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新时代高等院校研究生党建思政育人功能探析> 正文

新时代高等院校研究生党建思政育人功能探析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2-03-26 11:52

本文摘要:摘要:研究生党建是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思政格局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异体同构,在思想引领、目标任务、教育

  摘要:研究生党建是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发挥研究生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思政”格局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异体同构,在思想引领、目标任务、教育过程及特点和基本范畴等方面交叉融合,并遵循人的意识能动的实践立场。立足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扩容提质的需求背景,研究生党建承担着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重任,要优化组织建设,从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同时,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还应特别重视内能塑造:树立科学导向,凝聚党群力量,以及促进融合研究的拓新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党建;组织育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多,质量要求更高。研究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高层次储备人才,是支撑国家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创新的先进力量,抓好研究生教育,就是抓住了人才兴国、强国的未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怀和引领研究生发展的“灵魂工程”,基于研究生群体的生存方式和特点,充分利用并发挥高等院校基层党建的组织育人功能,对助推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意义探索和发挥新时代研究生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增强党在高等院校基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组织优势引领各项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在高等院校“大思政”格局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坚持党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现实要求“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重申了我国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明确了党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导权的根本政治要求。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492。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对其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提出了迫切要求。

  同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要建构起“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的“组织育人”要求“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3] 这表明,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高等院校教育,势必形成以党建引领、全方位渗透的“大思政”格局。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队伍日益壮大,党群人口基数增多,以党建为引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难度和深度随之加大,这对党建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发展的客观需要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高等院校的学科基础理论与结构日益丰富和完善,因服务和回应社会科学领域重大时代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呈现出鲜明时代特征。2019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4],这就要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打破思维局限,把各阶段、各方面衔接协调起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高级阶段和环节。在当前“三全育人”理念和“十大育人”体系构建起的“大思政”格局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拓展到组织、科研、管理育人等方面。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的内容研究上来讲,需要在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聚焦的实践领域内的一般性思维和视域上有所突破,增强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能力和理论研究意识,针对区别于本科生的研究生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行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载体等基本要素问题的研究。

  二、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内在逻辑

  从相互独立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的实施主体、目标对象与方式方法各有针对和侧重。其中,党建主要围绕壮大党组织发展,开展政治业务和活动,组织实践性非常鲜明;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上理解(“教育”的本质即活动),侧重对教育对象的政治思想层面实施教育,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式,相较而言其理论性更加凸显。但这一点恰使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总体而言,两者在建构思想上层建筑的根本目的上同向同行、密切相关。党建活动以思想政治为贯穿内容,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研究生党建育人囊括于“大思政”范畴,这和以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一)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理论逻辑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理论逻辑,缘自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领航、目标追求、教育过程及特点和基本范畴等方面高度契合。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研究生党建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逻辑起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以政治引领为核心,凸显了研究生党建工作政治把航和思想引领的极端重要性。通过有效开展学习教育、主题党日等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对研究生党员和先进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和疏导,是确保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政治基础。

  2.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追求 随着近年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党员基数大,党建工作涉及到的目标群体占据研究生的绝大多数,吸纳德才兼备的年轻力量壮大组织发展,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出于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研究生党建更加注重对即将步入社会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激发“时代新人”的自我价值感,彰显其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

  3.坚持辩证发展的培养观,是研究生党建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原则 一是党员培养具有计划性和长期性,其培养考察有规范的流程和时间要求,重视对培育对象的持续关注;二是复杂性和曲折性,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矛盾,逐步实现对人全面发展的预设目标;三是导向性和正面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和历史观,涵养着培养对象的良好品德修为。

  4.把握特点和明确基本范畴,是研究生党建思政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要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必须区别于本科生,遵循研究生特定群体的生存方式与心理生理特征,教育要根据对象实际需要,辅之必要的动态微调与平衡;作为“大思政”格局下的党建育人,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参与者的主客角色互化,以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规律;另外,涉及到个人与社会、思想和行为、教育主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以及灌输与疏导等多对范畴的高度一致,党建与思政教育便表现出了高度融通的关系逻辑。

