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抓策略,读诗词——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浅谈> 正文

抓策略,读诗词——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浅谈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0-06-23 16:32

本文摘要:摘要:文章以历年宁波市的语文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题目为例,提出了如何从抓策略的角度去理解和赏析古诗词,做好复习工作并答好题目。通过找意象、明意境来读懂诗歌;通过读注释,知人论世来理解诗歌情感;通过结合语境义,寻找对应词策略来品读诗歌语言。通过

  摘要:文章以历年宁波市的语文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题目为例,提出了如何从抓策略的角度去理解和赏析古诗词,做好复习工作并答好题目。通过找意象、明意境来读懂诗歌;通过读注释,知人论世来理解诗歌情感;通过结合语境义,寻找对应词策略来品读诗歌语言。通过这些小策略的运用,提升学生对中考古诗词鉴赏的把握能力。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鉴赏意象知人论世语境义

语文天地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应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所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中考考点,重视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笔者通过对历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分析,初中古诗词鉴赏偏重考查诗歌的内容,感受它的思想感情以及体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等。通过几个小策略,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学会答题的技巧。

  策略一:通读诗歌,找意象,明意境

  古典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也可以指景物。它创造一种情调,创设一种氛围。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找到意象,感受到意境,诗歌的思想感情也就能读懂了。

  以2019年宁波市海曙区模拟考为例: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栖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①清听:清越的声音。②之子:此子,指丁公。

  问:1.诗歌通过夕阳、群山、松月、风泉、樵人、烟鸟等景致,渲染了一种的氛围。

  2.《唐百家诗选》中,尾联的“孤”字作“携”,你喜欢哪个版本?请结合全诗抒发的情感说说理由。

  做题目之前,想要读懂诗歌,就要了解诗歌讲了什么内容。而诗歌里面的意象恰恰是读者走进诗歌的通道。所以,学习第一步,通过寻找意象,找到了夕阳、群山、月、风吹松林、泉、樵人、烟、鸟等这些景物。同时,理解诗歌意境时不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存在,要注意对全诗整体情境的把握。学习的第二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把画面感描写下来。可以一句句来。诗歌的语言是比较跳跃的,如果一个一个字翻译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只要在了解意象的基础上能大致描绘出诗歌的画面,学生对诗歌的意思自然也能感知了。比如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夕阳西下,群山昏暗,月照松林感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听起来清越,樵人回去了,烟霭中的鸟儿刚刚休息。

  诗歌前6句写景,最后一句也有意象,通读下去能找到深入文本的钥匙。“孤琴候萝径”在小径上等待友人,等得越来越晚。孤琴其实是抱着琴的孤零零诗人形象。萝径,以萝修饰径,有意无意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缘、枝蔓交错地群生。

  所以最后一句体现天已见黑,待友不至,诗人内心急切惆怅的心情。另外如果把孤改成携,诗人在月照松林的夜晚,携带着一把琴等待在小径上,耳边听着清越的风声,泉声。感受到诗人的恬淡宁静。学生也是能体会出来的。

  这个案例就是通过品读意象,感受意境,分析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个小策略同样适用其他的诗歌。

  当然,古诗词意蕴深厚,意象远远不止这些。只是在复习阶段有意识地记记,还是有用的。

  策略二:读注释,知人论世

  诗词的赏析是灵活的,有的时候不能一下子由意象确定思想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关注诗歌的文化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歌背景等知人论世,能够让学生真切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以2016年的宁波中考古诗赏析题为例:

  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第2问: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学习时可以让学生针对两首诗都运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做具体分析。这首诗还是比较浅显的,所以学生基本上能围绕王诗分析到这个程度:小溪绕屋,竹林绕山,白云,鸟,花,还有一个放杖依山坐的诗人,一切都似乎那么悠闲,怡然自得。

  针对陆诗,学生能找出这些意象。已柔的东风,残雪,飞蝶,鸣鸠。这时候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能从意象感知情感。

  学生会发现,单读诗歌,很难区分两种“闲”的区别,这个时候,如果借助这个注释:“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两种闲的区别。王诗就是普通的闲适,陆诗就是说作者落职在家,就像诗里所说应该因闲而愁。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所以,读懂诗歌,借助注释里的文化背景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知人论世,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把握情感。

  策略三:结合语境义,寻找对应词

  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于诗歌语言的赏析同样可以借助策略。

  以2018年中考浙江宁波卷试题为例: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第1问:请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李梦阳是明“前七子”的首领,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有两首《如梦令》。

  如梦令其一

  昨夜洞房春暖,烛尽琵琶声缓。闲步倚阑干,人在天涯远近。影转,影转,月压海棠枝软。

  如梦令其二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清人褚人获说:“李空同文章巨手,不屑小制。《客窗随笔》载《如梦令》二词云云。词亦风雅有致,惜本集不载。”

  《如梦令》其二是李梦阳的遣兴之作。这是一篇富于生活情趣的词中小品。虽未入他的本集,但是读来让人很是喜欢。

  学生初读此词,应该还是比较容易从字面上理解诗歌的意思。全词有三句话,可以把它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春天突然来到,让人出乎意料。昨晚尚“不信”,谁知过了“一夜”、“遍生”的“芳草”却不能不让人不信。“一夜”,在这里给人一种时间之短,但草木突然长遍的感觉。而且“遍”字写出春天到来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第二层,引出“小童”“落红”,词人从整个“园林”转到其中一处地方“池上”。词人吩咐小童,却不是让打扫落花,恰恰相反,而是叮咛“池上落红休扫”,让人身处意料之外。第三层,用“斜阳”,说明“休扫”的道理。因为从这个意象可以细细品味,花瓣散落在芳草地上,“斜阳”也正斜照在池塘边花和草相映的地上,“芳草”、“落红”、“池上”、“斜阳”,有红有绿,组成了一幅富有趣味的图景。

  从题目的角度就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所以学生可以在通读诗歌的基础上,对“一夜”和“遍”进行赏析。在对“遍”的理解上,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到开遍,感觉芳草遍地,欣欣向荣的感觉。对“一夜”的理解,其实会有两种理解。“一夜”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时间长啊。李兴阳的这个“一夜”就必须结合前面的诗句进行理解,这个关键词就是“不信”。昨夜尚且不信,谁知一夜过去词人眼前所看到的都是遍地芳草,两相一对照,一夜在这里给人一种时间之短,草木突然长遍的感觉。词人的惊喜之情立现。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品析语言的表现力,不要独立分析,要找到对应的词语,还要结合跟它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就事半功倍了。

  当然,所有的策略都是建立在平时扎实的积累中的。古诗词鉴赏需要我们积累很多的知识,如果没有平时踏踏实实的积淀,光靠考试前的小技巧肯定也是不够的。

  参考文献:

  [1]余西德,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5,22:12

  [2]夏晓静,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10:10,11

  [3]刘志红,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J],语文天地,2018,11:39

  [4]朱宜虎,略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研究,2019,35:118

  作者:毛姣娜

  语文论文投稿刊物:《语文天地》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研究辅导类期刊,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全文收录期刊,创办于1994年。国内刊号:CN 23-1079/G4,国际刊号:ISSN 1007-8665。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2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