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正文

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8-12 16:14

本文摘要:摘要: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其在办刊格局、评价体系、竞争环境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必然遭受尴尬境遇。文章基于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文化属性、学术本质的分析,从期刊主体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入手,以期为改变这种尴尬境遇提

  摘要: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其在办刊格局、评价体系、竞争环境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必然遭受尴尬境遇。文章基于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文化属性、学术本质的分析,从期刊主体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入手,以期为改变这种尴尬境遇提供解困之道。

  其中,文化自觉是实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基本前提,文化自信是其自主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自强则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发挥办刊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的文化自觉,增强他们办好学术期刊的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自主发展和文化自强的目的。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人文社科

  据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在全国10084种期刊中,哲学社科类学术期刊有2664种(占期刊总数的26.4%)、文化教育类学术期刊有1383种(占期刊总数的13.7%)、文学艺术类学术期刊有658种(占期刊总数的6.5%)①。可见,就数量而言,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已取得长足进步。

  但该类学术期刊总体质量和办刊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面临发展困境。正如学者杨玉圣所说:“就一般情形而言,如今的人文社科学术刊物的境遇,似乎很微妙,也很尴尬。”“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就总体上而言,还处在欠发展的状态。”②本文在分析困境的基础上,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三个方面提出解困对策。

  一、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经费短缺、结构不合理、竞争压力大和学术影响力小四个方面。

  1.经费短缺,发行量少。

  维持一份双月刊的人文社科期刊(不含人员工资)每年约需20万元,包括印刷费、排版费、稿费、审稿费、培训费、办公费和会费等。有的期刊主办单位不仅没有任何投入,还要求期刊社定期上缴数额不小的费用。尽管2003年教育部启动的“名刊工程”陆续解决了极少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26家)的资金投入问题,2012年启动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又缓解了一批优质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费问题,但大多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费依然捉襟见肘。与经费紧密相关的还有发行量。

  我国单纯依靠发行量维持成本运行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可谓凤毛麟角,即使发行量较大的文摘类期刊,高者每期也就十二三万份;1500多家人文社科期刊中发行量达千册的尚不足一半①。可见,大多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实际成了自产自销的发文平台,没有很好地发挥学术创新与交流互鉴的传播功能。

  2.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突出。

  我国期刊资源实行审批制,刊号按行业或区域来划分,造成期刊结构不合理。就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资源的机构分布而言,主要有高等院校系统、社科院与社科联系统、党政干部院校系统、行业学会与出版社系统。除少数行业学会与出版社系统主办的期刊外,其他系统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大都是综合刊,同质化现象突出,尤其是高校系统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基本走“泛综合化”的套路,既影响人文社科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也逐渐丧失了读者和市场竞争力。

  3.生存空间狭小,竞争压力巨大。

  目前,数字化出版的快速发展已悄然改变期刊发展格局,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龙源期刊为代表的期刊数据库不仅占据我国90%以上的电子期刊市场,而且拥有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用户②。面对网络“期刊矩阵”的“圈效应”,期刊社面临的不仅是数据库的“剥削”和“捆绑”,还有办刊风格、栏目特色和编辑思想的割裂,各期刊社的创造性劳动也随之被慢慢销蚀。20世纪90年代“杂志书”(mook)面世,它集杂志与书籍优势于一体,已成为与杂志、图书并列的第三类出版形态。一旦电子杂志与“杂志书”的审批管理松动,以纸刊为主要存在形态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

  4.学术影响力较小,学术不端饱受诟病。

  近年来,尽管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但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以外③。一方面,在内容上能真正反映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前沿成果的论文少之又少。另一方面,论文“唯国外发表”的评价模式不但导致国内学术期刊约不到高质量的论文,而且每年还要向国外学术期刊贡献数十亿美元的版面费④。此外,各种学术不端的现象屡禁不止,既浪费了学术资源,又降低了学术公信力。

  由此,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尴尬境遇可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在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尽管有所探索,但“全、散、小、弱”的总体格局并未根本改变;二是面对各种评价体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陷入为评价指标办刊还是为期刊发展办刊的痛苦抉择;三是在学术不端现象面前,须在学术垃圾充斥的环境中慧眼识珠,并时刻防范各种假冒期刊的竞争;四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获得的国家支持少,其国际化道路任重道远。

  之所以有这些尴尬境遇,学界有历史成因论、发展滞后论、市场负面论、改革错位论和话语局限论等不同观点,并从办刊理念、办刊路径和办刊体制等方面提出对策。笔者认为,就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属性而言,从期刊主体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入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尴尬境遇。

  二、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解困之路

  (一)文化自觉: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前提

  按照费孝通的观点,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所具有的发展特色和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⑤。换句话说,文化自觉就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而从文化的价值功能上来说,文化自觉既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促进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1.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需自我觉醒。

