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不道德行为如何用权力去约束> 正文

不道德行为如何用权力去约束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8-03-14 11:40

本文摘要:这篇道德论文投稿发表了不道德行为如何用权利去约束,权利是人类社会的核心概念,面对生活中各类由权利引发的恶性事件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这些具有权利的人做出这样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引发人们的深思,论文介绍了权力和权力的研究方法,为未来提供研究方向。

  这篇道德论文投稿发表了不道德行为如何用权利去约束,权利是人类社会的核心概念,面对生活中各类由权利引发的恶性事件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这些具有权利的人做出这样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引发人们的深思,论文介绍了权力和权力的研究方法,为未来提供研究方向。

道德与文明

  关键词:道德论文投稿,权利与道德,权利

  1权力和权力的研究方法

  1.1权力和权力感

  心理学中将权利定义为:权力是对重要资源的不对称控制,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或者影响他人的思想与行为结果的能力,通过他人来实现自我目标的能力等[1]。权力是抽象的,心理学中权力的研究对象,并非是真实的权力,而是权力感,权力感是指个体认为,拥有对自己和他人资源的影响和控制能力,而不代表一个人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或实际拥有权力的大小,权力感中介一切客观权力的影响[2]。

  1.2权力的研究方法

  用启动的方式来操作权力,目前已经成为权力的实证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并且其效果的显著性已经得到大量的研究证实[3]。

  1.2.1词语搜索任务:词语搜索任务是启动权力感的常用方法之一,李小平等[2]就通过词语搜索任务对权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向被试提供一个由汉字组成的矩阵,让启动高权力感的被试从中圈出与权力有关的词,让启动低权力感的被试圈出与权力无关的词。1.2.2情景回忆法:情景回忆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权力感启动方法。段锦云等[4]就采用此种方法启动被试的权力感。他们给被试呈现出权力的定义,让高/低权力组的被试在纸上写出自己对其他人(其他人对自己)拥有的权力的事件,并且尽可能地回忆出事件的各种细节以及自己在事件当中具体的感受、态度等。完成权力启动之后,再让被试在7点量表上选择出自己现在所感觉到的权力感的大小。

  1.2.3角色扮演任务启动权力:个体的权力感不仅可以由长期的、稳定的社会结构来决定,还会随着临时性的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安排个体临时地在一项任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老板或者雇员),可以快速、有效地启动个体的高/低权力感[5]。高权力的个体扮演着对他人施加控制或者能够施加控制以及影响的个体,低权力的个体扮演着受到他人的控制或者受到他人的影响的个体。例如钟毅平等[6]让被试进行“海上求生游戏”,就通过被试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启动被试的高/低权力感。

  1.2.4姿势启动法:姿势启动法最早是由Carney等提出来的,他们发现,个体通过保持着不同的身体姿势就能够唤起个体不同的权力体验,并且随后也有学者们对姿势启动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与验证,证明了姿势启动法的有效性[7]。例如刘耀中等[7]就利用不同的身体姿势来启动个体的高/低权力感,身体的姿势选自Carney等在实验中经过了评定的2张姿势图片,图片主要涉及了2个和权力有关的维度:开放性(四肢开放/封闭)以及扩张性(占据空间大/小),用四肢开放并且占据了较大空间的姿势来启动个体的高权力感,而用四肢封闭并且占据较小空间的姿势来启动个体的低权力感。

  2权力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不道德行为是指违背人们所广泛接受的社会道德规范的[8],对他人具有伤害性的,不被道德和法律所允许的行为,例如偷窃、欺骗或者其他形式的不诚实行为[9]。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权力会影响个体的不道德行为。欺骗行为就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道德行为。云祥和李小平[10]发现:在自我报告数字矩阵测试的成绩时,相比于启动低权力的个体,启动高权力的个体会更多地虚报自己的成绩,这说明了权力是会增加个体的欺骗行为。

  3权力对不道德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

  3.1权力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思维方式

  道德思维方式就是一个人在做道德判断时是基于何种标准或者参照物,主要有基于规则导向的和基于结果导向的两种。在道德两难情景中,启动高权力感的被试主要是规则导向的,而启动低权力感的被试主要是结果导向的,但这都是作为第三者对他人角度下道德两难情境的判断结果,当道德两难情境涉及到自身利益时,上述权力与道德思考模式的关系会产生反转[10,16]。也就是说,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高权力感的个体也会采取结果导向的道德思维方式,他们会更多的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结果,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利益,进而更有可能做出不道德行为。

  3.2权力影响个体信息加工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个体并不能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所有信息进行加工,只能选择加工其中的一小部分信息。个体的这种选择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外界信息本身的特性,比如我们会被某些新奇的信息所吸引,进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目前的任务,也就是个体自上而下的目标驱动加工的方向[17]。提高个体的权力感会影响个体的自上而下的目标驱动加工,即和低权力个体相比,高权力的个体更加能够抑制自己对无关信息的注意,将自己的注意集中于当前主要的任务目标上,所以高权力个体更加能够有选择性的加工与目标有关的信息,而低权力个体并不能很好地做出这种区分,他们会采取更加平等的方式来处理各种信息[13,18]。

