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电子论文》 动力工程设计规模和功能定位> 正文

动力工程设计规模和功能定位

所属分类:电子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11-06 14:10

本文摘要:这篇动力工程期刊投稿发表了动力工程设计规模和功能定位,动车段需要车组安全可靠运行,成都动车段工程技术创新,完善了工程设计,积累了动车组检修技术经验,继承发展,为其他动车段工程设计提供借鉴,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工艺技术

  这篇动力工程期刊投稿发表了动力工程设计规模和功能定位,动车段需要车组安全可靠运行,成都动车段工程技术创新,完善了工程设计,积累了动车组检修技术经验,继承发展,为其他动车段工程设计提供借鉴,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工艺技术因素,避免与市政道路干扰;创新采用大量工程技术。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关键词:动力工程期刊投稿,动车段

  成都动车段目前是全路7个动车段之一。工程总占地133.33hm2(2000余亩),新建房屋建筑面积40.19万m2,工程总投资63.44亿元(其中已投产工程32.75亿元)。成都动车段分为运用设施和检修设施。运用设施设计检查线16条,存车线64条;检修设施设计有动车组三、四、五级修,三级修8列位,四、五级修22列位,静调线16列位。工程由2010年立项至今,运用设施和三级修设施已经建成投产,至2017年底剩余的运用设施全部建设完毕,四、五级修设施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成都动车段从立项、功能定位、规模确定、段址选择、总图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无论是规划布局上、还是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上,都有许多突破和创新。

  1立项与功能定位

  根据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成都必须要具备动车设施。是只解决运用的问题、还是需要考虑检修的问题,是服务于成都枢纽、还是成都局甚至更大范围的西南片区,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原铁道部根据当时的路网规划资料已做过相对明确的规定,但随着路网规划的调整,已经不能适应全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系统的对全路路网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成都动车设施的合理功能定位。根据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全路配套建设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4个动车段,承担全路1200列动车组三、四、五级修(或称“高级修”)作业。在充分分析我国4个动车段检修能力的基础上,对我国高速、提速网路开行动车组的数据进行了深入计算,首次突破性地提出全国4个动车段布局无法满足全路检修能力的需要。

  全路动车组的检修能力总缺口较大,为更好地适应高速动车组运营需求,需优化、调整原规划的动车段布局。经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多次研讨,一致认为:成都动车段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全路动车组检修设施的布局,推进西部地区高速客运网络的发展,提升西部重要城市———成都市的战略交通地位,强化成都铁路局在全国路网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成都动车段经过4年的创造性研究与探索,终于立项。同时,也明确了成都动车段的功能定位为:检修设施覆盖成都局、昆明局,运用设施满足成都枢纽近、远期发展的需要的战略思路。

  2设计规模

  成都动车段功能定位为规模设计提供了依据。但由于其属于路网性的动车段,要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需考虑区域、时间两个维度。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路网规划进行测算,提出2020年全路动车组配属将达到1800列以上(根据铁路总公司2016年公报,截止2016年底全路配属动车组已经超过1800列),西南地区成都、重庆、贵阳、昆明枢纽的动车组投放量也将超过300列。考虑到其他4个动车段设计规模为250~400列/段,成都动车段检修能力按照配属300列设计,则2020年全路7个动车段检修能力可达到2000列,可以较好地满足全路动车组检修需求[3-4]。

  3段址选择在充分研究

  成都枢纽客站分工、枢纽铁路网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工程配套、工程投资等因素确定的成都动车段段址。

  3.1成都动车段选址适应成都枢纽布局规划,并首次采用“两站一段”布局模式

  成都枢纽采用“内客外货”布局,建设有“两主两辅”的客运站系统,其中的成都站、成都东站为主要客站,承担成都枢纽的动车组始发终到作业。本项目设计时,恰逢成都东编组场、成都东机务段等货运设施外迁至成都北编组站,成都动车段就选址在这片功能已经废弃的区域,位于成都站与成都东站之间,并且首次提出采用“两站一段”布局模式,即一个动车段承担两个车站始发动车组检修作业需求,实现了资源共享。动车段距离两个车站仅有3km和7km,极好地满足了动车组“快速检修、集中始发”的要求。通过2条动走线连接成都站城际场,4条动走线连接成都东站城际场。经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该布置可满足2个车站高峰小时接发车作业需求。

