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生命的困境与老境评郑小琼的《事如秋雨来》> 正文

生命的困境与老境评郑小琼的《事如秋雨来》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1-19 12:05

本文摘要:看到郑小琼的小说题目《事如秋雨来》,我蓦地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两者都关乎人间人事,只不过郑小琼要展现的是一段奇特的一妻二夫关系,因此用的是秋雨,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诸事都会留下痕迹,有的秋雨甚至直接决定了人物的命运。

  看到郑小琼的小说题目《事如秋雨来》,我蓦地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两者都关乎人间人事,只不过郑小琼要展现的是一段奇特的一妻二夫关系,因此用的是“秋雨”,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诸事都会留下痕迹,有的“秋雨”甚至直接决定了人物的命运‍‌‍‍‌‍‌‍‍‍‌‍‍‌‍‍‍‌‍‍‌‍‍‍‌‍‍‍‍‌‍‌‍‌‍‌‍‍‌‍‍‍‍‍‍‍‍‍‌‍‍‌‍‍‌‍‌‍‌‍。

文学论文

  这样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中国民间历来有穷苦人家“拉帮套”的习俗‍‌‍‍‌‍‌‍‍‍‌‍‍‌‍‍‍‌‍‍‌‍‍‍‌‍‍‍‍‌‍‌‍‌‍‌‍‍‌‍‍‍‍‍‍‍‍‍‌‍‍‌‍‍‌‍‌‍‌‍。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永久的丈夫》、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等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题材。 这与社会伦理大相悖逆,不过好在米兰·昆德拉早就说过,小说应当放逐道德。 在叙事领域,奇特的人物关系可以极大地激荡人性和心理暗角,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夹击下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屡屡为作家所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显然,《事如秋雨来》并不带有历史的“阴影”,也不执意于内心情感和精神的探索。 作者采取了日常化的处理方法,将这段关系置于生活(更确切地说是生存)轨道上滑行,这种处理充分考虑到了人物的身份和困境。 丈夫江应贵由于打伤了人而跑路,妻子胡淑珍不得不卖掉船给伤者赔钱。 她岸上无田,水上无船,又拖着个女儿,万般无奈,只好嫁给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唐客宾。 日子虽然穷苦紧巴,也不乏温馨,两人又生了三个女儿,直到6年后江应贵上门来“找老婆”,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实际上,胡淑珍的两段婚姻都没有领结婚证,正因如此,一妻二夫的独特关系在叙事逻辑上才能够得以成立。

  作者在看似平淡的日常性中嵌入了强烈的戏剧性,将小说节奏控制得轻快、稳当而不乏谐趣。 江应贵寻妻自然引发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一个不让,一个不放。 这场“战争”看似凶猛暴烈,也不过是从家里打到了稻田里、棉花地里,又从岸上打到了河里。 发生地平均地照顾到了两个丈夫的身份:渔夫和农夫。 两个男人平时各忙各的,有了空闲就打一架,引爆事件的核心人物胡淑珍则事不关己地观战。 渐渐地,看热闹的人少了。 也不知从哪天起,他们住到了同一屋檐下,共同抚养孩子,彼此帮衬干活。 人多屋小,他们又合力扩建了房子,这就不好说这到底是谁的家了。 “两个人的战争”总算彻底和平了,只是后来出生的小女儿到底是谁的,又成了乡人关心的一个谜。

  生活琐事不断,冲突和戏剧性频起,这大概是小说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吧。 但郑小琼写这个故事意不在“猎奇”,无论多么奇异的关系,最终也要过平常日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都到城里打工安家了,胡淑珍死在了田地里,只留下两个男人。 至此,小说篇幅刚刚过半,支撑一妻二夫关系的关键环节缺失了,两个男人的“丈夫”身份也随之弱化。 他们是父亲,是风烛残年的老头——祛除了一切附加物的本质性生命存在。

  或许可以说,从这里开始,小说才真正展露出了它的心肠。 所谓一妻二夫,无非是作者使用的一种“障眼法”。 小说要追索的,是两个在人世泥淖中打滚、历经世事磨损的生命如何与残存的时间博弈,如何在比亲人还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共同扶携着走向生命的终点。 相应地,叙事节奏从这里开始慢了下来,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两个老男人“合作”生活的细节:捕鱼、煮饭、炒菜、打牌、下棋、施农药、放地笼、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伤感地谈论共同认识的死去的人。 “曾经的死敌成为最亲的人,时间磨平他们心中的沟壑,冲刷掉往昔的爱恨情仇。 ”

  小说的后半部分巨细靡遗地描述了老之将至的种种窘境,令人难以想象这曾经是两个不甘落后“抢老婆”的血气方刚的男子。 这种窘迫在常见的老年意外“中风”到来时,再次将两位主人公驱赶进了新的困境。 唐客宾中风之后,江应贵拒绝了女儿们的邀请,留下来照顾他。 日常生活的涓涓细流又额外地增添了这对“搭档”共同应对疾病的狼狈、不甘、凄凉。 这一次,不是胡淑珍而是衰老和疾病将他们紧紧捆绑在了一起,直到新的厄运再次降临:在水上讨生活的江应贵淹死了,就像唐客宾多次担心的那样。 死亡不仅分开了妻子和丈夫,也分开了丈夫和丈夫。 最后,坐着轮椅的唐客宾只好跟随女儿进城。 小说如实呈现了生命的困境与老境,人间的爱/恨、冷/暖在时间的比照下更显鲜明。

  郑小琼以诗闻名,《黄麻岭》等诗作以铁的隐喻和南方风物呈现了南方以南的打工生活。 当她转向小说创作时,故乡给予了她灵感和资源。 相较而言,叙事艺术更“接地气”,所传递的观察、思绪比诗艺更富有普遍化的人间气息。 我想,这或许是她愿意尝试小说创作的原因吧。

  作者:曹霞,文学博士,著名文学评论家,南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