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学社会责任研究> 正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学社会责任研究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1-07 16:00

本文摘要:摘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大学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大学利益相关者在大学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教师、学生及管理层等属于第一层级利益相关者,政府、实习实践基地、用人单位等属于第二层级利益相关者,合作者、家长及社

  摘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大学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探讨。根据大学利益相关者在大学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教师、学生及管理层等属于第一层级利益相关者,政府、实习实践基地、用人单位等属于第二层级利益相关者,合作者、家长及社会公众等属于第三层级利益相关者。研究发现,大学对第一层级的利益相关者承担主导责任,对第二层级的利益相关者承担辅助责任,对第三层级的利益相关者承担间接责任。并从主导责任、辅助责任和间接责任三个层面构建大学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系统、科学评价大学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教育,利益相关者,大学社会责任,大学职能

大学教育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离不开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1]1999—20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增长,至2010年底,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毛入学率达26郾5%,至2011年规模增长趋于平稳,截至2016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3699万人,[2]大学教育呈现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发现,伴随大学教育规模的高速增长所凸显的教育质量下降、办学条件不足、管理水平落后、学术风气腐化,[3]大学生考试作弊,毕业生求职与就业中违约、失信,用人单位满意度低等现象已引起高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在2012年武汉大学举办的“理想大学冶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讲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冶。大学精神正在衰退,其实质是人们对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认识上出现了某种偏颇。[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科研、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大学的“功利性冶,[5]以规模论英雄、以学费论收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6]

  当前,大学与政府、企业及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显性或隐性的契约关系。大学不但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7]各利益相关者为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各类资源,同时,大学对各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所失责的大学必然因失去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支持而走上落寞。本研究沿着大学目标、大学职能与大学责任的逻辑关系,从大学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大学社会责任的内涵、内容构成、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逻辑路径

  何为大学?Kant在《学部冲突》中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冶。[8]ClarkKerr认为,大学开始时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群体———教师和学生的群体而出现的。[9]K.Jaspers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10]Newman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11]郭石明和陈杰认为,大学的本质是一个知识和文化组织,即大学是一群具有高深知识的人自由聚集在一起的、传播和创新知识的社会组织,这群具有高深知识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于内心对学术的信仰和追求。[9]

  王冀生则认为,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策源地。[4]虽然学者们对大学概念的表述不一,但大学首先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里包括学者、学生、管理者、政府、用人单位等各类利益相关者,即大学是一个由各类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各利益相关者与大学有着不同的目标。王世权和刘桂秋认为,大学的本质融“学术性冶与“契约性冶为一体,决定大学职能与大学目标。[8]

  那么,何谓大学目标?按照《辞海》中“目标冶一词的解释,目标是指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或者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大学目标冶可以解释为大学这一组织运行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学术界对大学目标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为大学目标、大学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等。

  1)大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大学教育应在智力目标的前提下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10]大学应培养“真切爱护国家民族及能真切为国家民族服务之人才冶;[12]大学目标是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13]

  2)大学目标是为培养具备较高能力的学生。大学目标是为学生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环境、促进全社会个人能力的发展、实现中学后年龄组的教育公平、保证纯粹性学习的实现以支持治理的和艺术的创造性、提高个人的社会评价能力、实施纯粹学术教育以开展批判性评价;[9]大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内在身心特质的了解,求取新知的方法与能力,适应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理解与关怀全世界、全人类所需的能力、情操及行为;[14]大学目标是传承文明、造就健全的国民、培植社会资本。[15]

  3)大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素质。大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素质,学会如何应对“变化冶,而不仅仅是具备应付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素质。淤由此可见,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实行“从能力到责任感的转移冶,“大学生学习的质量最终要根据毕业生是否愿意为社会和公民服务来衡量冶。

  综上,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目标,但其相同之处在于大学是培养具有一定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合格公民。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校肩负的重大或根本任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冶[16]因此,要想真正办好一所大学、实现大学目标,首先需厘清大学职能、大学利益相关者、大学社会责任与大学目标的关系。

  二、大学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大学社会责任是通过大学职能体现出来的。具体来讲,大学职能可以解释为大学组织所具备的职责与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做什么冶,或者“应该做什么冶,对此学者观点不一,如认为大学的职能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冶“教育与教养冶“生命的精神交往冶与“学术冶[17],大学应该进行通识教育,传授学问、培养理性[10]等。其中“人才培养冶“科学研究冶和“社会服务冶被教育界与学者们称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

  [1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冶的重要使命,至此确立了中国大学的五项基本职能。可见,大学职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渐丰富,但大学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还是作为一个场所存在,大学职能的发挥离不开人、财、物这三大因素。

