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正文

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7-11 10:32

本文摘要: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笔者在针对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期间,对浙江省衢州市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家庭、学校、环境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继而提出几点建议与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笔者在针对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期间,对浙江省衢州市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家庭、学校、环境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继而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希望引起大众对留守儿童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建设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18年中国民政局开展的留守儿童数量调查统计工作显示,全国不满十六周岁且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97万人,其中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为8.3万人。根据浙江省统计结果显示,本地区留守儿童数量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的下降率仍然偏低,浙江省仍有大数量的留守儿童需要关怀和帮助。

  因此,笔者在浙江省衢州农村支教期间,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华墅村,刘坂村和园林村,在给孩子们解释了希望调查的内容并征得了这些孩子同意之后,笔者与团队给他们做了心理问卷调查,通过本文笔者的调查结果及分析,以期对浙江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1.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现状调查结果

  本次发放问卷180份,其中线上问卷120份,收回110份,线下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共170份,回收率94.4%。本文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T),得到了以下研究数据(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不容乐观,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与生活焦虑、抑郁与孤独感较强、社交与人际关系不畅、自我评价不高与适应不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外,我们在对留守儿童家访、观察、谈话过程中也发现,许多的留守儿童都喜欢独来独往,在与伙伴的交流过程中也很容易产生摩擦,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笔者与团队跟这些留守儿童接触几天,变得亲近了之后,这些留守儿童会变得很爱说话,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情绪,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得到最多的结论:“爸爸”、“妈妈”、“考上好学校”、“去大城市跟爸爸妈妈住”,这些关键词式的结论是引发本文的中心思想。

  整个问卷结果显示,家庭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仅次于缺少父母陪伴造成的影响,且由这三点所引发的其他问题继续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的循环。

  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内心都会存爱不良情绪的隐患。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势务必要引起注意。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思考一——家庭与留守儿童心理建设的关系

  留守儿童这一名词的由来便是基于父母与孩子无法每天相处甚至是长期不能见面的社会现实,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能直接显示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较大。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就能发现,缺少父母的陪伴而引起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性格所占比重最大,我们在家庭走访过程中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和父母一起生活和不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的差别:不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性格就会更直接,更自我,他们很难感受到别人的心情,但同时会对别人你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農村的留守儿童大多是与爷爷奶奶这样的隔代的长辈一起生活,由于长辈对孩子更溺爱,会让儿童变得容易顶撞他人。

  以上现状便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造成孤独,自责等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便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一生的教师,更何况对于留守儿童,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2.2 思考二——学校与留守儿童心理建设的关系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校园是他们的第二家园,在学校的时间会占据他们日后生活的绝大部分。就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上的压力是影响他们心里的第大二因素,但是现实却是在农村的师资力量不及城市和县城,所以农村的留守儿童就没有办法接受相同年龄段的同等层次的教育,那么所要背负的学习上的压力就会更大,儿童则会在成绩至上这种观念下,一点点被边缘化,最终会影响他们之后的人生轨迹。再有,农村里的师资水平很难去关注到孩子的心理方面,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表现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比如,不自信,难以跟同学友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好的心理行为出现。

  由此可见,如果在学校园中,师资力量,校园硬件等无法跟上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建设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扶持,从而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焦虑,不自信,压力。

  2.3 思考三——社会环境与留守儿童心理建设的关系

  在这里将孩子所处的环境分为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除去生活环境之外的环境称为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这两个环境是先因后果的。留守儿童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打下基础,如果在留守儿童青少年时没有建设好一个完全的心理,就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所谓留守儿童将来会处于的社会环境,简单来说,就是成为大人之后的世界,这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盲目关心,没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提供帮助,这就会反过来过来影响留守儿童的一些价值取向。

  孩子的心理建设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不管作为哪一方,都应该要做好所处方的角色,才能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创造好的条件。

  3.结束语

  留守儿童是目前中国的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是需要重点关心照顾的群体,相比于改善他们的物质条件,他们的心理建设与思想教育更为重要,这是他们日后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由此笔者通过与团队的支教活动以及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供读者参考。

  作为家庭中的父母,应该在即使工作繁重的时候也要抽空关心自己的儿女。作为学校,学校中的老师等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建设。作为社会环境中的公众,应该将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善意用在对留守儿童有利的地方。

  在随着城市化建设的继续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进城务工的农民会越来越多,可以想象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加,因此,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建设,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加大关注力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完整,完美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连观玉.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J].法制博览,2018(29):249.

  [2]刘翊娟,赵玉玮,杨欢欢,贺思晗,巫志民.社会捐助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市场研究,2018(12):13-14.

  [3]赵梓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研究[J].时代农机,2018(10):38.

  [4]杜柏玲,陈维举.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6):51-53.

  本文为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创新活动计划资助项目“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2018R428023)

  作者简介:李雪阳(1997-),男,四川绵阳人,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2016级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李丽(1971-),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推荐阅读:教育论文发表指南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9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