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明末至民国末350年新词实录——评《近现代汉语辞源》> 正文

明末至民国末350年新词实录——评《近现代汉语辞源》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2-14 09:48

本文摘要:摘要 《近现代汉语辞源》追根溯本、考探词源,集4.3万条新词新义于一编,在某种程度上可谓现代汉语词汇在中西文化撞击相融下形成的缩影和实录,客观上展现了汉语词汇系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交际需要的与时俱进,从中不仅可供探讨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而且还

  摘要 《近现代汉语辞源》追根溯本、考探词源,集4.3万条新词新义于一编,在某种程度上可谓现代汉语词汇在中西文化撞击相融下形成的缩影和实录,客观上展现了汉语词汇系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交际需要的与时俱进,从中不仅可供探讨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而且还可揭示语言演变机制的内在规律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学术价值甚巨,与时下一些急功近利拼凑而成的泡沫之作不啻有天壤之别‍‌‍‍‌‍‌‍‍‍‌‍‍‌‍‍‍‌‍‍‌‍‍‍‌‍‍‍‍‌‍‌‍‌‍‌‍‍‌‍‍‍‍‍‍‍‍‍‌‍‍‌‍‍‌‍‌‍‌‍。 辞书编纂是一项细致而又烦琐的工作,更是一个逐渐完善的大工程,期待词源词典编纂更上层楼,日臻完善‍‌‍‍‌‍‌‍‍‍‌‍‍‌‍‍‍‌‍‍‌‍‍‍‌‍‍‍‍‌‍‌‍‌‍‌‍‍‌‍‍‍‍‍‍‍‍‍‌‍‍‌‍‍‌‍‌‍‌‍。

  关键词 《近现代汉语辞源》 追根溯本 价值取向 日臻完善

现代汉语

  一、 引言

  明末至民国末是中国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也是汉语承古启今由古白话演变为今白话的过渡转折期‍‌‍‍‌‍‌‍‍‍‌‍‍‌‍‍‍‌‍‍‌‍‍‍‌‍‍‍‍‌‍‌‍‌‍‌‍‍‌‍‍‍‍‍‍‍‍‍‌‍‍‌‍‍‌‍‌‍‌‍。 经明清鼎革、五族共和、西学东渐,尤其在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撞与交融中,秦汉以来的古白话,借助时代的大变革,由文言的附庸而取代文言,赢得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正统地位。

  汉语论文范例: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体验探讨

  学术界一般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下限定在明末清初,把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上限定在五四运动时期,而明末至民国末正好处于汉语词汇由以文为主到以白为主,由渐进的量变接近飞跃性质变的临界点,进而突破量变,奠定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基础。

  河清君近三十年来孜孜矻矻于近现代汉语辞源的探讨,编有《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考释了“保险、储蓄、常识、草案、操场、大使、电灯、方法、体积、邮局、博物馆、望远镜、明信片”等5000多个词; 续编有《近现代辞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考释了“存款、贷款、存折、代表、代价、代理、担保、单纯、党派、导航、电波、电话、电铃、电台、乐观、类型、留影、凭据、书包、香烟、演奏、演习、账单、招生、招收、追求、住房、资格、资源、资料、作用、座谈、座位、作业”等9500多个词,成果斐然。

  今又在其所建“近现代汉语词源数据库”收录的8.4万多个词条基础上,精选了约4.3万条编成《近现代汉语辞源》(以下简称《辞源》),内容包括文化、科技、社会、思想等诸多方面,记录了明末至民国末,即从15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350多年汉语词汇的实际使用状貌,客观上展示了这一时期汉语词汇与时俱进的过程,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学术价值甚巨。 下就其特色及可改进处略做管窥。

  二、 时代特色与文化意义

  《辞源》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意义深远。 其荦荦大者有如下三点:

