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西藏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分析> 正文

西藏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分析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8-11 15:42

本文摘要:摘要:西藏自治区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地区,由于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缓慢,大部分本地大学生就业观念闭塞。本文将以西藏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差异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从

  摘要:西藏自治区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地区,由于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缓慢,大部分本地大学生就业观念闭塞。本文将以西藏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就业观差异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从性别上、专业上、民族上(尤其指藏汉)、家庭所在地等方面差异来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差异,深化西藏高校大学生对就业观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西藏;就业观;研究分析

成才与就业

  引言:当前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型,从理念分析、主导力量、社会结构到机制体制、社会特征,均处于显著变化的过程中,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西藏地处偏远,经济等各方面起步较晚加上由于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例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教育背景的实际情况,使得它就业进程缓慢。虽然其顺利完成了就业制度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的过渡,但在就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西藏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导致西藏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就业的优势相对来说并不明显。

  一、基于西藏大学生就业观发展阶段基本情况走向的分析

  从《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2015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中能够看出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四个行业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和居民服务以及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西藏高校实现自主择业以来,学生的择业方式仍未有多大变化。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途径仍然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招方式择业。毕业生就业率从2015年的71.2%到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已就业21490人,就业率达91.76%,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每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或银行单位的就业岗位有限且市场趋于饱和,需求不大,招录人数逐年下降。再加上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易改变,对其他的就业渠道、方式关注度、认可度比较低,这些就导致了西藏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二.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对西藏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生源及专业;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即就业准备;第三部分为意向偏好,愿意到哪些地方就业;第四部分为需求期望,包括毕业薪资及期望工作地点;第五部分为就业渠道,做过哪些就业准备及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因此本文会从民族上、专业上、性别上来分析这五个方面的差异。

  3.1研究数据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问调查获取的研究样本,男女比例为:51.48%、48.52%,男女所占比较均衡;藏汉比例为:58.15%、41.85%,藏族所占比例较大,数据分析结果适用于西藏本地;城农比例为:43.70%、56.30%,农村所占比例较大,数据分析结果适用于西藏农村地区;文理艺比例为:42.22%、46.30%、11.48%,文理所占比例较大,数据分析结果适用于文理科生。

  3.2性别与就业因素的分析

  性别与就业准备的分析,在找工作,考研,创业选择上,男生数据依次是79(57%)、32(23%)、28(20%);女生数据是92(70%)、29(32%)、10(8%)。在就业准备这一维度上,可知男女学生对就业准备的去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尤其是在找工作上存在差异,女生找工作人数比男生多,而男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上人数比女生多。这说明,男大学生偏向于选择风险系数较大的“自主创业”就业方式,女大学生偏向于选择风险系数较小的传统保守的就业方式“稳定的工作”,就业方式的选择反应了男女性别特征差异,因此性别在就业准备因素上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就业选择对象风险系数上,体现在“稳定”与“不稳定”的选择差异上。

  性别与意向偏好的分析,在西藏市地区、西藏乡镇地区、内地大城市、内地中小城市上,男生数据依次是63(45%)、29(21%)、34(25%)、13(9%);女生数据是61(47%)、35(26%)、15(12%)。意向偏好在性别上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男生与女生在去向上存在差异。总体数据结果反映在西藏与内地就业选择之间,男女差异不大,70%左右的男女生都选择留在西藏工作,这与人的留念家乡旧土的思维离不开关系,与性别关系不大,在市区与乡镇、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上的选择,男女性别差异就体现出来了,男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市区与大城市、女大学生在西藏倾向于选择市区、在内地倾向于选择中小城市,考虑到西藏市区与内地大城市发展的差异以及大城市的快节奏、高成本的生活方式,可以得出结论,男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有挑战的就业生活环境,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较为舒适缓慢的就业生活环境。

