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和途径> 正文

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和途径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7-09 10:50

本文摘要:这篇武术文化论文投稿发表了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和途径,随着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文化不在局限于强身健体,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论文探讨了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论文介绍了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现状,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优

  这篇武术文化论文投稿发表了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和途径,随着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文化不在局限于强身健体,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论文探讨了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论文介绍了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现状,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武术文化。

  关键字:武术文化论文投稿,高校;武术文化;价值;现状;路径

武术文化论文投稿

  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价值,也是当下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武术在二十世纪初就被纳入高校体育教学范围,大学为武术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高校武术教学任重而道远,当下的高校武术教育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多年来,众多研究者苦苦探索高校武术文化建设新思路,如现在所提倡的“段位制”进校园及等改革思路。本文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审视我国高校的武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希望能够找到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扩大武术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

  1.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

  1.1提高人文素养

  中国武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在的包含着儒家的“仁爱”观念,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墨家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意境和谐,鼓舞人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内涵对习武者形成高尚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相互渗透,武术中的一招一式通常以形象而又极具美学内涵的文字表述出来,或巧借典故如“武松铐打”,或富有趣味如“白鹤亮翅”,不一而足。除此之外,古人也常把文武双全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准,要求习武者在精进业务的同时不可偏废读书。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同时,通过日常练习和武德思想的传导,既可以塑造学生理想的人格,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2传承民族文化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兵法学、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不同时代武术拳种、门派、武德观念的差异也体现出不同时代思想观念的差别。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从先秦时期走向近代,从推崇仁爱、天人合一到“格物”、“重理”,中国武术不断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内涵不断丰盈。因此,通过学习传统武术,大学生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对武术拳种一招一式的领悟,可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希望当代大学生可以以武术学习为切入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继而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带动更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响应十九大号召,增强文化自信。

  1.3磨炼个人意志

  传统武术讲究内外兼修,既注重身体素质的练习,又重视意志品格的磨炼。传统武术要求习武者吃苦耐劳,讲究滴水穿石、持之以恒,要能够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此外,练习者要得到技术技能的精进,不但要克服身体上的疼痛伤病,还要在心理上耐得住枯燥;遇到强大的对手要勇于挑战,在一次次的摔打中提升自己。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增多,他们过惯了家庭、学校的温室生活,对社会上残酷的现实问题了解甚少,思想单纯,学生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上还不能适应社会中的现实要求,这无疑会为将来走出校园后的自己带来痛苦和困惑。所以高校更要加强武术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利于磨炼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增强抗压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1.4提升社会道德

  武德,是考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习武之人,必要讲求仁义礼智信,为国为民,扶贫济困,牺牲奉献。随着社会的变迁,武德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当前社会已不再需要习武者严守三纲五常、追求愚忠愚孝,但爱国爱民、团结守信、维护公德、谦虚谨慎等品德,仍是构筑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支撑点。高校传统武术课程的开设,可以让“象牙塔”中的学生培养尊师重教、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思想质量,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尚,促进社会道德提升,从而为国家繁荣昌盛夯实社会基础。

  1.5弘扬爱国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的变迁与动荡,但中国人民始终紧紧团结在一起,这一重要的纽带就是爱国精神。我们引以为荣的传统武术,也一直将“报效国家”作为其必须遵循的武德规范之一。通过学习传统武术,我们可以一窥古人“为国捐躯”、“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操,习武者都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深深联系在一起。身处和平时代,我们逐渐淡忘了曾经的历史硝烟,淡忘了曾经的屈辱历史,社会的浮躁让人们很少再提及“爱国”这个词汇,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高校要主动通过武术教育磨练青年学生的意志品格,通过武术教育塑造大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精神。

  2.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现状

  2.1学生学习兴致不足,武术逐渐边缘化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对武术的兴趣不足,对于武术价值以及武术的功能、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大多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的外在表现,对武术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偏差,更多是以一种戏谑的态度对待武术教学。相比于稍显“浮夸”武术招式,他们更青睐于跆拳道、篮球、足球等项目。另一方面,基于现实因素,高校开展武术课程数量较少,项目相对较少,普遍是一些简单的太极拳教学,使学生形成“武术就是太极拳”的狭隘概念,学生也只是简单的了解武术强身健体的浅层属性,并没有深刻了解武术的文化价值,所以难以真正做到武术的进一步推广。