  (一) 融贯中西展示变革

  汉语的文白转型可以说是在印欧语言的剧烈冲击下汉语语言系统的及时更新,标志着汉语新书面语系统的形成,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思维与演说方式。 大量系统反映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西学新词,尤其是表现观念性的抽象名词,携带着新鲜的文化信息,丰富了汉语的概念系统与观念系统,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思想空间与科学思维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伦理观、价值观、历史观、哲学观、文化观、文学观等,形成了突破传统范式、体现中西会通的新思想体系,进而促使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辞源》以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词语为主,收录明末至1949年350年间汉语中出现的新词新义。 这些新词新义遍及政治、经济、军事、心理、文化等各个领域,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没有而又随时代发展在新的生存语境中应该具备的,犹如一泓源头活水激起了汉语表述系统的层层波澜,形成了现代汉语既不同于文言又不同于古白话的鲜明特色。 其中有反映现代物质文明(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成果的词、反映现代制度措施的词、反映现代科学知识和成就的学术术语等。 如有关地理概念的“亚洲、欧洲、美洲”等词的流行,影响着人们以这些空间为单位的地理名词来思考和论述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又如“世纪、上古、中古、冰期”等词的流行,影响着人们以这些时间概念名词来考虑问题,划分时间段,进行纪年。 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词的流行,更影响着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事务按照这些范畴进行分类加以考虑。 正是“科学、民主、人权、社会、本质、抽象、阶级、发明、文明、化学、概念、文学、法律、现象”等一大批有关文化与社会的新词新义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新成分,(威廉斯2005)“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语言体系,形成一种新的话语生态,在古白话的基础上融入欧化成分成为一种新白话,从而促使白话取代了文言话语的文化范型,导致了汉语文白顺应时代变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徐时仪2011a)。

  《辞源》在某种程度上可谓现代汉语词汇在中西文化撞击相融下形成的缩影和实录,揭示了汉语词汇文消白长的演变趋势,展现了汉语词汇系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交际需要的与时俱进,更反映了汉语词汇系统保持活力的机制所在。 (徐时仪2008)如“科学”带来的不仅是一个新词,“民主”带来的也不仅是一个新义,而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社会与人自身的某种准则和精神内核,从意识深处改变了原有的“诗云子曰”的传统思维结构和方式。

  从《辞源》可见,汉语语言系统的更新不单纯是以增加新词为标志的外在形式的演变,更是把新概念与新词所体现的科学成果与思维方式融入汉语语言系统的内在结构之中,既有所保留与舍弃,又有所接纳与发展,从而促使汉语文白转型顺应时代变革由量变到质变,也使汉语从承载本土文化进而承载世界文化,从近地交流走向远地传播,不断丰富自身的容量与表现力,表述更为缜密,具备了吸纳西学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能力。 (徐时仪2011b)

  (二) 追根溯本考探辞源

  传统训诂学讲究无一字无来历。 钟少华(2006)的《中国近代新词语谈薮》说道:“倒是有一种笔者不解的现象,就是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家们,这些多数接受过西方语言学训练的专家,他们确实是继承清代考据学风,继承威妥玛的研究,继承《马氏文通》的研究,在中文语言、字形、古字流变、方言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学术成果。 但是对于中文字义内涵(特别是新词语的内涵),对于中外文字内涵的交流则研究得远远不足,连资料的收集整理都很少。

  中国人想让中国字表现得更准确清晰,就非研究词语的字义内涵不可。 ”沈国威(2010)在《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中也指出:“近代新词研究可以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现代汉语词汇的‘来龙去脉’。 但是同时,近代新词研究的意义又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词汇史研究的范围。 ”近代新词研究“既有概念史,即导入外来新概念的历史的一面,也有词汇史,即新词形成的历史的一面”。

  明末至民国末汉语词汇新旧质素并存,尤其大量外来新词的涌入,人们若使用这些词甚至很难顺畅地表情达意,相互沟通,且很多词潜移默化,或不知其源,或不解词义,往往似是而非未达确诂,渐至习而不察。 如morpheme译作“形素”“词素”或“语素”,不仅涉及内涵的理解,而且还涉及汉语自身的特点和汉语词汇演化的价值取向。