  (二)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充分表明人的意识能动的实践立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思想政治教育做思想上层建筑的工作,不仅教人们“解释世界”,更使思想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此过程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改造世界,亦改造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个体身上既有其内在的隐蔽性,又能通过行为外显其效果。而党建活动是一种“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6]。其成员可以通过内部组织生活,实现教育目的实践转化。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较少,研究生党建活动无疑成为了承载和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借党建这一组织形式,进行思想政治的内容传播,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把对党员的教育灌输和疏导转化成了政治实践,激活了思想理论体验的生动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精神动力,让党建育人不再流于活动形式,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支撑。总之,在高等院校组织育人方面,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党建活动载体的有效利用和党建思政内容的充分挖掘。

  三、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

  目前,随着高等院校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不断加强,学生党建纳入高等院校“组织育人”体系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研究生党建作为学生党建的更高形态,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发潜力无穷。

  (一)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的基本经验

  1.高等院校基层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组织育人的核心统筹作用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院校党委书记全面履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校长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有关决议,负责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工作部署[2]491。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的投入与成效十分显著,涌现出一批全国重点马院、标杆院系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等单位和个人,党建引领下高等院校间的学术科研、管理育人等合作交流愈加团结紧密。高等院校基层党委组织育人的核心统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研究生数量规模化的高等院校,基本形成学校党委核心引领,党委研工部和院系党委协同组织,学院专职组织员(党务秘书)和辅导员监督指导,研究生党支部执行落实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高等院校党建组织育人体系。

  2.积极拓展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组织育人的载体功能 在党中央顶层部署下,近年来全国性学习教育有序开展,研究生党员教育紧跟步伐,主要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党史”学习教育等掀起思想政治学习热潮。高等院校研究生党支部通过党课、专题研讨等进行思想政治洗礼;利用主题党日、观影、宣讲、书享、志愿服务和参观调研等学思践悟;不少高等院校依托融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微党课大赛和学习强国等方式平台,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入。同时,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党支部参与联合共建和党建引领团建的功能拓展。研究生党支部通过与教师党支部、校内外党支部联合举办党日活动,拓展了思想政治学习的思维视野;承担为党组织吸收“新鲜血液”的基层党支部,在党员教育培养中,还履行着密切联系和吸收先进团员的职责。总之,目前高等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比较重视对党组织的功能拓展。

  3.重视研究生思政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培养 研究生党支部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就得有素质硬、本领强的支委班子。抓住了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少数,就牵住了基层党建的“牛鼻子”。目前,高等院校较为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骨干的教育培养,例如,定期对负责学生党建工作或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教师召开培训会议,由学校党委、党委研工部牵头,成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训练营等针对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的专门性组织,在二级学院对党支部委员进行专题培训等。正是这些有计划、有组织和有针对性地培训交流,促进了研究生党建育人向规范化和秩序化发展。

  (二)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党建活动载体的组织系统与协调力亟待加强。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其组织配置关系到实际育人效果。当前,研究生党建育人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党支部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没有统一标准,以各高等院校研究生党员数量和专业等情况自行分置,主要有各学院将研究生依同年级同专业划分、跨年级同专业划分、跨年级混合专业划分和同年级混合专业划分,以及存在跨年级建立的混合专业师生党支部和跨年级同专业的师生党支部六种主要设置方式。不同的分置方式,导致党建面临不同问题,部分支部党群人数多,一方面增加了支委班子在发展党员方面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混合专业编置导致党建引领科研创新聚力分散,效果不够理想。二是研究生党支部班子的业务能力需要加强。不少高等院校研究生党支部按照同年级划分,新生党支部支委班子由个人自荐或辅导员指定,部分支委的思想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团队战斗力不足,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是有的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缺乏精细指导。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党建工作,形成较完备的层次化组织结构,以研究生所在二级学院为单位的基层党委(总支),基本配备有一名专职组织员或党务秘书。学生担任支部书记和未细化分配指导教师的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主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但辅导员管理多个年级、党团等学群组织的综合事务,难以做到对研究生党建工作深入细致的指导。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亟待破解。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性一般体现在育人过程和效果的有效上。

