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发表学术论文网文史论文》 设计论文舞台美术设计自觉意识应用> 正文

设计论文舞台美术设计自觉意识应用

所属分类:文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07-18 16:27

本文摘要:舞台美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自觉意识的体现,在这篇 设计论文 中不仅完成了布景、灯光等舞台美术手段的实施,也强化了戏剧的空间与氛围、剧中人物性格体现及剧情发展。《 大舞台 》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由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主办,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是大舞台

  舞台美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自觉意识的体现,在这篇设计论文中不仅完成了布景、灯光等舞台美术手段的实施,也强化了戏剧的空间与氛围、剧中人物性格体现及剧情发展。《大舞台》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由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主办,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是大舞台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北大核心艺术类学术期刊,杂志为月刊。

大舞台

  【摘要】舞台美术设计,对于戏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舞台美术设计师在许多剧目中,融入了艺术探索的自觉意识和智慧,对舞台剧情冲突的空间与气氛,突出剧中人物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体现,都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意识

  一、舞台美术设计体现剧情冲突的空间与氛围

  布景设计的根本任务,不是实现景物自身,而是烘托和表现景中之人。布景的形象、结构、色彩、情调和气氛,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性格、情绪和心理活动。在《丽人行》中,运用黑色剪影背景,既传神地表现了各个场景的特征,又创造了日本帝国主义践踏下悲惨、黑暗、令人窒息的氛围。大幕打开后,舞台入口出现铁丝网,网后面黑沉沉的大楼剪影将天穹夹成一条窄缝,窄缝里斜挂着一面太阳旗,阴森肃杀,令人窒息,这是旧中国被日军占领的悲惨情景的缩影。话剧《枯木逢春》有一个现成的布景,就是毛泽东诗句。随着剧情的发展,清新、优美、抒情地创造了从“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系列场景。它的序幕是一派凄凉、苍茫的景象。夜色中的荒丘、沼泽、断垣、残桥、野冢、枯柳,结构成以枯柳为主体的旧时代的缩影。

  1961年《枯木逢春》在怀仁堂演出,周恩来总理看了序幕后说,这个序幕完全体现了毛主席“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诗意。剧中第三场的血防站门前,有一树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桃花。为丈夫服孝的苦妹子就在这里与冬哥重逢,苦妹子头上的小白花,似乎在怒放的桃花前颤栗、啜泣;还是在桃花旁,苦妹子听到医生宣布她已是无法医治的晚期病人后,发出要活下去的呼声。《乌云难遮月》的舞台艺术设计者运用一个固定平台,以台阶和饰有国际象棋棋盘的台面的组合与变化,创造了洋溢着异国情调的非洲系列景象,为复杂紧张的戏剧矛盾提供了便于展开冲突的空间和氛围,同时又表现了各个场景的外部特征。导演黄佐临对第一景(某国首都高级宾馆大厅)要求,将一系列矛盾的对立意象结构成“环境、气氛、空间的统一体”,“既要金碧辉煌,又要阴影迷漫;既要四通八达,又要隐蔽深藏;既要里里外外,又要上上下下;既要光明正大,又要诡计多端;既可演绑架丑剧,也可摆外交排场;既分高、重、实,又要好迁换;既要五花八门,又要协调好看”。

  二、舞台美术设计突出体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三人行》的布景设计说明导演和舞美擅长氛围营造。第一景,窗与门被墙壁隔开,它与前方的桌椅形成一“S”形的行动线。开幕时,赵文浒的儿子赵伟森站在窗前,观众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当外面的警车发出笛声,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赵忙向左侧门口走去,忽又转过身来,绕过墙角走向窗口,拨开窗帘一角,偷偷向外探视着。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导演却巧妙地借助于景物结构所提供的舞台调度,通过演员无声的表演,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并有力地展现了在白色恐怖下,那血雨腥风的黑暗年代的社会环境。《三人行》的舞台气氛是导演和舞台美术家密切合作的结果。

  他们共同理解了剧本的思想与风格,对剧中描写的生活的挖掘与丰富,都是围绕舞台上的人,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许多人看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当然是舞台艺术片了,它和进入新时期的《中国革命之歌》,在当代文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个时候为了排练这个节目,可谓不惜血本。《东方红》的舞台设计方面,主要运用幻灯组合形象的手段,在人民大会堂的大舞台上,展现众多场景的宏伟画面和迅速多变的舞台气氛。它以段落性的舞台氛围建构总体的恢宏气势,以空间意识强化时间进程,加强了这部颂歌体革命史诗的抒情性。在总结历史、迎向未来的转折点上,《中国革命之歌》更是综合运用现代灯光控制系统、机械舞台、激光技术、绘画性布景、幻灯以至电影等艺术手段,因而场景更为雄浑,色彩更为饱和,气氛更为浓烈,形象凝聚着更为深刻的内涵,鸿篇巨构,气吞山河。仅以序幕为例,开演前舞台上大型烈士浮雕的画幕,宛如天安门前的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凝结着人们的哀思,正是这些民族的脊梁,人民的优秀儿女,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气势磅礴的革命诗篇。

  随着雄劲而又深沉的乐曲响起,烈士浮雕转化为四十多米的长城轴卷画幕,在舞台上缓缓不停地转动,宛如中华大地的苏醒、东方巨龙的升腾。静态的烈士群像,动态的长城,激发观众无限的深思与联想,深沉、悲壮、刚劲、奋发。这个设计,凝结了对历史的感怀、对现实的触动、对未来的期望,它从中华民族历史的纵深处去把握时代,将民族精神的内质外化为艺术形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wslw/1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