  大学作为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目标的组织主体,与其利益相关者(或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表现为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法规关系、道德关系等。现代大学利益相关者为大学提供人、财、物等有形资源外,还向大学提供政策与制度、地理与人文环境、经营理念、管理技能、情感投入与校园文化、信息等无形资源。因此,大学不再是学生个人的需要,而是社会的需要。在市场竞争以及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时代,大学组织需要考量与分析其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但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有着各自的目标和利益,一般不会主动追求大学目标。[18]大学在行使其职能、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塑造大学品牌、提升社会声誉,而大学教师、学生、管理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大学的品牌和社会声誉中获取实际利益或其他好处。[19]因此,大学的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自己部分或全部目标,向大学组织不断地提供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从而推动大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依据各利益相关者在大学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将大学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大学组织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人或群体,是大学最基本的利益相关者。该层级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的管理层、教师、学生。其中,管理层包括校党委、机关各处室、二级学院管理者,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实验员等,学生包括大学教育、培养的各类对象,如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其他在校生等。

  第二层级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大学组织履行职能、实现目标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的人或群体,但该层级的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目标的实现也将产生直接影响,主要包括政府、实习实践基地、用人单位。其中,政府包括国家、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科研部门等为大学提供制度保证、经费支持、管理服务等的人或群体,实习实践基地是大学教师或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者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场所,用人单位主要是指大学毕业生的接收地。

  第三层级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大学组织履行职能、实现目标过程中,对大学目标实现产生间接影响的人或群体,主要包括合作者、家长、社会公众。合作者包括对大学提供资金、智力、实物等支持的人或群体,如为大学提供贷款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提供软件、数据等支持的公司等。大学组织得以蓬勃发展,得益于家长对学生的良好教育、社会公众对大学组织的支持,社会公众包括大学社会服务对象、社区大众、校友、媒体及其他社会公众等。

  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层级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各层级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但又是相互制约的。第一层级利益相关者需要第二层级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大学才能履行职能、实现目标;同时,第一层级、第二层级的利益相关者又决定着第三层级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目标的间接影响;第三层级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目标的间接影响又有利于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利益相关者主导作用和辅助作用的发挥,从而促使大学更好地履行职能和实现大学目标。

  三、大学社会责任的架构

  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题为《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认为教育发展方向之一是使被教育者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大学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公众利益的契约组织,但社会并不能约束其所有行为,因此,大学基于社会契约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

  另外,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的专长、能力是其特有的,政府对大学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纳税人,因此,大学应当服务于社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冶。大学应该去关注人类的命运、社会的走向、经济的发展,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这就是大学所肩负的社会责任。[21]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冶。大学作为非营利性组织,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契约关系,构成契约联合体,由此形成了大学作为责任主体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德里克·博克将大学的社会责任划分为学术性责任和非学术性责任,认为大学应该集中精力回应学术领域的社会责任,而尽量避免非学术性社会责任。[22]肖海涛认为,大学的责任分为对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知识的责任和对道德的责任。[23]王冀生认为,大学既要走出“象牙塔冶,又要超越“象牙塔冶,全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大学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既要服务又要引导社会前进的责任以及国际责任。[4]

  顾海良认为,现代大学的功能除了教书、科研,还有交流、创新、培训、文化评价以及社会知识库等功能,大学的社会责任要面向整个社会。[24]倪朝霞将高校内部责任划分为行政责任和学术责任,认为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学术责任履行的效果来体现教学质量、学术成果和学术声誉。[25]

  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组织在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目标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大学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根据大学社会责任、大学各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目标的关系,依据大学利益相关者层级特征,大学社会责任可相应地划分为:大学对第一层级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称为主导责任,对第二层级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称为辅助责任,对第三层级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称为间接责任。当然,大学教育特有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领域的行业特点,决定其社会责任的内容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

  (一)大学的主导责任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和大学存在发展的基本逻辑。[26]而大学教师、学生和管理层是大学履行人才培养这一使命过程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大学的管理层包括校党委、机关职能部门、二级院(系)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学对管理层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支付薪酬、为其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为其个人发展设置岗位聘任与激励制度、健全监督及约束机制等,大学组织要保证管理层为大学更好地履行职能,进而实现大学目标完成其自身职责。

  大学在个人能力发展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大学要帮助教师发展和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为学生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环境等;大学对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为其提供生活保障、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合理的职称或岗位评聘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目标。

  大学对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公平合理的评奖制度、奖惩机制,合法合规的费用收缴制度,充足的就业机会与未来发展机会等。当前,由于大多数高校半数以上的资金来自于自筹,[20]因此,大学要维持正常的业务活动,就需要承担其管理层、教师和学生给大学带来的经济压力,如岗位津贴、课时补贴、科研奖励、教学资源的购置等需要的资金或资源,一些高校还承担着退休人员的养老责任。

