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 正文

医学论文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5-04-07 10:44

本文摘要:摘要: 目的 探讨超低场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999年8年19例经临床相关检查得到证实的视网膜脱离病例的MRI图像,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42.6岁。结果 19例中MRI图像上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的积

  摘要: 目的 探讨超低场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999年8年19例经临床相关检查得到证实的视网膜脱离病例的MRI图像,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8~63岁,平均42.6岁。结果 19例中MRI图像上可见到脱离的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的积液征象,均为单眼发病。3例病史在1w内者MRI T1WI像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6例显示为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其中10例病史均较长,Coats病1例,余5例病史不详。结论 视网膜脱离的超低场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超低场;磁共振成像 医学期刊论文发表

发表学术论文网

  视网膜脱离过去一般不须行影像学检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逐渐普及,MRI开始逐渐应用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诊断,尤其当屈光间质严重浑浊,为了解视网膜脱离是否存在,或合并有眼球内肿瘤、玻璃体积血和其他病变时需要进行MRI检查。因此,有关视网膜脱离MRI诊断的文献报道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报告19例,经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MRI诊断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1992年~1999年8年,共计19例视网膜脱离病例,3例以眼科疾患行MRI检查,16例在行MRI头部检查时偶然发现。19例均为单眼发病,并经临床相关检查得到证实。病史1w~3年。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8~63岁,平均42.6岁。

  1.2临床表现 飞蚊症3例,闪光感5例,视力逐渐减退11例,视力迅速减退2例,失明1例,无自觉症状3例。

  1.3 MRI检查 采用常导型0.04T磁共振成像系统,所有患者均采用头线圈行横断面T1WI及T2WI,3例加做冠状面T1WI及T2WI。T1WI采用三维部分饱和(PS3D)序列, TR125 ms ,TE 25ms;T2WI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 TR2600 ms,TE 130ms,层厚为5~10mm。

  2 结果

  本文3例病史在1w内者MRI 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16例显示为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其中10例病史均较长,Coats病1例,余5例病史不详。19例视网膜下积液均位于眼球后方,占据2个象限。眼科检查结果:原发性视网膜脱离12例,继发性7例。颅脑MRI检查结果:急性早期脑出血2例,腔隙性脑梗塞6例,1例晚期Coats病疑伴发肿瘤患者,MRI检查示患眼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眼球摘除术后病理证实为Coats病,伴球状视网膜渗出性全脱离。

  3 讨论

  3.1视网膜的解剖特点 视网膜是从胚胎期眼杯演变而来的,眼杯外层演变为色素上皮层,内层演变为神经感觉部视网膜组织,在这两层组织之间存在着潜在性空隙。因此,视网膜在病理状态下视网膜内的神经感觉层很容易从色素上皮层分开,造成视网膜脱离[1]。视网膜脱离一词也并非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疾病名称,而是许多能产生视网膜下积液疾患的一个共有表现[2]。临床上根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分为部分性视网膜脱离和完全性视网膜脱离两种类型;根据发病原因将视网膜脱离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发性网脱)与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网脱)两大类。前者发生原因不明,一般认为系视网膜变性或玻璃体液化收缩牵拉致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裂孔,液化之玻璃体通过此裂孔进入该腔隙,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后者常继发于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外伤、出血,脉络膜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液体蓄积。由于MRI能清晰地显示眼球的大体解剖结构,尤其对液体及其成份的高度敏感性,而成为诊断视网膜脱离及鉴别肿瘤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又一可靠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yxlw/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