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中国论文网站浅析广播电视全球化的发展> 正文

中国论文网站浅析广播电视全球化的发展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12-04 14:58

本文摘要:摘要:虽然不同国家的公共广播体制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背景不同而呈现不同特色,但是人类永远都在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延伸,以期获得各种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无远弗届,而广播电视正是这样一种延伸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电视传播的历史就是人类创造和发

  摘要:虽然不同国家的公共广播体制由于历史、政治和经济背景不同而呈现不同特色,但是人类永远都在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延伸”,以期获得各种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无远弗届”,而广播电视正是这样一种延伸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电视传播的历史就是人类创造和发展广播电视的历史。本文以追踪广播电视的发展史为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发展依靠的生产力、文化创意、媒介竞争和受众来探析公共广播电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广播电视 生产力 文化创意 媒介竞争 受众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公共广播事业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作为不同于美国商业广播模式的一种制度设计,公共广播一直肩负着为公众利益服务、传播知识文化、营造公共空间等颇多的责任。

  二十世纪后期,随着市场化、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公共广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以“放松规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向意识形态等领域扩张,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公共广播体制这个传统上一直在民族国家边界内运行的广播模式,亦受到市场自由主义者的质疑。在他们看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该是“自由与选择”而非“控制与稀缺”。[1]公共广播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它就必须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削弱它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应越来越少地依靠政府,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特别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市场,使之更具有竞争性、更有效率。然而随着信息全球化进度的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1生产力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不仅是自然生产力、劳动生产力,也是社会生产力,因为它绝不能离开社会的条件和内容,因此,我们说生产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指除政治因素以外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生产力中的人等等,决定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水平。

  众所周知,正是由于电子技术及其产品的发明和发展,才导致了广播电视的出现,由此揭开了传播史上的另一页,而广播电视的每一个进步,无不遵循着科学技术先导的痕迹。例如,法拉第、赫兹等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波波夫、费莱斯特等将其转化为无线电技术;又如,克拉克提出的太空转播站的科学构想,由同步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而得到现实的技术运用,使电子传播跨越国界、洲界,抵达地球甚至月球的任何角落;再如,高清晰度电视、三维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等使电子媒介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虚拟演播室,全国甚至全球性编辑系统和通讯技术的全方位结合所创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将赋予广播电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2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2]广播电视传播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创意现象,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与文化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折射出文化母体遗传因子所赋予的种种规定性。

  居民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成为广播电视稳定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的文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决定了他对信息的需求度,人们获得的信息不是从根本上满足了他,而是刺激他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就是说,人们携带的信息越多、文化程度越高,也就越会增强对信息的需求度,具体表现是成为大众传播工具的稳定受众。大众传播工具稳定受众的增多,也就意味着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的增长。

  受众的文化程度取向和品位影响节目的编排制作,这是不同文化心理结构和信息需求使然。一般而言,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其心理结构使其以寻求高质量的信息为主,倾向于以获得信息、增长知识、寻求科学理性和艺术欣赏为主;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其文化心理结构则使其以寻求娱乐消遣为主,同时也希望获得一些高质量的信息。两部分人之间的取向无法截然分开,但总体划分是合乎实际的。也由于受众的不同取向,必然会形成节目信息内容上的分野:主要以文化程度较高受众为传播对象的专业新闻、高雅艺术、科技文化节目;以文化程度较低者为主要传播对象的软性新闻、曲艺节目、广播电视娱乐剧等。

  3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

  我国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同时又是信息加工生产的重要产业。[3]广播电视事业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一部广播电视史就是一部竞争史。广播电视的竞争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第一个层面是指广播电视作为电子媒介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书籍,特别是报纸的竞争;第二个层面是在广播电视行业内部,广播与电视、广播与广播、电视与电视之间的竞争。

  对于商业化的媒介而言,媒介竞争就是争取受众的竞争,争取受众的竞争就是收视率、收听率的竞争,收视率、收听率的竞争就是广告额的竞争,广告额的竞争就是商业利润的竞争。当然竞争所遵循的优胜劣汰原则是残酷无情的,这就使任何一家电台、电视台都不能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登上一个个新台阶,才不至于被挤出传媒产业的大舞台。竞争所产生的压力就其在传播史上的总体作用而言是良性的,在这种压力下,各台纷纷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数量,将节目作为立台之本;纷纷引进最高、最新的技术,促进传播方式的改革;纷纷追求传播的实效和深度,加强从业人员传播技能的培养,甚至掀起人才大战,从而不断开创出广播电视的新局面。

  4受众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点

  受众作为构成广播电视过程的两极中的一极,作为传播行为双主体中的一方面,是传播的重心,其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以至构成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点。

  广播电视所生产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他的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以一种间接的、隐蔽的方式来进行。[5]受众是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广播电视最终在受众那里实现节目价值,从而实现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受众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服务对象,是传播的目的地和归宿,是一个完整传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归宿,同时受众又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反馈者,使广播电视在反馈中生产出质量更加的产品。

  4结语

  随着信息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始终贯穿生产力是其发展前进的基础。文化创意是其不断高速奋进的依据,媒介竞争是其发展加深的动力,受众则是其发展的支点,从而保证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匡宇著:广播电视学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德)Manfred Kops著、何勇编译“公共广播电视及其经济来源分析”,《媒介研究》2004.

  [4] 金冠军、郑涵主编《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

  [5] (英)约翰•基恩著、郤继红、刘士军译《媒体与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小编推荐同类的优秀文史论文 图书馆论文投稿的技巧

  初次投稿或很少投稿的作者总是把投稿方式神秘化,不知道采用哪种方式才能把辛苦之作安全快速地发送到编辑部,并引起编辑们的注意。实际上投稿并不神秘,把内容完整,格式完备的文章,按照编辑部公布的最新地址,邮寄给编辑部即可,挂号最好,不挂号也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