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汉语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原则>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汉语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原则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7-21 09:33

本文摘要:汉语教材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长期以来,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吉林延边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汉语教材编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汉语教材的编写历来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究其原因,一是

  汉语教材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长期以来,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吉林延边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汉语教材编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汉语教材的编写历来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究其原因,一是汉语教材将目标语言、教师和学生三者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二是作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具之一,汉语教材的使用范围广,影响大。三是汉语教材的编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从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目标体系、实施原则及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诠释了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些基本特点贯穿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标志着今后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必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汉语教材编写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共同实践。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清理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教育论文投稿期刊

  回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材建设的历程,以往大家对汉语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分歧,把第二语言课程跟母语课程混同起来,教材编写基本上仿照统编语文教材的模式,只是难度和要求有所降低。近年来,汉语教材编写工作者积极反思,开始探索一些新的编写路子,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五省区合作编写供藏区使用的汉语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和新疆地区合作编写汉语教材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对第二语言课程的特点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使用后的反应也不错。《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为今后編写汉语教材扫清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着重从指导思想、编写原则、编写要求与方法、编写体系、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等方面,对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8条具体建议。这8条建议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借鉴了相关课程改革的诸多成果,体现了第二语言课程教科书的发展趋势,应当作为编写汉语教材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编写者应该很好地执行课程标准,围绕8条具体建议清理编写思路,把各项教学目标落实到教材中去,使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成为学校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二、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立新、务实、求活、拓宽。

  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汉语课程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要“防止照搬普通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模式”,这意味着今后汉语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要有更大的突破。

  1.立新。

  《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的工具性放在首位,兼顾人文性,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①树立新的编写理念,吸收第二语言教学的新成果和新方法,从口语交际训练入手,逐步向读写和应用发展,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汉语教学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②选编的篇目要有新意,体现出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还可以随时更换,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③教材的插图绘制、装帧设计等外在表现形式,同样要有创意,体现时代特征。

  ④这里所提倡的求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脱离实际刻意去标新立异。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但与纯粹的语言教学(如对外汉语、英语、日语等)有所区别。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是由汉语的社会功能与地位所决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编写汉语教材一定要把握这个问题,充分体现教材自身对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2.务实。

  教材是汉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凭借和资源,必须立足于求实。

  ①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区域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传统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生存条件各不相同。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语环境普遍较差,适龄儿童的汉语能力几乎为零起点。各地在编写汉语教材时,应该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了解教材的服务对象,知道需要教什么、学什么,哪些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有用。落实到教材中,建立听说(口语交际)、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写话)和应用学习等不同模块,语言材料“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文字浅显、朴实、规范,尽量满足汉语教学的需求,促进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教材必须突出实用性,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近年来,针对藏族中小学使用人教版汉语教材的情况,我们在藏、青、川、甘四省区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活动。这套汉语教材一改原来的面貌,注重强化听说教学,在小学入学阶段,有意识地加入一些课堂用语,如“同学们好!老师好!”“上课!起立!请坐!”这些内容浅显易懂,刚接触汉语的孩子一学就会。在此基础上,围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专题,安排了大量的会话课,直至初中阶段。各地使用教材的学校普遍反映,这套教材内容丰富而实用,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需求,教学效果明显。很多汉语教师一致认为,这种实用的教材,才是好教材。

  可见,实用性已经成为学校衡量、评价和选用教材的重要标准。课程标准提到教科书的实用性,增加了“口语交际”和“应用学习”两个大的板块,小学阶段又将“口语交际”分为“听”与“说”两个模块,充分照顾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区适龄儿童入学时汉语的实际水平。编写汉语教材,必须把握“听说课领先、读写跟进”的原则,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贯彻即学即用的方针。小学初始阶段,重点是安排会话课,集中进行听说训练,比如从简单的问候、打招呼、告别、自我介绍等入手,以后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会听会说,才能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其他目标。否则,如果学习内容缺乏实用性,或者学生感到学了用处不大,教材的编写也就失去了意义。

  ③教材要增强语言活动的实践性。《课程标准》提倡应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在选编语言材料、设计练习、安排汉语实践活动上,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在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汉语,使用汉语。

  推荐阅读:发表费用低的教育类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