  3.2成都动车段选址有效利用了铁路用地,节约了工程投资

  成都动车段选址利用了近60hm2(900亩)铁路用地,约占工程总占地的一半。为深入研究工程投资,适应城市建设,成都动车段还研究了石板滩、龙潭寺、泰兴选址方案。综合分析征地、拆迁、土石方等工程投资,原址方案较石板滩、泰兴选址方案投资节约48%,较龙潭寺方案投资节约36%,而且原址方案距离成都东站较石板滩、龙潭寺、泰兴段址方案缩短了48%、20%、50%,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多方案、同精度比选,从工程投资角度有力地论证了成都动车段选址的合理性[6-8]。

  4总平面布局研究

  (图2)段址选择为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动车段总平面布置是验证段址选择合理性的重要一环。然而在这片区域,受周边地形及中间横穿的水渠、市政下穿道路的制约,如何去合理布置动车段的总平面布局,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课题。

  4.1充分研究地形特点,合理布置总图

  成都动车段西端出入段线下穿成绵立交桥,躲避了咽喉区交叉公路桥墩;东端出入段线上跨蜀龙路,在蜀龙设计中,配合做好了铁路上跨的公路的框架涵;存车Ⅰ场布置在30路区域,存车Ⅱ场布置在致力路区域,有效地避开了有深基础的房屋与河流干扰。存车Ⅱ场布置在方家河区域,下涧槽需改迁至检修库前。成都动车段总图成功布置在这个区域[9]。

  4.2运用设施采用“两级两场”格局,检修设施采用“多联跨尽头式”布置,满足工艺布局要求

  运用设施东场为存车I场,布置了32条存车线,连接枢纽主要客站—成都东站,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接发车作业;西场布置了贯通式检查库和存车Ⅱ场。基于成都动车段“两站一段”的布置特点,配套规划了贯通式检查库,以满足成都站、成都东站两个方向的入库作业需求;检修设施采用“多联跨尽头式”形式,使得检修集中,空走距离短等[10]。

  4.3总图布局充分考虑了工程分期建设的因素,适应了成都枢纽路网建设需要,保障了高速铁路正常运营成都动车段运用设施包括成绵乐、西成、成渝、成贵等引入工程,对应满足已经相继开通的成灌线、成遂渝、成绵乐、成渝,以及后期的西成、成贵等各线开行动车组的需要。另外,为满足部分线路开通运营的紧迫性,部分工程又采用了分期建设。比如为了满足成灌线2010年5月开通,成绵乐工程需先期实施检查库、临修库、不落轮镟库等设施,所以在总图布局中,将该部分设施靠近成都站方向布置,并预留贯通条件。

  不仅满足了成灌线的开通需要,还没有废弃工程,后期全面建设成绵乐项目的其他工程时也不会对运营生产造成干扰。考虑到动车组三级修的紧迫性和四、五级修检修作业内容的不确定性,根据原铁道部的批复,将检修设施分为先期工程和后期工程。先期建设三级修设施,缓减全路动车组三级修检修压力,后期建设四、五级修设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设计工作。

  5工程技术

  成都动车段在厂房组合、工艺设计、系统工程等方面,实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

  5.1成都动车段厂房布局紧凑合理、整齐美观

  成都动车段运用设施布置紧凑,在73.33hm2(1100亩)用地内布置了检查线16条,存车线64条;检修设施设置充足,在60hm2(900亩)的用地内规划建设了约30万m2检修房屋,预计可承担配属300列动车组检修需求。成都动车段用地指标在国内居于前列。检修库房集中布置。静调库、三级修库、转向架库、四、五级修库等主要检修库房采用并列式多联跨结构集中布置,检查库分为2个八线库,也采用并列式布置。以上库房长度均为468m,提高生产区的美观性,也便于管线布置,同时也拉开一定距离,有效解决消防、采光等问题。转向架库设于三级修库与四、五级修库之间,有效地解决了转向架走行距离长的设计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5.2成都动车段优化了工艺设计,采用现代化装备,促进了动车组检修技术

