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迁安市秸秆综合利用调研分析报告> 正文

迁安市秸秆综合利用调研分析报告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9-12 10:39

本文摘要:1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秸秆利用基础和能力 1.1.1 肥料化利用能力。 全市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 25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 21 台。每年三夏三秋时节,根 据收获任务量,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来迁作业,实现 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现在全市有源田、福源、跃洋 3 家有机

  1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秸秆利用基础和能力

  1.1.1 肥料化利用能力。

  全市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 25 台,小麦联合收割机 21 台。每年三夏三秋时节,根 据收获任务量,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来迁作业,实现 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现在全市有源田、福源、跃洋 3 家有机肥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 2.1 万 t。

农业秸秆

  1.1.2 燃料化利用能力。

  迁安市现有文博、强烁、国 明 3 家以农作物秸秆、花生壳、木棒等为原料的燃料 化生产企业,年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 16.3 万 t。

  1.1.3 饲料化利用能力。

  据统计,肉奶牛规模养殖场 现有青贮池 27 个,总容量 7.48 万 m3 ,年消化农作物 秸秆能力 15 万 t。迁安市现有秸秆压捆、压块企业 23 家,压块机械设备 15 套、秸秆压捆机械 15 台、打捆 机械 12 台,年处理农作物秸秆能力 5 万 t。

  1.2 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1.2.1 秸秆重点项目建设。

  迁安市确立了 3 个秸秆综 合利用重点项目,分别是杨各庄镇引进的功能性生物 饲料添加剂、中广核生物天然气、河北跃洋公司秸秆 肥化发酵处理,总投资 9.079 亿元,项目竣工达产后, 年消耗秸秆在 10 万 t 以上。

  1.2.2 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

  依托牛羊养殖、秸秆加 工等规模企业,全市建立乡级秸秆储运中心(站)20 个,分布在彭店子、扣庄,夏官营、杨各庄等 18 个 镇乡,全部达到秸秆收储运要求,为秸秆尽快离田实 现综合利用发挥着积极作用。

  1.2.3 秸秆综合利用率。

  迁安市通过玉米秸秆机械化 捡拾打捆、机械化青贮等作业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 达到 96.17%,其中肥料化 10.8%、燃料化 32.15%、 饲料化 56.77%。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2.1 补贴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一方面,虽然有农业机 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补贴玉米铁茬播种机等 秸秆综合利用机具,但国家规定补贴金额最多占农机 具总额的 30%。另一方面,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成本较 高,秸秆回收机械只有农机购置补贴,没有生产补 贴。

  2.2 农作物秸秆收集困难。

  迁安市属于半山区,地貌 复杂,种植作物除玉米、花生面积较大以外,其他作 物种植多而杂。种植模式有平作、套作、兼作、连作 等。家庭承包土地多轮分配,耕作地块零散,规模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作物秸秆集中收储较难。

  2.3 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现有秸秆收储运主体规 模化程度低,主要是养殖企业和个体户;服务范围 窄,主要是本地养殖企业,外销量较小;利用方式单 一,主要是秸秆饲料初加工;秸秆收储还只是企业自 主行为,高新秸秆企业较少。

  2.4 秸秆利用科技含量低。

  从全市来看,秸秆利用方 式主要是牛羊饲料,利用模式发展不均衡。粉碎秸秆 产生粉尘多,安评、环评达标困难,燃料化利用还是 以农户直接燃用秸秆、炊事取暖烧炕,秸秆企业只是 压捆、压块,生产能力低,基本处于初加工、低水平 利用阶段,全市“五化”利用不均衡。

  3 秸秆综合利用几点建议

  3.1 强化宣传指导。

  一是加强宣传。利用电视、广 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明白纸、村喇叭、 微信群等方式向群众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处罚规定、优惠政策等,使群众投入到 秸秆综合利用事业中。二是加强指导。组织相关技术 人员定期不定期对秸秆利用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提供 信息,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培训。多形式、 多样化、多层次开展教育培训,学习外地先进典型经验,融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为全市的综合利用营造良好氛围。

  农作物论文范例: 切碎和揉切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特性的影响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项目, 重点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倾斜,出台用地、用电、税 收扶持政策等具体实施办法,扶优扶强秸秆利用企 业,出台扶持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努力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提高大型农机具的补贴 标准,通过合作社等方式实现片区化经营,降低企业 成本。

  3.3 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根据秸秆总量、区域分 布、加工企业需求,鼓励新上秸秆收储运企业,力争 做到秸秆应收尽收。各乡镇(街道)、村发挥好秸秆综 合利用的责任主体作用,组织协调农户秸秆尽快离 田,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田。

  3.4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强技 改,购置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满足 市场需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经营管 理制度,统筹发展秸秆“五化”,引进秸秆利用高新 企业落户,真正实现迁安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高质 量发展。

  作者:何琳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