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历时视角下学位论文致谢辞中的修辞人格构建> 正文

历时视角下学位论文致谢辞中的修辞人格构建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9-10 10:07

本文摘要:摘要: 以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 1991-1995 年和 2011- 2015 年期间学位论文致谢辞为语料自建语料库,对致谢辞利用人际元话语手段进行修辞人格构建 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经过近 20 多年的发展,致谢辞的语言特征发生

  摘要: 以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 1991-1995 年和 2011- 2015 年期间学位论文致谢辞为语料自建语料库,对致谢辞利用人际元话语手段进行修辞人格构建 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经过近 20 多年的发展,致谢辞的语言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使用 的人际元话语手段更加丰富,明确标记语,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提及标记语的使用呈增加态势,使致 谢辞具有更强的人际意义,表明致谢辞作者越来越倾向于塑造自信、权威、能干的修辞人格形象,从 而增加对读者的说服力。时代的发展、师生权力距离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学术写作规范的影响是 产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致谢辞; 人际元话语; 历时变化; 修辞人格

学位论文

  致谢辞( Acknowledgments) 是学位论文写作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位论文写作是在导师指导和 他人、机构帮助或资助下完成的。致谢辞不仅是对 个人或机构的帮助表示道义上的感激,也是尊重他 人贡献的表示。我国早在 1988 年开始实施的国家 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 格式( GB7713-87) 》( 以下简记为“GB7713-87”) 中明确规定要对提供帮助的对象表示感谢。但是由 于致谢辞的作用与学位论文或学术专著的其他内容 无法相提并论,因此一直没有受到语言学界的足够 重视,是一种被忽视的体裁( A Cinderella Genre) [1]。

  直到进入 21 世纪,致谢辞的研究才得到很大的发 展。目前国内外关于致谢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裁 结构[2-6]、语用特征[7-8]、礼貌策略[9-10]以及修辞特 征[11]等方面,这些研究表明学科常规和语言文化对 致谢辞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的影响。总的来说,国内外致谢辞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的数量不多,且 不够深入全面,现有研究较少从历时的角度探讨致 谢辞的修辞特征和发展规律。 西方修辞学奠基者 Aristotle 认为修辞劝服有三 种基本模式: 人格诉诸( Ethos) 、理性诉诸( Logos) 和 情感诉诸( Pathos) [12]。

  其中,人格诉诸被亚里士多 德称为“最有效的说服手段”。致谢辞中,作者通过 感谢学习期间给予教导、帮助和支持的个人或机构, “展现作者谦逊的学术精神和感恩的道德情操,向 人们展示作者的学术和人品的可信度”[11]。然而, 由于“对致谢辞的修辞功能认识不够深入,往往忽 视了致谢辞的作用,书写致谢辞只是流于形式”[11]。 如何在致谢辞中得体地表达感谢,建构良好的修辞 人格 并 实 现 学 术 可 信 度 是 值 得 探 讨的问题。 Crismore& Farnsworth 认为,人际元话语是一种可以 帮助修辞者构筑其修辞人格的语言资源[13]。

  人际元话语通过构建良好的修辞人格,帮助作者实现学 术可信度,从而实现致谢语篇的修辞劝说。致谢辞 具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规范化写作要求,但随着时 代进展,致谢辞的规范化写作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发 展。因此,从历时角度探讨致谢辞作者如何合理地 采用人际元话语手段建构自己的学术可信度、提高 人格诉诸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鉴于此,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对 1991-1995 年和 2011-2015 年两个时间段发表的学位论文致谢辞中 人际元话语使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作者 利用人际元话语构建修辞人格的差异,从而为学位 论文致谢辞的写作与教学提供参考。

  一、语料与研究方法

  ( 一) 人际元话语的分类

  本文主要采用 Hyland &Tse 提出的人际互动型 元话语( 下文简称“人际元话语”) 分类模式作为本 研究的分析框架[14]。人际元话语可以分为模糊标 记语、明确标记语、态度标记语和自我提及标记语 4 种。分析学位论文致谢辞人际元话语时所采用的分析框架,下面以实际语料中的例句对这些分 类加以说明。

  ( 二)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 1) 学位论文 致谢辞语篇使用人际元话语构建修辞人格有何特 点? ( 2) 在 1991-1995 年、2011-2015 年两个不同 时期学位论文致谢辞语篇使用人际元话语构建修辞 人格有哪些变化趋势? ( 3) 近 20 年间学位论文致 谢辞语篇使用人际元话语构建修辞人格的变化趋势 有哪些可能原因?

