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基于碳计量下的中国林业碳汇投资价值分析_《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 正文

基于碳计量下的中国林业碳汇投资价值分析_《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4-05-19 11:53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作者:王凯;杨绍陇;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从碳计量视角简单介绍了中国碳市场和碳产品的发展现状,将林业碳汇作为对象,从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三方面对其投资价值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

  注:本文摘自《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作者:王凯;杨绍陇;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从碳计量视角简单介绍了中国碳市场和碳产品的发展现状,将林业碳汇作为对象,从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三方面对其投资价值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林业碳汇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碳计量、林业碳汇、投资价、值建议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全球极端气候频发,气候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使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碳减排成为可能,推动了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条款充分认可了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第一承诺期内,把造林再造林列为惟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即附件Ⅰ中所列国家可以通过到发展中国家实施造林再造林项目,将获得的碳汇额度用于抵减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林业碳汇计量和确认等方面的发展一直处于研究阶段[1]。国内对林业碳汇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林业碳汇理论和方法学上,对其投资价值的分析很少。本文从碳计量视角对中国碳市场和碳产品的发展进行了简介,将林业碳汇作为对象分析其投资价值,对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综述,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林业碳汇的一些建议。
 
  1林业碳汇的相关概念和市场发展
 
  1.1林业碳汇相关概念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是降低碳排放,对碳排放量的计量即是碳计量。碳计量技术及其方法学的发展,让碳排放能够精确量化,进而产品化、市场化,为利用市场机制减排提供了技术手段,促进碳产品价值的形成。
  对于林业碳汇目前的定义不尽相同。张颖等[2]认为碳汇指的是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于天飞[3]则认为碳汇是一种交易机制,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造林(有条件的)经换算成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单位,然后将这种吸收二氧化碳的指标卖给发达国家以抵消工业化发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笔者认为林业碳汇是利用森林特性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吸收、储存的二氧化碳量产品化后进行交易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以下简称CDM)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林业碳汇市场发展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补充性的市场机制(表1)来降低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即国际排放权交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联合实施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以及清洁发展机制(CDM)。
  这三种机制形成的国际碳产品交易市场可分为基于配额的交易市场和基于项目的交易市场。基于配额的市场是由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组成的,指的是总量管制下的排放权的交易,如“欧盟排放配额”交易。基于项目的市场,指的是对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的交易,JI和CDM是其中最主要的交易形式。配额市场的交易成本更低且流动性更高,所以目前国际碳市场以配额市场为主体,以项目交易为补充。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全球碳交易总额已达1260亿美元,到2020年很可能达到4440亿欧元,届时碳产品市场会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5,6]。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可以通过CDM机制参与到国际碳市场交易中,将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7]。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碳排放额供给者,来自中国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中国发改委批准的全部CDM项目为2369个,在联合国已注册的中国CDM项目701个,已获得签发的中国项目174个,中国注册项目期望年减排额目前占全球63.5%,注册的项目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是作为CDM机制一部分的林业碳汇在中国的发展却还十分有限。李怒云等[8,9]、周隽等[10]经过调查认为,截至2006年世界林业碳汇交易额只占“京都市场”的1%。究其原因,主要是CDM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非常苛刻,要证明有严格的额外性、提供方法学、避免碳泄漏等,要经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严格审定后,方可向EB提交注册申请。这一系列程序十分繁琐,且成本很高,因此目前不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CDM林业碳汇项目也很少,同时买家数量也不多,可以说是“有行无市”[11]。但森林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际社会对林业碳汇项目日益重视,这将成为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的新契机,因此对林业碳汇的投资价值研究十分必要。
 
