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随着当下影视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速,市场对网剧制作有更为精尖的诉求。 《隐秘的角落》作为2020年度现象级网剧,节奏利落,心思缜密,堪称良心国产剧。 本文将围绕拉康的镜像理论,结合人物在剧中的具体表现,揭示该剧主要人物朱朝阳的阳光与阴暗双面性格。
【摘要】 随着当下影视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速,市场对网剧制作有更为精尖的诉求。 《隐秘的角落》作为2020年度现象级网剧,节奏利落,心思缜密,堪称良心国产剧。 本文将围绕拉康的“镜像理论”,结合人物在剧中的具体表现,揭示该剧主要人物——朱朝阳的阳光与阴暗双面性格。
【关键词】 精神分析视域; 朱朝阳; 《隐秘的角落》
《隐秘的角落》开播以来,豆瓣稳居9.0分,登顶华语口碑剧集周榜的国产剧。 该剧利用欧亨利式的开场段落,展开毫不注水的12集故事。 一方面讲述着发生在暑假中的一起谋杀案引起的蝴蝶效应,另一方面也在整个过程中展现着或说是在尝试挖掘这些“坏小孩”都是从何而来的。
整部剧的主色调是绿色,绿色象征生机、给人生命力,有着积极向上的寓意。 但整部剧充斥着墨绿色,墨绿色是绿色与黑色的相加,寓意着阴暗、险恶和破败。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剧名“隐秘”就似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处,“角落”就似内心的潜意识,那里藏着每个人的欲望和弱点。 本剧采用明暗并行的叙事,并不是意图以童话的美好衬托隐秘角落的黑暗,而是以童话贯穿始终,传递对现实中隐秘黑暗的一种救赎。
该剧的主要人物之一朱朝阳,身在一个家庭结构复杂的环境里,父母离异,父亲重组了新的家庭,且偏爱第二任妻子的孩子。 对朱朝阳来说,父爱是敷衍的、不足的,母爱是极度细致又让人窒息与抓狂的。 因为家庭功能缺失,踏进校园的朱朝阳是一个性格孤僻、不懂如何交际的不健全人格形象。 即便学习成绩优异,一直稳居年级第一,但在班级里犹如透明人,被同学们叫作“假正经”,且常常遭遇霸凌、缺乏关爱和依靠。 或许正因如此,朱朝阳拥有超出年龄的自我隔离、自我保护、成熟、隐忍和压抑。 朱朝阳跟着妈妈生活,永远是一副懂事听话的样子,就像是被驯化出来的成长。 这样的原生家庭犹如扎在他心里的一把剑,也是孕育“恶”的第一片土壤。
本剧运用数次的镜像叙事,通过镜面反射,让画面中出现镜子内外的两个角色,且这两个角色是对立关系。 在目睹同父异母的妹妹死亡之后,朱朝阳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运用镜面反射,审视自己,寓意着思想矛盾。
“镜像理论”是1936年由拉康提出,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 精神分析视域下,朱朝阳这个人物形象验证了拉康的“镜像理论”。 拉康认为,主观性的“认同”总是与一种错误辨认的最初经验混淆在一起,在镜子前面“认同”感的获得只能产生在“别人”的概念上。 剧中成绩优异、懂事听话的朱朝阳,在这种设定下,得到了父母、老师等“别人”的“认同”,却迷失了“自我”。 精神分析视域下,阳光与阴暗是两个具有相反性质的词汇,但是在该剧中这两种特质同时出现在朱朝阳身上。
一、朱朝阳的阳光
虽然朱朝阳在整部剧的阳光面没有较多地展现出来,但剧情的前期运用好几处细节场景体现朱朝阳也曾是个阳光少年。 朱朝阳的出场是在第一集开篇的考试中,朱朝阳前桌希望他能帮忙传递作弊纸条给后座的同学,但是朱朝阳没有多加思索,直接将纸条弹到了桌子底下,拒绝了。 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其实是很缺乏像他这样正直且不怕得罪人的人。
其次,虽然父母离异,但朱朝阳跟着母亲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都能说明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独立自主的男孩,他体谅母亲,牢记母亲的话,在母亲工作日时,自己做饭、上补习班、做作业、做家务。 除此之外,许久不见甚至毫不熟悉的儿时玩伴严良和普普没有地方住的时候,一向尊重母亲的朱朝阳选择瞒着母亲留他们俩在家里住下,并且给他们买早餐吃。 在他身上体现的急切与渴望有朋友陪伴可以看出他是个善良且内心正常的少年。
另外,朱朝阳、严良和普普三个人看到在六峰山拍摄到张东升谋杀岳父岳母的录像时,只有朱朝阳第一时间想到必须报警,并且付诸行动,只不过被伙伴阻止了报警行动,选择了把朋友放在真相之上,朱朝阳在各方面都尽量为朋友着想和付出,顺应他们的想法,朱朝阳才是那个被阴差阳错裹挟着不得不往前走的人。
但小孩始终是小孩,对于朱朝阳来说,威胁张东升的30万块也仅仅是救命的工具,他可以把30万块钱直接扔到破船里,然后和普普严良一同玩耍,朱朝阳的细腻与小心更多是小孩的模样。 他与普普和严良分享心中的秘密,在那个彷徨的阶段,只是按照他的内心,去做自以为善良和正确的决定。 以上所述的朱朝阳,在最开始是个单纯、成绩优异且正直善良的少年。 有意思的是,在一张朱朝阳剧照里,朱朝阳的脸被阳光照亮了一半,另一半未被阳光触及显得阴暗、阴冷。 这里的细节便是一念之差,在成长道路上,朱朝阳不是简单的黑与白符号。
二、朱朝阳的阴暗