  2.2师资力量贫乏,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中体育教师大都非武术专业出身,虽然也能够熟练的进行动作教学,但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也就无法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此外,高校武术教学形式大于意义。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只是一些武术名称、竞赛裁判知识等内容,动作教学大都停留在“比划”层面,教师将动作进行分解、示范,然后由学生领做,之后老师纠正,程序化较为严重,缺乏对学生的系统性指导,学生只是对动作进行重复记忆,并不了解实质性的内容,无法体现武术教育的内涵,让学生逐渐丧失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都渴望有一支专业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武术教师团队来进行教学。

  2.3内容繁杂,教材陈旧,理论教学不足

  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不是仅表现为外在的招式、派别的纷繁,还包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统一。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武术内核———武术所蕴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而不是被复杂的外在表现形式搞得迷茫、无所适从。此外,武术教材陈旧、教材体系设置不够科学,也是现存的一大重要问题。目前的高校武术教材大都是建国初期编纂的,如一些初级拳法、初级剑法、简化太极拳等,内容相对陈旧,很多地方甚至与中小学教材重复,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其次,武术理论课程的设置比例较小,内容比较单一,无法通过有效的理论教学对学生的武术文化理论进行培养,严重影响武术传播的质量。

  2.4场地、器材等硬件滞后,外来竞技项目带来冲击

  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武术场馆,大都在室外篮球场、田径场进行武术教学。学生不能对照镜子练习动作,很多技术动作都存在自身无法意识到的瑕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硬件设施上的落后,可能会激起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抵制心理。在田径场、足球场上进行武术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证集中,其他体育课程的学生也容易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掀起外来竞技项目的热潮,跄拳道和拳击等竞技项目在当前国内极为流行,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其发展规模与速度远远超过武术。高校也在这些领域开展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而导致武术课程越来越居于弱势地位。

  3.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路径

  3.1编纂系统教材,完善武术教育课程体系

  教材是武术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武术理论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高校在教材的编纂过程中,既要突出时代的特征,又要突出现实特征,形成完整的课程教材体系。其次,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积极地转变武术教育理念,强调武术基本理论,制定符合实际的武术教学课程体系。此外还要完善科学考核体系,不能只注重理论成绩,还要兼顾实践和技能,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另外,还可构建学生、社会、学校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层级考核评价体系。

  3.2强化师资力量,优化高校设施建设

  提高武术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根本。校方要积极引进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对武术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教学培训,做好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工作,严格把握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校方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善体育设施建设,增加足够的现代化武术训练场馆和相关辅助器材,健全相关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合格的教学训练环境,给予师生适当的政策照顾,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教师和学生工作训练的积极性,有益于促进武术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科研水平,保证自身的武术动作示范时刻规范、熟练,要注重从自身武术践行的能力提升出发,为学生做好模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对武术教育教学活动和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先进技术,利用多媒体、在线教育等手段,制作更加形象直观的武术视频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的了解武术,还可以建立在线问题交流平台,方便课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从而简化武术学习、传播的难度。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因人而异,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互学互评,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注重实践,提高武术教学实用性

  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既尊重学生兴趣,又要结合社会现实需要,不断发展课程教学新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教学。积极开展武术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例如,成立学生武术社团、举办武术知识竞赛活动、开展相关武术赛事等。积极向学生拓展外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领悟武术的真正价值与内涵;另外,教师还要在武术教育的过程中对动作技术的技击进行讲解,让学生多练习和掌握具有实际技击价值的动作技法,可以融入散打、擒拿等项目,提高武术教学的实用性。4.结语尽管目前还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武术文化的建设,但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术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努力其发展的相关问题,这样,中华武术乃至中华文化的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王焕燃,程谦.高校武术课程改革思路及具体建议研究[J].才智,2016(23):33.

  [2]崔文学.高校武术课程改革思路和措施[J].学理论,2010(10):278.

  [3]王华悼.中国近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0.

  [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作者:孙杰

  推荐阅读:《书城》(月刊)1993年创刊,省级期刊,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书城》关注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