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和传播研究> 正文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和传播研究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1-18 10:25

本文摘要:这篇新媒体论文发表了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和传播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依旧强大。我国拥有广大的手机网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对信息的追求也不断提升,移动新闻客户端也随着智能移動终端的剧增应运而生,它具有新的新闻编辑特征,这给传统的新闻传

  这篇新媒体论文发表了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编辑和传播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依旧强大。我国拥有广大的手机网民,这个庞大的群体对信息的追求也不断提升,移动新闻客户端也随着智能移動终端的剧增应运而生,它具有新的新闻编辑特征,这给传统的新闻传播、编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论文,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传播

新媒体论文

  前言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在最近几年里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10月,日活跃用户覆盖率达到14.7%。据2016年7月的统计,仅“今日头条”,累计激活用户已逾5.3亿,日活跃用户数突破5500万。这些数字说明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力量,其强大的传播行为背后的舆论影响理应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1 新闻客户端的定义

  广义的客户端(Client)或称为用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除了一些只在本地运行的应用程序之外,通常安装在普通的客户机上,需要与服务端相互配合运行。因特网发展以后,比较常用的用户端包括如万维网使用的网页浏览器、收寄电子邮件时的电子邮件客户端以及即时通讯的客户端软件等。对于这一类应用程序,需要网络中有相应的服务器和服务程序来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端,需要建立特定的通信连接,来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我们知道,用户在接收和消费信息时,需要有一个中介质来承载和接收信息。而新闻客户端则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传送新闻的。2010年6月,搜狐新闻客户端推出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客户端程序。同年10月,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第一个版本在苹果商店上架,标志着移动新闻客户端开始正式推广。截止到2015年第三季度,新闻客户端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达到64.5%,且呈现出平稳的增长趋势。由此可见,新闻客户端已成为智能手机中不可缺少的App之一[1]。

  2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新闻编辑特征分析

  2.1 传播形式从一对多转变成一对一

  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这些媒体本身具有大众属性,消息的传播均为一对多的传播模式,传统的互联网虽然具有个人属性,但是“移动性”和“便携性”却遭到了限制。然而,智能手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限制。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是从受众到个人的转变,人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去选择和使用信息,客户端会根据个人的个性定制来推荐信息,如《今日头条》所追求的理念就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个性化的定制使传、受两方得到了更好的互动,客户端会根据受众的个性化定制,实现精准推送,即实现一对多向一对一的转变。

  2.2 舆论场从不可控变得可控

  舆论场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因素:自愿自由讨论的人、讨论的平台、互动的机制。传统的媒体提供的是单向的传播模式,虽然报纸、广播、电视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受众的互动,但依旧以单向传播为主,所能够形成的舆论场相对较小。而互联网的出现,使舆论场变大,互联网成为舆论产生的主战场,却有一定的弊端,这种舆论场不可控,如一些论坛和博客,都成了现实泄愤的地方,甚至会酿成网络暴力行为。而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却使舆论场变得可控,客户端本身就是一个可供沟通的平台,我国目前拥有7.24亿的手机网民,拥有强大的讨论个体基数,客户端下方均有评论,且还有针对评论的评论,所有的内容都在客户端运营方的监管下进行,避免舆论导向出现偏差,且客户端的话题也都在议程设置范围以内,具有同质化的用户会积极参与和互相影响,形成良好的舆论场[2]。

  3 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舆论场的形成和表现

  从理论上分析,公共领域也好,舆论场也好,其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几个基本条件:自由自愿的讨论者个体、公共讨论的平台和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些因素直接决定公共舆论发展的水平。报纸、广播、电视扩展了传统公共领域比如咖啡馆、沙龙等)的物理空间,可以使更多的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参与讨论,这一现象被称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然而,传统的大众传媒虽然扩展了公共领域的结构空间,但互动机制的不足则限制了其公共舆论的深入发展。如今,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出现则有望打破这种限制,实现公共领域的再次转型。

  其次,即使是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公共领域”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微博、微信虽然被研究者乐观地认为“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介公共领域的互动机制”甚至认为“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新媒体形态,是‘民间舆论场’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微博、微信及其构建的公共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弊端。笔者认为,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微博、微信是极端私有化的媒体,信息的提供者是个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个人,某种程度上讲,二者所开创的公共领域实际上是封闭的,“缺乏自净机制的密闭圈群”就是这种封闭状况的产物。同时,作为话题的供给者,微博、微信个人化的信息提供对信息的监管和舆论的调控带来困难,“封号”只能是事后的无奈。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来说,既要充分发挥其传播技术的先进性,创新传播形式,提高传播效果,也应该用传统新闻编辑的方式对其进行内容把关,确保其新闻传播内容的质量和导向。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新闻生产,既需要在创新中发展,也需要在规范中前行。

  参考文献

  [1] 何义.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编辑研究[J].科技传播,2018,(9): 108-109.

  [2] 郑润琪.移动互联网新闻编辑技巧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1): 71-72.存入我的阅览室

  推荐阅读:《新媒体研究》是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期刊荣誉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