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政法论文》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设置的相关问题> 正文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设置的相关问题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3-26 17:11

本文摘要:这篇哲学社会论文投稿发表了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论文探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设置的相关问题,论文注重分析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科学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这篇哲学社会论文投稿发表了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论文探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设置的相关问题,论文注重分析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科学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社科信息文荟

  关键词:哲学社会论文投稿,育人育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习近平曾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五路大军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极具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加上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所以其应以“育人育才”为学科发展中心。统观整个学科,培育人才与学科的长远发展关系密切;教师作为教授知识的主体,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任;教材作为传授知识的媒介,为培育人才提供资源;跨学科协作推动培育人才,实现学科与培育人才的共同进步;人才评估围绕培育人才展开,检验人才培育质量,以人才的能动发展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培育人才及学科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设置与育人育才要求

  不匹配,人才培育无法适应学科实际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影响了学科发展,任何学科都要既符合学科本身的发展要求又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也应如此。但是,现阶段某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虽满足了现实发展要求,却没能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

  二、学科教师在育人育才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

  应有重视,评价与激励措施不到位教师作为连接学科与人才培育及教材建设的桥梁,是学科建设重要的力量。教师在培育人才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自身专业知识与学科本领对培育人才有潜在的影响。而在学科实际发展中,一方面,教师的意见未在人才培育政策制定中得到采纳,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被忽视。

  三、教材建设具有片面性,无法满足学科对人才

  培育及人才自身发展的需求习近平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人才培育服从于学科设置,教材建设又与学科设置密切相关,完善的教材建设可为人才培育提供后续力量,满足人才培育对专业知识与本领的要求,助力学科发展。

  四、跨学科联通不足影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坍

  协作,限制学科与人才培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作为整体存在具有现实意义,各个学科作为组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部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优化协作会带来“1+1>2”的效果,实现学科整体的繁荣发展,进而拓展人才培育的广度与深度。然而,目前高校学科间的协作情况却不容乐观。

  五、人才培育评价不科学导致人才培育被片面指标化

  只有公正、有效的评价指标才能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培育的人才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可信的评价。而在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实际中,一方面,人才培育评价尚未从学科评价中独立出来,评价指标多参照学科评价指标,将人才培育成果简化为某些固定指标,忽视人才培育中“人的因素”,忽视了评价的主要目的,不能有效地引导人才培育的良性发展。人才培育评价参照学科评价的量化指标将价值指标转化为数量指标,人为简化了评价成果与评价过程,虽达到了评价的基础目标,却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人的能动作用”,为了评价而评价,失去了对人才培育评价的实际意义,无法引导学科和人才培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才培育评价未从纯学术角度展开,行政性指标参与评价已是不成文规定,忽视人才培育中的“学术因素”,脱离人才培育初衷。人才培育评价大多由行政主管部门主持,考虑行政性指标,兼顾学科发展与高校前景,学术意味不强;同等人才培育成果参与评价,人才培育被片面指标化。这不仅人为降低了人才培育的学术性,还导致评价缺乏科学性,造成人才培育评价学术水平不高,错误引导人才培育向满足行政需求发展,人才培育的“学术因素”被忽视,不利于人才培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02).

  [2]顾海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思想理论导刊,2016,(6):26-29.

  [3]何影.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体系[J].知与行,2016,(7):159-160.

  [4]吴静,颜吾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04-108.

  [5]中宣部,教育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R].2005.

  [6]韩源,县祥.构建中国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24-33.

  作者:林鹭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推荐阅读:《社科信息文荟》是一本专门为具有学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人群发表论文服务的高品位综合性学术期刊。各高等院校、企业集团科研机构党政团体的中高层管理者和研究人员为主要作者和读者队伍择优刊登信息化、社会、法学、教育、哲学、美学、档案、政治、经济、金融、营销、语言与文学、历史、心理、公共管理、传播、管理、行政、制度、医学、建筑学、计量、环境以及细分学科和交边缘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zflw/1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