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美国好莱坞电影影视的输出形态和理论基础> 正文

美国好莱坞电影影视的输出形态和理论基础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02-07 22:47

本文摘要:这篇影视论文投稿发表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影视的输出形态和理论基础,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影迷最多,在给观众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对外输出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塑造美国国家形象。因此,研究好莱坞电影输出美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这篇影视论文投稿发表了美国好莱坞电影影视的输出形态和理论基础,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影迷最多,在给观众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对外输出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塑造美国国家形象。因此,研究好莱坞电影输出美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有利于认清其推行文化霸权的本质。

  关键词:影视论文投稿,好莱坞;意识形态输出;文化帝国主义;软实力

影视论文投稿

  作为美国实施文化帝國主义战略的中坚力量,好莱坞电影是美国进行文化扩张的隐形武器。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好莱坞的电影出口代理就自称是“小型国务院”。美国政府对好莱坞电影是有意识形态控制和要求的,而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这使得好莱坞电影业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美国实现其文化帝国主义的有效介质。凭借风靡全球的广泛影响,好莱坞在塑造美国国家形象、输出美国意识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国输出意识形态的实践

  意识形态是决定一国发展方向的“定盘星”,不同意识形态会将国家带上不同的道路。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内涵,就是按照美国的面貌创造出一个“美国的世界”,使其永久化。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宗教使命等,共同构成了美国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输出意识形态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概念。美国虽然是世俗化国家,但宗教对美国价值观塑造具有较大影响。基督教的选民意识和救世主义、清教徒改造社会和世界的“天命”意识及使命感等,始终是美国输出民主和对外扩张的推动力量。美国历届总统都有“天定命运”的使命感,认为将美国民主制度“辐射”或“延伸”至全球,是上帝赋予美国的历史使命。美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也决定了其必然对外输出意识形态,其背后隐含的是美国的扩张主义和霸权追求。

  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建国初期,迁往美国的欧洲新教徒移民认为,美国是山城之巅,有义务将美国的信仰传至全世界。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原始传教士色彩。囿于当时美国的实力,这种传道士精神局限于理论层面,并未转化为实践,主要还是确保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19世纪,美国实力逐渐强大,发展成为美洲大国。时任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将拉美地区视为美国“后院”,不允许欧洲国家染指。至“一战”前,美国的国家身份是新兴国家,影响范围局限于美洲地区,意识形态输出影响有限。到“二战”结束,美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处于崛起的前夜,国内孤立主义盛行,意识形态输出并未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战”后,杜鲁门主义出台, 美国文化战略已经不再满足于保持自我文化“镜像”的完整。在政策实践上,美国从保持本身意识形态纯洁性转化为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意识形态,积极向外投射其文化价值观, 意图以此来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

  “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启了意识形态输出的新阶段。美国将“冷战”的结束看作其自身意识形态的胜利,历届政府均把对外推销民主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并将“推进民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客观上,在“冷战”结束的背景下,单纯运用传统军事干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强制推行民主,已经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符。而意识形态输出的成本和阻力也相对较小,且容易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主观上,在美国思维中,没有了苏联的掣肘,自认是最强大的全球帝国。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命感”空前膨胀,让美国认为自身拥有了践行“历史使命”的力量,可以用自己的意识形态一统天下,因此紧紧抓住这“一超独霸”的机遇期,加强运用其民主理论对外渗透扩张的力度。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冷战”后美国战略的主导思想。①美国认为,只有通过在全球进行民主扩张,将更多国家纳入“民主国家”阵营,才能保持美国的超强地位。

  从美国推进民主输出的方式看,主要是以政府和民间为主体依托,综合利用军事干预、经济控制、文化渗透以及外交规劝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推广。①在不同时期,美国民主输出的力度不同,方式方法也有区别。有的时期突出暴力输出,直接以军事行动推动其他国家进行政权更迭,强行植入民主理念;有的时期主要是以柔性方式,以经济和文化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和平渗透”。②

  美国输出意识形态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影响和改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塑造、引导其政治制度向美式方向发展,目的是最终实现美式民主体制的一统天下。③

  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理论基础

  1970年,法国电影理论家让·路易·博德里在《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以一种基本的意识形态效果为基础。著名电影人爱森斯坦也指出,电影艺术家应赋予电影一定的立场、观点,选择、取舍意识形态。总体来看,好莱坞电影输出美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文化帝国主义和“软实力”理论。

  (一)文化帝国主义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在其著作《狱中札记》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霸权”的概念,把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考察视角从暴力机器转移到意识形态方面,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暴力强制与文化控制相结合的重要特征。④垄断话语权和构建“他者”是美国文化霸权的两大理论基础。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逻辑是:同化是文化同一化过程的一个产物,是全球领导者实施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必经之路。美国作为文化强势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通过歪曲或否定本国传统文化认同,模糊对本土文化的身份认知,以诱使这些国家淡化对本国文化的认同,而趋于美国化。英国学者汤林森在其著作《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也曾深入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四种形式:媒介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话语、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话语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而其中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则主要以“世界体系”以及“核心—边缘”为理论依据,论述了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电影、电视、印刷新闻媒介等大众媒介将第三世界国家“边缘化”,并把西方的意识形态强加于这些国家。

  推荐阅读:《影视制作》(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委电视中心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