  一方面,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呈现出了生理心理和生存方式等特点——生源基础和年龄跨度差异大、阅历和社会经验不一,生活方式流动,学习目的高度明确,科研压力大,甚至有部分研究生存在人际交往和心理的焦虑问题,一些研究生表示,科研占据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兴趣降低。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载体的运用,没能把科研引领和思政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呈现“两张皮”现象。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党支部难能有效结合专业优势,凝聚科研力量,打造学术高地。因此,体现不出有别本科生的科研专长和特点,活动仍以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载体运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过程上,政治学习形式化、内容浅层同质化,对培养对象培养考察缺乏持续性关注;在效果上,活动缺乏内涵难以走入学生内心,党员参与缺乏动力,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党建活动载体的有效运用,就如何从贴合实际出发,在研究生思想引领、学术科研、实践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问题上,还要继续关注和探索。

  四、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立足

  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扩容提质的需求背景,研究生党建必然要承担起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重任,探索优化组织建设,从贴合学生实际需要出发,针对性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是关键,同时,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载体的功能,也应有所拓新发展。

  (一)优化研究生党建育人的组织建设

  1.加强研究生党建育人主体建设,增强系统内部协调力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1]379,党支部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将对党建育人功能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优化组织结构。高校基层党委在指导支部建设时,可依党群专业、人数和发展预期综合考虑,合理分置党支部。一是按照同专业或实验室来划分将有利于党建集中资源,充分带动学术力量成长;二是跨年级设立同专业党支部,利于集聚本专业学习科研、实践创新的天然向心力,促使党群凝聚力增强,同时,在毕业季和新生季党员关系调出补入,可形成支部人数与支委班子的“流动平衡”,这种平稳的“流动”过渡,利于支部更加稳固地发展,也利于内部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另一方面,健全制度保障。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落实,要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组织发展。首先,结合党章党规、“三会一课”制度和支部实际,制定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其次,党员培养教育可建立起党群联系制,基于研究生生存方式的特殊性和党员发展不规范、不重视的问题,可将新发展党员的培养责任落实到培养联系人,形成针对性帮扶培育;再者,应注意制度的灵活应用,将好的经验上升为制度并适时调整,及时修订。制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保持制度张力,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组织氛围。

  2.提升对党建活动载体的功能认知,增强工作主动性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7]。有效发挥党建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就要唤醒党建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能力。

  一方面,要配强支委班子。高等院校可搭建党建人才培养平台,借鉴先进单位党建工作经验,加强研究生党支部支委班子的培训,同时形成阶段性交流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研究生党建育人的经验和做法,引导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党建的育人功能,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学会工作并激发创新。另一方面,建立党支部导师导培制度。研究生党支部不仅是先进的政治组织,更是在学术科研、实践创新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的组织。党支部一般在学院党委和辅导员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较为强调政治性教育学习,对以支部为阵地的学术科研指导比较有限,不少研究生党支部支委班子由学生担任,学术建设探索能力不足。聘请专业导师建立导培关系,一是指导党支部规范建设,提高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针对性,二是依托组织阵地,推动学术科研发展,让党建育人结合学术科研走在实处,达到两相促进的目的。

  (二)破解党建活动载体的运用困境

  1.深化组织育人同学术科研等方面有机融合 一方面,研究生党建应着眼学生现实需求开展活动。一些学生对党组织的性质功能认识不到位,把党支部仅看作政治宣传的阵地,在这种认识观的主导下,无论是活动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难以摆脱严肃的刻板印象,党建工作就会走向形式和僵化。党建育人要想赢得学生,就得纠正错误观念,本着紧贴需求、服务学生的意识开展活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2]481。