  (1)创新检修模式。在国内动车组转向架检修设计中首次采用“以流水修为主,定位修为辅”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流水修的检修效率高、定位修的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转向架流水修首次采用“直线型径路流水修,关键工序双工位补强”方式。采用直线型径路流水线,检修工艺顺畅,管理方便,物流干扰少。为有效解决流水修固有缺点灵活性相对较低的问题,在工艺流程关键的分流和合流节点,比如转向架与轮轴分解、组装等工位,设置双套设备,提高了检修的灵活性和冗余度[11]。

  (2)检查库前采用双股道方式,承担上水、卸污、补洗等作业,提高了检查库运用检查效率,释放了作业能力[12]。

  (3)优化部分工艺,适应了铁路技术发展。比如:修改存车Ⅰ场股道长度,满足成都东站按照C2模式接车需求;在两场咽喉间设置了3条平行连接股道,大大提高了咽喉通过能力,适应了动车组夜间高峰小时不均衡通行要求;生产库房内采用综合管廊取代综合管沟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因成都地区地下水位高、管沟容易积水等问题。

  (4)以现代化装备为载体,凸显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引领我国动车组检修技术发展。比如在国内不落轮镟工艺普遍采用单轴镟修的情况下,综合分析正常镟修、故障镟修、设备维修、调车等情况,经过理论计算,提出单轴镟修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后期运营需求,在成都动车段设计中首次采用双轴镟修模式,并按照2台一次规划,在实际运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依此为成功典范,全路大范围地开展了单轴改双轴的调整设计[13]。

  5.3成都动车段采用了系统工程设计技术,克服了大型维修设施工程设计难题,为后续工程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方案,满足了大型库房地面沉降要求。在三级修库、转向架库区域,地面荷载要求较大,采用成都膨胀土回填,无法满足“基床底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1”的要求。设计中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方案,保证了工程质量[14-15]。(2)合理布置横向排水系统,有效解决长大场区排水问题。成都动车段东西长约3km,设计了3条横向排水系统,间距约1km,有效地解决了长大场区排水问题,同时排水涵洞的设计综合考虑了房屋、线路、纵向排水、散水、管线、道路等布置。

  (3)根据工程建设时序,合理规划建设供电、供水工程。考虑到电力供应不宜多次扩容情况,工程设计中一次性扩容成都东站上游变电站,一次性新建开闭所,满足成都动车段远期用电需求,因供水接入不受影响,考虑到工程投资,采用多次接入方案。

  (4)系统完成大型库房设计,为后续工程积累设计经验。成都动车段最大检修库房接近5万m2,采用多联跨、消防泡、消火栓、电动窗、消防联动门等多项工程技术,有效解决了大型库房的消防、采光、环保等问题。并综合考虑工艺流程、设备安装、物品运输、生产管理等,形成了系统的高铁维修设施工程技术,为后续工程积累设计经验。

  6结论

  成都动车段设计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全路动车组检修设施规划布局,解决了全路动车组检修能力不足和不均衡的问题。成都动车段检修设施建设规模立足于满足西南地区动车组检修需求,并符合全路动车组检修设施整体规划布局要求;运用设施则根据成都枢纽高铁路网建设情况,采用“两站一段”的方式,满足了成都站、成都东客站开行动车组的需要。

  从枢纽配套、工程投资等方面研究了段址选址,又因地制宜、充分满足工艺流程需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完成了总图布局,适应了枢纽工程分期建设的顺利推进。采用先进性、完整性、系统性等思路开展工程设计,在工程各项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创新,保证了优质的工程质量。成都动车段工程的建设经验,将有助于推进我国高速铁路动车段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向航鹰 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阅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是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7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联合体办刊方式主办的,经国家批准,中文版1986年创刊,英文版1989年创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dzlw/14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