  又如“小说”与novel的对接则生成现代学术史范畴“小说”研究的格局,“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小说研究和创作与传统中国小说之‘本然’渐行渐远”(谭帆2011)。 汉语与linguistics、汉语词汇与vocabulary的对接生成现代学术史范畴“语言学”“词汇”研究的格局也与之颇为相似,中国语言学虽然继承了传统“小学”的成果,但学科的格局和导向颇受西学的影响,语言研究的现代化在传承和开拓的关系方面还需要正确对待。 [1]

  《辞源》难能可贵的是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库,对明末至民国末产生的约4.3万个词逐条追根溯本,尽可能给出早期首见例证,可供探讨这些新词新义的源流演变及对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影响。 根据河清君《自序》中所说“过渡词”和“历史词”的理念,《辞源》设立了“正条”和“副条”,尽可能地囊括了这一时期新产生词语的各种表现形式。 如收: 【奶胞】【乳房】【奶饼】【奶粉】◇乳粉、◇牛奶粉、◇粉乳。 【奶酪】◇牛奶饼、◇支士、◇之时、◇乳饼、◇牛乳饼、◇乳酥、◇奶饼、◇脂士、◇之士、◇干酪、◇干牛乳、◇计司、◇起司。 【奶瓶】◇乳壶、◇牛乳瓶、◇哺乳瓶、◇乳瓶、◇喂瓶。 【奶糖】◇牛奶糖、◇奶油糖。

  【奶油】◇奶皮、◇牛乳油、◇牛奶油、◇牛奶皮、◇牛奶油、◇记敛、◇乳油、◇乳酥、◇乳精。 【奶油蛋糕】◇记敛饼。 【奶油面包】【奶油糖】【奶罩】等,可据以考探“乳”“奶”的文白兴替。 (徐时仪2007a)收“邮局”为主条,副条有“邮亭、信局、信馆、信行、驿递公局、信司、书信馆、邮政局、邮务局、书信局、邮便局、驿递局、公信局、邮政院、寄信局、邮政馆、邮馆、邮政管理局”,可据以考探办理邮政业务的机构的古今渊源。 收“词典”为主条,副条有“字汇、字典、字类、语汇、字书、辞典、说文、辞汇”,可据以考探词典、字典和辞典的异同及古今演变。

  陈寅恪读沈兼士《“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一文曾赞道:“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沈兼士1986)据《辞源》所载,不仅可厘清这些新词新义的源流,而且一词即可写一文化史。 如“动物园”为“正条”,与此对应的“副条”则有“生灵苑、生灵院、生灵囿”等,互相参照,可考“动物园”一词的约定俗成过程,还可写“动物园的历史”的专文。 又如收“共和”为主条,副条有“公和”,收“民主”为主条,副条有“德谟格拉时、德谟括拉寺、地莫克拉底、德莫克拉西、民治、德先生、德谟克拉西、德谟克那西、德摩克拉西、德谟、德漠克拉西”。 从中可见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现代思想冲击下变迁的复杂性,借以考探这一时期民主观念的变迁。 (徐时仪2007b)

  (三) 广搜博采穷思极索

  《辞源》以语源考证为主,释义中尽量给出词目的相应来源,广搜博采780多种各类文献,贯通古今中外,且尽量采用始见书证或早期书证,标有初见于文献的时间。 每个词早中晚各个阶段都引代表性的文献为证,不仅可考其源头,而且可探其至最终约定俗成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揭示语言演变机制的内在规律及人们的价值取向‍‌‍‍‌‍‌‍‍‍‌‍‍‌‍‍‍‌‍‍‌‍‍‍‌‍‍‍‍‌‍‌‍‌‍‌‍‍‌‍‍‍‍‍‍‍‍‍‌‍‍‌‍‍‌‍‌‍‌‍。

