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陕北县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 正文

陕北县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0-22 11:56

本文摘要:摘要:陕北绥德、米脂、延长、吴起四县地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从1999年国家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在生态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时,牢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结合本

  摘要:陕北绥德、米脂、延长、吴起四县地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从1999年国家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来,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在生态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时,牢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生态保护;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

生态经济论文

  陕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陕西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陕北黄土高原是陕北生态最脆弱、经济发展最薄弱的一环,也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地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60年的综合治理, 尤其是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小流域治理,强化封山育林的自然修复,陕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已初见成效,实现了主基调由“黄”变“绿”的深刻转变。在生态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陕北绥德、米脂、延长、吴起等县牢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探索创新, 以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师评职知识: 生态经济杂志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一、绥德县

  绥德县曾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经过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封育自然修复,2019年绥德县林草覆盖率达28%,比1999年提高了11%,重点区域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近15年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8km2,水土流失量减少了2.5亿吨,生态体系逐步趋向良性循环。在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的同时,绥德县积极进行产业优化,带动高质量发展。绥德枣林坪镇,枣林坪镇位于县东65公里的黄河西岸。

  这里曾经是“石山带土帽,胶泥加石泡”,生态环境极端脆弱。1999年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后,枣林坪镇党委县政府严格执行“从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修养生息转变”的要求,采取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2017年沿黄公路开通后,枣林坪镇抓住了“沿黄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将千亩黄河滩地打造成了河风景区——上河源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增加经济收入50多万元。在进行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绥德不断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石雕产业。绥德自古就是“石雕之乡”,产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远销海外。

  然而过去粗放式原料开采破坏了山体;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污染了环境;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市场秩序。为此,绥德县党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石雕产业健康发展,使其渐渐步入良性发展态势。目前,绥德县共有石雕加工企业90多个,带动近2000人就业,年产值达2亿多元。生态旅游和石雕产业的优化发展,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就业、保民生,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很大作用。2019年绥德县生产总值90.5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29162元和10989元。

  二、米脂县

  米脂高西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北20km处,总面积4km2,由40座山,21条沟组成。全村现有家户126户,522人。从1953年起,高西沟人在四界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打坝高产田、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园,陡坡洼地种牧草,荒崖烂洼种柠条”的治理,舍饲养羊,植树造林,封山禁牧,形成了“以林固土,以草养牧,以牧肥田,以田优果”的合理格局。

  经过60多年的连续治理,高西沟有松柏林660亩,经济林200亩,林草覆盖率已达69.3%,水库、坝系、梯田等水利建设工程标准完善,综合治理程度达78%。2013年9月被列为省级水保示范园,2015年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6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是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面旗帜。现拥有高西沟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生态果园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梯田盘山景观区、休闲农家窑洞和农家游乐园等。

  近年来高西沟建起了小杂粮生产区、坝地绿色蔬菜种植区、苹果示范园和农业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内进出道路全部硬化,“三网”开通,“三站”齐全。并对原有农家院落进行了“四改三建两化”,实现了人畜分离,许多农户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比较好地改善了人居环境。高西沟从建设基本农田为突破口,提高粮食生产,带动退耕还林和植被建设,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农民人均收入达21000多元。实现了从光种薄收到少种多收,从单一粮食生产到多种经营的转变,增加了农民收入、控制了水土流失取得了生态和经济双丰收的成绩。

  三、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处于延长县凉水岸村

  在黄河、延河两条河流交汇处,下辖凉水岸、上坡、下坡三个自然村。过去这里交通闭塞,生态恶劣,“出门就爬山,坡里石头料胶多”。

  农民主要靠种植红薯、花生、棉花谋生,收入微薄。1999年延长县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凉水岸村农民在基层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大力发展花椒种植。2014年成立了合作社,2017年建起花椒加工厂,购买了烘干机、清洗机、加工机、分装机、包装机、打码机等加工设备,注册生产“千年古渡凉水岸”牌花椒,通过微商渠道出售,销量、销售价格年年攀升,农民经济收入稳步提高:155户418人户均收入达到50000元,人均收入超过20000万元。如今凉水岸村花椒种植面积达6000亩,形成了以花椒为主导的产业,是延长县花椒第一村,还影响带动了周边黄河沿岸其他乡镇发展花椒产业。

