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建筑论文》 石油经济论文油气资源市场趋势> 正文

石油经济论文油气资源市场趋势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08-24 15:29

本文摘要: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这篇 石油经济论文 认为克服不利的条件,在建立风险规避制度,上下游并重,改进管理模式,加强与其他石油公司的合作,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外交优势等方面努力改进,加强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市场的投资力度。《

  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这篇石油经济论文认为克服不利的条件,在建立风险规避制度,上下游并重,改进管理模式,加强与其他石油公司的合作,培养当地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外交优势等方面努力改进,加强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市场的投资力度。《国际石油经济》(月刊)创刊于199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列入“中国期刊方阵”的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惟一的社会科学期刊,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经济 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主办。

国际石油经济

  一、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的竞争劣势

  1.中国石油企业的装备及技术相对欧美石油公司较低

  石油天然气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国际油气市场竞争中更需要精良的装备和高端的技术。中国石油企业从事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是在国际油气资源被争夺瓜分之后才开始起步,只能选择投资风险大、环境恶劣的海外油气资源,其在优势油气资源被先期抢占,门槛被提高的环境中寻找机会,自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2.中国石油企业管理落后,运行机制不够灵活

  在国际石油公司中,一般建立“垂直管理,职责明确,务司其职”组织和管理体系。在欧美国际石油公司中,主管负责人有绝对的权力,任何人不能随便干预其经营管理。而这样的机制恰恰是中国石油企业所不具备的,中国石油企业尽管走向了国际市场,但其管理运行仍遵循国内的机制,国外运行项目没有经营自主权,企业不能根据资源国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事地灵活处理。而中国石油企业国内的上级主管领导大部分没有海外实际工作经验,仅凭国内的管理模式统一管理海外项目,甚至有些主管部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中过分要求多汇报多请示,全面干预海外项目的经营,如此的错位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发展。滞后的决策机制和不够灵活的反应机制,是不能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油气市场的。

  3.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石油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不强

  国外跨国石油公司如今逐渐实施上下一体化的规模化经营,其控制的石油资源量占加工总量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甚至达到100%。而中国石油企业在大环境的要求下多在海外斥巨资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很少关注下游。且中国石油企业进驻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时间晚、起步低,在哈的很多项目都位于储量日渐减少的地区,整体特点是勘探区块多开发油田少,或者是西方大型石油公司没有兴趣的低回报的小油田。此外,由于中国石油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油气质量和产品环保标准相对较低,原油综合生产操作成本高,导致中国石油企业整体在国际油气市场上竞争性不强。

  二、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的机遇

  1.哈萨克斯坦境内政治相对稳定

  富含油气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历来是纷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但哈萨克斯坦自上世界九十年代独立以来,以纳扎尔巴耶夫为总统的政府,除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外,最为重要的是实行灵活的多元外交政策,吸引外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合作默契,在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与交流中密切合作,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为国外石油投资者创造了条件。

  2.中国政府支持“走出去”战略的大环境机遇

  中国政府为石油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2004年11月,中国发改委和国家进出口银行联合发出通知设立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的境外投资,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境外企业收购和兼并项目。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成立了若干海外基金,另外还有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国外的投资财团联合发起“海外能源基金”,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中国政府还不断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

  3.欧美大石油公司因经济原因等出售在哈的资产或股份

  之前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世界主要的油气合作区及国际石油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哈萨克斯坦也未能例外,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油气资本流入只要是外国投资、贷款,其国家外汇收入也主要依靠油气资源的出口等。此时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放缓,外汇储备不断缩水,规模较小的银行倒闭,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境内失业率上升,治安恶化。欧美等国家大的石油公司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资始出现短缺,为了不因资金短缺中断投资从而违背同政府签订的合同,导致之前投入资金沉没,一些规模小,资金断裂的石油公司开始出售其在哈国境内油气资产,甚至一些大的西方石油公司也公开出售其在哈资产或股份。中国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石油公司股份收购、石油公司之间区块权益转让和股份转让、购买中小私营石油公司等方式,积极参与本地区的油气资源合作。

