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浅谈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正文

职称论文发表浅谈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11-21 15:25

本文摘要:摘要: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

  摘要: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工笔画 艺术效果 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世人常认为工笔及写实,注重形体的描绘,工整细致,强调形似;而写意毫放、简练,注重神似,强调抒发作者的情趣意境,不重形。其实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历来就存在着。“写意”并非独指意笔水墨画,“写意”与“工笔”是指技法层次上的区别,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并不能因为工笔画在技法上的多道程序与表现上的工细严谨而忽略了它的写意性。从更深层次上说,“工笔”与“写意”一样也是在写“意”,只不过它们抒写时所依赖的程式不同罢了。无论中国画的“工笔”还是“写意”,都须贯注画家本人的主观表达与情感抒发。正所谓“画乃心迹”,每个画家的个性气质、审美偏好的差异会自然地反映在自己创作的画面上。

发表学术论文网   职称论文发表

  一、写意是中国艺术特有的概念。

  1.“写意”在画论中的表达。

  潘天寿先生就认为“东方绘画的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的基础在科学”。中国传统绘画历来讲求“以意造形”、“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元汤厘 画继谓“画之当以意写,不在形似耳”。这个“意”既包含了画家对客观的感受,又包含了画家的主观思想,作画时以把自己的心思意味抒发出来为目的,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作画时不是对客观物体的被动描绘,而须以立意为先,可以得意忘形,可以意足不求颜色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逸笔草草”,求得极大的自由,以把自己的心思意味抒发出来为目的。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宗炳等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含道应物”、“万趣融其神思”;到中唐时期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到宋代欧阳修的“古画画意不画形”、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到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再到黄宾虹的“惟绝似与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无不体现了中国画的这一审美特点。画家在表现物象时,把思想感情移入对象和物象内在的精神相融合,注入画家对客观的真切感悟,从而达到“象与神合”、“物我两忘”的境界。齐白石画观音大士像时,人们问他为何能画得这样美丽而庄严,他回答说:“须知菩萨即吾心也”。现代画家石鲁对学生说:“要把山水当人来画,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意”就是中国画的灵魂,当人们欣赏中国画的时候,得到的主要不是对所绘图像的认识,而是受到一种精神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写意原则”要求在绘画的主客观关系上突出主观精神的表现。

  2 “写意”在中国画中的发展。

  纵观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若从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论从艺术的想象还是造型技巧来说,那时已现端倪。两汉时期的帛画与壁画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绘画在勾线设色上的风貌。可以看出,作画者已经掌握了以线去描绘人物形象和以墨色的平涂与简单渲染的基本技法。但从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而论,此时尚处于推拙阶段。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画渐有发展,且画家众多,工笔重彩画的鼎盛时期也就从此开始,画理画论的研究也由此确立,对艺术的理解逐渐深化。唐代是工笔画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它不仅有鲜明的风格特点,而且有划时代的作用。社会经济与书画市场的繁荣推动了画家的创作;全国寺庙的兴盛,绘制壁画的流行,为画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以前的中国绘画简直就是工笔画的世界。即使在这一鼎盛时期,工笔画也没有象西画那样追求全面如实地再现物体,它仍然舍弃了很多东西,仍然只是以线为主,求得形式处理上的比较自由。比如这一时期张萱的 捣练图 、 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图 等等,为了表现唐代时女性的雍容、富态之“意”,通过变形、夸张画中女子的体态,去迎合人们对丰满身段的审美偏好,以达到“遗貌取神”之境界。敦煌壁画上的飞天更是寥寥数笔,即具飘舞之姿、传神之妙。况且工笔线条本身所具有的洗练、概括、装饰之特色,开始就注定了其“写意”、浪漫主义的风格。

  随着唐以后水墨画的兴起,一种强调如同书法一样有特殊抽象形式,有极大随意性和鲜明个性的文人画风格逐渐取代了工笔画成为主流。它更加强调作者主观随意的抒发,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境与画境同一,都是心境的外化;主张“不似之似”、“似与不似之间”,“离形得似”;强调“以形写神”、“得其神骨”、“得其神”要求提炼、概括、夸张、变形,达到艺术的创造,摆脱对如实再现的依赖,对眼中所见的视知觉的依赖,而以自已头脑中的意识去处理它。“意”作为画中所蕴涵的主观精神境界越来越突出了。请看那些((高士图 、(行呤图》层峦叠障,溪山烟雨,寒江独钓,临风摇曳的竹枝,疏影横斜的梅花,往往都距离如实再现事物的原有形态甚远。在合乎画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笔墨技法的表现意味,使之与精神内涵契合一致,给我们以一个耐人寻味的美妙境界。正是因为水墨画比工笔画更加注意主观意念的表达,“写意画”才成为自然、粗率的水墨画的代名词。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只是通过水墨技法把“意”的表达更突出了,反而对工笔画中“意”的表达不够重视,使其走向刻板、呆滞、过分拘谨的程式化面貌。

