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浅析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探索与研究> 正文

浅析中国画色彩语言的探索与研究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10-24 11:45

本文摘要: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的造型之美。中国画的色彩,一直是中国绘画语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中国画色彩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在发展

  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文化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造型艺术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也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国的造型之美。中国画的色彩,一直是中国绘画语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中国画色彩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儒家、道家、禅宗等古代哲学观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文人士大夫所倡导的文人画的影响,“水墨之变”后以水墨为主的墨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当时中国画的主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对于中国画色彩的认知:1、中国画的色彩发展概述。2、中国当代画家作品的色彩分析。3、我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画色彩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语言

当代美术家

  一、中国画色彩发展概述

  传统中国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在不同的时期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颜料的的变化与当时的美学思想、材料的产生、以及绘画工具与画家使用的绘画技法、社会历史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的中国画在色彩上遵循随类赋彩、以色貌色、水墨为上。随着时代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方色彩观念的传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人们的绘画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宽阔。对于整个中国画体系来说,当然色彩也在其中,如何在新的时代中将传统的用色模式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已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走向现代化色彩学之路也应当从了解传统的色彩观念开始。

  1.1 传统中国画色彩概述

  1.1.1 以色貌色

  陶器上所绘制的对象是对生活的一种再现和记录,更主要的是为巫术服务。绘画工具没有出现,只能用很简陋的东西代替笔,画面主要以线条的方式出现,,色彩的运用上并没有可靠的资料记载。《画山水序》作为中国山水画画论的开端,宗炳在其所著中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绘画主张。即应以自然物象为依据,观察物体的形,记录物体的色,在绘画过程中应尽画家表现之所能表现出自身所感受到的最真实的色彩。可以说“以色貌色”的观点对后来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1.1.2 随类赋彩

  南齐谢赫的著名绘画理论《古法品录》中系统的品评了自曹不兴以来 27 位画家的作品,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谢赫的“六法”理论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东晋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观点的影响。其“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1.2 现代中国画色彩概述

  在传统中国画色彩悠久的历史发展中,色彩和水墨一直是主旋律,各个时期的艺术家不断致力于色彩和墨色的研究。其实墨色也是颜色,人们常说的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等。在我看来,墨色可以千百万化,因为有水的交融,墨色还可以和颜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色彩。

  现代我们国家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大力培养我们本国的美术人才,在学院的教学当中我们也是不断创造、不断摸索,我们在逐步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以及美术教育的高等学府。现代的中国画色彩在科技以及材料的影响下正在逐步发展着,同时色彩在艺术家的主观理解与客观现实相结合之下也在不断变化着其内涵,丰富着其表现性。艺术家没有被程式化所束缚,有了更多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创作中更加自由,有了自己的思想内涵,客观现实加之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画色彩只有在传统中来,以传统为发展根基,把握时代脉搏、潮流、吸收借鉴其他优秀的艺术文化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二、中国当代画家作品的色彩分析。

  中国当代画家有很多都致力于对色彩的研究,也出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从我自己的理解、喜好来说,我喜欢的这位画家他也是对色彩研究了几十年的时间,有些观点我和他会产生共鸣,他就是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研究所副所长郭子良先生。初次欣赏他的作品就被他的色彩深深吸引,因为不同,他的色彩与其他画家不同,他主要以热带植物为表现对象,颜色视觉效果很强烈,他完全不受自然客观物像的束缚,主观情感在画面当中有了更多的表现性。他的工笔画重色彩,重技法技巧。

  我最喜欢他的《一树一世界》,画面中是一种野趣、一种原生态的美,同时又很安静的状态,又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有一种一花一世界的感觉,很舒服、很超然。我在想这不正是我们的人生和生命的一部分吗?我们在纯净而美好的世界里做着开心快乐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安静的学习、思考、工作,正是这种看似平凡实际上带着伟大和光芒的力量在促使着我们不断前进。他的作品向人们展示的是纯美、没有任何杂念,这种唯美的画面也是艺术家本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理解,爱惜一草一木,正像爱惜珍惜身边的朋友亲人一样。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三、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画色彩的理解

