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公园城市理念与实施路径探讨> 正文

公园城市理念与实施路径探讨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7-31 15:13

本文摘要:摘要: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体现,是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意味着城市的转变和升华。本文从公园城市的发展背景进行梳理,对相关意义及理念进行辨析,同时以柳州为例,对公园城市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为公园城市理念在指标体系

  摘要: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当前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体现,是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意味着城市的转变和升华。本文从公园城市的发展背景进行梳理,对相关意义及理念进行辨析,同时以柳州为例,对公园城市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为公园城市理念在指标体系、规划和建设体系方面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城市;理念;实施路径;柳州城市发展

中国园林

  2018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发经济高地[1]。公园城市的理念自此在风景园林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热议,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建设公园城市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更高要求,须以新发展新理念为引领,以自然环境为本底,以人民为中心,塑造自然生态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形象,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发展,成为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1公园城市的背景和意义

  1.1公园城市的发展背景

  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1992年起就推动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意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态、景观、休闲、游憩需求。经过30多年的实践,园林城市的创建在城市化的浪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城市公共绿色基础设施,确保了百姓的生活福祉。目前,已有超过50%的城市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2],绝大多数城市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定为发展的目标。21世纪以来,我国又逐步推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大大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从“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建设的根本目标。相较于“园林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目标是以生态环境营造为引领的公共财富量与质的增长[3]。公园城市更注重于城市化的美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公园和城市将实现更多层次、更高维度的融合发展。公园城市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建设理念的历史性飞跃,在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内涵和目标[4]。

  1.2公园城市的意义

  公园城市的理念和模式,就是要实现城市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公园城市意味着要突破现有的绿化空间指标体系,意味着以公园为脉络本底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意味着围绕公园和绿化开放空间展开的城市生活方式,为“人、城、境、业”高度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是对中国传统城市美学价值观的回归和重塑,凸显大美天地的绿水青山城市美学观。建设公园城市,是优化城市形态的重要契机,也是重塑美好城市形态的重要手段[5]。

  2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征

  2.1以人为本,生态先行

  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核心,将公园游憩服务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幸福家园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保护城市绿肺,构筑舒适宜居环境。

  2.2普惠多元,共建共享

  强调开放共享理念,丰富公园体系、推进公园基本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园服务能力、推进城市绿地网络建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公平与活力多元化的城市创新升级。

  2.3城乡融合,协调并举

  强调互促互生的新型城乡关系建构,以发展类型多元的区域性休闲游憩服务来带动村镇发展转型升级,以绿道串联城乡,辐射联动城乡统筹发展。

  2.4传承文化,彰显特色

  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包容多元文化,彰显人文精神,根据城市地域资源和文化禀赋,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模式,打造“一园一品”、“一街一景”品牌,坚持鼓励差异化发展,发挥公园和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客厅的社会交往空间特性,彰显和宣传地域文化特色。

  2.5多元共生,创新营建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生态文化,将绿色开发空间系统作为促进社会善治和文化传承宣展的场所平台,强调和谐繁荣的城市公共空间营建,部门联动,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倡导全社会共同缔造美丽家园。

  3以柳州为例探讨公园城市的实施路径

  3.1柳州公园城市建设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一尊重五统筹”城市工作总要求,以打造完善的公共游憩绿地体系和良好景观环境的生态城市,建设山、水、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宜居城市,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健康城市为目标,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均衡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理念、新模式落地落实,充分彰显公园城市的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社会六大核心价值,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态宜居环境的追求。

  3.2柳州市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

  柳州城市景观极富特色,三面环山,中间开阔低平,整个城市呈现为山环水绕的大盆景空间形态,加上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特征,成就了堪称绝美的城市景观风貌。

  通过多年努力,柳州的各项绿化指标不断提高,绿地系统、公园体系日臻完善,截至2019年底,柳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564.50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8803.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8%,建成区绿地率36.6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8㎡。建成区公园绿地48个,广场绿地13个,游园绿地321个。近年来,柳州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等荣誉奖项,彰显了生态宜居山水盆景园林城市品牌特色。

  目前,柳州市已初步建成绿地更充足、品种更多样、功能更完善、景观更独特、内涵更深刻的宜居“缤纷花园之城,灿烂人文之城,绿色生态之城”,为建设生态城市、公园城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3柳州市建设公园城市的方向探讨

  3.3.1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公园城市试点建设总规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引,按照公园城市理念,构建全域公园体系框架。突出柳州“三江四合,抱城如壶”的自然环境,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营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公园城市发展格局,突出柳州“源于山水、超越山水”的城市新面貌,体现山水城绿交融之美。

  (1)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将公园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突出人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内容,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等。优化旧城改造空间,科学编制北部生态新区、柳东新区规划、住房发展规划,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2)完善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坚持点线面结合,统筹规划各类公园及绿地建设,均衡城市公园分布,加快推进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生态格局。

  (3)完善城市功能形态。围绕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着重围绕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编制规划,完善城市水体、城市双修等规划内容,打造优美的公园城市生态环境。