  三、工笔画中“写意性”的表达。

  2O世纪以来,新的思潮拍岸而来,西方艺术迅猛冲击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封闭圈,使得工笔画开创出新的面貌。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文化、艺术等各面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画家眼界开阔,创作心态自由,也进入了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新时期。当今的工笔画与传统的工笔画比较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造型语言、画面形式到艺术的内涵,意向的表达等各方面都有着时代性的区别。

  1.工笔造型的写意化。

  1)、当今工笔画家通过主观的夸张、变形法,这一以意造形常用的艺术手法,对客观物体进行大胆的取舍、概括与提炼,强调主观意识的表现,画出自己对客观物体的感悟。使画家对客观对象的描绘随心所欲,从而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其基本规律是首先以“写”法造型,放弃一味的写实、工细的描绘套路,对其中某些部分进行放大、缩小、夸张、取舍,加大物体的个性特征,吸收漫画理念,使“神”更突出,“形”更自由,注意对象精神的强化表达,以随意性取代工致性。

  2)、用现代设计意念中的各种构成法则来造型。运用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把一切自然物象看作点、线、面的结合,理性地分解、应用,通过点的大小、线的疏密、面的层次等因素来分解、组合、概括、提炼,表现形态的关系、变化的秩序,遵循协调、均衡、和谐等原则,不断创造新的形态,抒发画家的精神情感,获得多元变化中的统一。

  3)、弱化工笔线条,借鉴没骨画法,以墨团和色块的叠加构成来表现对象,使画家从具象的描绘中摆脱出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形式的构成上,变工细为粗放,不拘于每一个细节的刻画,利用块面的层次与组合,也可吸收三维空间的造型组合,表现造型的厚重感与整体层次和气势。

  4)、发扬传统工笔中体现的装饰感特点,吸收民间美术的表现程式与现代装饰画的某些原则,强化装饰性表现,造型不论是对具象的抽象化表现,还是对抽象物象的具象化描绘,通过归纳,整理成一定的程式,充分发挥主观意念营造富含理性意味的画境。

  5)、对已有的绘画图式进行分析研究,进行启发借鉴,获得灵感,如大胆地学习外来艺术的形态图式:印象派、抽象派、表现主义等,强化视觉,吸收古代画家的表现形式、个性语言,进行改造运用,还有原始岩画、彩陶、画像石等广泛的领域,丰富工笔画的造型语言。

  2、注重强化笔韵、笔势、线意,象写意画一样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相结合,注重画面意境的表达与阐述,使画面灵气流动,情随意发,不受客观形物的羁绊,归于自然而然的境界,首先借鉴吸收写意用笔的表达方式,使线条更加生动,变化更加丰富,并借鉴构成原则组合线条,强化线条的表现力,其次运用写意墨法:积墨、焦墨、破墨、泼墨、泼彩,增强墨色变化和水墨淋漓的墨色效果,提高其写意韵味,增强墨色的表现力,其次注重文学修养、画家情感意境的抒发与笔墨情趣的表现相结合,追求气韵生动,与畅神;无拘无束与笔精墨妙的写意精神。

  3、通过对西画明暗、光与影、三维立体造型的借鉴丰富传统工笔一贯讲求平面装饰感的表现语言;通过借鉴西画丰富的色彩、厚重感的追求,对中国民间绘画色彩的借鉴等,丰富传统工笔“随类赋彩”的简单设色模式;通过积彩法、拓印法、擦洗法等等各种技法的运用,丰富传统工笔单一的技法套路;通过使用日本画颜料、丙稀画颜料、制作画布等各种新工具、新材料的使用,丰富传统工笔几千年不变的用具,等等这些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语言、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主观意念的表达,使各种技法材料与主观意向高度融合。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意境效果。使实象与虚向、具向与意向相生相融,而不悖不斥,不抵触,依情感而生发,随兴致而神驰。

  四.各种艺术门类的融合是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各种艺术门类、形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必将成为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当今工笔画家在艺术独创意识上的高度自觉,对自己个性画风的孜孜以求,对各种艺术的兼收并蓄,以博大的胸怀去吸纳一切有益于自己发展的养分,从而促进了工笔画技巧和语言的创新。不断地探索丰富工笔画的表现效果、风格形式的多样和新的审美境界的创造,使得写意情态更加突出,更加注重思想、意韵的表达,与时代精神融合得更加紧密。通过种种的努力探索,加上表现内容与范围的扩大,各种艺术对其的影响,呈现出一派丰富多彩、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的喜人局面。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的发展规律,是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中国画家讲求的“物我两忘”是指丢开客观的局限和主观的制约,实现物我交融,而“忘我”也应包括忘技法,忘“工笔”与“写意”、中国画与西画的界限,充分发挥画家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创造至善至美的艺术效果。工笔画与写意画形式与精神的融合以及对各种艺术的兼收并蓄,也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画的发展趋势之一。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借鉴、创造、渗入现代的审美观念,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符合时代的艺术作品,达到“创作畅神无所掏的至高境界”。这也是中国画“写意”精神之所在。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