朱朝阳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别人家的孩子”和一堆美好名词的叠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甚至有阴暗面的人。 朱朝阳的精神形象被割裂成两部分,即对自我阴暗面和现实阴暗面的抗拒,剧中的日记本就是这种抗拒的外化载物。 日记本里的世界是童话版本的生活记录,是他对现实阴暗面的抗拒,也正是作为观众所看到的《隐秘的角落》。 但恶意,才是这部剧最大的主题。 在自我阴暗面下的他,间接害死同父异母的妹妹,为了得到父爱谎话连篇。 在妹妹死后,朱朝阳与父亲一同喝糖水的场景中,无意间发现父亲的包里有录音机,他选择理智地说着动人的话语,见招拆招,一边感动着父亲,一边让父亲愧疚; 给自己脱罪不惜背叛朋友。 当朱朝阳、普普、严良和张东升在麦当劳一同用餐时,朱朝阳故意在张东升面前向严良提起摄影机复制卡的事情,从而激怒张东升,造成普普死亡; 在水厂房亲眼目睹张东升与继母王瑶的弟弟王立搏斗,王立被杀害后,朱朝阳选择了隐瞒不报,甚至帮助张东升,最后间接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即使到故事结局也不知悔改,普普写给朱朝阳的信,是劝朱朝阳重新开始,坦白一切,但朱朝阳却没有,而是向警察阐述了一个“美好童话”。
可是在谈论朱朝阳的“坏”时,不得不提到原生家庭。 对于父亲与朱朝阳之间的故事,那便是有了新的家庭之后,父亲便喜欢用钞票来敷衍第一个孩子,忽视了朱朝阳的内心需求。 朱朝阳带着成绩单去找父亲的时候,正在打麻将的父亲跟几个牌友炫耀了一番后,他接着从抽屉抽出几百元钱说:“奖励你的,拿着。 ”但是却没有注意到朱朝阳身上的衣服和穿的鞋子都已经陈旧不已,还是父亲的牌友提醒了他。 另外一个片段是,朱朝阳的父亲带朱朝阳去商店买鞋子,这天的朱朝阳心情舒适,因为有父亲的陪伴。 但在刚买完鞋的时候,继母带着父亲的女儿过来了,朱朝阳就看着妹妹拉走了父亲,继母也跟着转身离开,他们甚至没有转过身去喊朱朝阳一同跟上来。 在朱朝阳的视角里,他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多一个人,就是多余。
而在母亲这边,身为单身母亲的朱朝阳母亲对儿子的控制欲,在一杯牛奶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每晚都要端一杯牛奶逼着朱朝阳喝下去,发现儿子和爸爸的关系变亲近之后,对不情愿喝牛奶的儿子大发雷霆,最后还在他喝完奶的嘴边狠狠擦了几下。 母亲对朱朝阳的爱是占有与控制,而不是尊重与信任。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朱朝阳无法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亦无法学会自尊。
朱朝阳在家庭的驯化下的性格细节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学校里,同学叶驰敏说朱朝阳“天天就知道趴在桌子上做题”。 开完家长会后老师跟朱朝阳妈妈说:“朝阳这个孩子有点不合群,其他同学也不爱和他玩。 ”当朱朝阳在教室里喊“一组的同学留下来值日”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把他当成空气一样,没有一声回应。
在剧中,朱朝阳与张东升似乎一直被当作一体两面的镜影。 朱朝阳会出于迫切得到家人的肯定而去迎合他人的期望,压抑真实的自己。 朱朝阳的借刀杀人,导致11个人死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朱朝阳是生活在父母缺席、家庭破碎的隐秘角落里,他的成长之路是裹挟着罪恶和密谋。
三、结语
本剧多处运用“镜像”理论,从本能、动机、内驱力的角度来解释朱朝阳的心理和行为,就像是一个梦幻与真实交织呼应的空间,给观众看到了一个创伤后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看到他被困在这个狭小地方挣扎、徘徊,他的神情与状态,也都在镜头的微妙调度下,呈现出了一种自然而有层次的叠变。
人们常说,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圣人,也不是每个人生性向恶。 在朱朝阳生活的环境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可言说的扭曲,导致悲剧的发生。 《隐秘的角落》将朱朝阳人物的阳光与阴暗刻画得十分微妙,通过严良的语言、六峰山遇难报警等情节,细致地描绘出朱朝阳原本的阳光、善良与纯真。 之后,由于原生家庭和环境改变等因素驱使朱朝阳形成新的价值观、是非观,讲述真正缔造朱朝阳内心深处的恶的罪魁祸首。 生动形象又具体地将一个男孩所经历的悲剧刻画在观众眼前,引发思考,这不是一场偶然性的个体悲剧,而是在许许多多次未被拥抱的瞬间,慢慢地,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角度偏差,形成了一个意志执行者。
在《默读》中,人们不断地去追溯犯罪者的动机,不是为了身临其境地同情和原谅,也不是为了开脱和感叹人性的复杂,而是为了一个交代。 一个人,有时候是很难挣脱自己的血统和成长环境的,人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会笼罩人们一生。
参考文献:
[1]崔鲁冰.精神分析视域下电影《阳光普照》人物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12).
[2]重木.《隐秘的角落》:一份非正规社会学调查[EB/OL].澎湃新闻。
作者简介:
陈丹丹,女,阳光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电影电视。
游舒颖,女,阳光学院现代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电影电视。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