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老龄化加速下的投资机会基于日本“翻倍股”的研究> 正文

老龄化加速下的投资机会基于日本“翻倍股”的研究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3-01 11:33

本文摘要:日本自20 世纪70 年代进入老龄化阶段,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接近日本。 但除了老龄化速度与日本接近外,我国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老龄化的不同特点。 一、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接近日本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阶段,目前已经是人口3000万以上国家中老龄化

  日本自20 世纪70 年代进入老龄化阶段,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接近日本‍‌‍‍‌‍‌‍‍‍‌‍‍‌‍‍‍‌‍‍‌‍‍‍‌‍‍‍‍‌‍‌‍‌‍‌‍‍‌‍‍‍‍‍‍‍‍‍‌‍‍‌‍‍‌‍‌‍‌‍。 但除了老龄化速度与日本接近外,我国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老龄化的不同特点‍‌‍‍‌‍‌‍‍‍‌‍‍‌‍‍‍‌‍‍‌‍‍‍‌‍‍‍‍‌‍‌‍‌‍‌‍‍‌‍‍‍‍‍‍‍‍‍‌‍‍‌‍‍‌‍‌‍‌‍。

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接近日本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阶段,目前已经是人口3000万以上国家中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的国家‍‌‍‍‌‍‌‍‍‍‌‍‍‌‍‍‍‌‍‍‌‍‍‍‌‍‍‍‍‌‍‌‍‌‍‌‍‍‌‍‍‍‍‍‍‍‍‍‌‍‍‌‍‍‌‍‌‍‌‍。

  从人口结构看,日本1970-1990年老龄化上升趋势较为缓慢,64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1%上升至11.9%; 而1990年后,日本老龄化进程加快,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至28.4%。 1997年日本首次出现了少年人口低于老年人口的现象,2005年日本总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老龄化背景下日本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日本上世纪70年代基本完成城镇化,家庭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70-90年代日本经济在石油危机中完成了结构的转型,经济增速呈现中速增长,这一期间虽然GDP增速持续下台阶,但人均GDP快速增长,并成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90年代后,日本人口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再到超低生育率的转变,经济进入了长期的超低增长阶段。

  日本人口出生率从1920年前后就开始下降,但在当时下降的速度比较缓慢,下降速度加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70年之后。

  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接近日本。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数据,中国2002年的64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08%,超过7%的临界点,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 但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我国64岁以上人口占比的上升速度,还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下降速度,都明显快于美国和德国,基本与日本的速度相当。

  除了老龄化速度与日本接近外,我国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老龄化的不同特点。

  二、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特征

  人口变化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社会消费、储蓄、投资行为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尽管努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老龄化社会持续转型升级的方向,但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老龄化对资源的消耗也提升了转型的难度。 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转型升级“早做早好”,需为老龄化社会尽早进行资源储备。

  三、日本老龄化影响下的股市行业表现

  考虑到对国内的参考意义,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与日本90年代初接近,我们重点研究90年代以后日本老龄化程度加速上行阶段对各行业的影响。

  根据统计,1995-2019年期间,日本股市中的科技、消费行业股价涨幅在市场中居于前列,而以银行、证券为代表的金融股和以有色、钢铁、交运为代表的周期股表现不佳。

  中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与日本90年代接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简单重复日本老龄化进程中的行业表现。 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牛市及2003-2007年金融地产的牛市都有一些国际背景,前者背后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泡沫破裂,2003-2007年全球则受益于中国加入WTO的红利,而终结于发达国家在牛市中过度加杠杆导致的信贷危机。

  2009年之后,全球市场的上涨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动能,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减速,原有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和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枯竭,全球股市上涨几乎完全是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的结果。 在这样的低增长、低利率环境下,国内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在发生变化,将更加受到消费升级和制造业升级的催化,预计也将出现消费和新兴产业的表现持续好于传统行业的现象。

  1、医疗行业个股特征

  1)老龄化背景下医疗服务最为受益

  日本在1957年通过立法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和非公共养老保险组成了养老体系三支柱。 老龄化程度的提升,首先体现的是日本国民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长期提升,从1955年的2.8%、1975年的4.25%逐步提升至2017年的7.87%,1975-2017年复合增速4.6%。

  2)制药公司:医保下的繁荣和阵痛,研发构建创新药竞争壁垒

  在日本12 只医药行业“翻倍股”中,有6家创新药企业、5家医疗器械类企业、1家偏计算机行业的医疗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也恰好是制药、医疗器械行业的行业龙头。

