50ml之间为中度外渗,>50ml 者为重度外渗的评估判断标准[5],统计两组患者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外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所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年龄等数值变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实施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检查中造影剂外渗情况调查

调查表

  3讨论

  CT增强扫描检查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疾病诊断方法之一,其方法是在扫描前,向人体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含碘造影剂,通过造影剂来增强扫描部位的成像效果,可以更加精准的找出病灶位置,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工作中,多数造影剂在经过高压注射器静脉给药过程中, 由于操作技术、血管弹性、注射速度、血压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会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一旦造影剂外渗, 会对患者局部组织产生极大刺激, 处理不当极易出现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等。因此,造影剂外渗已成为放射诊断科CT增强扫描检查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如何预防造影剂外渗,以及外渗发生后的紧急处理, 对检查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学论文投稿期刊:《海南医学》杂志的前身为创刊于1973年的《海南卫生》,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底蕴。该刊是由海南省卫生厅主管,海南省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

  因其外渗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依然是临床重点研究课题。本次研究笔者尝试将通过对检查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如:对护理人员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特殊、重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检查前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的预评估、检查前的健康教育指导,造影剂药物的预加温处理、扫描检查中的积极配合、检查后的密切观察和造影剂外渗后的紧急处理方案等一系列科学、系统、全面、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研究表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外渗程度显著减轻,外渗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真正做到做到“防患于未然”,起到“预防大于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情况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荐。

  参考文献:

  [1]孟庆芳,张存芝.预见性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9):3540-3542.

  [2]刘志芳,卢艳君,张碧红.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22):2990-2992.

  [3]孙连第.CT 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3(22):229-230.

  [4]苏萍.预见性护理对CT 检查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19,26(26):99-101.

  作者:车晓荣,王敏,任晓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2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