  如收“公司”为主条,又收副条“公班衙、公局、公班牙、公班、公司局、甘巴尼、行号、会社、商社、社会、联、商联、歌颇鲁勒宪、康邦宜、商局”,可据以考探“公司”一词约定俗成的成词过程。 收“咖啡”为主条,又收副条“架啡、架菲、架非、加非、架飞豆汤、加菲、啡、迦非、茄菲、噶霏、噶霏之茶、加非茶、喀啡、阿非茶、加啡、茄非、高馡、珈琲、考非、咖啡茶、哈非”。 收“面包”为主条,又收副条“面头、面饼、馒头、馒首、西洋馒头、麦比、面饱、巴、列巴”。 不仅可据以考探“咖啡”“面包”的成词过程,而且还可考探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

  又如《近现代辞源》释“蒸馏”是个来自日语的词,引1889年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为例证。 经河清君穷思极索,《辞源》所引书证溯至1612年熊三拔《泰西水法》,且证明这是汉语原本就有的词,至少也是日本借去后又来到中国的回归词。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这780多种文献所收录的词语,往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时代信息和文化信息。 如《辞源》收录“睡狮沉睡的狮子。 常比喻未觉醒的中国”“救中国拯救中国”。 又收录了河清君《自序》提到在严复、梁启超的一些论著中读到的“佛兰金仙”,引严复《〈如后患何〉按语》:“论者以此方中国,盖亦谓吾内力甚大; 欧之人所以能称雄宇内者,特以吾之尚睡未醒故耳。 1898年梁启超《保国会演说词》:‘英人乌理西(英之子爵,今任全国陆军统帅)谓中国如佛兰金仙之怪物,纵之卧则安寝无为,警之觉则奋牙张爪。 ’”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词生动地体现了当时中国处于未觉醒至开始觉醒的状态,从中可见忧国忧民、自强自立思想的萌芽和发展。

  三、 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河清君举一人之绵力单打独斗,考溯了这一时期进入现代汉语的近4.3万条新词的最早书证,成此皇皇巨著,其工程浩大可想而知,而说有易,说无难,[2]其实说有也并非容易,亦难免百密一疏。 正如作者所说,“词源考证很复杂,很繁难。 许多学者为一词的溯源而穷思极索、百转千回,虽已是人比黄花瘦,白发上额头,但仍感到自己的探索未达理想的彼岸。 而《近现代汉语辞源》要面对的词成千上万,每个词都穷其源流,追其本原,那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 加之我材料有限、学识浅陋,要成就此事更是万万不能”,“《近现代汉语辞源》看似已经告成,但其实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 其中尚可补收相关词语,有些词似尚可追溯更早书证。

  (一) 补收相关词语

  《辞源》收录了“语尾”“词尾”“语根”“词根”“字根”“语干”“词干”“词主”“主词”“词类”“词法”“语法”“文法”“词性”,似可酌补“形素”“词素”“语素”等 。 还可据马礼逊(1815—1823)《华英字典》“销Seaou chae 销差to finish one�s errand, and carry an answer back; applied particularly to official messages”和“餐正餐 regular morning and evening meal”,酌补“销差”“正餐”。 “销差”指向上级回报已完成差遣任务。 如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料也买齐全了,验收委员也验收过了,正打算回省销差呢。 ”“正餐”指正常的有规律的饭食,如午餐、晚餐等,区别于“小吃、早点、夜宵”等。

  《辞源》也收了一些熟语。 如“掉枪花”比喻施展诡诈手段; 耍花招。 1917年徐珂《清稗类钞·方言类·上海方言》:“掉枪花者,滑头手段之一,社会上承认其为不正当之行为也。 ”似可酌补与之相关的“掉花枪”。 如清王浚卿《冷眼观》二十九回:“他只配想出法子来同他掉花枪,你若要真心去待他,倒反要吃他的苦了。 ”(徐时仪2010)汉语的词与语是一个连续统,人们交际既可以用词也可以用熟语来表达同一概念的意义。 (徐时仪2018)《辞源》似还可酌补这一时期的一些熟语。 如据马礼逊《华英字典》“遂Wan sze suy e万事遂意every thing according to one�s wishes”和“讨Tsze taou koo keǐh自讨苦吃to bring trouble upon one�s self ”酌补“万事遂意祝福语,祝人顺心如意”,“自讨苦吃指自寻烦恼; 自找困难”。 [3]