  这是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思想原点。它需要明白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从历史坐标中明确自己的创刊宗旨,从现实状况中把握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从未来发展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期刊的发展定位上,无论是综合化、专业化还是特色化,均需明确自己的立足点、关键点和切入点。

  如果选择综合化发展,需清楚立足依据是什么、关键问题在什么地方及综合发展的切入点在哪里;如果选择专业化发展,则需明确立足的优势是什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专业化发展;如果选择特色化发展,则需论证自己的特色、保持特色发展的关键以及如何在众多的“特色”中找到办刊的突破口等。

  2.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需自我反省。

  从宏观角度来说,需要反思: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为什么至今无法改变“全、散、小、弱”的总体格局,为什么会陷入评价漩涡;从微观视角来说,则需扪心自问:自己的期刊是“全、散、小、弱”期刊吗,自己迎合过评价体系的指标吗,自己为突破所遭遇的尴尬境遇做过哪些实质性改变?自我反省的目的不是要从客观方面找原因,而是要从主观方面力求自觉和自醒,从而确保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3.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需自我创建。

  费孝通(2004)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及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①

  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自我创建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既是一个文化自觉的反思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探索过程。概言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自我创建任务至少包括:如何借鉴西方SSCI、A&HCI等国际评价工具的成功经验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如何在国际化传播与交流中保持主体特色,如何在学术期刊的全球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等。

  (二)文化自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条件

  所谓文化自信,从内在本质来说是对文化本质的坚定信念和坚强信心;从外在表现来说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态度。不过,文化自信是有条件的,没有实力和根基的文化自信只会是虚伪的傲慢与偏见。就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而言,其文化自信的根基来源于对期刊特殊地位的价值肯定、对期刊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对期刊学术本位的持续坚守。

  1.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特殊作用。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既是期刊主办单位的学术名片、交流窗口、科研平台和舆论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服务者和创新者,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传承文明、繁荣学术、资政育人和文化创新的特殊使命②。正因如此,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应深入思考如何高扬学术使命、提升文化品位及彰显自身价值。

  从微观路径来说,可通过发挥自身学术、科研、平台和阵地等优势,让主办和主管单位充分认识自身的独特作用;从宏观路径来说,可通过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彰显自身的社会价值。总之,只有充分发挥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充分拥有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文化自信。

  2.科学把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既有普遍的发展规律,也有特殊的发展逻辑。从普遍规律来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都要经历从创刊到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在此发展过程中,办刊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有的实现了质的飞跃,有的则因无法突破发展瓶颈而终止办刊,还有的尽管创刊时间不长,却能在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方面突飞猛进。

  这就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其发展速度及结果通常取决于主编的胆识、栏目的编排、办刊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支持等因素,只有科学认识、合理把握期刊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才能增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文化自信。

  3.始终坚持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本位。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不少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之所以被诟病为“学术垃圾”,根本原因在于其背离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降低学术期刊的学术含量,甚至沦为权力的仆人和金钱的奴隶。为捍卫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尊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回归学术本位,坚持主编专家化、编辑学者化和内容学术化的办刊思路,以质量赢市场,以学术立刊捍卫办刊尊严。

  (三)文化自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目的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落脚点,是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文化竞争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实现文化繁荣和强盛的实践过程。文化自强的“自”,就是要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适合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自己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强大的创造活力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①。而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文化自强,就是要充分发挥办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办刊思路,突出办刊特色,提升办刊质量,扩大办刊影响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强刊之路。具体而言,主要在于实现以下转变。

  1.变被动办刊为主动办刊。被动办刊主要表现为“守株待兔”式办刊,坐等来稿、“等米下锅”,被动地适应形势的发展。主动办刊则在于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根据栏目策划邀约高水平文章,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办刊影响力,从而实现强刊目的。为此,从主编到编辑都应树立起三种意识:一是栏目导向意识,通过专题栏目和特色栏目传播办刊意图,引导作者投稿,以栏目特色来体现办刊特色,以栏目建设带动刊物建设;二是慧眼识珠意识,主动发现有创新、有价值的文章,积极培育和挖掘潜在作者群,以点带面地扩大影响力,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服务创新意识,通过主动收集学术信息,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广泛接触专家、学者,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诚心约稿,以自己的优质服务赢得专家和作者的投稿之心。