  性别与就业渠道的分析,在招聘会、求职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别人介绍、传单上,男生数据依次是80、86、71、60、25;女生数据是90、77、69、86、24。就业渠道(该指标选项为多选)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总体而言,男女生选择招聘会、求职网站、学校就业等传统权威就业渠道的较多;在求职网站、学校就业指导方式上,男女差异不大;在招聘会选择上,女生明显要高于男生,由于招聘会现场比较侧重于随机选择,目的性不强,类似于逛商场买衣服,体现在性别差异上,女生比男生更有耐心;在选择别人介绍、传单等非正规途径就业渠道上,传单途径由于本身可靠性就不高,选择人数不多而且相近,不做详细分析;在别人介绍上,女生数量远高于男生,而男生选择主观目的性更强,对于别人介绍这种缺乏可靠来源的方式,比较慎重。

  性别与形式认知的分析,在M±SD方面,男生数据是5.64±1.50,女生数据是5.94±1.38,差异不显著,说明男女生对待就业形式认知良好,无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更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从标准差可知,男生的标准差幅较大,存在个体差异。结合前面分析,可以推测男女性别差异对形式认知的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生对就业形式的分析更统一,结论普遍相似,男生对就业形式的分析存在不同个体差异,结论分歧较大。

  性别与需求期望的分析,在工资待遇、个人兴趣、工作稳定、专业对口、饮食生活、父母意见指标上,男生的数据是85、97、77、61、52、38;女生的数据是83、95、79、65、61、50。总体而言,男女对就业期望差异不显著,在六项多选指标中,工资待遇、个人兴趣、工作稳定是男女都比较重视的,选择的人数也最多,其中工作稳定指标上男生需求略小于女生;在专业对口、饮食生活、父母意见指标上,男女都放低了需求期望,其中男生在三项的选择上都低于女生,尤其是父母意见指标上,男女差异较大,男生在就业意向上更倾向于自己做主选择,女生更多的要综合考虑父母的意见。

  3.3民族与就业因素的分析

  民族与就业准备的分析,在找工作,考研,创业选择上,藏族学生数据依次是119(76%)、14(9%)、24(15%);汉族学生数据是53(47%)、46(41%)、14(12%)。横向对比分析,藏族学生更倾向于学后找工作,找工作占了76%的绝大数比例,考研的占比只有9%,还不到10%,工作和创业的总比例占到91%。汉族学生找工作和考研的比例相差不大,倾向于进一步提高自己学历的占到41%;纵向对比分析,藏族学生意愿找工作的大于汉族学生,汉族学生意愿考研的大于藏族学生,反映出民族在就业准备这一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民族与意向偏好的分析,在西藏市地区、西藏乡镇地区、内地大城市、内地中小城市上,藏族学生数据依次是90(57%)、54(34%)、9(6%)、4(3%);汉族学生数据是34(30%)、10(9%)、40(35%)、29(26%)。差异极其显著,藏族学生91%的意愿留在西藏工作,只有少数9%的原意去到内地工作,汉族学生61%的意愿回内地工作,也有39%的意愿留在西藏工作,在西藏内地就业意愿整体差异没有藏族学生大。藏族和汉族学生选择在市区、大城市就业的都超过选择乡镇、中小城市就业的差异不大。总体而言,藏族和汉族学生都意愿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工作,而汉族学生更愿意接受不同的生活工作环境。

  民族与就业渠道的分析,在招聘会、求职网站、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别人介绍、传单上,藏族学生数据依次是101、91、87、91、34;汉族学生数据是70、74、54、55、15。在就业渠道上,藏族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招聘会的就业消息来源渠道,汉族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求职网站;在别人介绍和传单这两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别人介绍、传单的就业消息来源。

  民族与形式认知的分析,在M±SD方面,藏族学生数据是5.85±1.44,汉族学生数据是5.70±1.44,差异不显著,说明藏汉大学生对待就业形式认知良好。其中,藏族学生得分均高于汉族学生,说明,藏族学生更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从标准差可知,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得数相同,不存在个体差异。