  整体来看,日本药价持续下降压缩大部分药企利润空间,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深度老龄化下全民医保制度成为财政负担,药企的控费也将限制国内药企的收入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医药企业的营收放缓,而龙头企业更能够通过深厚的创新管线积累及并购获取新药溢价,拓展海外出口规模成为更重要的销售额增长方式。

  中国老龄人口用药基数大,增长空间或大于日本。 从人口年龄角度分析,中国和日本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2019年中国6 5岁及以上人口1. 6 4亿人,日本为3 552 .4万人,中国老龄化带来的用药需求远远超过日本。 而2019年A股医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出口额占收入比重还不到3%,国内药企出口市场可拓展空间大。

  3)医疗器械:并购和研发并重,血液疾病等细分赛道龙头竞争力强

  整体来看,日本医疗器械仍大量依靠海外进口。 这与医疗器械行业不存在“专利悬崖”,进入壁垒更高有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外医疗器械公司的壁垒是高于海外制药企业的。

  器械公司的壁垒主要来自于其产品竞争力,日本龙头器械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也持续保持在5%以上,并保持了50%以上的毛利率。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公司也往往通过并购,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看,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医疗健康行业都能诞生能够长期增长的牛股,这意味着龙头公司壁垒较高,发展空间较大。 具体来看,在制药领域,增长空间来自于创新药对仿制药的挤压:随着国内医保付费也开始认同 “好钢花在刀刃”上的理念,创新药的用药份额开始提升。

  而创新药企具备较高进入壁垒,使得行业竞争格局一般较好。 除了专利壁垒以外,创新药作为一种To C的产品,医生在用药过程中会出于降低风险的角度而持续选用某种品牌,具有非常大的产品忠诚度,因此相应产品在定价上也具有获得超额收益的一定空间。

  在医疗服务领域,增长空间的逻辑更加明确:人口老龄化和劳动红利的消失,拓展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服务行业的低效率意味着具有较强的涨价能力,能够持续跑赢通胀。

  2、消费行业个股特征

  1)M型社会中消费品的分化与共性

  整体来看,日本家庭在90年代后经历了消费降级。 在1960-19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令日本人的消费品质快速提升,最先进的汽车、家电纷纷走进日本家庭。 但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家庭可选消费品增速大幅下滑,如珠宝首饰市场销售额、高尔夫球、滑雪等奢侈消费市场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

  从居民的消费占比来看,1980 -2010年日本服务消费的占比持续提升。 其中,交通通信、教育娱乐、医疗保健、住宅类等服务类消费支出上升; 食品、服饰、家用品等生存类消费显著下降,因耐用品渗透率在60-70年代伴随城镇化的基本完成而早早触及瓶颈,消费占比下降,增速放缓。

  但即便消费降级,消费者也并非一味追求低价,“憧憬式”消费反而抬头。

  2)必需消费品:饮料子行业公司较多,产品呈现功能化、健康化趋势

  日本消费企业产品以高质量、高品质而闻名,通过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也赋予品牌较强的感召力。 龙头公司多在细分品类具有较高市占率。

  从增速来看,日本的食品饮料和一般零售的龙头公司在2000年后收入增速并不快,但在长期中股价表现较好的原因在于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可以归结于以下因素:

  ①龙头公司在细分领域具有很强的品牌口碑;

  ②在经营中能有效控制成本;

  ③在品类中能不断升级创新;

  ④龙头公司市占率相对较高,竞争格局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必需品“翻倍股”多集中在“饮料”(酒、乳制品)和 调味品赛道,没有食品类公司,这或许是因为“饮料”多具有独特口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持续,因而具备了更深厚的竞争壁垒。

  3)可选消费品:多为品牌零售公司,迎合新趋势,效率与产品并重

  对于可选消费的“翻倍股”,除了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的东方迪士尼乐园和游戏公司南梦宫以外,日本可选消费品公司主要属于三个赛道的品牌零售:

  ①品牌零售(服饰、家具等);

  ②便利店;

  ③化妆品牌,三者都迎合了日本“M”型社会下消费者的某种消费趋势。

  3、科技行业个股特征

  日本以全面质量管理(T Q C,To t a l Qu a l i t yControl)为代表的“持续改进”(Kaizen)闻名于世,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设备制造行业牛股辈出。 虽然其不乏受益于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需求快速增长的原因,但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仍是有口皆碑的。 但日本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的发展方面略显不足。

  总结来看,日本制造业龙头企业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①在专利保护、建立顾客关系、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有产出的研发等方面体现出竞争优势;