  三、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油气市场的威胁

  1.哈萨克斯坦政府权力寻租腐败严重且政局稳定存在风险

  哈萨克斯坦政府腐败严重,尽管政府很重视腐败问题,并加入联合国反国际有组织犯罪公约,对国内的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不断开展反腐斗争,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甚至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承认哈萨克斯坦反腐政策的效力是有限的。另外,哈萨克斯坦法律具有政府主导和干预立法、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冲突、部门之间立法协调性差、程序繁琐等特点,这促使哈萨克斯坦政府官员在执法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利益驱动导向,并对法律进行曲解或放大,动辄处以高额罚款和滞纳金。中国石油企业应付来自哈萨克斯坦政府各个部门的各种检查要占据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时间。并且,哈萨克斯坦法律所具有的这些特点还导致按照法律所设置的路径很难办成事,企业被逼另寻“协调”解决的办法,致使法律成为政府官员牟利的工具。

  2.哈萨克斯坦境内法律环境恶化

  首先,法律法规变化较快。在哈萨克斯坦的快速变革和转型当中,新法不断颁布,但又经常被修改,受限于立法者的水平、立法技术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等因素,法律不可避免的具有复杂、多变、模糊、衔接不紧密或彼此之间矛盾等,最终让外国投资者无所适从。其次,油气立法加强控制。近年哈国逐渐加强了对油气资源领域的控制力度,突出表现在取消税收优惠、取消税制稳定性条款、不再签订产量分成合同而改用矿税制、开征超额利润税和原油出口税、赋予国家在油气资产转让时的优先购买权、利用税务和环保等各种理由取得主要油气田的股权,甚至逼迫外国投资者让出控股权或退出等方面。再次,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不同的执法部门对法律的理解不一致,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各政府机关的协调和配合不够,导致企业办事难。各地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执法人员的素质较差,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法律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时,不及时向上级机关反馈以寻求解决途径,反而利用“法律空子”捞取不法利益。

  3.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技术及高端人才短缺

  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约为八百万到九百万。哈萨克斯坦境内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中低端人才,石油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端管理人才短缺严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大石油公司进驻哈萨克斯坦投资,一时间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端管理人员更是供不应求。根据哈萨克斯坦劳动部的估计,未来几年哈萨克斯坦对高级专业人才仍有较大需求。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政府又极力保护本国劳动者,严格限制外籍务工人员。原则上,只有在本国劳动力市场上没有适合该工种技能的情况下,才允许雇佣外籍员工。这种限制导致了外资石油企业用工难,很多工作不能按照计划有效进行。

  4.哈国部分民众受“中国威胁论”舆论导向影响有排华趋向

  哈萨克斯坦近几年民族主义倾向严重,在各大海外石油公司纷纷争夺海外油气资源的大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地位日显重要。由于欧美国家一直对外宣扬“中国威胁论”和拿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占有的份额做文章,再有哈萨克斯坦本国媒体经常对中国及中国企业、公民进行有失偏颇的报道及哈萨克斯坦人民对中国文化理解浅显,这都导致了哈萨克斯坦人和哈萨克斯坦企业对中国人和中国公司存有偏见。哈萨克斯坦警察、海关最喜欢查中国公民的护照,以期找到瑕疵得到额外的收入。而且一些极端分子喜欢煽动群众攻击中资大型企业。综上所述,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威胁,但是在当今各石油国家都在加强对本国油气的控制力度的大环境下,哈萨克斯坦无论从地下油气资源的禀赋,还是从地缘经济学而言,它的油气运输、外运能力,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环境而言,都是目前世界上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活动较好的地区。哈萨克斯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独立以来,以纳尔巴耶夫为总统的政府实行多元外交政策,发展市场经济,吸引外资。同时实行积极的民族政策,国内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这为外国投资者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环境。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zlw/1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