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彩绘—中国画的前途 《美术界》2011年,第10期,王菊生> 正文

彩绘—中国画的前途 《美术界》2011年,第10期,王菊生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0-20 16:56

本文摘要:中国彩绘在唐宋以前有过上万年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它色彩绚烂、瑰丽璀璨。 注:本文摘自:《美术界》2011年,第10期,第65页共1页,作者:王菊生 《美术界》创刊于1972年,优秀省级月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美术期刊,国内统一

  中国彩绘在唐宋以前有过上万年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它色彩绚烂、瑰丽璀璨。

  注:本文摘自:《美术界》2011年,第10期,第65页共1页,作者:王菊生

  《美术界》创刊于1972年,优秀省级月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美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5-1048/J,国际刊号:ISSN1002-7416,邮发代号:48-30。

  投稿须知:

  1.所有论文来稿务必在文中注明作者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个人简介、邮箱信息,对于联系不到作者的稿件,无论优秀与否,本刊概不采用。

  2、科研项目需在文章中注明:科研项目内容、项目编号

  3.本刊每个版面最多3200字(如有图片,一张图片相当于200字),两个版面最多6500字,三个版面最多10000字,请您控制好您的论文字数

  自宋末以降,文人画兴起,工笔彩绘衰落。水墨画一直兴盛至今,在中国卷轴画领域中占压倒优势,从之者众,水墨画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自宋元始,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加剧,辽、金、蒙、满屡犯中原,战事频繁,汉室无能,朝廷腐败,言论禁锢,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统治者残酷镇压,士大夫阶级不满现实,与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超然出世,寄情书画,谈禅复古,玄学盛行。画家心灰意冷,自然“五色俱盲”。画面普遍倾向清逸、荒寒,提倡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聊寄胸中逸气”……文人画家一方面抵制为统治者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院体画;另方面又鄙弃生动活泼、色彩艳丽的民间画工画,认为其俗而不入品。惟对诗书画印相结合,浸染着文化修养的文人画情有独钟。这种奉“水墨为上、以墨代色”为圭皋的水墨文人画长期以来一直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水墨文人画的传统程序易学,工具材料操作简便,可资学习的参考很多。它的评判标准弹性很大,苛刻者玄妙莫测,浅易者平庸之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使水墨画空前普及。

  这种情势好的一面,即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传统水墨艺术,起了推动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一、水墨画现一统天下,无处不在,已泛滥成灾,造成了僵化单一,破坏了艺术生态的多样平衡。二、水墨画缺失色彩这半壁江山,实际上是一种不完整的偏枯艺术,丧失了多样丰富的表现力。三、由于它的排它性,如同方言一样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外国人难以接受,不利于中国画的国际交流和走向世界。四、因它评判标准模糊,易鱼目混珠。水墨画大师的作品和学童的水墨涂鸦在般人看来相差无几,促使书画市场混乱,假冒伪劣风行。

  改革开放之后30年,中国彩绘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出现汉唐重彩的曙光。中国工笔画、民间年画、壁画、装饰画、漆画的复苏已初露端倪。但还是有不少人以水墨写意画为高雅,以色彩工笔画为低俗。加上色彩画需要西画的素养和科学训练,难度较大,要长进远比水墨画耗时费工,故创作至今远远比不上水墨画创作繁荣。但是水墨画的弊端已日趋明显,同时彩绘的优长却日趋显见。

  可以预言,20世纪之后中国彩绘取代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原由有十:

  1、水墨文人画的发展已有千年历史,水墨画人物、山水到宋已趋完备,水墨花鸟到清末吴昌硕已打句号。此后,虽经富有创建的画家改良革新、发展,时有亮点出现,但整体上它已是强弓之末,陈陈相因,要么是雷同重复,要么是狗尾续貂。它无论是以传统形态还是以现代形态花样翻新,终不能扭转水墨画的整体颓势。生物学上有个近亲繁殖呈逐代遗传弱化的自然规律不知是否能验证艺术生态的发展规律?