  ( 三) 语料及数据统计 本研究是基于语料库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语料 来源于中国期刊网 CNKI 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 文全文数据库; 取材范围是“哲学与人文科学”领 域; 取材时段限定在 1991 - 1995 年和 2011 - 2015 年。笔者选择这两个时间段,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由 于致谢辞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此 20 多年前很多学位论文并没有要求提供“致谢”内容, 而从 GB7713-87 国家标准出台后,大部分学位论文都较好地执行了这个标准。

  第一个时间段( 1991- 1995 年) 是标准出台不久,可以比较好地反映致谢 辞最初的语言特征; 第二个时间段( 2011-2015 年) 时隔标准出台 20 多年,能够清楚地展示致谢辞在这 个时间段的变化趋势。笔者从这两个时间段的论文 中各随机挑选了 40 篇,约总字数分别为 14 990 和 44 483个字。其中 1991-1995 年,致谢辞平均每篇 375 个字; 2011-2015 年,致谢辞每篇平均为 1 112 个字。

  人际元话语的判断因语境而存在很大差异,因 此笔者在 WORD 环境下对每篇致谢辞采取逐句判 断的方法,以保证判断的准确性。笔者以本研究所 提出的人际元话语分类框架为标准,首先对 语料库中的人际元话语进行逐句判断,认真校对和 讨论不同意见的地方,完成对语料的标注。然后将 语料中的人际元话语进行逐一分类统计,并分别计 算不同时期语料中致谢辞的人际元话语总使用情 况。为方便比较,对原始频数以千词为单位进行标 准化处理,并统计各类人际元话语的使用比率。通 过对比分析得出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揭示致谢辞 中人际元话语使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二、研究结果

  从收集到的语料来看,两个时期的论文致谢辞在 篇幅上有历时性变化,呈正增长趋势。1991-1995 年 的学位论文致谢辞篇幅较短、语言简洁,但2011-2015 年较二十年前增长了近 3 倍,其中 1991-1995 年,致谢辞平均每篇 375 个字,2011-2015 年,致谢辞每篇 平均为 1 112 个字。此外,人际元话语在 1991-1995 年、2011-2015 年两个不同时期的致谢辞中的使用 差异还表现在总数、出现频率、类别等方面。

  从总数上看,两个时段的人际元话语使用总量有 较大差别。其中 1991-1995 年致谢辞中出现的人际 元话语共 499 个,平均每千词 33.3 个; 2011-2015 年 中致谢辞使用的人际元话语共 2 430 个,平均每千词 54.5 个,人际元话语的使用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从人际元话语的出现频率来看,1991-1995 年 致谢辞中,各类人际元话语的使用频率依次为自我 提及标记语( 54%) 、态度标记语( 19%) 、明确标记 语( 16%) 、模糊标记语( 11%) ; 2011-2015 年致谢辞 中,各类人际元话语使用频率依次为自我提及语 ( 57%) 、态度标记语( 22%) 明确标记语( 16%) 、模 糊标记语( 5%) 。

  可见,自我提及标记语是两个时 期语料出现频率最高的人际元话语手段,分别占总 用量的 54%和 57%,而模糊标记语是使用频率最低 的人际元话语手段,分别占总用量的 11%和 5%。 对语料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学位论文致谢辞在 历时变化方面只有模糊标记语的使用出现减少趋 势,其他人际元话语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明 确标记语从平均每千词 5.5 个上升为 8.8 个,自我提 及标记语从平均每千词 17.9 个上升为 31.1 个,态度 标记语从平均每千词 6.2 个上升为 12.1 个。模糊标 记语的使用却出现了减少趋势,从 1991-1995 年每 千词 3.7 个减少到 2011-2015 年 2.5 个。

