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高校道德教育方法> 正文

教师职称论文高校道德教育方法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5-10-30 17:39

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现代教育科学 》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学术理论文章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研究文章,已成为吉林教育科学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阵地,

  本篇文章是由《现代教育科学》发表的一篇教育论文,(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学术理论文章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研究文章,已成为吉林教育科学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阵地,并辐身全国,为繁荣高等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摘要:中外高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各有特色,中国高校德育注重理论灌输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榜样示范教育,而西方更为关注隐性教育、宗教教育、心理咨询教育和环境整合教育。通过对中外德育方法的比较,本文提出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德育成功经验,注重高校德育工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建设,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道德教育 方法 比较 启示

发表学术论文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交锋日趋频繁、复杂,这既给我国大学德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吸取其教训,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专业教师,进行中外德育方法的比较研究,找出两者的差距,则是我们借鉴别国经验、吸取其教训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理论灌输教育法

  灌输作为一种德育方法,古已有之。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灌输却是从原苏联引进的。列宁在文章《怎么办》中指出,无产阶级要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一个自为的阶级,必须经过理论灌输。他说:“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他又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因此,灌输成为社会主义德育学说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在高校统一开设各类德育课程,通过政治理论及德育课程的系统教学,向学生灌输无产阶级先进的思想观念,使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

  2.社会实践教育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方针。在理论传授的同时,学校也组织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考察等。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如针对热点问题组织形势政策报告,组织有关党史、党建的知识讲座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红色旅游、进企业等,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举办文艺汇演、辩论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榜样示范教育法

  这是指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和示范作用,来感化和激励受教育者,引起受教育者思想感情的共鸣,继而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道德观念的升华,激励人们效仿榜样的良好思想情操及为人处事,并使自己逐步提高自我思想道德境界。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了大批值得学习的榜样人物,如2004、2005年感动中国中的徐本禹、洪战辉和2010年中国达人秀的冠军刘伟,由于这些都是学生同龄人的例子,这些榜样人物无私奉献、自强自立精神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也会使我们的道德教育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外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隐蔽教育法

  西方国家采用的德育方法,无论是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还是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法,都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高校注重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将德育内容渗透到人文社会学科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传授科学知识与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各学科对德育的渗透作用。如英国的体育课,通过培养运动员的精神和风格,来指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守纪律、勇敢、拼搏、协作、忍耐、公正等品质;法国在法语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法语语言的基本知识,而且通过分析艺术形象、指导阅读、评议作文等教学环节,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热爱自己优美与严谨的民族语言。[2]美国高校也注重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并常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道德问题、伦理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2.宗教教育法

  欧美各国由于宗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传统对现代学校德育方法的运用必然产生影响。如法国虽然废除了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但却允许课外进行宗教教育。美国宪法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早在1947年就禁止在公立学校直接开设宗教课,但宗教伦理仍是国家的指导原则,作为公民美德的核心内容,许多高校仍然把宗教与德育紧密结合。具体看来,在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都处处为宗教提供条件,允许大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到教堂接受宗教教育,不同宗教派别的教堂散落在大学校园里,宗教组织非常活跃。有的大学还设有教士办公室,随时接待学生。[3]通过宣传这些宗教思想,使宗教精神得以内化,传授了资本主义的伦理道德。

  3.心理咨询教育法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将哲学与心理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支柱学科。高校教师普遍重视将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德育的实践中来。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咨询机构有固定的编制、有行政拨划的专项经费和和正规的工作制度,集中了一批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4]美国德育的途径首先是“课堂教学”。第二是学生辅导中心的“专门辅导途径”。该途径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美国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比较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较高。美国高校的心理咨询着眼于个体需要与差异,采用上课、讲座、研讨会、个别谈话等方法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再如英法等国的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独立的心咨询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并在人员组成、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上都有妥善的安排,这些机构里有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全面为学生提供发展咨询、适应咨询和障碍咨询等各种服务,约有一半大学生在四年左右的大学生活中接受过各类心理咨询服务。 4.环境整合教育法

  西方德育一般比较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如美国高校主张采用课程教学形式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重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如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为老年人与残疾人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增强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加深对劳动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弥补高校教育的不足。同时美国政府与高校也十分注重公共环境对道德教育的熏陶感染作用,如纽约市有公园1500个,博物馆150座,画廊400间,剧院38家,这些场所集中展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是美国向国民包括学生进行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三、中外高校道德教育方法比较的启示通过以上对中外德育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如注重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氛围的建设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等。但我们比较研究的目的更在于取长补短,所以我们应该在坚持自己的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国外德育方法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使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