  (二) 追溯更早书证

  《辞源》中有些新词新义早于明末已出现,收录时似可考其源流。 如:

  【词典】◇字典。 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Ⅲ》:“DICTIONARY,字典tsze teen; 字汇tsze wei,or hwuy.”◇字书。 引证为1900年沈翊清《东游日记》和1908年颜惠庆等《英华大辞典》。

  考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已引用“字书”和“字典”,如卷三十四释《大乘百福庄严相经》“疵秽”:“上音慈,下咸卫反。 《字书》《字典》云并恶也。 ”(徐时仪1988)似可据慧琳引文溯至比唐更早的年代。

  【地毯】铺地用的毯子。 ◇地单。 1903年上海徐汇报馆教士译《泰西事物丛考》卷三:“学堂中不用瞽人为教习,故所教概在手艺,如作窗帘、地单、棹罩、绳索等物。 ”◇地毡。 1904年莫文畅《唐字调音英话·家内器用门》:“地毡,carpet。 ”

  考南北朝时“毯”字已出现,“地毯”一词则可补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宣州观察杨相公造白檀香亭子初成,会亲宾落之。 先是,璋潜遣人度其广狭,织一地毯,其日献之。 ”明宋濂《元史》卷一百一十四《后妃传》:“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缝为地毯。 ”还可据白居易《红绣毯》诗“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补与“地毯”“地单”“地毡”相关的“地衣”。 (徐时仪2003a)

  【品质】② 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 1954年洪深《评〈尤利乌斯·伏契克〉在首都的演出》:“伏契克除了具有勇敢、机智、党性这些革命者所应有的品质外,还有着一些鲜明的个性特征。 ”

  考此义宋代已有使用,似可溯至宋吴泳《蒋知县墓志铭》:“夫以数子之品质、才分,皆卿材也,皆将相器也,而独以治邑称,何哉? ”(《鹤林集》卷三十五)

  有些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新词新义似尚可补溯更早书证‍‌‍‍‌‍‌‍‍‍‌‍‍‌‍‍‍‌‍‍‌‍‍‍‌‍‍‍‍‌‍‌‍‌‍‌‍‍‌‍‍‍‍‍‍‍‍‍‌‍‍‌‍‍‌‍‌‍‌‍。 如:

  【搞】做; 干; 从事。 1924年《清华周刊》第316期《大波斯顿中国学生的生活》:“游历与消暑团是一个最好的消暑法,搞一暑假,学的东西不少,且回校后,自觉精神百倍。 ”

  考“搞”有“弄; 做; 干; 从事”等义,清光绪己亥(1899)年刻印的短篇小说集《跻春台》中已有使用。 如卷一《双金钏》:“近年来家纲隳,风气不好,一个个把宗嗣当作蓬蒿,有门扇和窗格搞去卖了,有棹凳与木料伐作柴烧,有渣草与灰尘全不打扫。 ”《哑女配》:“他女桂英走来,曰:‘妈,为何搞得满地是酒。 ’”(徐时仪1999)

  【民主】① 见“总统①”。 ② 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日]民主(みんしゅ)1878年汪凤藻等译,丁韪良鉴定《公法便览》卷一:“有民主政权者(民主政权者是为民政),有教会公举理政者(即教皇之国),以公法视之,无分轩轾。 ”

  似可溯至惠顿(Henry Wheaton,1836)所著《万国公法》中译本,1864年丁韪良翻译时,多次用“民主”一词对译英语的democracy,如“若民主之国,则公举首领官长,均由自主,一循国法”等。 (徐时仪2007)

