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某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文

某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3-31 10:26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了解20182019年甘肃省某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达标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高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82019年1256份公共场所样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

  摘要:目的了解2018—2019年甘肃省某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达标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提高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8—2019年1256份公共场所样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发现场所类型、量化分级和卫生知晓对公共用品用具的达标情况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公共用品达标情况的因素。结果公共用品用具在宾馆/酒店占62.8%,量化分级A级占18.0%,卫生知晓占68.4%;回归分析显示,量化分级从C到A每变化一级,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增长56.2%(β=0.562);与不知晓的对象相比,卫生知晓每变化一个单位,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提升73.4%(β=0.734);以沐浴场所为参照,场所类型为宾馆或酒店时、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概率增加65.8%(β=0.658),场所类型为理发店时、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概率增加119.8%(β=1.198),场所类型为美容店时、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概率增加59.4%(β=0.594)。结论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主要受量化分级、卫生知晓情况以及场所类型影响;为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应增强卫生监督监管力度并加强场所服务人员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关键词: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检测;达标率;多因素分析

职业与健康

  公共场所是人们开展各种社会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比如宾馆/酒店、美容(发)店、沐浴场所等,为城市服务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空间,然而公共场所类型多且整体卫生状况良莠不齐、公共用品用具的反复使用也为疾病的传播及流行提供了一定的机会[1]。为了掌握甘肃省某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本文分析了2018—2019年该市不同公共场所内公共用品用具的检测结果,为今后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论文投稿期刊:《职业与健康》(半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主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苏州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天津市永久医院协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预防医学综合性大型医学科技期刊。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8—2019年夏季和冬季(每年2轮次监测与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沐浴场所中确定监测场所。根据场所的客流量、规模大小等因素,优先选择客流量大的场所,若不满足条件,则选择其他亚类的场所调剂。2018—2019年选取宾馆/酒店27家(三星级及以上宾馆、三星级以下宾馆、快捷酒店),理发店21家,美容店13家,沐浴场所10家,共监测调查71家场所。

  1.2方法

  1.2.1样品采集与检测

  场所内的公共用品用具按投入使用总数的3%~5%随机抽取作为监测样品,其中宾馆/酒店采集床单、毛巾、茶具、漱口杯,美容店采集床单、毛巾、美容面盆,理发店采集毛巾、剪刀、梳子,沐浴场所采集毛巾、拖鞋,共采集微生物样品1256份。样品检测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GB/T18204.4-2013[2],微生物检测项目中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总数4项指标。采样人员与检验人员均已通过统一培训,明确采样和检验方法,实验室已通过资质认定能力检测认证,保证数据科学、合法有效。

  1.2.2评价方法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中各项指标限值判定[3],即每份样品有1项检测项目不达标则判定为不达标。

  1.2.3质量控制

  在规定时间内将样品送达实验室检测,每批样品设1份平行样、1份现场空白样开展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进行人员比对和重复试验。

  1.3知晓率调查

  从每家场所抽取10名场所服务人员作为卫生知晓情况的调查对象,不足10人的场所按照实际人数作为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共有452名场所服务人员参与调查。卫生知晓率调查表均经过已培训的2名专业人员双次录入至EPIDATA系统,并在EXCEL2010中去除不达标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出的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公共用品用具达标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取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的纳入标准,检验水准α=0.05,得到对因变量公共用品用具达标情况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256份微生物样品中,976份达标、总达标率77.71%。各类场所的公共用品用具卫生达标率以宾馆/酒店最高(81.12%)、沐浴场所最低(65.85%),美容店为77.94%、理发店为75.40%。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达标率均为100.00%、细菌总数的达标率最低(77.71%)、真菌总数达标率93.06%。

  2.2不同种类的公共用品用具分布及达标情况1256份公共场所用品用具中宾馆/酒店占62.8%,量化分级B级占46.8%、C级次之、A级最低,场所服务人群知晓卫生情况占68.4%、不知晓占31.6%。

  2.3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指标达标单因素分析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为A级的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为92.5%,B级的达标率为78.9%,C级的达标率最低为68.6%。以外送消毒情况、更换频率、场所类型、量化分级和卫生知晓情况作为自变量,达标情况作为应变量做单因素卡方检验,公共用品用具的外送消毒(χ2=0.231)和更换(χ2=0.800)频率对达标情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场所类型(χ2=22.310)、量化分级(χ2=50.341)和卫生知晓(χ2=14.283)对公共用品用具的达标情况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达标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分析量化分级

  级别越高(从C到A)、达标率越高,达标率的增长幅度因场所类型而异。量化分级从C到A每变化一级,达标率增长56.2%。与不知晓的对象相比,卫生知晓情况每变化一个单位,达标率提升73.4%(β=0.734),即卫生知晓情况越好、达标率越高。根据场所类型分类,以沐浴场所为参照,场所类型为宾馆或酒店时,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概率增加65.8%(β=0.658);场所类型为理发店时,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概率增加119.8%(β=1.198);场所类型为美容店时,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的概率增加59.4%(β=0.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卫生管理的关键内容[4],与卫生监督和监测部门的动态监管紧密相关。2009年1月16日原卫生部在全国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即监督检查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8—2019年被监测的公共场所均持有卫生许可证,量化分级为A级的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为92.5%,B级的达标率为78.9%,C级的达标率最低68.6%;量化分级(B=0.562)和卫生知晓情况(B=0.734)是公共场所用品用具达标情况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随着量化分级每增加一级,公共用品用具的达标率就越高,说明与场所内部严格落实的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与管理力度有较大关系[5];该市公共场所服务人群的知晓率为79.7%(48/188),与赵贵雪和朱宏斌等人报道一致[6-7]。

  场所服务人群的卫生知识知晓优良情况,可能与是否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培训有关,亦与自身的健康行为素养有一定关系[8-10]。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达标率有差异,与沐浴场所相比,宾馆/酒店的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相对较高,与其他地区报道一致[11-12],美容店和理发店次之,沐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达标率最低(65.85%)。与场所的用人规模和良好、系统的卫生管理体系有关,宾馆/酒店的管理者及服务人员除了接受来自卫生监督部门开展的消毒以及卫生知识培训外,场所内部还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卫生业务培训,因此宾馆/酒店业的卫生管理和人员培训应比其他类型的公共场所更合理规范并落实到位。

  公共场所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是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的“美好栖息地”,因此为了提高并不断改善全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建议如下:①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共场所,应加大卫生消毒设施的使用与投入,应当科学规范落实日常消毒工作;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共场所,应不断完善卫生管理体制,提高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的质量;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作为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②对量化分级低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和监测部门应加大监督和监测频次,增强卫生监督信息对公众的透明度;对量化分级高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部门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评价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整改。③加强公共场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群的卫生知识培训,卫生监督部门与场所内部的卫生负责部门联合加大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以提升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多渠道宣传卫生知识与健康行为素养、增强公众的个人卫生与健康防护意识,是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似玉,王永星,张杰,等.2016年周口市某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项目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18(6):846-84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GB/T18204.4-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4]金鑫,耿莉,张伟,等.国内外住宿场所卫生管理模式比对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11):1051-1053.

  [5]艾丽艳,孙晓冰,张德彪,等.2013—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消毒效果评价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7,33(12):1694-1697.

  [6]赵贵雪,吴建军,范宁,等.甘肃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0,10(1):57-61,75

  作者:孙芳,段秋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