  3.3.2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采取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建设。认真按照“扩量、提质、树品牌、创特色”的建设要求,以“一园一品,各具特色”的建设原则,通过规划布绿、添彩美化、合理布点等方式,不断完善绿化建设,使城市园林绿化跃上新台阶。

  (1)提升城市特色,凸显“山水城绿”交融之美。

  保护柳州“大盆景”整体山水空间格局,突出柳州山水风貌特色,协调山水之间的关系,挖掘山体人文景观价值,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山水景观风貌城市,建设“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水、城、人相依共融的生态城市空间境域。一是做足山体建设文章,依山建园,突出城市风貌特色。重点加强柳州市绿肺——莲花山片区、古亭山片区的保护建设工作,在努力保护区域自然生态链的前提下,打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使保护和游憩得到高度融合。同时根据柳州喀斯特地貌特色,对柳州建成区内石山开展保护工作,逐步将有条件的石山改造为公园,形成“一山一公园,一地一盆景”的城市综合山水景观,丰富城市绿地立体度,增加城市观景点。

  二是做足水体建设文章,做到有水就有景观。根据“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规划要求,结合滨水绿地、带状绿地建设对百里柳江、竹鹅溪、龙湖水系以及洛清江进行系统的景观提升改造工作。三是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实现山水之间及各景点的紧密联系。以城市绿道建设为脉胳,以慢行系统为纽带,连通山水、连通公园、连通街区、优化系统、解决卡点盲点,积极推进城市环城绿带、区域绿道网、生态廊道、石山绿道、道路绿道和河岸绿道建设,实现城市出入口、城市主干道、城市各功能区、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站点及城市公园之间绿道的有机连通。

  (2)完善城市绿地体系建设。

  打破传统城市公园的边界,将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郊野公园,以及山林水体、湿地、田园等自然环境要素引入城市,推动生态全面融入城市空间,实现从“城中建园”向“园中建城”转变;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有序建设完善各类游园绿地,形成大小结合、分布均衡、功能互补的城市绿地体系。一是加强综合公园的建设工作,丰富公园类型。依托柳州自然地貌优势,对城郊绿地开展文笔山郊野公园、古木坳郊野公园等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工作、丰富城市绿肺的景观性、多样性、均衡性。二是推进社区公园、小游园等绿地建设及命名工作。结合城市各区域的文化特色与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建设完善一批社区公园、小游园,确保绝大部分市民出行500米即能享受绿色休闲空间。提倡企业以“认建认养”的形式投入资金参与绿地建设并为绿地进行相应命名,形成均衡的城市绿地布局,城在园中的格局初见成效。

  三是开展特色绿化工程建设。根据柳州地形气候特点,分段、分片集中打造以四季赏花、观叶、观果、闻香为特色的春、夏、秋、冬自然植物景观,开展特色绿化工程,彰显紫荆花城特点。重点加强市花洋紫荆的种植工作,加大洋紫荆在城市观花乔木中的比重,营造成片成团的壮观开花景象,塑造“紫荆花城”城市名片。四是积极拓展绿地空间。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退硬还绿、见缝插绿、缺株补绿等有效措施,有效提升城市绿地率。同时,探索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屋顶、挡墙、防洪堤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方式,使柳州园林绿化从二维平面上升到三维空间,革新传统空间绿化模式,形成在原有的有限空间内增加绿量的绿化新特色。

  (3)提升公园文化内涵。

  一是以文化为公园之“魂”,深入挖掘各公园内涵。按照“一园一品”的要求,持续深挖打造柳宗元文化、刘三姐文化、山水民俗文化、白莲洞古人类文化、奇石文化等风格各异的公园文化,将公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园城市文化深度,体现人文温度与历史厚度。二是规范公园建设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制定各级公园建设标准。统一公园标识,方便市民游客识别。体现公园的独特文化,宣传推广公园城市建设成果。制定公园管养技术规范,对公园进行规范精细化的管理,促进公园管理质量稳步提升,真正达到建园为民的公园理念。三是推行“公园+”模式。推行城市公园建设与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商业等功能融合的模式,丰富公园城市民生功能,更好满足市民不同需求。

  园林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园林》本刊集学术性、综合性、权威性于一体,主要刊登风景园林学科及交叉学科首次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优秀设计案例及创新设计作品,以及最新行业信息、动态等。

  4结语

  公园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模式、新方向,是中国城市建设理论在新历史阶段的发展[6],作为新时代城市构建模式的理念创新,是指导新时代城乡建设的生态文明观和城市治理观。从建设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建设,公园城市理念在指标体系、规划和建设体系方面仍须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最终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天人合一自然状态。

  参考文献:

  [1]吴岩,王忠杰,束晨阳。“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12):41-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EB/OL].

  [3]刘滨谊。公园城市研究与建设方法论[J].中国园林,2018,34(10):10-15.

  [4]李雄,张云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命题:公园城市建设的战略与响应[J].中国园林,2018(5):38-41.

  [5]李晓江,吴承照,王红扬,等。公园城市,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19,43(3):50-58.

  [6]傅凡,李红,赵彩军。从山水城市到公园城市——中国城市发展之路[J].中国园林,2020,36(4):12-15.

  作者:农守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