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助力企业经营的实用儒家观点> 正文

助力企业经营的实用儒家观点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2-13 08:38

本文摘要:[提要]本文总结了通俗易懂、便于实践和应用的儒家观点,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大中企业保驾护航。提出个体户和企业家应身体力行好学成仁、见利思义、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儒家观点。 关键词:企

  [提要]本文总结了通俗易懂、便于实践和应用的儒家观点,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大中企业保驾护航。提出个体户和企业家应身体力行“好学成仁”、“见利思义”、“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儒家观点。

  关键词:企业经营;儒家;好学成仁;仁心变术;见利思义

企业管理

  一、前言

  有关文献研究表明,世界500强平均寿命为40~50岁,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1~12岁,在日本和欧洲,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在美国,有62%的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到5年,存活能超过20年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0%,只有2%的企业能活50年;而在中国,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4年。因此,企业组织总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短寿命的特征。然而,一些优秀的企业却能够摆脱这种“短寿”的“宿命”。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已突破2.1万家(也有研究者认为,日本百年企业数量在5~10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

  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德国有837家,222家在荷兰,还有196家在法国。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5家:六必居、张小泉、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创业超过100年的企业还有全聚德、云南白药、青岛啤酒等,但总体数量并不多。为什么我国企业寿命如此短?本文认为:痴迷于快速致富、见利忘义是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逞一时之雄并不为奇,如何做到长盛不衰却是一个大难题。日本百年企业为何如此之多?据台湾地区廖庆洲先生在《日本企管的儒家精神》一书中介绍,日本工商界人士在经商之余,研修经营道德,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为教科书。

  以企业而言,把儒家先哲名言奉为圭臬者则比比皆是。如著名的丰田集团祖孙三代领导人的座右铭就是一例。第一代丰田佐吉的座右铭是“天、地、人”,取自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代丰田喜一郎在“天、地、人”的基础上加进了“知、仁”二字,取自《礼记·中庸》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第三代丰田章一郎在“天、地、人、知、仁”的基础上再加进一个“勇”字,同样取自《礼记·中庸》的“知耻近乎勇”。“天、地、人、知、仁、勇”,这一浸透着儒家思想的精华的“座右铭”,成为丰田家庭企业三代领导人道德修养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依据。涩泽荣一的《论语和算盘》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核心理念:《论语》讲究忠孝仁义,而算盘言商求利,二者相行不悖,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

  他从“学而优则仕”中悟出了必须经商的道理,而且他还从孔子的著作中悟出“高产乃是为善”。涩泽以他自己的实践和巨大成功,亲证了《论语》与算盘、商业与道德的神奇结合,亲证了东方资本主义与孔子儒教之间的相应关系。日本现代管理思想家伊藤肇指出:“经营者万万不能只以‘追求利润’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当然,企业为了生存,非有利润不可;但是,太偏执于财利,到头来心智必被蒙蔽,终至被社会、大众见弃,岂能不慎?”现代西方某些企业家和学者的财富观更加趋于“重义轻利”。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得好:“一个人到死的时候如果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他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最后全部捐给了社会。这种传统一直被美国富豪传承,如比尔·盖茨将个人500多亿美元的财富全部“裸捐”给慈善事业。

  美国哈佛大学曾有一大批学者教授们共同指出:个人主义的现代社会已不利于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向日本等东方国家学习团体主义精神。然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建言:欧洲人应该设法懂得一点儒家思想。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集会法国巴黎,向世界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我国优秀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的观点始终渗透着儒家情怀,彰显大儒商道精神。在2005《财富》全球论坛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博弈关系。一般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但同时,企业承担着必要的社会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构成了企业理念的基础。”TCL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说过:作为现代企业家,要符合“仁”这个标准就要正道经营,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善待员工,善待合作伙伴,善待一切和你利益相关的人。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董事长马云讲过: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

