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农业论文》 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范文(两篇)> 正文

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范文(两篇)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10-23 11:14

本文摘要:下面是两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山区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论文对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提升小麦区域间产量的原则,并为了提升土地

  下面是两篇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投稿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山区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论文对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第二篇论文介绍了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提升小麦区域间产量的原则,并为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人员投身于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中。

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

  《山区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特别针对山区玉米的高产栽培尤其重视。基于此,从良种选育、种子处理、种植地选择、苗床育苗、覆膜移栽和大田管理等方面,阐述山区玉米两膜两段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两膜两段

  会东县位于“两省五县”结合部,在四川省凉山州南端,属于攀西经济开发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金三角”的腹地,该县具有明显的高原、山地立体气候特点,属于典型的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县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病虫害发生少,是一个典型粮食和经济产物并重的农业县。会东县耕地多在1000m以上的山区,高寒山区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适宜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即两膜两段技术。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减少虫害、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基于此,笔者结合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验,对玉米两膜两段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一、合理选用良种

  根据会东县堵格镇的气候特点和生态条件,应选择适应性强、优质、抗病、高产,生育期比正常品种短,有效积温比常年积温少100℃的品种,如丹玉9号、6号、13号和掖单2号、中单2号、凉玉糯2号。凉玉糯2号平均667m2产量250kg,最高667m2产量达400kg。

  二、种子处理

  播前2~3d在晴天进行晒种;然后用50%辛硫磷对水拌种,药液量为种子量的1/10,拌种后闷种6~12h。在播种前7d左右对种子进行包衣,放置在阴干通风处。之后先用75℃的温水浸种5min,再用30℃温水浸6~12h,然后闷种24h,促进种子发芽,用发芽的种子进行催芽,需保证土壤含水量在20%~25%。

  三、选好地块

  采用两膜两段栽培技术,必然采用地膜覆盖。选用地块时,必须选用平地或缓坡地,并且肥力中等以上,石渣地、陡坡地、渍水地、肥力贫瘠地不适宜选用,不方便覆盖地膜。

  四、苗床育苗

  (一)选床选择适宜覆盖地膜的玉米地块,这个地块应当满足背风、向阳、干燥、平整,并可以减少育苗移栽的运输距离,根据基本苗确定苗床大小,苗床宽以膜宽为标准。(二)营养土配制用锌肥、腐熟的农家肥、磷肥、菜园土配制营养土,即用1kg锌肥、500kg农家肥、10kg磷肥、500kg肥土进行配制,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并发酵2~3d,打制营养钵。(三)播种技术播种时注意胚乳向上、胚向下,用喷雾器对苗床喷足水后,用薄层细土覆盖,搭上大棚升膜,注意膜边压实。(四)苗床管理第一,在出苗前不揭膜;第二,出苗后为了防止烧苗,在晴天上午和16:00揭膜两头;第三,在二叶一心期,晚上盖膜白天揭膜;第四,在栽前2~3d需要炼苗,但是遇到低温、寒潮要及时盖膜。第五,移栽前一天晚上用稀粪水追施营养钵,可用作送稼肥。

  五、覆膜移栽

  (一)化厢要预留玉米种植行,行距为165cm对开,薄膜选用光降解膜,膜厚为0.008mm,膜宽度以60~70cm。(二)整地春翻即为整碎土壤,无茎根,在厢中间开沟,沟深10~12cm。667m2施农家肥5000kg和25%复混肥50kg,盖膜时两边细土压实,膜与地面紧密接触,尽量减少空隙。(三)移栽移栽前确定株行距,按株行距在膜两边打孔移栽。移栽时期选择在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移栽时要注意分级移栽,定向移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用细土封严膜孔。

  六、加强田间管理

  (一)查膜复土移栽大田后,要经常对地膜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破损的地方,如有用细土封严,有杂草顶棚的要用细土压实。(二)看苗管理因作物之间会争光、争水、争肥。因此,移栽后看苗管理。返青后要及时施苗肥,667m2用10kg尿素,采用在膜两边开沟条施,沟深12~15cm,并注意看膜有没有压住,做到“紧、平、严”。(三)打蘖促生长为了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同时减少与主茎争肥、争水、消耗养分,发现分蘖要及时除去。(四)及时施穗肥前茬收获后,对大田进行中耕、除草,在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用3%克百威或呋喃丹1kg,进行丢心叶。并于玉米12~13叶时结合中耕除草,在膜两边开沟,沟深12~15cm条施尿素,15kg/667m2用作穗肥。并注意看膜有没有压住,还要培土6~10cm。

  参考文献:

  [1]张世洪,程定军,郭晓红,等.高山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9):128-129.

  [2]李金松.高山玉米丰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4):160-161.

  [3]李旭,杨成珍,郑洁.四川会东县玉米制种优势区域发展规划[J].中国种业,2013(8):54-55.