  三、讨论

  ( 一) 人际元话语总量变化趋势

  近 20 年来,国内学位论文致谢辞的写作变化较 大,不但篇幅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语言使用方面, 人际元话语的使用频率更高,这表明作者更加愿意 与读者进行互动,向读者展示作者谦虚、诚实和感 恩的品质,构建良好的修辞人格形象,从而提高作者 在学术和人品上的可信度。

  这种变化趋势表明致谢 辞虽具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感谢对象和内容,以及 规范化的语言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致谢辞的写作特点也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作为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致谢辞“既不属于 严格的学术领域,也不是完全个人化的语篇,它更像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类范畴”[1]。

  学位论文中致 谢部分最重要的作用是向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在学 术、精神、物质、智力等方面给予作者大力支持的机 构和个人表达感谢。在全球化影响日益深化的大背 景下,学术研究也争相与国际接轨,学位论文致谢辞 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致谢语篇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感 谢清单。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需要通过人格诉诸,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友好的学术氛围,从而 提高作者的学术可信度。因此,学位论文致谢辞语篇的撰写多以作者为叙述中心,回顾创作过程,表达 自己的声明和对他人的谢意等。通过显性的个人式 的解说,致谢辞作者与读者建立起联系,使读者确定 自己的立场,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与读者互 动,使读者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从而实现自我介 绍和学术合作的目的。

  ( 二) 模糊标记语变化趋势

  模糊标记语在两组致谢辞中的使用总量呈明显 下降趋势。模糊标记语可通过降低作者对命题内容 表达的确定性,来塑造作者谦逊、谨慎、值得信赖的 人格。相比 20 年前,2011-2015 年致谢辞较少采用 模糊标记语。 尽管模糊标记语可用来避免观点的武断和情感 化,构建谦虚谨慎的作者形象,但在表达对致谢对象 的谢意时,使用模糊标记语却会给读者留下模棱两 可的不良印象,让致谢对象心生不愉快,从而严重 威胁到致谢对象的面子,同时会让读者对作者的学 术可信度产生怀疑,反而不利于作者实现人格诉诸。

  直截了当地表达对致谢对象的谢意是对致谢对象的 尊重,同时在读者心中构建知恩图报的人格形象,提 升了作者的学术可信度。因此,致谢辞作者在对致 谢对象表达谢意时,越来越倾向于避免采用模糊标 记语这类谨慎性的表达。但是,当致谢辞作者在提 出声明,承担论文中缺陷和错误的责任时,模糊标记 语策略的使用既可以提高作者的责任感,又最大限 度地避免威胁致谢对象的面子,从而实现人格诉诸 和建构学术可信度。

  如例 1 中,作者使用模糊标记 语“诸多”来表明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为致谢对象规 避风险,表示不当之处全部是作者自己的责任,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作者的学术可信度。 例 1 由于时间紧促和学术水平有限,论文中 有诸多纰漏之处,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 四) 自我提及标记语变化趋势

  自我提及标记语通过塑造亲切友好、值得信赖 的形象,也能实现人格诉求。对比发现,自我提及标记语在致谢辞中不但使用频率上升,而且语言风格向口语化趋势发展,这反映出国内师生之间权力距离的变化趋势。

  学位论文知识:学位论文要求公开发表吗

  ( 五) 态度标记语变化趋势

  态度标记语是作者对所陈述命题的情感态度表 达,传递作者对于所论述对象的诸如惊讶、重要性和 赞同等评价,塑造作者知恩图报的修辞人格形象。 致谢辞中的态度标记语使用频率也呈上升趋势。 在例 7 中,作者多次使用了态度标记语,如“自 责,感动,激动”等,并且与明确标记语 “深感,深 受”等搭配使用,起到了强有力的情感催化效果,进 一步调动了读者内在的情绪,从而产生共鸣。在表达对导师浓浓师恩的同时,又塑造了一个知恩图报的修辞人格形象,这样便拉近了与导师的距离,在读者心中塑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形象,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学术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HYLAND K. Dissertation acknowledgements: the anatomy of a Cinderella genre[J].Written Communication,2003,20( 3) : 242-268.

  [2] GIANNONI D. Words of gratitude: a contrastive study of acknowledgment texts in English and Italian research articles[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2,23( 1) : 1-31.

  作者:柳淑芬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