  2林业碳汇的投资价值分析
 
  2.1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常常兼具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三重功能,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所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或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工业减排,林业生产周期长成为林业碳汇的一大不足,但是如果从碳计量角度看,却成为其最大的优势。森林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吸收和固定碳,在采伐后,只要不是马上被燃烧,木材中的碳还会长期固定下来,这一特性也决定了用造林和再造林的方法吸收二氧化碳是最可行的。
  当前中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区域,相当一部分属于山区和贫困地区。如广西有49个贫困县,其中48个贫困县分布在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项目内。这些地区仍旧处于传统工农业的发展阶段,为了摆脱贫困的状况,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做为经济增长点,结果导致生态退化、环境恶化加剧。如果这些生态服务功能强的地区能以碳汇交易的形式获得足够的生态补偿,那么就可以实现中国各省区、地域之间互惠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进而提高中国整体环境质量,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林业碳汇交易的顺利发展,也可以为其他环保领域提供宝贵经验。最典型的就是排污权交易,在国外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试点,但是范围一直很有限,主要原因就是其市场环境不完善,而相对成熟的林业碳汇市场机制可为其提供思路。
 
  2.2林业碳汇作为投资产品的潜力分析
  随着国际上欧债危机的持续及欧洲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供过于求,国际碳交易价格持续走低,让中国很多工业的CDM项目难以执行。同时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正在计划将一些工业、化工类的减排项目,诸如氧化亚氮或氢氟碳化合物以及大水电、水泥余热等在2013年后撤出CDM市场[12]。当前中国CDM项目中有70%的碳交易集中在工业领域,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讨论也大都集中在工业能源领域,从碳计量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减排项目减排效果显著,容易计量且方法学发展较为完善。但是在中国现有的资源禀赋、工业技术体系以及传统能源消费模式下,工业减排面临成本高、难度大的挑战,工业项目向EB申请时也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各类碳衍生产品在中国的发展目前还是起步期,各项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很小,因此对减排的作用非常有限。而林业碳汇近几年在国际上逐渐升温,其具有额外性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比其他的CDM项目更加经济,成为中国继续发展CDM项目、弥补工业项目逐渐受限的理想投资目标,具有成为新的投资产品的潜力。
  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必须要正确处理其纯公共物品的特性,要对碳汇进行准确的计量、监测、审定和核查,而中国在碳汇计量方法学发展上一直领先世界。2005年,中国林业专家就开发了全球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认可的CDM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成功实施了全球第一个CDM林业碳汇项目。此外,由于国际碳汇项目技术标准成本高,而且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理论界目前建立了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国林业实际相结合的碳汇项目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中国林业专家方精云等利用生物量法对中国的森林碳储量进行测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3,14]。2011年5月,《中国林业碳汇审定核查指南(试行)》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并在中国碳汇造林实践中试行。该《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林业碳汇项目合格性审定和项目碳汇量核查操作指南两部分,对第三方核证机构如何审定林业碳汇项目的合格性、如何核查项目产生的碳汇量等技术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学的发展为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发展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此外,中国森林面积广大,人工林面积居于世界首位,拥有发展林业碳汇的有利自然条件。联合国粮农组织一项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15]。中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为20.36%,与国家规划的全国森林覆盖率3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还有很大的增汇潜力。
 