  中国画有千年历史,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现在它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色彩是绘画的三大支柱之一,色彩就是作品的外在体现。对于绘画来说,人们在欣赏作品时有三个功能,1、认识事物形状,2、分辨画面空间,3、分辨画面色彩。绘画是视觉艺术、再现艺术,也有三大功能:即造型功能,构图与空间功能、色彩功能。

  西方的绘画很早就强调色彩,比如印象主义等对于色彩的运用,从写实到抽象,其实色彩一直是在变化发展的,而且越变越有魅力。我喜欢“黑白灰”,甚至对水墨有一种很特别的偏好,我画水墨画极少用色,经常是不着一色。但我同时觉得,“水墨至上”的绘画观过于偏颇。中国的绘画不能没有了色彩,就像绘画不能没有了形状与空间。

  从中国古代壁画对几大色彩(硃磦、朱砂、土黄、靛青、石青、石绿几个系列)的概念化运用,到后来写意山水画的青绿或浅绛模式,花鸟画的水墨加几种习惯色模式,都表达出中国绘画的色彩更偏向于主观性与表现性(对自然真实的色彩既不能表现也不想表现)。新时代中国画对外来画种色彩学上的吸收借鉴,使得中国画的色彩(尤其是工笔类绘画)丰富起来,在客观再现方面可以做到更加逼真细致(这得力于对日本颜料,西洋水彩颜料的运用,而传统中国画颜料在工艺方面也改进了很多)。主观表现模式也突破了传统绘画的类型化程式化倾向,色彩的主观表达维度大大拓宽了。

  2、色彩使用(颜料)的淡、薄、轻与浓、厚、重。

  色彩作为一种材料(颜料),具体运用上的“淡、薄、轻”与“浓、厚、重”原则。色彩的力度与美感,与对颜料的运用有关。油画与现代日本画在颜料的运用上趋于厚与重,色彩效果比较强烈;而中国绘画相对比较薄与轻,色彩效果偏淡、偏弱。即使是中国绘画,色彩运用上也分淡彩与重彩两种主要用色方式。

  产生两种明显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中国儒家中庸文化所形成的审美习惯,更偏向于柔弱淡雅,因此传统中国人(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对色彩强烈的画面,接受度远不如色彩淡雅的画,甚至有重墨轻色的倾向。作为视觉艺术,绘画中强烈的色彩更能触动人的视觉感受。重彩的运用更宜于在主观性与表现性方面,在色彩的个性上做文章,而非靠近真实自然的色彩效果。浓重强烈而又接近真实的色彩画面比较“通俗”,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绘画色彩方面格调不高的表现。

  美术色彩论文投稿刊物:《当代美术家》(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是一本具有前沿性、权威性、学术性的综合期刊。旨在反映美术思潮,传递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信息,积极扶持和关怀美术新生力量的成长。致力于美术探索、研究,关注当代美术界动态,传递当代美术界最前沿的信息,可信度高。

  四、结语

  千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中国画的不平凡,而色彩作为中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画色彩的发展与创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五行、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等因此,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的色彩观点就是不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画色彩观是带有我们优秀文化的哲学色彩观,西方色彩是科学的色彩观、他们是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是科学的、客观的。

  我们的有些色彩是主观的,并不是随类赋彩,而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情思。总之,中国画色彩只有立足于我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自糟粕。在新时代的今天,要让中国画的色彩既保持住我们民族特性又可以以兼容并蓄去面对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用于创新,不断的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推进,

  3、参考文献:

  [1] 牛克诚著.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色彩的中国绘画[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 申少君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丛书——中国画色彩的独立语言[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

  [3] 于非闇著.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4] 蒋玄佁著.中国绘画材料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5] 赵权利著.中国美术学博士文库——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学超(1994.11——)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