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加强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正文

加强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强化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2-16 10:07

本文摘要:人类在开展各种活动时,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通事与通心。 当今世界,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事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在众多防灾减灾救灾手段中,应急语言服务应运而生,且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的高低还关乎着一国应对

  人类在开展各种活动时,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通事”与“通心”。 当今世界,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事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此,在众多防灾减灾救灾手段中,应急语言服务“应运而生”,且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的高低还关乎着一国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目前,应急语言服务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建设得较为成熟,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且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语言能力建设较为不足,基础较弱,亟待提升。 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研究,首先从概念上阐述应急语言服务“是什么”,然后对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进行探索,“抛砖引玉”,以期待为相关学者的应急语言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参考建议,使应急语言服务在未来应对突发事件时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急语言服务“是什么”

  应急语言服务是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恢复重建而提供的一系列语言服务,包括灾前(事前)、灾中(事中)、灾后(事后)的中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残障人手语的急救翻译,救灾语言软件研发,灾情信息传播,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语言治疗与康复以及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是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专项语言服务。 例如:为地震、海啸等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受灾者或受影响者提供重要信息方言提示卡、外语—简明汉语等语言翻译视频音频软件、专业救援语言知识宣贯培训等服务。

  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现状

  (一)应急语言服务存在一定的政策支持

  201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 及时为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海域、疆域等相关地名和天体命名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发挥语言社团作用,建立语言志愿者人才库,广泛吸纳双语、多语人才,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强调了需“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为大型国际活动和灾害救援等提供语言服务,提升语言应急和援助服务能力”。 这表明,应急语言服务在国家层面上已经有了政策性的文件支持,在顶层设计上并未缺位。

  (二)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存在一定的缺失

  通过对国家标准文献搜索调研发现,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相关的标准中,未有专门针对应急语言服务的相关标准,且在目前现有的国标条款内容中,均未涉及与应急语言服务相关的条款内容。

  例如:国家标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响应要求》(GB/T 37228—2018)主要对突发事件响应中的应急指挥体系、基本任务、人员因素、应急信息共享、合作与协调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但该标准主要内容中均未涉及与应急语言服务相关的条款。 因此,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相关的标准制定与规划上,应急语言服务标准存在一定的缺失,需得到高度重视。

  应急语言服务建设需要“做什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不同的地方语言。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交流、工作及居住的外国人数量也屡创新高。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公共事件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起步较晚,在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和人员调配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常态化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

  一旦遇到灾情、疫情、重大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仅通过一些社会救援组织或团体提供应急语言服务,或是临时利用媒体、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各大高校“招募”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是无法从专业和时效上发挥应急语言服务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通事”与“通心”优势的。 因此,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战略”设计。

  一是尽快完善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灾害术语知识库等,确保“地基”稳固; 二是加快制订应急语言服务资源规划,将多语种、聋哑手语等语言资源进行汇总共享,提升防灾、应灾防控力和抗击力; 三是编制出台应急语言服务相关标准,提高规范化管理能力; 四是积极组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团队,高效发挥语言人才在突发灾害、灾难事件中的作用; 五是稳步提高应急语言服务意识,逐渐加深民众对应急语言的认知度。

  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应该“怎么做”

  (一)建设国家级开源性应急语言材料库服务平台

  通过构建开源性应急语言材料库服务平台,可以及时收集、处理和升级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语言信息资源(例如:针对灾害预测预警、事故救援、灾后恢复等的专业应急术语); 同时,将这些信息资源按照灾害种类、事故类型等进行划分,建立汉语—外语语言材料库、汉语—少数民族语言材料库、汉语—方言语言材料库、应急手语符号库等,从而保证平台使用者能够在非商业性语言资源共享平台上得到“实时传译”的应急语言服务。

  (二)制订不同地域应急语言服务资源规划

  俗话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由于突发事件的瞬间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点,往往会引发一些破坏性极强的灾难性事件。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城市、地区的地貌特质、气候环境、生产安全等状况,制订符合当地特色的多语种、聋哑手语等“互通互译”语言服务资源规划,规划内容按“事前、事中、事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预测与预警语言服务规划(事前),包括预警信息发布、防灾救灾知识的宣贯培训等内容; 二是处置与救援语言服务规划(事中),包括专业翻译人员队伍派遣、信息通报流程等内容; 三是恢复与重建语言服务规划(事后),包括灾害、灾难信息储备、心理应激创伤恢复治疗等内容。

  (三)编制出台应急语言服务相关标准

  可以在目前已有的语言服务标准体系中,增加一些与应急语言服务相关的体系标准,内容可涵盖对领导机构、地方机构、工作机构、合作协调机构、专家组、志愿者等组织体系的建设要求,并依据突发事件瞬间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将应急语言服务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确定适用范围,制定涵盖专业应急语言服务的现场笔译、口译、残障人手语急救翻译、远程同传等语言运行机制,做到应对重大突发应急事件时可以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四)加强培养和储备应急语言人才团队

  对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提升国家综合应急能力的重要抓手之一。 因此,可以设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联盟,通过社会、各大高校招募等方式,鼓励有不同语言专长的人士加入到联盟团队中,并对其进行免费的定向专业化培训(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通用语、应急外语、应急方言以及应急手语等语言服务),提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专业技能; 此外,针对不同的应急语言服务类型,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应急语言服务模拟比赛,在“实战”中加强应急语言人才团队的突发事件应战能力。

  (五)提升应急语言服务的社会公知度

  由于我国应急语言服务起步较晚,在民众间的公知度和认可度较弱,一旦遇到突发灾难事件中的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可能会成为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中的“绊脚石”。 因此,可以通过在学校、社区、村落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举办应急语言服务科普讲座或论坛,也可以在公信度较高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自媒体平台、地铁、公交等媒介上进行应急语言知识宣传。 例如,通过设计研发出通俗易懂的多语种小视频或是情景动画短片等方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逐渐提升民众对应急语言服务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应急论文投稿刊物:《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本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宗旨是提高职业卫生水平,普及应急救援知识。主要读者是职业卫生及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工矿保健、民防救灾、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企业管理人员等。

  结语

  应急语言服务作为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重要建设内容,需要从服务国家整体安全和发展出发,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实施战略化建设。 因此,做好应急语言服务顶层设计,重视应急语言服务建设,确保在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来临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发挥语言服务优势,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作者:宫怡旭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