  2.变封闭运行为开放经营。办刊中的封闭运行主要是指把具有公开刊号的学术期刊变成服务于主办单位的“内刊”和“自留地”,排斥或消极对待外稿;不重视期刊的经营开发,只管编辑不管营销的内向型办刊方式。开放经营则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保证,改变“重编辑、轻经营”的办刊理念,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在处理内外稿的服务关系时,既要重视留住内部稿源,更要注重开辟外部稿源,坚持“内容为王,质量至上”的用稿原则,妥善协调好内外稿的比例关系;二是在处理学术市场与经营市场的关系时,既要继承和发展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学术个性,改变社科类学术期刊的“趋同化”现象,更要开拓经营性市场,积极争取学术期刊发展的经费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有利的办刊条件;三是在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时,既要突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也不能忽略经济效益的驱动作用,通过期刊的带动效应和项目运作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变单一发展为多元发展。单一发展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单一形式的纸版印刷传播方式;二是指单刊性质的发展模式。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开放获取的日益普及,单一形式的纸版传播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影响范围有限②。尽管单刊性发展模式若能实现精品化发展也是一种成功,但毕竟独木难支,形成不了规模效应。随着市场竞争和学术竞争的加剧,多元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这里的多元发展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二是指办刊模式的多元化。

  譬如,为了形成学术期刊的规模化效应,可以发挥龙头期刊的旗舰作用,以点带面,打造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术期刊链。其中,龙头期刊是关键,是重点打造的核心品牌,其他子系列期刊是衍生产品,必须进行特色化发展,然后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协调互动、良性循环和整体发展的学术期刊链。

  三、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化自觉是前提,文化自信是条件,文化自强是目的;有了文化自觉才会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有文化自强。这种辩证关系决定了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必须通过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才能达到文化强刊的目的。

  (一)提升文化自觉:文化强刊的认知、使命与担当

  1.提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认知。

  与自然科学期刊一样,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既是促进学术繁荣发展的社会公器,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地位。但是,提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认知,不仅仅只是强调或重新发现其价值地位,而是要唤醒其文化自觉,明确其学术使命与学术担当,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中,通过学术贡献更好地彰显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使命。

  2.把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

  “内容为王”与“质量至上”一直被誉为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普遍性规律,但在把握学术期刊普遍规律的同时,亦不能忽略特殊规律及其影响。这既是文化现象的独特规律,也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独特存在。譬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学术期刊存在形态将不断诞生。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不可能独善其身或“以不变应万变”,而要通过对新规律的科学预见与准确把握,不断实现创新和超越。

  3.肩负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使命。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生产领域中的公共产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度和学术水平,是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载体,而且承担着评价学术成果、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科建设、倡导优良学风等重要使命。”②提升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自觉,主旨在于自觉肩负起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履行文化使命的主体自觉性和载体性优势,积极为我国的文化创新与学术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强刊的传承、开放与超越

  1.牢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依据和文化自信的理论资源,也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财富。牢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传统,不仅仅是简单复制或继承已有的文化传统,而是要善待文化传统、珍惜文化遗产,要在科学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发展。对待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传统,要抱持绝不忘本的文化自信心态,既要继承和发扬,更要创新和发展。

  2.吸收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成功经验。

  无论是纵向的历史发展还是横向的社会存在,中外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均有其成功的办刊经验。就中国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而言,不仅需要成功经验的总结,更需要国外经验的交流互鉴。对待成功的办刊经验,既要坚持有容乃大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更要坚持批判继承的科学方法与文化自信的开放态度,合理借鉴中外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结出文化自信之果。

  3.着眼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

  文化有自主发展之道,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亦有自主发展之道。对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目前有许多争论和预测,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秉持文化自信的开放包容与创新超越心态,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运动规律,就能开创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之道。

  (三)实现文化自强:文化强刊的灵魂、路径与动力

  1.塑造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灵魂。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既有自己的发展之道,也有自己的价值体系,这就是一元化指导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方针。一元化指导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它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实现文化自强的主心骨;多元化发展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方针和综合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办刊模式。塑造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价值灵魂,需要坚持一元化指导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方针,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服务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强国建设的自强需要。

  2.凝聚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力量。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队伍既是我国学术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既离不开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繁荣和发展,更离不开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实现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自强,需要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文化自强,积极凝聚编辑力量。

  3.激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动力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强的动力保障,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文化自强也需要灵活的动力机制。当前,我国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已制定了许多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及其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激发、创造和运用。譬如,关于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机制,尽管已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探索性实践,但至今未形成公认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庆幸的是,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明确的,学术期刊强国的发展蓝图也依稀可见,只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不断激活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动力机制,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就一定能够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到来。

  相关评职知识:人文社科方向的课题申请如何保过

  从事人文社科类研究工作的人评职称如何申报课题呢?怎么申报课题才能保过?课题研究其实并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难,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很重要,根据课题申报的三个阶段去认真的做好准备和实践工作,课题申报的成功率是很高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咨询发表学术论文网在线客服,咨询课题申报、挂名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2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