  民族与需求期望的分析,在工资待遇、个人兴趣、工作稳定、专业对口、饮食生活、父母意见指标上,藏族学生数据是89、112、101、80、65、58;汉族学生数据是79、82、56、47、48、32。通过横向对比,工资待遇、个人兴趣、工资稳定都是学生选择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通过纵向对比,汉族学生在工资待遇等各项指标需求期望上均低于藏族学生,反映汉族学生在就业需求期望上比较低,考虑到本次研究样本,蔵汉学生比例接近6:4,该结果不具备严谨的可靠性,不再详细分析。

  3.4家庭所在地与就业因素的分析

  家庭所在地与就业准备的分析,在找工作,考研,创业选择上,城镇学生数据依次是60(51%)、35(30%)、23(19%);农村学生数据是113(74%)、25(17%)、14(19%)。结果表明差异显著。城镇家庭学生找工作和创业比例占70%,考研比例占30%,农村家庭找工作和创业比例占83%,考研比例占17%。农村家庭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就业,其中自主创业指标,农村学生比例远低于城镇学生比例。找工作指标,农村学生比例远高于城镇学生比例。说明在就业选择多样性上,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家庭所在地与意向偏好的分析,在西藏市地区、西藏乡镇地区、内地大城市、内地中小城市上,城镇学生数据依次是52(45%)、18(15%)、31(26%)、17(14%);农村学生数据是72(48%)、46(30%)、18(12%)、16(11%)。结果表明差异边缘显著。横向对比,城镇学生倾向于选择在市区、大城市就业,60%选择在西藏就业、40%选择在内地就业,农村学生在西藏倾向于选择在市区就业,在内地大城市、中小城市选择差异不大,78%选择在西藏就业,22%选择内地就业;纵向对比,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愿意在乡镇地区就业,这和两者家庭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总体而言,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更愿意选择西藏市区就业。

  家庭所在地与就业渠道、形式认知和需求期望的分析中,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关系不明显,不作分析。

  3.5专业与就业因素的分析

  在专业与就业准备、意向偏好和就业渠道的分析中,关系均不显著,不作详细分析。

  专业与形式认知的分析,在文史、理工和艺术的M±SD方面,其数据分别是是6.20±1.27、5.62±1.48、4.94±1.39。结果表明专业与形式认知差异极其显著,且均值±标准差差距较大。文史类专业学生最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且该认知是文史类专业学生普遍情况,艺术类专业学生最不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理工类学生在三个专业中对就业前景表现良好,但是个人认知差异最大。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各专业差异对认知培养的形成有关。

  专业与需求期望的分析,在工资待遇、个人兴趣、工作稳定、专业对口、饮食生活、父母意见指标上,文史类数据是82、82、63、59、54、44;理工类数据是73、91、78、45、54、37;艺术类数据是13、21、16、23、5、9。结果表明专业与需求期望的关系比较显著。文史类学生在这几方面期望均衡,考虑就业因素比较全面,理工类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及工作稳定性,艺术类学生在个人兴趣、专业对口上期望值最高;纵向来看,在父母意见上,文史类学生更加注重综合考虑父母意见,在饮食生活上,艺术类学生对饮食需求最小。

  就业论文投稿刊物:《成才与就业》(半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专业理论刊物。探讨成人教育理论,交流上海地区各类成人教育的办学教学经验,报道国内外成人教育动态等。

  三.结论总结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研究样本属性(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专业)与就业因素(就业准备、意向偏好、就业渠道、形式认知、需求期望)的关系,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对就业因素的选择影响比重较大,专业与就业因素选择影响不明显。具体而言,女生偏向于选择保守稳定生活环境舒适的工作,男生更敢于选择有发展前景收益大的工作,藏族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学生就业选择比较统一并且选项单一,以在西藏市区或乡镇找一份稳定工作为主。介于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专业等差异在就业因素选择上存在或多或少不同差异,这其中各有可以借鉴的因素,笔者认为学习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多开展综合不同民族、专业、家庭所在地的男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交流座谈会,以促进不同思想的交流,吸取各自属性的优势,在就业中有更多的创造性选择。

  [1]于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2]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2015年度就业质量报告[R].2016,07.

  作者:朱婉迪朱鑫强巴央珍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