  2、现在水墨文人画作者的身份与古人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事创作者远不局限于文人雅士了。因而诗书画印与笔墨的功力与修养大大降低,逐渐失去了传统的魅力,却成了画面不够而东拼西揍。水墨文人画的灵魂——笔墨,其概念宽泛模糊,真识者寥寥,而入堂奥者就更稀少了。笔墨的完整诠释在我1998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学概论》一书中早有详尽论述。可是至今美术界仍对笔墨问题争论不休,连吴冠中名家对笔墨也产生误解,何况他人了。一个无论怎样好的东西难为人理解、难为人掌握,就失去了实际的价值,这是一种无奈的悲哀!

  3、现国际文化交往频繁,五光十色,目不暇给,中国国运昌盛,无疑对古时那种“几间东倒西歪屋”、“忍饥月下独徘徊”的灰色文人画形成冲击。尤其随着空间环境的美化,水墨文人画与环境和时代越来越不协调,它更显得灰暗、脏黑、空泛、单调、寒碜,已是不争之事实。

  4、生物的生存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营养。艺术的形成发展也需要相应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需要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思想基础与条件。而历史上水墨文人画形成和发展的内外环境与条件,今天已不复存在,现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画家无衣食之忧,已无理由悲观厌世,逃避现实。社会主义中国提倡唯物主义,崇尚科学,使水墨文人画失去了禅学基础。

  5、水墨文人画既难表现火热时代风貌,也无法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与时俱进。所以从来宣传画、年画、风俗画、历史画里鲜有水墨画形式出现。它只宜于休闲小品,故它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要大打折扣。

  6、于光远先生曾告诫中国水墨画家不要当众表演,实是真知灼见。因这样现场作水墨画给人一种一挥而就简单容易的错误印象,误导大众。而水墨写意的深厚功力又非大众能够识别,水墨画贬值的根源便在于自己。相比之下彩绘的劳动投入显而易见,给人物有所值之感。

  7、“虽工亦匠”是封建文人画家对工笔重彩画的偏见,须知绘画本是一种手艺,雕塑家、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和油画家、科学家达芬奇都是公认的世界巨匠,这是至高无上的评价。可是中国画家绝少有出身科学家的,多出身文人、官僚,“重道轻器”、“重脑轻体”,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其封建思想本质。唐代阎立本既是建筑师又是画家,却不情愿作“匠”,而乐意为相。文人画的“逸笔草草,聊以自娱”实际上是摆露文人业余身份的遁词。

  在崇尚科学的今天,人们“重道轻器”的旧理念得以削弱。固然水墨文人画长于抒情写臆,而色彩抒情感人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8、单就中国卷轴画而言,包括工笔薄彩(工笔淡彩)、工笔厚彩(工笔重彩、岩彩)和彩墨画(水墨重彩、水墨淡彩)的架上彩绘画,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事实上在近几年全国性重要中国画展览中,都是彩绘工笔唱主角。再加上民间绘画、农民画、年画、装饰画、漆画、壁画等,几股合力,必将汇集成中国画彩绘主流。

  9、有人认为水墨文人画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传统特征的形式,它的衰落会削弱中国画的特色,使中国画不能独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由于其水墨彩化只是水墨文人画“以墨代色”传统的消解,象满清的长辫子不见得就是要传承发扬的“国粹”。而其它诸如结构造型、动点透视、主观色彩、平面构图、书法笔墨等等大量的中国画民族传统特征将得以保留和继承。敦煌壁画、《韩熙载夜宴图》、《朝元图》、《千里江山图》等尽管色彩强烈灿烂,但谁也不会怀疑它们的中国民族特性,谁也不能否认它们是中国画,谁也不会因其色彩绚烂而与西方马蒂斯、莫奈、高更、凡高、康定斯基、列宾等的绘画混淆。另外也不用担心彩绘成为中国画主流会形成新的单一,因为色彩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无限可能性,且色彩只是中国画诸多视觉因素之一,它的千变万化远非一种黑色的有墨无彩可比,色彩对于不同的人会有全然不同的感受和诠释,它的强化只会使中国更加多样灿烂。

  10、绘画现代颜料、质材、工具的不断开发和西方绘画色彩技法的引进为中国画家突破水墨材质局限,拓宽色彩观念,提供了有利的学术与物质条件。中国本土上万年的民族彩绘传统里有大量可供挖掘和重新认识的丰富资源,为中国彩绘的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总之,随国运衰落应运而生的水墨文人画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衰落,国运昌盛而兴起的中国彩绘必将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复兴!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