  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凉水岸又抓住机遇开发旅游产业。近年来,凉水岸被延长县确定为文艺创作基地。经黄河国家公园旅游规划后,凉水岸将成为唯一的黄河水中村。延长县七里村街道管村,管村是延长县有名的苹果种植村。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推进,管村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集中改造升级500多亩老旧果园,建起高标准“认养农业”示范园。通过与延长星火燎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以土地流转、托管包销、入驻平台三种模式,将500亩新品种矮化密植苹果园纳入到“延长认养”农业管理体系。

  消费者仅用手机APP就可通过标准化生产记录视频、VR全景展示、可视化直播、气象九要素监测等可视化监控系统,全程监管自己认养的农产品生产过程。通过认养模式,使每公斤苹果价格增长了3倍至5倍,管村120多户果农平均每亩果园增收2500元以上。截至2020年6月底,延长苹果已经被认购了1.7万公斤,交易额达44.72万元。认养农业将以往农业生产的“产供销”向“销供产”模式的转变,既让消费者享受到最优质的农产品,又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2019年,延长全县苹果产量29万吨,实现产值13.5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达到1.82万元。

  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延长县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9.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2.7km2。在产业发展中,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稳步扩张种植面积,全县栽植面积达32.63万亩。通过苹果、花椒、奶山羊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基本形成了“塬区梨果业,沿黄枣椒业,川道棚栽业,全县草畜业”的产业布局。2019年,延长县实现生产总值52.8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781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69元。

  四、吴起县

  五谷城镇麻台村麻台村地处吴起县东北部。耕地面积13931亩,全村552户2135人,建档立卡79户225人。这里“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山是和尚头,干沟泥水流”。1999年吴起县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程,使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由黄到绿、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深刻转变。

  麻台村在齐沟山上绿化造林12km2,整修梯田200亩,铺设沙石路4km;在西台山上建100方蓄水池1座,新打机井1口;在寺沟、月牙山、鸡冠子沟、倒对沟山峁及涧滩台等连片梯田带果园新修30方蓄水池10座,并配套修建60m2集雨场10块。依托县、镇两级政府支持,麻台村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如今,五谷城镇拥有全灌溉苹果园800亩、特色小杂粮1000亩、地膜玉米1500亩、存栏生猪800头、蓄水池20座。

  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种植中草药材黄芪、甘草、板蓝根等中草药1500亩,通过药材种植和山地苹果,每户每年就可增收3000元。1999年,吴起县作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开始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一次性退耕1036.67km2,确定了“山顶草灌防护林,山腰坡地经济林,沟坡锁边灌木林”的流域治理模式。以水定林,科学造林,达到迅速恢复植被的目标。20年来,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

  在此基础上,吴起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农业,林业、养殖业比重大大增加。退耕还林(还草)解放了劳动力,配套发展草饲料生产加工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更多退耕农户外出务工,改变了单纯依靠传统耕作的一元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了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活模式。吴起县是全国生态建设沙棘示范县,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沙棘生态林。1999年后,吴起退耕还林245.99万亩。并在退耕地里大面积种植适生性强、经济价值高的沙棘。

  沙棘种植面积已达到180万亩,其中成林面积125万亩,挂果面积100万亩,年可产纯鲜果6万吨。2020年,当地政府计划投资8亿,建设面积1000亩的吴起县沙棘特色田园综合体。依托吴起县沙棘种植及加工,通过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循环农业,挖掘和打造吴起沙棘文化和品牌,建设农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除此之外,吴起充分利用石油资源,大力开发石油产业,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吴起已经形成了以原油为龙头、畜牧养殖、经果种植业为两翼,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多元经济格局,社会经济稳步提高。实践证明,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陕北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不断创新机制、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争走出一条有优势、有特色、规模适度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谢永生,等.中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张廉,段庆林,王林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作者:沈蕾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