  ②部分优异的公司能够推陈出新,例如发现新产品增长点,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是“有能力所以幸运”的公司,它们在行业上行期能借力快速发展,在行业瓶颈期后开辟另一番世界,从而保持长久增长;

  ③良好的成本控制,即经营效率。

  四、对国内的启示

  “越来越富”与“越来越老”,这是一般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发展趋势。 往后看,中国也将经历人均收入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相当于日本的90年代,人均GDP水平类似于日本和美国的80年代中期,并且从老龄化的速度来看,中国的确更像日本。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两项宏观的变化也将带来产业的巨大变化:

  ①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意味着消费在GDP 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居民对高品质消费、健康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理念也将逐渐成熟;

  ②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在城镇化基本完成的背景下,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成本上行的压力,而努力提升高附加值产业的占比,从而增加在国际分工中利润分配的比例,则将是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趋势。

  而中期来看,中美大博弈的长期存在,增大了国家对科技“补短板”的重 视程度,发展中国高端制造、替代进口产品的进度有望加快。

  从日本经验来看,老龄化下“翻倍股”最多的二级行业有:资本货物、制药、技术硬件和设备、零售业、汽车及零部件、卫生保健设备与服务、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

  如果说优秀的赛道给这些“翻倍股”提供了“长长的雪道”,我们更是发现了他们能够跑赢市场的一些特征。 例如消费品中的强产品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医药和高端制造业中的持续创新研发投入、技术并购、海外扩张能力等,给其中的部分企业构成了“高高的坡”。

  1)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创新药+医疗器械

  选好赛道,事半而功倍。 首先,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 截至2018年,中国人均医疗费用4327元人民币,而日本2017年人均医疗费用达到2.2万人民币。 但2000年以来,国内人均医疗费用增速均在10%以上,而日本已进入相对稳定期,年增速在2%-3%附近。

  从医疗机构和床位数的对比来看,截至2017年,中国国内数量也仅相当于日本的一半,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日本经验来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疗养床位数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同时,针对老年人的介护需求也将持续攀升,即老龄化对医疗服务的拉动作用要高于对药品消费的拉动。

  国内药品医保控费趋势与日本高度相似,但国内老龄人口众多,“未富先老”问题更加严重,立足于日本30年医保控费探索的经验,我国医保控费的进程可能会更加迅速和剧烈。

  2)消费升级的趋势:服务消费,高端消费+高性价比消费并重和日本相比,中国的消费占比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也都刚刚处在起步阶段。 截至2018年,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4.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9%,服务消费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行业赛道上看,国内服务业,特别是租赁、娱乐、软件也保持了较高的收入增长,增速也明显提升。

  伴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加,教育服务、房屋出租、娱乐服务等行业预计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景气。 而国内新经济还在蓬勃发展,影视、音乐、数字服务、旅游出行等新兴服务业中,存在更多的增长机会。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房价高企,导致社会同样可能出现M型结构分化,未来消费也有望向高端奢侈及大众高性价比两个方向演进。 中国居民消费理念还不成熟,还会追求品牌所代表的身份地位等社会特征。

  但零售行业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提供“更便宜、更优质”的商品,随着一线城市消费者逐渐接受这一理念,对品牌的关注度下降,高性价比消费成为主导可能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3)制造业升级的趋势:高端化、智能化、国产替代从中日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航天器、光学零件及医疗机械、有机化学品及核反应等高含量产业上竞争力较弱,而日本在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产业的竞争力在过去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与日本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在高技术含量产业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加速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在中美大博弈持续的背景下,国家对科技“补短板”的重视度提高,研发支出有望增加,中国制造替代进口产品的方向得以延续。 目前,截至2015年的R& D占GD P的比例为2%,相当于日本8 0年代水平; 国内十三五规划到2 02 0年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提高至2 . 5%,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

  人口老龄化论文范例:人口老龄化视域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认为,“烧钱”是振兴科技的必要条件,无论是科创板给予创新企业高估值带来的“千金买马骨”效应,还是国家大基金直接在半导体等领域深入参与,都意味着科技企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从行业层面来看,我们认为未来5年,半导体、云计算等新经济领域有更大的概率诞生年复合增速20%以上的公司。特别来看,中国巨大的市场有望帮助高科技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 例如中国机器人产业自2000年起步以来,经历了起步、高速发展、回落调整阶段,仅用16年便实现超车,于2016年成为全球市场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第一。

  作者:谢超 李瑾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