  广大研究生最为迫切的现实需求是提高学术科研能力和规划就业前程,党建育人可以结合研究生的现实期待进行靶向服务,抓住新生入学关口做好学业科研规划与心理适应关怀,毕业季提供就业指导,过好党员政治生日等。总之,要及时回应党群需求,利用关键节点组织活动,激发研究生党员的集体意识和价值感,增进组织凝聚力。另一方面,依托党建活动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工作两项业务的融合。一要灵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党支部可利用网络、观影、实践体验等丰富的学习形式,引领成员研习马列经典,深化对党史党建的认知;同时把思想教育与党员个人前途和专业理想贯通,这将有利于增强党员的切身感受,唤醒其时代价值感和使命感,在学思践悟中铸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二要结合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学术科研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高校要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3]。近年来,学术界频发学术不端等违背科研道德的事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党支部在科研诚信的教育上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遏制不良学术倾向,把思想政治作为底线要求,贯穿学术研究过程。针对研究生参与性不高、学术科研与党建“两张皮”的困扰,党支部可发掘自身优势特点,以支部为平台,通过导师导培,汇聚学术力量,将党支部打造成为科研先锋阵地。硕博生混合党支部,更应鼓励和发挥博士生的带动力,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科研分享等,把思想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创建和打磨党建育人的品牌质量。

  2.研究生党建育人还要做好“贴心”的现实关怀 一方面,重视谈心谈话和心理健康疏导。“心理”作为人思想品德结构的子系统之一,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人的思想品德活动形成的发端、条件和发展动力[8]。研究生扩招以来科研竞争加剧,社会节奏及网络影响下,研究生生存观念改变,产生了人际关系紧张、生理自卑和心理问题突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党建的思政育人功能发挥,要能给予研究生相应关怀与心理疏导。近年来高等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日益普及和完善,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主动接受心理危机干预的人不多,以青年为主的研究生“三观”形成基本稳定,很少主动接受陌生场域下咨询师的心理疏导,不少人选择封闭式自我消化,严重者危及生命。研究生所在宿舍、导学组、专业或党团组织内相对更易形成“亲密关系”,党支部可利用学校资源,聘请心理专家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团辅活动等,党建结合心理育人发现问题尽早干预,让组织活动传递更多细致入微的温暖关怀。

  另一方面,做好特殊帮扶援助。2019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体察校情、关爱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推动形成育人合力”[9]。研究生党支部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特殊或困难群体,党组织要在生活中给以相应精神激励和物质帮扶,从内在增强党员幸福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其带动作用形成辐射。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只存在于宏观方面的顶层设计,更重要的是将重心下沉,落实走细在基层业务,只有让人感到实实在在地贴近,才能汇聚出庞大力量。

  (三)新时代研究生党建育人功能的拓新发展新时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要顺应时代之变,更新育人理念,盘活建设思路。特别是着眼于组织的根本内能激发,提升创新能力等要素的协同发展。

  1.树立科学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党建育人的素质导向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10]。青年研究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党建育人要重视引导研究生充分利用时代和高等院校赋予的丰富资源,在科研创新上练强本领,率先垂范,主动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注入生动力量。研究生党建育人,还要重视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探索贴合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触及本质,走向纵深;结合志愿服务、基层实践等实践养成,促成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凝聚党群奋斗力量 健康活力的党支部具有内部精神能量场,激发榜样和先进典型的带动力,影响辐射周围的党员团员向上向善,凝聚群体奋斗力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表彰和弘扬先进,建强自身“精神堡垒”。重视学榜样,在优秀党员表彰、模范事迹宣传等节点上推动支部党群的榜样学习热潮,形成价值感召力;鼓励做榜样,抓住契机,表彰宣传支部优秀党员及模范事迹,营造榜样就在身边、人人争相学习的氛围。

  3.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推动组织育人模式的科学创新与发展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基本形成,党建的组织育人功能愈来愈受重视。高等院校党委统筹学校工作的背景下,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只是党建领域内的事,还应依托组织建设发展,把党务工作实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充分挖掘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功能,把组织育人的实践和经验上升为理论高度,以业务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营造搭平台、促研究和出成果的良好氛围。这能使研究生党建育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走向科学化,也有利于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在组织育人领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92,491,481.

  [3]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6).[2020-11-15].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332.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6.[6]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

  [7]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作者:付晓婷,宋吉玲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