  作者:任吉梅 单位:四川省会东县堵格镇综合服务中心

  《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小麦是江苏省十分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也是全省第一产业经济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一直是江苏省农业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但在栽培过程中,除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外,如何防治病虫害同样是影响小麦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针对小麦优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小麦是国家第一产业中区域种植率较高的作物种类,同时也是跨区域种植效果较好的作物。目前,江苏省淮安市在小麦优质栽培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经验。但是,优质小麦的衡量机制不仅限于高产,而且涉及种植期间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故本着优质栽培技术的全面性特征,笔者有必要联合探究优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小麦优质栽培技术

  (一)合理选种

  种苗是决定栽培效果的关键,也是麦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核心条件。故必须要在明确来源、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选种。来源要以国家准予的品种为先,重点选择抗风、抗寒且抗病的苗种,而后要考虑淮安市当地的土壤及气候状况,最终筛选出合适的种苗。

  (二)整地施基肥

  1.耕作整地深耕是小麦种植前必要的整地活动,其意义在于倒装土壤,改善土层板结、根系残留和土质不均现状,以将土质还原到最佳状态,初步保证栽种统一性。当土壤前茬较多且前期为旋耕整地时,必须保证土地使用期在3a以下。若前茬作物为玉米,则可不必清除根系,直接将残渣翻入地底做肥即可。

  2.施足基肥施放有机肥的目的是补充土壤微量元素,进而用间接补给的方式为植物幼根提供增产养分,故多数优质栽培都会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多分为生物肥和植物肥,正常情况下,667m2地施用4000kg左右即可。化肥的使用量和成分要严格控制,667m2施用尿素35kg、磷酸二铵20kg、钾肥10kg、锌肥15kg即可。

  (三)提高播种质量

  1.种子处理种子进库后应做好防病、防虫准备,通常将时乐时种衣剂和三挫酮乳油按一定比例拌合,而后再将种子放入拌合物中混匀。当遇到上茬地块病害较为严重的情况时,可使用比例为40.0∶0.2(比例可调)的土壤杀虫剂加以处理。

  2.足墒播种根据往期种植小麦的经验可知,只有在土壤含水量在70%~80%时才为最佳播种期,称为足墒。因此,当播种前土壤含水量不达标时,技术人员可利用灌排水使土壤达到最佳状态。播种时一定要保证土壤足墒,以减少日后出现欠墒或绝墒的情况。

  3.适期播种播种前除了要保证土壤状况外,根据当地气候选择适应日期也是必要举措。对于淮安地区而言,一般在秋季末端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为最佳。

  4.播种量要以实际种植区域面积和当地小麦常规种植密度为准,但为了长期长势考虑,一般种苗过疏或过密皆为不合格。5.精细播种实现优质栽培可尽量使用现代科技技术,播种时要提前规划区域播种量,将播种深度设定在下土层4cm左右,并采用农机提升阶段播种量和种苗统一程度。

  (四)冬前管理

  1.查苗补栽完成播种后要彻查播种状况,一旦发现区域苗种分布稀缺应尽快进行人工补栽,以保证区域产量效率为主。2.划锄镇压划锄行为主要针对田间草害,其利用硬性物质破坏杂草生长条件来保障土壤养分被作物全力吸收。划锄行为模式按种植结构和草害特征划分,多为竖直操作且重复3次左右即可,雨天可适当减量。3.化学调控培养小麦优质状态的化学调控多施用于分蘖期,药物常采用植物调节剂25mL,加水30mL,调配完成后喷洒于作物表面,可有效提升分蘖效果。4.合理浇水一般足墒土壤只需定期浇水即可,但对于生长期土壤较干的种植区,必须采用通用的灌溉手段维系土壤含水量。5.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选在田间草害成型初期,同时,化学用药也要注意配比,以避免误伤生长期作物。药物多选市场上多见的悬浮剂(巨星干燥和麦喜),配比以75.0∶1.5和5.8∶10.0为准。

  (五)春季管理

  1.及时划锄划锄开展时间同样要以当地农民的惯用时间为主,早田麦要保持土质松弛度,因此,于小雨后或潮湿天气开展为最佳。划锄目的为疏松土质,松弛有度的土壤结构可增强小麦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继而提升麦苗的综合长势。

  2.肥水适宜施肥以苗种类型为分区,旱苗应在补水灌溉后施以15g尿素肥。长势乐观的苗区,则直接施以8g左右的化学肥料即可。为了保证施肥的专业性和效用性,要求管理者必须仔细判断苗种长势,确认后方可执行上述方案。肥料的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切记不可过量。

  3.化学调控为达成优质栽培目标,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控制麦苗随风倒的现象。施用药品多为中耳乳油,按照20∶45的配比与水充分融合,而后喷洒至作物区即可。