  【自行车】② 一种两轮交通工具,骑在上面用脚蹬着前进。 1870年6月25日《教会新报》第2卷第92页:“自行车上海已多,或双轮或三轮,不用骡马,人坐踏足于版,其版动,而其轮转,即其车自行,已觉巧矣。 ”

  似可溯至纳兰性德(1655—1685)《渌水亭杂识》卷二:“西人有自行车,前轮绝小,后轮绝大,则有以高临下之势,故平地亦得自行。 ”[4]

  拜读河清君大作,深为敬佩其“为一词的溯源而穷思极索、百转千回”的执着精神。 2004年笔者曾承罗杰瑞和白维国先生惠约参撰《现代汉语语源词典》k部的编写,两位先生皆已仙逝,《现代汉语语源词典》惜迄今尚未出版,谨此选录其中“开”的8条词语所见早期例证略做补溯,借以缅怀两位先生,并供河清兄参酌如下:

  开动开行; 运转。 1936年《科学画报》第三卷第二十二期:“关于电动机方面也只须把电键一捻即可开动。 ”

  似可补溯至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三回:“玉仙先送上一碗燕窝汤,呷了一口,然后披衣起身下床,洗脸刷牙,吃早饭,一头吃着,船已开动。 ”

  开饭① 把饭菜摆出来准备吃。 1924年郭沫若《阳春别》:“他是在踌躇着——他今天中午在什么地方开饭。 ”

  似可补溯至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九回:“苟才回到上房,恰好是开饭时候,却不见姨妈。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三回:“屋里正是文制台一迭连声骂人,问为什么不开饭。 ”

  开赴(部队)开往、前往。 1948年11月17日《大公报》第二版:“窜扰粤南毛匪第二支队第二团团长符春茂,于十一月一日毅然率属二百六十余人携械投诚,现已全部开赴海康县城。 ”

  似可补溯至曾朴《孽海花》二五回:“起用了老敬王会办军务,添派宋钦领毅军、刘成佑领铭军、依唐阿领镇边军,都命开赴九连城。 ”

  开工(土木工程)开始修建。 1872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3号:“开工年次,道光四年。 ”

  似可补溯至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开工之前,禅师召集工匠告诫他们说。 ”

  开价说出价格; 开出价格。 1828年马礼逊《广东省土话字汇》:“don not ask an unfair price,你唔好开价。 ”

  似可补清李汝珍《镜花缘》三二回:“海外卖货,怎肯预先开价,须看他缺了那样,俺就那样贵。 ”又三三回:“大嫂单内货物并未开价,这却怎好? ”

  开幕④ (会议、展览会等)开始。 [日]開幕(かいまく)。 1917年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不识字人勿入内》:“地方会议开幕之时,各市选举议员,多有不识字人,依样描写他人之姓名而入会投票者。 ”

  似可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12——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开幕。 ”

  开始② 开始的阶段。 [日]開始(かいし)。 1915年伍廷芳著,陈改译《美国视察记》:“美国儿童入学,其开始所授之课,即宪法上所规定之‘人民一律平等,无阶级,无种族,无派别,同隶美国之土,即同为自由之民’数语。 ”

  似可补明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一○六回:“李牧忿然曰:‘开始谮廉颇,今复谮吾,吾当提兵入朝,先除君侧之恶,然后御秦,可也。 ’”瞿佑《剪灯新话》卷三:“何友仁一个人在暗中,大约快到半夜,忽然听到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让道的声音,开始声音很远,渐渐走近,快要到庙门的时候,各官署的判官,都急忙出来迎接。 ”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二:“沈韶感到奇怪,就问她缘故,开始美女强忍着不肯说,接着就放声大哭。 ”

  开始③ 从头开始; 从某一点起。 [日]開始(かいし)。 1933年6月25日鲁迅《致山本初枝夫人的信》:“最近中国式的法西斯开始流行,朋友中已有一人失踪,一人被暗杀。 ”