  企业家的公民意识正是源于这种企业家精神。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坚持利润最大化教条,但并不意味着西方所有企业在现实中都遵循这一教条。事实上,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恰恰是对企业利润最大化教条的背离。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中,社会责任被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根据OECD在1999年的定义,社会企业指任何可以产生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它依据企业战略,但其目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显然,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企业强调企业的社会目标与儒商对社会目标的追求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013年11月,习近平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价值、重大影响和时代意义。儒家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导向和文化资源。季羡林先生也说过,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一个业绩突出、发展健康的中国企业,需要中国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支撑。这就是“仁道经营”“修己以安人”。身为炎黄子孙,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伟大的中国本土公司的诞生。综上所述,儒家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商家痴迷于快速致富、见利忘义者颇多,导致经营失败。本文从实用出发,提出能够帮助个体户、企业家经营发展的儒家观点,使他们能够奉为人生信条,助力企业经营。

  二、助力企业经营的实用儒家观点

  儒家文化倡导胸怀天下,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中国古代商业企业在历代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未能成为主流,而当今商业企业活动在富国强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倘若孔孟再世,必将企业经营法则纳入儒家经典,“修身、齐家、经企、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更能体现儒家的情怀。事实上,国内外儒商的成功已经成为明证。“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成为儒家学说中最核心因素。儒学后人继续扩充到“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勇”等范畴。儒家的主要观点中,“中庸之道”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中行为的最髙标准,是不可背离的普遍真理,“中庸之道”又引申出“以和为贵”的“和合”思想以及“和而不同”的理念,“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知行合一”、“内圣外王”体现了儒家的实践取向。

  (一)好学乐知,首学修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祗是赶不上我的喜欢学问罢了。”孔子唯一称赞自己的地方,就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学。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行甚多,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等等。可以看出,孔子是个非常勤奋于学习的人,孔子的博学多才并非是生而知之,而是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个体户、企业家必然也是好学者,他们要学习技术、学习财务管理、学习法律、学习营销、学习人际交往等。但首要的是,要学习修身,“学以成仁”,懂得做人的道理,深刻体会“仁者无敌”的意义。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德鲁克的论述,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正己正人”的思想相比,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二)仁者爱人,见利思义。孟子认为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并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说: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通过学习扩大充实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在“仁、义、礼、智”中“仁”最重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主旋律。人有恻隐之心,故偶尔施行仁并不难,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道:“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始终不违仁才是真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卒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不仁者,不仅无法发达,而且财富易失。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说:“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靠侥幸是不能长久的。仁者爱人,必然见利思义。儒家倡导“以义为上”的义利观,也就是说企业在不断追求经济效益时,要坚持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伦理规范,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日本大丸公司在创立以来的274年中,一直奉行“先义后利”的经营宗旨。松下幸之助认为:“只顾自己赚钱的公司,或对社会责任漠不关心的公司,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而且不可能有太大发展。”只有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赢得消费者的充分信任,这个企业才能立足并走向成功。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利润观呢?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具体包括三条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

  (三)以人为本,和为贵。

  体现在能识人、会用人、善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是把“人”视为企业的核心和宝贵的资源,让企业成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归宿地。现代企业管理是“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是现代商业伦理建设的精髓。这种管理伦理的“人本”思想与儒家伦理的“仁者爱人”思想不谋而合。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文化主要可概括为“和为贵,泛爱众”、“天人合一”、“和而不同”。随着全球竞争加剧和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和”文化这一传统价值观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既然人是最重要的,那么如何识人就至关重要,对此,孔子有精彩的描述,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知人善任”,短短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能知人不易,能善任更难。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有效的领导者才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人不能以弱点为基础;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唯一的目的;管理者的任务,即在于运用每一个员工的长处,作为创造共同绩效的基础。善待人就是孔子讲的“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所欲,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人无信不立。

