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市场化语境下的深圳戏剧发展路径探析> 正文

市场化语境下的深圳戏剧发展路径探析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5-25 10:28

本文摘要:摘要:本文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在市场化语境下对经济特区成立后的深圳戏剧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建议深圳戏剧坚持戏剧文化属性和产品属性并重,积极构建戏剧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格局,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戏剧人才,全方位加强戏剧市场培育。 关键词:深圳戏剧市

  摘要:本文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在市场化语境下对经济特区成立后的深圳戏剧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建议深圳戏剧坚持戏剧文化属性和产品属性并重,积极构建戏剧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格局,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戏剧人才,全方位加强戏剧市场培育。

  关键词:深圳戏剧市场化语境现状分析发展路径

戏剧艺术

  中国戏剧成熟于元代,扎根于普通市井文化之中,在其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元杂剧“演出之活跃、观众之广泛是雅典城邦、罗马剧场和印度梵剧演出甚至是莎士比亚时代所望尘莫及的”①。从时代背景来看,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文化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实现戏剧艺术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其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研究探析改革开放后市场语境下的特区戏剧事业及产业发展具有经验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深圳戏剧40年发展概述

  特区成立之前,深圳戏剧演出门类比较单一,仅粤剧一枝独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近四十年间,深圳戏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对深圳戏剧进行梳理如下。

  深圳特区建立的第一个十年,是“藏艺于民”、延续传统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伴随着移民潮,不少戏剧家和戏剧工作者来到了深圳,然而在当时一切以经济建设为要务的大环境下,戏剧并不是当时市场经济的优先选择,这些人的到来也没有改变深圳戏剧的大格局,甚至大多数人并没有从事戏剧专业方面的工作,他们散布在深圳的各行各业之中,为深圳戏剧的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这个现象被总结为“藏艺于民”。这一时期,戏剧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从艺,排演了当时风行的校园戏剧《魔方》并在广州、海南巡回演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当时戏剧发展的大环境来说,这只是深圳戏剧 的个例和偶然现象。

  这一时期深圳戏剧仍以延续粤剧发展为主,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深圳市粤剧团在原宝安县粤剧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成为深圳第一个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推动了深圳粤剧的发展与繁荣。“特区成立后的20年间,深圳粤剧团上演了41台大戏,演出场次达到2000场”①,编演了《鸳鸯泪洒莫愁湖》《情僧偷到潇湘馆》《风雪夜归人》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冯刚毅凭借《风雪夜归人》成为深圳第一位“梅花奖”得主。深圳特区建立的第二个十年,是深圳戏剧进行多样性初探的十年。

  1991年,深圳制定了《深圳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八五”规划》,市委市政府开始贯彻实施“五个一工程”②,“文化深圳”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这一大环境下,1992年,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成立。1995年,深圳大学创办了艺术学院表演系,深圳有了专职的、持续性的戏剧活动。这一时期,深圳戏剧整体体量还不大,但戏剧人进行了多样性的拓荒探索。在话剧方面,深圳实验戏剧蓬勃发展,在当时影响较大。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演出的小剧场话剧《泥巴人》获得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优秀编剧、优秀导演等6项大奖;深圳市戏剧家制作体的无场次话剧《我爱莫扎特》获得广东省国际艺术节优秀导演奖、编剧奖和演员奖,实验戏剧《希望》《故事新编之铸剑篇》《喇叭、小号和口哨》等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主旋律话剧成绩不俗,深圳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组织排演了大型话剧《贺方军》,该剧在深圳大剧院连演3个多月,演出近百场,获得了“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局、深圳大学艺术学院联合演出的《窗外有片红树林》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等多项大奖,并晋京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演出。

  小品创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罗湖小品“戏窝子”崛起,领头人正是日后被誉为深圳小品“三驾马车”的张福生、梅玉文和方伟元,他们的多个作品多次获得了群星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在舞剧方面,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局组织策划,深圳歌舞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舞剧《深圳故事·追求》获得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晋京演出献礼剧目。

  在音乐剧方面,二十一世纪演艺中心推出了《白蛇传》进行商业性演出,“创下了演出900场的纪录,场面火爆,一票难求”。③然而,在这一时期,传统戏剧受到了严重冲击,粤剧市场逐渐萧条。粤剧团进行了体制改革后,创作了现代粤剧《情系中英街》,该剧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演员卓佩丽因此剧获得梅花奖,深圳获得了第二朵“梅花”。这十年里,深圳戏剧多方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深圳戏剧官方参与度高,意识形态功能较强,重教化而轻娱乐,重宣传而轻审美,剧目创作评奖导向性强,深圳戏剧虽然有了零星的市场探索,但市场培育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二、深圳戏剧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近四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深圳戏剧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与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相比,其戏剧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现阶段,深圳戏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圳戏剧从业者逐渐增多,但戏剧人才仍然缺乏经过近四十年的戏剧人才培养,“深二代”戏剧人成长起来,活跃在深圳戏剧的各个领域,为深圳戏剧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近年来,深圳戏剧发展的良好势头,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戏剧专业院校的年轻人来深圳寻求机会。但是深圳戏剧人才仍然缺乏。一是深圳戏剧教育力量薄弱。目前,深圳只有深圳大学表演系能够培养戏剧专业方面的人才,每年招生约40人,本土戏剧人才培养严重不足。