  似可补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你们如果想去游览,应该先从这里开始。 ”又卷四:“只是造化不离阴阳,而天地间精妙开始于夫妇。 ”

  四、 结语

  笔者与河清君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相识,1993年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创办了《词库建设通讯》,笔者(1999)曾撰《说“搞”》一文,并为“外来概念词词库”词条选刊补撰“苦力”“考非”“ABC”“自行车”“空气”“解剖学”等词,[5]其中“幽默”与河清君合写,[6]“她”与河清君、姚德怀先生合写。 [7]河清君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终成此皇皇巨著。 其追根溯本考探辞源的执着,令我深为感佩。

  其《自序》称“编至X部时,眼睛突然闪光,飞蚊飘舞。 医生警告: 失明将至! 一时间,惊恐不已”; “回首这5年,辛酸太多,感慨太多! ”凡潜心治学者当有同感,笔者读之亦感同身受。 笔者自1980年开始汇释《朱子语类》的词语,拟编纂《朱子语类词典》,至今已老眼昏花尚在反复打磨,深感编词典的甘苦正如禅宗祖师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陈原先生(1985)曾说编词典“这个事情是吃力不讨好的。

  你钻进去有无穷的趣味,你不钻进去简直是味同嚼蜡”。 然而尽管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套用佛教的说法,这也是一种功德。 河清君所编《辞源》集近现代汉语新词新义于一编,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佐证,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打下了厚重扎实的基础,与时下一些急功近利拼凑而成的泡沫之作不啻有天壤之别,从中可见其甘苦和功力。 《辞源》的编纂是一项细致而又烦琐的工作,更是一个逐渐完善的大工程,诚如河清君《自序》所说,“这样的词典,其编纂永无止境”。 笔者(2003b)在《略论辞书评论与辞书史研究》一文中曾说“如果说一部部高质量的辞书犹如我国辞书百花园中一朵朵艳丽的鲜花,那么一篇篇中肯恰到的评论就好像衬托这些鲜花的绿叶”,谨愿拙评有裨于鲜花更为艳丽,且期待词源词典编纂的“代代接力,不断进取”,“日臻完善”。

  附注

  [1]五四运动时期的现代白话文运动由于当时民族危机的深重、政治运动的冲击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等因素的影响,一味否定文言,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传承与开拓的关系,带有新时代伊始的局限性,而当时欧化的白话文虽然促使汉语精细化和明确化,扩大了汉语的表现能力,但也导致了传统文化内涵的某种失落,其经验和教训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2]周振鹤(2000)《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序言:“将新词一个一个从文献中摘出,找出其最早出现的地方,以探索这些概念到底在何时进入中国。 这不但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因为做学问的最大难处之一就是说有易,说无难。 因此不能保证这些新词首次出现的地方绝对无误,但这样的工作显然为科学史与学术史作了极其有用的工作,是应该表彰的一种研究态度。 ”

  [3]早期用例如明张岱《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且闻云老多疑忌,诸姬曲房密户,重重封锁……殷殷防护,日夜为劳,是无知老贱自讨苦吃者也。 ”《汉语大词典》首例引鲁迅《书信集·致萧军》,偏晚。

  [4]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文明书局印行清代笔记丛刊第2卷第2页。 参《词库建设通讯》1998年第16期。

  [5]《词库建设通讯》1994—1999年第4、13、15、16、17、19期。

  [6]《词库建设通讯》1994年第3期。

  [7]《词库建设通讯》1994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 陈原.辞书与信息.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3. 黄河清.近现代辞源.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4. 黄河清.近现代汉语辞源.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5. 雷蒙·威廉斯.关键词 ——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6. 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北京: 中华书局,2010: 5 6.

  7. 沈兼士.陈寅恪先生来函.∥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 中华书局,1986: 202.

  作者:徐时仪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