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论文》 浦西城堡的现状与保护建设研究> 正文

浦西城堡的现状与保护建设研究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12-25 10:12

本文摘要:这篇城镇化论文投稿发表了浦西城堡的现状与保护建设研究,对浦西城堡采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发展农民生活文化、更新农业生产文化、提升农村生态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使浦西城堡在保护当地历史建筑和居民生活的同时发展相关产业

  这篇城镇化论文投稿发表了浦西城堡的现状与保护建设研究,对浦西城堡采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发展农民生活文化、更新农业生产文化、提升农村生态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使浦西城堡在保护当地历史建筑和居民生活的同时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论文投稿,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新型城镇化;浦西城堡

小城镇建设

  引言

  对于我国的传统村落,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保护,而且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例如自2012年以来住建部先后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然而对于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一方面过度保护,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更新,致使当地居民生活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过度开发,保护规划的内容更偏向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忽略了当地居民的需求。然而笔者在对欧洲世界遗产城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欧洲传统城镇的历史建筑保留完好,当地居民在其中安居乐业,并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便利。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传统村落作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是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问题尖锐的地区。保护与发展并非矛盾冲突,而应是相辅相成,从而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见图1)。本文所选取的浦西城堡是典型的漳州传统村落,本文主要研究浦西城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1浦西城堡现状与保护

  1.1浦西城堡概况

  浦西城堡位于龙海市东部、南太武山西部的港尾镇城外村浦西社,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相传是黄氏始祖黄天从第十一代孙黄深魏所建。城堡坐北向南,总面积15470平方米,三面环山,背靠狮山,左引龟山,右傍内湖山,前有自西向东的浦西溪及广阔的峡谷平原,远处群山层峦叠嶂。浦西城堡2016年被评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是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1.1村落空间布局

  浦西城堡呈方形,采用网格式道路布局,主副巷横竖整齐、主次分明,规整有序。城堡共有街巷10条,东西和南北街巷各5条,其中主巷2条,均采用条石与片石、卵石組合铺垫,平坦整齐,尺度宜人(见图2)。东西街巷较宽,主要由每座传统建筑的砖埕组成,砖埕既是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村民晾晒的主要场所。南北街巷较窄,可以从南北街巷村头看到村尾(见图3)。堡内街巷系统互相连通,尽端路很少,但连通性很好。

  1.1.2历史建筑和环境要素分析

  浦西城堡建筑排列整齐,分布于街巷之间,早期建造的民居居中,坐北朝南,共8横3列;后期所建的民居则以中间三列为轴,面向中轴开门窗,坐西朝东与坐东朝西各两列。中间三列民居的地势较高,两侧护厝的地势较低,有主有护,主次分明。

  堡内传统建筑以清代为主,少数明末清初建筑,建筑结构是典型的砖(石)木结构或者土木结构,屋顶以硬山式燕尾脊及马背式屋脊为主。建筑平面布局较为丰富,有中西合璧的“番仔楼”及闽南传统建筑类型。闽南传统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四合院式的“四点金”、三合院式的“下山虎”、单护厝的“单佩剑”和单列的排屋等。

  浦西城堡城墙周长约450米,墙基采用不规则的石块砌筑,宽3米,高4米。城墙筑有东西南北 4个拱形城门,采用条石、片石砌筑,城门面高2.5米,平均宽度1.5米。城堡保留有两口古井,分别位于东井小巷和西井小巷内。堡内设有排水沟,东西街巷排水沟位于南侧,平均宽度为0.8米,南北巷排水沟位于东侧,平均宽度为0.6米,堡内排水主要汇集于城堡的“水门”后排出。

  1.2浦西城堡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浦西城堡现状整体面貌较差。因为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且缺乏其他产业收入来源,所以村中流失大量的中青年,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目前堡内仅有约10户居民居住,大部分传统建筑处于闲置状态,浦西城堡正面临空心化。

  堡内街巷因长时间缺乏维护和梳理,部分传统街道通行条件较差,如南横巷、西直巷等。传统街巷只有主直巷、东井小巷和西井小巷保存较好。

  堡内建筑由于居民居住情况不同而保存情况不同。如开盛楼、维则厅、衍麟堂等,因为目前仍然有居民,所以保存较好。但是,其他建筑由于无人居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甚至坍塌。同时,近两年在堡内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各翻建一栋多层平屋顶新式住宅,对堡内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

