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偃师市旱作区小麦种植技术探索> 正文

偃师市旱作区小麦种植技术探索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7-04 15:19

本文摘要:偃师市常用耕地面积3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05万hm2,其中,水地面积1.53万hm2,旱地面积0.52万hm2。近年来,由于受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偃师市粮食生产约束越来越紧,其中,0.52万hm2旱地小麦丰产丰收对偃师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

  偃师市常用耕地面积3万hm2,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05万hm2,其中,水地面积1.53万hm2,旱地面积0.52万hm2‍‌‍‍‌‍‌‍‍‍‌‍‍‌‍‍‍‌‍‍‌‍‍‍‌‍‍‍‍‌‍‌‍‌‍‌‍‍‌‍‍‍‍‍‍‍‍‍‌‍‍‌‍‍‌‍‌‍‌‍。近年来,由于受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偃师市粮食生产约束越来越紧,其中,0.52万hm2旱地小麦丰产丰收对偃师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是节约水资源、缓解环境压力、促进粮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全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技术支撑‍‌‍‍‌‍‌‍‍‍‌‍‍‌‍‍‍‌‍‍‌‍‍‍‌‍‍‍‍‌‍‌‍‌‍‌‍‍‌‍‍‍‍‍‍‍‍‍‌‍‍‌‍‍‌‍‌‍‌‍。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对偃师市旱作区小麦种植技术进行了探索,以达到在旱作小麦生产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

中国农业科学

  一、沟播栽培技术

  (一)栽培要点

  小麦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种时深播种、浅覆土,播种后留下播种沟,并结合冬春培土的一整套农艺技术。沟播栽培的小麦,不仅在墒情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一播全苗,而且在缺墒时可以拨干种湿,保证出苗,克服探墒播种的各种弊端。同时,在低温来临较早时,可提高沟底土壤表层温度,防止冻害,促苗早发。沟播栽培小麦,虽然种子距地面较深,但覆土较浅,有利于早出苗、早分蘖,易于形成冬前壮苗。2020年,偃师市的邙岭乡省庄村、古路沟村、山化乡寺沟村、缑氏镇李庄村、府店镇周寨村,共种植小麦1.57hm2,分别选用偃展4110、温麦系列、西农979等主要品种,10月5—20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8~9kg,每667m2施碳铵50kg、磷肥50kg,采用拖拉机带播,宽窄行播种,宽行26.7cm,窄行133cm,平均行距20cm。

  农作物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农业科学》(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创刊于1960年,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1328/S,国际刊号:ISSN0578-1752,邮发代号2-138。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

  (二)测产结果

  2020年,全市旱地小麦生产中后期雨水相对往年较为充足,但存在问题是小麦出苗后,由于低温来得早,干旱少雨,冬前有效积温少,使小麦生长发育迟缓,加上冬季忽冷忽热变化异常的特殊气候,使旱地小麦发生一定面积的冻害,影响了群体的发育。而采用沟播的麦田,埂面使土壤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吸收光能,提高沟底及土壤表层温度,沟埂像屏障一样,使麦苗处于沟内背风位置,受寒流袭击减轻,昼夜温差减小,沟内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有所提高。因此,在同样情况下,沟播促苗早发,早形成壮苗,为后期增加亩穗数、穗粒数及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后期调查发现,使用小麦沟播栽培技术的田块,冬前亩群体628万,较平播539万多89万,单株叶龄多2片,单株分蘖多0.5个,次生根多3.2条;亩成穗25.1万,比平播多23万,穗粒数31.2粒,比平播多2.1粒。室内考种株高76cm、穗长7cm、小穗数15.2个,分别比平播增加24cm、0.5cm、0.3个。5月26日实地测产,旱地沟播平均每667m2产量达240.3kg(亩穗数25.1万,穗粒数31.2粒,千粒质量36.1g),每667m2比平播202.5kg,增产37.8kg,增长18.7%。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证明,沟播小麦不仅抗旱保苗,而且改善了沟内温度和土壤温度,缓解寒流袭击,减少冻害,从而增加了小麦产量。

  二、旱地小麦膜侧种植技术

  (一)栽培要点

  旱地小麦膜侧种植是将地膜盖在垄上、小麦种在膜两侧沟内的一种栽培方法,具有抗旱、保墒、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等特点,是旱地小麦抗旱栽培的一项增产新技术。2020年,我们在山化乡、邙岭乡、首阳山镇示范1.33hm2,播种时采用垄膜沟播机播种,集开沟、起垄、覆膜、压膜、播种一次性完成,带幅60cm,垄底宽80cm,垄高10cm,垄上覆盖地膜,沟宽30cm,种2行小麦,小麦平均行距30cm,于10月13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6kg,品种为偃展4110,对照为同一品种同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7kg,平均行距20cm。

  (二)测产结果

  从种植到收获分6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膜侧种植与对照1m双行出苗基本相同,由于平均行距的不等,使每块田基本苗差异较大。冬季及春季拔节期调查,对照亩群体较大,但个体发育膜侧种植明显好于对照,表现在叶龄、单株分藥、大分蘖及次生根条数均同步增加。膜侧种植分蘖成穗率达50.5%,比对照46.4%高出4.1个百分点;株高达75cm,比对照64.5cm增加10.5cm,增加了生物产量,这是旱地小麦增产的原因之一。从产量结果看,膜侧种植亩成穗比对照减少1万,但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增加49粒和21g,平均每667m2产量达316.8kg,比对照261.1kg增加55.7kg,增长21.3%。小麦膜侧种植,每667m2需用地膜5kg,投资30元,小麦增产55.7kg,按小麦1.1元/kg计算,折款61.27元,每667m2增加纯收入31.27元,效益较好。小麦膜侧种植技术的优点一是沟内可追肥,有利于田同管理;二是沟内有利于储存水分,提高利用率。与旱地大田小麦相比,膜侧种植能有效增加土壤墒情,缓解旱地干旱突出的矛盾,促进个体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抗灾能力。

  作者:王建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2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