  “信”是指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信要求在人与人交往中,既要对他人诚实、讲信用,又要彼此信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作为儒家伦理思想,泛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守诚重信”要求企业对顾客、对社会诚实无欺、讲信用。香港首富李嘉诚说:“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守信,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当今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只有讲信用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企业不讲信誉会导致交易成本的提高。据企业联合会发布,我国企业由于缺少诚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6,000亿元。

  (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的本意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这句话用在商人身上,引申为:创业之初(穷),身处逆境之时,应洁身自好,诚信经营,遵守礼法,不坑蒙拐骗,以“仁心变术”求发展,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儒商、儒家型的企业家必定是那一类“见利思义”的人,即便在创业之初也是这样。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施润泽滩阙遇友》一篇小说,其中的小商人施润泽(名施复)即是一位“见利思义”的下层儒商,彰显了“穷则独善其身”精神。

  他在一家沿街的屋檐下捡到两锭银子,约六两多,开始心中甚喜,在回家的路上反复思想如何用这银子增加投资,正在回到家门口之前,突然一想,这银子若是富人的,也不打紧,若是客商的,抛妻别子,风餐露宿,将是何等的烦恼!如此一想,便回到原地去等候失主。等了好半晌,肚子都已经饿了,才看到一个后生来寻银子,经过反复勘对,确证是这个后生的,便把这银子还给了他。施复回家后,他妻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拾银还银之事,妻子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三、核心观点

  本文核心观点为:商人应“好学成仁,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知识需要学习,品德也需要学习,而且孔子认为品德的学习优先于知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通过学习,不断扩大充实自己的“恻隐之心”,便成为仁人,再通过学习,实践“仁、义、礼、智、信”,经营企业,便成一代儒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2018年儒商大会上提出“新儒商精神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要求人不只是追求个人生命的道德完美,更要把这种“内圣”外化为道德实践和“经国济民”。商场如战场,《孙子兵法》阐明了战争的基本原理,但其思想精髓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和经济管理。儒家学说讲求权宜之变。《易经》里写到“穷则变,变则通”即为此理。

  故企业经营,须仁心变术以求发展。求“变”时,“术”须发自“仁心”,符合“道义”。重点:商人应“好学成仁”、树立“见利思义”的理念,“仁心变术”指导企业经营。儒家文化的“和为贵”、“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非制度化的约束力,有助于减轻企业代理人的自利行为。总之,儒家文化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商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重要的是要通过修身成为仁者,树立“见利思义”的理念,以“仁心变术”的思想指导企业经营。

  四、结语

  儒家“仁治”、“德治”、“礼治”、“圣治”、“信治”等核心管理思想,为构建“以人为本,崇德重义,齐之以礼,内圣外王,守诚重信”的现代企业文化提供了思路。坚持儒家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儒家看重个体户、企业家领导人的引领作用,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说:“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那边吹,草就向那边倒。”只有个体户、企业家先修身养性,“好学成仁”,才能引领企业发展。本文总结了通俗易懂、便于实践和应用的儒家观点,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为大中企业保驾护航。提出个体户和企业家应身体力行“好学成仁”、“见利思义”、“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内圣外王”、“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儒家观点。

  (一)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修身、齐家、经企、治国、平天下”的观点,将企业经营法则纳入儒家经典,更能体现儒家的情怀。(二)强调“义利一致”。阐述了“义利相随”,提出“义是树,利是果实”的观点,单纯以利为目标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企业应走出义利对立的思维困境。(三)个体户、企业家应会“识人、用人、待人”,“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必然“善善相容,恶恶相消”,企业经营切忌“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四)提出“好学成仁”、“仁心变术”以求发展的观点。(五)建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企业经营理念之灵魂,特别“穷则独善其身”指企业在创立之初,身处困境之时,应洁身自好,诚信经营,遵守礼法,不坑蒙拐骗,以“仁心变术”求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投稿刊物:《企业天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服务企业,面向社会,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