  1.3浦西城堡历史建筑的保护

  对于浦西城堡的一些历史建筑,因为其特殊历史价值和意义,应该维持其现状不去改变,只是在必要的时候采取维修的措施,以尽可能维持其原有风貌和状态。例如浦西城堡内的“番仔楼”开盛楼,建于清光绪29年(1903年),是闽南地区较罕见的、装饰精美、中西合璧的华侨红砖楼,且目前保存完好(见图4);另外如城墙遗址,破坏较为严重,应对其进行清理维修,拆除内外搭建,不建议为保证城墙连贯而复原拆除区域,应尽可能的保证城墙遗址的真实性,维持历史的沧桑感。对于这样的建筑应尽可能维护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减少改动的痕迹,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也使人们能够较为真实的了解此类历史建筑。

  在维修过程中要注重建筑的原真性原則、可识别性原则和可逆性原则,也就是说修复过程中尊重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原真性;同时不属于建筑古迹本身存在的部分,在采用措施进行加固和或修补的时候,要与原建筑有所区别,而不是一味的“修旧如旧”;另外一切修复的措施都是可逆的,以便日后如果有更好的措施或方案来修复而进行替代。

  2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研究

  浦西城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农民生活文化、农业生产文化、农村生态文化。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切入点,对浦西城堡进行更新和产业架构,吸引流出人口返乡,解决空心化问题。

  2.1发展农民生活文化

  2.1.1更新原有居住建筑

  浦西城堡内的某些传统居住建筑,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因为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功能要求,已经空置并且荒废。为了避免其进一步破坏,对一部分居住建筑应当恢复其原有居住功能,这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更新改造,而非过度保护、机械式的维持原状。

  对于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维持原有建筑外立面,而对其内部空间进行翻新改造;对于保存较差的传统建筑要进行改建,新植入的建筑要与原有传统建筑有区别且相互协调,甚至可以采用现代新型材料,如钢和玻璃等,保证传统建筑的原真性、可识别性。改造后的民居,要增加现代居住功能空间和相应现代化设施,如起居空间、休闲空间、厨卫空间等,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浦西城堡内共有48处建筑,为留住当地居民,鼓励部分居民回迁,保证堡内户数在30户左右,人口控制在100人左右。在堡内居住的居民,对其居住建筑的更新改造,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为主、居民出资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使其愿意留下来生活。

  对于不继续留在堡内生活的居民,可以迁至浦西城堡东边靠近堡内密集居住区建设的“居民生活服务扩展区”,该扩展区的建设是因为原有堡内空间有限,为了满足居民多样的生活需求而建设的(见图5)。扩展区的建筑类型可以是对原基地的现代样式民房进行改建,也可以是建设新的现代居住空间,以满足堡内居民及人数扩张时所需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需求。

  2.1.2改扩建配套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教育、医疗、科技、卫生、文化和体育等建筑类型。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现代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应增加相应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图书馆、音乐厅、医院和学校等公共建筑。

  在浦西城堡内,除去保留原有居住功能的传统建筑外,其他传统建筑可以对其功能置换,改为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建筑。

  由于浦西城堡范围内面积有限,只能将一部分公共建筑功能安排在堡内,如历史民俗展览馆、文化表演中心、居民活动中心、书屋和公共厕所(见图6);另外一些公共建筑,如卫生所、幼儿园、商店、餐厅等,建议设置在堡外“居民生活服务扩展区”内。部分公共建筑如幼儿园、医疗站虽已有设置,但是位置分散且相对简陋,建议在所在片区内重新建设。

  对于将原有传统建筑改为公共建筑的民居,可以是由原来的民居进行内部功能更新改建,也可以在原有民居内部改造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对于扩建部分,可以采用符合当地特色的现代建筑形式,与堡内建筑风格和谐统一;也可以局部尝试大胆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手法以产生对比效果。

  2.1.3改造及增加市政设施

  目前浦西城堡内给水、电力、通信等基础市政设施一般沿外墙边缘、道路边上或者排水沟等处布置,这些线路暴露在外,影响美观且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堡内缺少排水、燃气、消防等其他基础市政设施。

  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议改造及增加生活必备的市政设施。由于堡内道路狭窄,如果采用直埋的形式,难以按照平面安全间距的要求在道路上放下所有管道线路。所以建议采用综合管沟的形式,综合管沟的垂直方向由浅入深的一般次序为:电力管、通信管、燃气管、给水管和污水管。

  推荐阅读:《小城镇建设》(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1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