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城市化社会背景下初中学困生厌学成因分析> 正文

城市化社会背景下初中学困生厌学成因分析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5-18 11:20

本文摘要:【摘要】针对初中学困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结合本区的高速城镇化社会背景,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典型学生访谈分析了学困生厌学背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以期为教师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困生的转化促进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

  【摘要】针对初中学困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结合本区的高速城镇化社会背景,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典型学生访谈分析了学困生厌学背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以期为教师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对学困生的转化促进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学困生厌学成因

苏州大学学报

  笔者所在的行政区,教师改善学困生厌学情绪的工作更有其特殊性。本区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外地随迁子女的就近入学使学校生源户籍比率有很大改变。本地居民拆迁安置,短时间内由农转非;区域社会环境在短期内由一个市郊村镇转向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现代化城区。家庭、社会的急剧转型对在校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和态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因素和新时期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背后的原因有了新的变化。为完成在特殊背景下对学困生的促进和转化工作,对学困生群体厌学成因做进一步的调查、归纳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学困生厌学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现状,总结共性与分析导致其产生厌学情绪的相关性因素,从而为后续对策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意在解释以下几个问题:1、学困生的学习、家庭教育现状如何?2、导致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什么?3、学生向往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参与本次调查的是在笔者执教的中学初二七个班中期末统测成绩排名在后1/3的学困生,共获得有效被试80名初二学生。其中男生49人,女生31人。

  参与者的年龄为14至16岁。所有被调查者都要求完成两份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两部分,学生问卷分为个人信息、学校班级方面、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四部分调查内容;家长问卷主要是关于家庭背景、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等方面内容。本次调查总共下发学生卷和家长卷各80份,回收有效学生问卷76份,家长问卷74份,进行整理后统计调查结果。

  二、学困生厌学成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

  意志薄弱,自控力不强,耐挫力差笔者所教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长期被父母、长辈们纵容娇惯,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奋发上进精神,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自信心。调查中也充分暴露这一点,有57.90%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缺乏钻研精神而轻易放弃。同时这些学生通常自制力较差,容易在课堂上走神(65.79%),容易做小动作(42.11%)和讲话(31.58%)。再加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家庭、教师包办代替较多,学生往往产生依赖心理,不仅自理能力较弱,学习只靠老师讲,做作业只照例套题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惰心理,失去了学习上的主动权,直至造成厌学心理的发生。

  (二)家庭教育因素

  1、亲子沟通不足,家长期望值过高

  在调查问卷中,有44.59%的家长认为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很少,很少沟通;有55.26%的学生很少或不想和家长沟通。在双方缺乏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家长们又对孩子们的期望值较高,有59.46%的家长希望孩子成绩能名列前茅或中上,须知被调查学生的成绩现状是多次统测成绩名次位列班级后1/3。家长的要求和学生的现状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导致家长产生明显的焦虑和担忧(占比47.30%),这种情绪必然会带到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去,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抵触情绪(51.32%的学生认为厌学和家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有关),久而久之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

  2、学生乃至家长城市化意识薄弱,对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现状缺乏足够认识

  在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中,本地原住民占了总数的89.19%,这些学生及其家长正经历着本区从城郊村镇向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剧变进程中。收入和居住环境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但是人的思想和意识上很多都还停留在农村区域文化传统上,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就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里的粗暴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打骂教训,而是教育行为粗略,缺乏细致的交流沟通,甚至出现言语的冷暴力而不自知,更无法形成细水长流式的引导教育。另一个方面就是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缺乏细致了解,对新时代新环境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人才定义模糊,也就无法在家庭教育中对小孩的人生规划和发展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渗透。

  (三)学校教育因素

  1、学生在校生活缺乏成就感和获得感在调查和访谈中,有65.79%的学生认为自己想学好但是成绩不好,与之对应的是有61.84%的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厌学。这些学生长期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在学习上长期承受轻重程度不等的挫败感,对其求学积极性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除了学习之外,有43.42%的学生认为学校,班级中除了学习外的活动少,没有机会发挥特长,评价机制单一,学生在学业之外的获得感不足,校园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因此下降。

  2、教师的区别对待,教育方式不当在调查中,有43.42%的学生抵触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关心或者挖苦讽刺,21.05%的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见后进学生非常渴望教师能对成绩好,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教育方式方面,高达近70%的学生认为犯错时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的方法有助于其吸取教训等等,这些数据显示,后进学生也渴望教师能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进行公平、恰当、有效的沟通,特别是对一些相当努力但是方法欠佳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师如不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对其心理造成打击,使其产生或加重厌学情绪。

  3、课业负担过重,教学内容枯燥初中学生普遍在校时间长,考试次数多,作业量较大,加上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越到高段越明显。调查结果显示25%的学生不能接受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61.84%的学生觉得当一门课的作业太多,会对这门课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厌恶,当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但是付出与分数背道而驰时,就会怀疑学习的价值,产生逃避心理和厌学情绪。

  (四)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身边和社会环境中诱惑太多,精力分散。手机问题,网络游戏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痛点和难点。本次调查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76.32%的学生认为上网,玩手机玩游戏导致厌学,51.32%的学生QQ、微信聊天导致厌学,这两大原因在厌学诱因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有51.31%的学生自承已经沉迷其中无法摆脱。在学习和生活中无法找到获得感和成就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现实的逃避和拒绝,转而向虚幻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存在感和满足感。

  三、结语

  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见,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外在环境方面的因素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着手改善这部分学生群体厌学情绪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方面,而是要结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多项措施并用,细水长流的引导教育才能逐渐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初中阶段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刘沫段严军,树立坚强意志,培养学生耐挫能力[J].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2.8

  [3]吴万进,县城重点高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探究[D].苏州大学2010.11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欢迎教育科学各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史、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历史、教育心理学等)能够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具有敏锐问题意识、运用严谨研究方法、体现学术思想深度的理论研究论文和实证研究报告,也欢迎关于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系列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