  二是深圳戏剧团体缺乏。深圳专业文艺团体少,深圳文艺院团改革后,深圳交响乐团、深圳歌舞团、深圳粤剧团三家国有文艺院团保留一个、划转一个、转制一个,与戏剧相关的院团只有转企的深圳粤剧团,“调查显示,从市属专业文艺团体的数量看,北京有13个,上海有18个,广州有7个,厦门有7个”。①与之相比,深圳专业院团力量差距显而易见。可喜的是,深圳开始了新的文艺院团改革,2018年成立了深圳歌剧舞剧院,但在专业院团方面的差距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三是深圳戏剧缺少本土领军人物。北京有孟京辉、田沁鑫,上海有新生代何念、田水正,台湾有赖声川、李国修等人,深圳尚缺乏与一线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戏剧领军人物。面对戏剧人才缺乏,深圳也有相应的对策,如福田区在引进百位文体名人计划中,孟京辉、濮存昕都受聘出任“福田区文化顾问”。孟京辉在福田区举办的“当代戏剧双年展”中担任艺术总监,濮存昕在福田区举办了戏剧表演、朗诵和一系列公益推广活动,然而这些国内戏剧领军人物偶尔客居深圳,与深圳的关联性还不强。他们的到来,丰富了深圳戏剧活动的多样性,但是对本土戏剧创作来说,他们所产生的影响还很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深圳戏剧人才缺乏的局面。

  (二)深圳戏剧原创能力不足,戏剧生产与戏剧消费不相匹配深圳本土的戏剧人才队伍相对羸弱,本土戏剧团体的数量和规模都还比较小,这导致深圳戏剧原创能力不足,深圳演出市场极度缺乏本土戏剧力量。一是深圳戏剧的历史底蕴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相对薄弱,这些年,虽是努力追赶,但本土戏剧整体水平仍有不足,国内戏剧界面临的原创好剧本缺乏等问题在深圳均有所体现。二是深圳原创戏剧格局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圳戏剧创作主要是官方扶持创作和商业创作两种渠道。

  深圳官方比较重视文艺扶持,重视精品创作,但一部大型戏剧的成本往往动辄几百万元,除了在重大时间节点上的主题创作之外,官方扶持大型戏剧创作并不多见。而在扶持方式上,政府扶持旨在培育观众、文化惠民,以公益演出为主,采用免场租、低票价等方式,但对市场的关注度还比较低,对剧目创作演出质量仍缺乏有效的提升手段和评价机制,在提升深圳剧目原创能力上作用还不突出。

  从戏剧商业创作的角度,深圳有两种代表,一种是像保利剧院、聚橙剧院这样的剧院代表,它们在剧场运营的同时,也会进行剧目制作,在资金、运营等方面资源较多,但更多从商业角度考虑,往往是发掘成熟剧目进行运营,或者是购买版权重新制作演出经典剧目,这类剧目比较容易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难与深圳城市产生较强的关联,很难被认可为深圳本土剧目。

  另一种是类似于甸甸巴士剧团、深圳八厘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样的深圳民营剧团和戏剧类文化公司。它们制作的剧目,主创人员大多是深圳本土戏剧人,有着自己对深圳戏剧特征与风格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类民营剧团和公司实力往往还比较薄弱,需要靠市场养活自己。因小剧场戏剧前期投入成本较低、市场容错率较高,作为具有高度变通能力、兼容并蓄的开放空间,小剧场戏剧往往是它们较佳的选择。

  三、关于深圳戏剧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戏剧文化属性和产品属性并重

  文化的培养都需要经久的积淀与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深圳戏剧虽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发展成现有的状况,离不开深圳各级政府的大力培育。深圳有丰富的经济发展经验,为了给文化发展更有力的保障,政府在培育戏剧艺术时,尤其重视戏剧的文化属性,较少考虑商业回报。戏剧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并不是对立的,《剧院魅影》《妈妈咪呀!》《猫》等剧作都是艺术和商业结合的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深圳戏剧也应该实现从艺术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共赢。因而,在深圳戏剧的发展中,我们要坚持戏剧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并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商业价值为唯一取向,而是要摆脱依赖政府发展的思路,摆脱在资助期间上演后剧目往往就被搁置的局面,让深圳戏剧将面向市场的压力转化为提升戏剧质量、创作优秀作品的动力。

  戏剧论文范例:“彼时彼地”与“此时此地”关于古希腊戏剧的访谈

  在市场环境之下,深圳的戏剧艺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圳的戏剧发展起步晚,市场空间大,在市场化运作中,某个环节、某个剧目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我们加强原创剧目创作,引进优质外来剧目,以精准的市场定位,独到的营销推广,将戏剧艺术与新媒体平台结合起来,丰富传播形式和内容,加强对观众的长期培育和细分,完善整合戏剧产业各个环节。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之下,深圳戏剧艺术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黄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