  2.3林业碳汇的社会价值分析
  林业碳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则主要体现了其社会价值。中国各地区碳源和碳汇总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是碳源的主要生产地,但东部省份森林碳汇资源却比较匮乏。中国碳汇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生态服务较强的中西部。林业碳汇项目可以改善所在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减缓贫困,通过林业碳汇交易使经济发达地区对生态贡献较大的较落后地区实施合理补偿,可以促进较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使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有助于推进中国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例如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于2006年11月获得了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后,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下再造林碳汇项目,该项目促进了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有效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数万个临时就业机会,40个长期性就业岗位,有5000个农户从出售碳汇以及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获得收益[16]。发展林业碳汇对于中国林业及其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成为促进较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2.4中国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分析
  笔者使用蓄积量法对中国现有碳储量和森林碳汇价值进行了分析。蓄积量法是以森林蓄积量数据为基础的碳计量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森林主要树种抽样实测,计算出森林主要树种的平均容重(t/m3),根据森林总蓄积量求出生物量,再根据生物量与碳量的转换系数求出森林的固碳量[17-19]。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森林覆盖率20.36%。
  仅考虑中国森林林木生物量固碳量,则:
  林木生物量碳储量=森林蓄积×扩大倍数×容积系数×含碳率
  =V×δ×ρ×γ
  =V×1.9×0.5×0.5
  式中,V为森林立木蓄积量,1.9为蓄积扩大系数δ,0.5为容积系数ρ,0.5为树木含碳率γ。
  森林碳汇量包括林木生物碳储量、林下植物碳储量和林地碳储量。
  森林全部碳储量=树木生物量固碳量+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
  =V×δ×ρ×γ+0.195(V×δ×ρ×γ)+1.244(V×δ×ρ×γ))
  =V×1.9×0.5×0.5+0.195(V×1.9×0.5×0.5)+1.244(V×1.9×0.5×0.5)
  式中,0.195为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1.244为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
  经计算得出中国2011年森林林木碳储量为0.65×1010t,森林全部碳储量约为1.59×1010t。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只有林木生物固碳量可以进入森林碳贸易过程,而林下植物和林地固碳量则不应参与到森林碳贸易中。因此,在当年汇率下,中国森林生物碳汇价值中可以有477.4亿元人民币进入森林碳贸易市场,吸收二氧化碳量2.39×1010t。
  上述计算采用2011年国际二氧化碳价格3美元/t,则碳价格为3×(44/12)≈11美元/t;吸收二氧化碳量=碳汇量×(44/12)。若采用2012年二氧化碳国际价格1美元/t,则碳价格为1×(44/12)≈3.7美元/t,在当年汇率下,中国森林生物碳汇价值中可以有160.6亿元人民币进入森林碳汇市场。每吨二氧化碳价格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巨大的差异。
  中国碳价格受国际影响极大。因此,为了推进林业碳汇稳定发展,需要抓紧建立中国的统一配额市场,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20],在面对国际碳市场价格波动时稳定中国国内碳价格。又因为对林业碳汇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中国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需国家政策的引导,增加碳产品的需求,完善交易相关制度,让被要求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企业或相关环保组织以及一般公众都可以成为林业碳汇的购买者。笔者认为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运作,而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林业碳汇项目的商品属性,使市场主体能够看到林业碳汇项目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使林业碳汇项目得到市场认可。希望由政府给予林业碳汇发展更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林业碳汇产业的发展。
 
  3结论
  本文从碳计量视角对中国碳市场和碳产品发展进行了简介,分析了林业碳汇作为中国未来新经济增长点的潜力,并从它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对其投资价值进行了研究。
 
  1)本文对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进行了简介,对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了归纳。林业碳汇可以增加对中国生态环境中碳的吸收和固定,为中国其他环境保护领域带来宝贵经验;促进较落后地区发展,平衡各地区收入差距;可以为中国林业发展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2)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认为中国有必要发展林业碳汇,也具备发展林业碳汇的有利条件。发展林业碳汇有利于弥补中国工业CDM项目受到限制的情况,为中国林业融资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式。从林产业结构调整上来说,林业碳汇的发展将推动目前较弱的林业第三产业的增值,有利于中国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森林碳汇总量达159亿t,且森林面积仍可不断增长,因此增汇潜力大。
 
  3)从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数量可以看出,中国林业碳汇的需求明显不足,发展状况相比其他减排类型有较大差距,且中国碳产品的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极大。这就需要政府首先建立中国国内碳市场,形成合理价格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对林业碳汇的相关宣传,使市场了解到林业碳汇的价值。随着国际和国内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中国林业碳汇需求一定会逐步增加。
 
  【杂志信息】: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创刊于1955年,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0439-8114,国内统一刊号:CN42-1255/S,邮发代号:38-21,上下半月分别于每月5日、20日出版。
 
  【投稿须知】:
  1.1来稿文责自负。请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及对技术保密等审核内容的证明信。直接通过网上投稿。
  1.2凡投寄该刊的稿件,该刊将在收到稿件2周内将稿件回执寄出,审稿周期为3个月(以稿件回执日期汁算),如不采用,本刊不另行通知。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请注明作者所在地详细地址、单位的具体科室、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1.3该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人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否则视为作者同意。
  1.4有关稿件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联系,稿件刊登后赠阅第一作者刊出杂志2本。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