  4.预防寒流南方小麦种植期多在秋季,因此常在生长期遭遇寒流冲击。针对此,管理者应及时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笔者咨询当地农民和研究者得知,近三年的寒流多在2—4月出现,故只要在此前后认真检测天气变化状况,提前做好保温工作即可。一旦寒流未被提前预测而产生土地霜冻,可通过浇水来暂缓霜冻影响。

  (六)后期管理

  1.科学浇水小麦生长过程中共有2个大阶段需水期,其一为小麦籽粒形成期。该时期麦粒需水量较大,因此需重视此阶段的给水量,进而维护麦粒的饱满状态。其二为小麦扬花期。扬花期作物根部需水量严重,一旦水源补给未跟上,就可能造成根部干枯,而影响收获量。因此,该阶段也要在合理范围内补充水源,以避免麦苗干枯倒伏。

  2.叶面喷肥作物叶面的早衰现象是发生频率最高的负面因素,对此可在植物叶尖初现枯黄色时,喷洒适量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肥,用量限定在100g/667m2范围内。

  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常见病虫害

  1.小麦锈病通过对发病部位的分析,小麦锈病可被分为三类,即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条锈病的发病特征是成行,叶锈病是乱行,秆锈病则是出现一大块红斑。小麦锈病的传播时间在小麦返青后的2个多月内。在早春,小麦感染条锈病后先从一片叶子出现病害,然后蔓延到中心,最后再蔓延至整个农田。

  2.麦芽虫麦蚜虫可发生于小麦的各个生长时期,且其在不同阶段所显现出的危害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较难判断。初期阶段,基本以作物外部为危害主体,一旦叶子和根茎部分有细小的淡黄斑点,可确认为蚜虫啃食所得。生长中期,蚜虫开始钻入作物内部啃噬直至作物中空倒伏。

  3.小麦根腐病顾名思义,根腐病的病态表征即为根部受损或腐烂。病征初期,小麦呈现长势过慢或颗粒不饱满等晚熟状态,一旦其他健康小麦成熟后,患病小麦根部早已腐烂并倒塌,露出的根部呈现大块黑色病斑且表象纤维成分混乱状态。此病征多发生于抵抗力较弱的麦苗上,当土壤温度变低即可形成传染源,且病毒抗寒抗旱不易发现和消除。

  4.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会引起小麦苗枯、秆腐和穗腐等现象,从幼苗开始到抽穗期间都将受到破坏。发病初期,病菌会在颖壳上出现水浸状的浅灰色斑点,逐渐延伸至整个小穗,病穗也开始变成枯黄色。尤其是湿度较大时,病斑的地方还会滋生出粉红色胶状霉层,到小麦生长后期,粉红色胶状霉层上会集中长出蓝黑色的小颗粒。

  (二)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首先从选种开始,种苗自身的抵抗力是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最优条件。因此,技术人员可挑选抗病虫性能较优的种群,尽可能在人为可调控阶段将病虫害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其次是施肥阶段。施肥前要将土层铺平整,清理杂草要以清除根部为目标。保证肥料吸收均匀,并且尽可能使用生物肥料。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多指培养天敌生物。此法是当前防治病虫害最为科学和成本最低的方式。而研究发现,在天敌鸟类数量匮乏的背景下,研究人员调转了培养方向,改用昆虫培养来形成“益虫对害虫”的平衡局面,包括中华螳螂、益性瓢虫等战斗型益虫。从实用效果来看,昆虫抵御不但能节省大量成本,而且并不与生物链相抵触,是生物防治的最佳手段。

  3.化学防治一是麦蚜防治技术。对麦蚜的防治需提前掌握虫情。在冬麦拔节、春麦出苗后,在小麦扬花前,可调配浓度为1.5%的乐果粉剂1.5~2.0kg/667m2。喷雾用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或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在穗期治愈期,应同时考虑小麦锈病、白粉病、黏虫及麦蚜等,每667m2用粉锈宁6g、抗蚜威6g、灭幼脲2g(3者均指有效成分)混用,该方法对麦蚜病虫防效达85%以上。二是处理土壤病虫。在上一季种植时土壤中会残存一些害虫,因此,在播种前需播撒农药消灭害虫,平均每667m2用2/5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1/2的辛硫磷颗粒,再拌上沙土或者煤渣10kg,加3kg水制成有毒土壤,均匀地泼撒在地表,能有效治理地下害虫。

  三、结语

  若要提升区域产量,就必须从常规种植技术入手,逐步改良传统技术中的不合理之处。规范给水、给肥、给药的配比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利用生物的自主调节能力实现稳产。而面对小麦病虫害时,就需要将防治措施建立在充分了解病虫害的基础上来确定,用最佳配比的药物、肥料或天敌生物来有效防治病虫害。综上,若要实现优质栽培就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精细科学。

  参考文献:

  [1]潘永翠.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67.

  [2]李晓伟.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2016(10):23.

  作者:刘正平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农业技术服务站

  推荐阅读:《延边大学农学学报》(季刊)创刊于1979年,是延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园艺科学、林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水利与土木工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nylw/1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