  可见,大学对管理层、教师和学生这类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概括为经济支持责任和能力培养责任。其中,经济支持责任包括合理的薪酬待遇、丰厚的奖金或奖学金、充足的科研经费、教学改革经费、标准公允的学费等;能力培养责任包括为利益相关者的教学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培养等提供有利的工作或学习环境、岗位评聘、职称评聘、评优评奖机制等,为其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服务与机会,以人为本的个人权益保障与尊重等。

  (二)大学的辅助责任

  大学对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表现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遵从的成文性规范,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政府的政策。[27]办好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淤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政治制度背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表现形式。[28]

  因此,大学必须承担政治法律责任,必须保证大学职能、大学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大学组织的运行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好习近平同志关于3个“培养人冶的判断。于实习实践基地为大学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提供实践基础,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供岗位支持,如顶岗实习等。

  在实践中,大学除了给予基地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外,还要坚持学校和基地双赢的长远合作战略,因此,实习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在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为基地提供服务。大学对实习实践基地和就业单位承担的责任可以概括为岗位胜任责任。

  (三)大学的间接责任

  当前,大学与合作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国家、省、市等财政资金不足以支撑大学的正常运营与发展时,大学就需要通过除国家、省、市等财政资金以外的银行、企业、个人(如校友)等渠道进行自筹资金;大学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也需要一些能提供专门服务的企业支持,如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软件,为教师、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数据支持的数据库等资源。大学在与合作者合作过程中要保证资金使用效率,诚实守信,保证资金规范使用、及时归还本金和利息等。

  因此,大学对合作者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称为履约责任。家长是为大学输入生源,基于学生与家长或家庭的特殊关系,大学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保证学生达到教育标准(包括专业标准、道德标准、法律标准等);社会对大学的众多期望与支持往往转化为大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29]

  大学为社会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大学的教师与学生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规范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等等,都是大学社会责任的体现。如大学对贫困学生的救助、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公益活动的支持等,学校对外开放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有益于向社会公众传播高校文化的活动,大学为校友提供的荣誉等都是大学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大学对家长和社会公众承担的社会责任称为道德责任。

  四、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大学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大学利益相关者、大学社会责任等的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大学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一)主导责任评价指标

  大学主导责任应从经济支持责任和能力培养责任两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支持责任的评价包括经费来源与经费投入,经费来源的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国家拨款、省财政拨款、市财政拨款及隶属的其他机构拨款;校办企业、校企合作、各级财政拨款以外的机构、部门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各界捐赠等。

  经费投入的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教职工薪金、“五险一金冶水平;教学软、硬件投入;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投入;教学资源有效使用;退休教职工的补贴、福利情况;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学业奖励与资助的投入、实习经费;各项费用收缴的标准、用途等;学校在招生、就业工作中的经费投入。

  能力培养责任的评价包括能力培养与学术、学业诚信,能力培养的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一线教师的地位;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各级别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数量、级别;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数量;科研成果、教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历学位级别;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等;学生学习成绩、拥有专业证书的数量、享受奖学金的级别、就业率、考研数量等。学术学业诚信的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学业学术诚信;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教研成果数量及质量;学生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如替课、替考、作弊、找人代写论文等。

  (二)辅助责任评价指标

  大学辅助责任应从政治法律责任和岗位胜任责任两方面进行评价,政治法律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的具体评价指标包括积极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明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职工和学生党员数量、宗教信仰情况等;两课开设的数量、质量;党团支部活动;政治培训与学习;发展教职工党员的程序;学生的政治学习与培训、党团支部活动、两课学习情况、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序,等等。

  法律责任的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学校干部及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遵循宪法、民法、教育法、会计法等情况;项目招投标合法合规;按照政策、法规及时调整工资、津贴、医保、社保等标准;费用收缴合规;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学生遵循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人才选拔、职称评审、评奖评优、岗位晋级、科研教研项目申报及评审等;学校组织学生在学习、考试、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过程中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

  岗位胜任责任评价是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专业职称、岗位;实习实践岗位与专业的关联性;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单位、家长对学生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评价;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对学生及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及诚信评价。

  参考文献:

  [1]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40年[J].教育研究,2018(9):24-35.

  [2]别敦荣.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8(6):6-14.

  [3]齐宁.中国大学的社会责任及其当代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12(8):250-252.

  [4]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6.

  [5]顾明远.大学理性的本质在于求真育人———《大学理性研究》读后[J].教育学报,2015(1):127-128.

  [6]眭依凡.大学的使命及其守护[J].教育研究,2011(1):68-72.

  教育论文投稿刊物:《大学教育》杂志是广西省的教育期刊,2012年在南宁市创刊发行,该杂志的创办和高教论文的发表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