  注意转换能力是个体信息加工灵活性的一个指标,高权力的个体倾向于将自己的注意或者说认知资源分配到与目标、需要、任务等有关的信息上,进而对这些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的加工。这也就说明了高权力的个体在对所要加工的信息的选择上会随着情景(目标、任务或需要等)的变化而变化,即高权力的个体的信息加工的灵活性会更高[13]。因而在道德情景中,相比于低权力的个体,高权力的个体在注意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在重多的信息中,他们会将自己的认知资源更多地放在与自己当前的需要、目标等有关的信息上,在信息加工方面会更加灵活,较少受周围人或物的影响,进而更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目标、利益或需要等而作出不道德行为。

  3.3权力影响个体对信息的抽象加工

  高权力的个体相比于低权力的个体,会更加的具有独立性,也会较少的依赖他人,而高权力个体较高的独立性可能会导致高权力个体产生与其他人更多相区别的感觉,这又可能进一步使高权力的个体对他人产生更远的心理距离[13]。根据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任何能够增加个体与对象之间心理距离的因素,也就都会增加个体对对象形成更加抽象的表征的倾向性,而抽象信息加工主要包括从众多的信息中,抽取出其中的要义,抓住其中的核心,这也就是说,心理距离越大,解释水平也就会越高,由于社会距离也是心理距离当中的一种,因此高权力个体相比于低权力的个体,解释水平会更高,心理的表征也会更加的抽象,也更加能够从众多信息中抽要义、抓核心[13]。在道德情景中,相比于低权力个体,高权力个体更少受周围信息的影响,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与自己目标、需要、任务等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更加关注自己行为对自己带来的结果,进而忽视自己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同时,由于高权力个体对他人的心理距离较大,因而造成高权力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对他人与自己的行为采用双重标准,认为他人的不道德行为更加不道德,而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的判断并不那么严苛[3]。所以,高权力的个体更有可能做出不道德行为。

  4权力对不道德行为影响的理论

  4.1接近-抑制理论

  该理论将接近/抑制的观点和权力产生的结果相结合,认为:提高个体的权力会激活个体的“行为接近系统”,行为接近系统会引发个体与奖赏相联系的行为。而降低个体的权力会激活个体的“行为抑制系统”,行为抑制系统则会引发个体应对威胁和惩罚的行为[19]。因此,在道德判断中,高权力个体会更加注意行为可能会对自己带来的利益,而将他人看成是自己实现目标、获得利益的工具,会更倾向于选择能让自己获得奖赏的不道德行为,并认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安全的、没有危险的,因而更可能实施不道德行为。相反,在道德判断中,低权力的个体则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自己带来的惩罚,认为为了私利而进行不道德行为是危险的,很容易被人发现,会给自己带来处罚,因而更可能实施道德行为。

  4.2情境聚焦理论

  该理论将认知的情境化视角和权力分析相结合,认为:提高权力能促进个体的认知调节能力,使得个体在认知加工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可以更加容易识别出情景的需要和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而能够有选择性的对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并且忽略与之无关的信息;相反,低权力个体的认知灵活性和选择性注意都比较低,很难对与情景需要有关的信息和无关的信息进行区分,更加倾向于选择同等的对这2类信息进行加工[19]。因而,在道德判断中,高权力个体更加具有目标的导向,使得高权力个体能够从众多信息中,挑选出与自己目标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而较少的依赖周围环境的信息,甚至可能会忽略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其行为的约束,从而使得高权力个体更加有可能实施不道德行为。

  4.3社会距离理论

  该理论将权利效应与解释水平理论相结合,认为:高权力的个体相比于低权力的个体,会更少地依赖对方,这种不一致的依赖关系会使高权力的个体感知到的社会距离更大,从而使得高权力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由于高权力的个体相比于低权力的个体感知到的社会距离更大,所以高权力的个体会有更高的解释水平,更加抽象的心理表征,相应的出现行为上的差异[20]。

  参考文献

  [1]魏秋江,段锦云,范庭卫.权力操作范式的分析与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9):1507-1518.

  [2]李小平,杨晟宇,李梦遥.权威人格与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44(7):96-971.

  [3]李艳,谭亚莉.权力与地位对道德伪善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4]段锦云,卢志巍,张涵碧.权力感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6,39(2):412-417.

  [5]肖丽,杜伟宇.权力感知与消费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7):53-60

  作者:吴伟 杨继平

  推荐阅读:《道德与文明》(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杂志创刊于1982年,曾用刊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由中国伦理学会与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伦理学专业理论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