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提升小学阶段自然科学课的学习率> 正文

提升小学阶段自然科学课的学习率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11-21 12:03

本文摘要:这篇课堂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小学科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通过趣味性的讲解来营造手脑并用的情境,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增进学会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中来满足好奇心,来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与认知。

  这篇课堂教育论文投稿发表了小学科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通过趣味性的讲解来营造手脑并用的情境,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增强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增进学会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中来满足好奇心,来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与认知。

学校教育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育论文投稿,小学教师职称论文

  一、强调趣味性讲解,营造手脑并用情境

  从小学科学课程设置来看,很多课程内容是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来讲解科学知识。对于学生,要么选择阅读方式,要么选择动手实践。如何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激活积极的思维力。教师就要善于从教材内容的研读和挖掘中,梳理出具有深层次教学意图的素材,来强化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太阳钟》一节中,对于教材中的日晷图例,很多学生并未产生学习趣味,也从图例中看不出日晷的结构及特点,更难以明白日晷是如何来计量时间的。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可以从前后文的衔接上,引入前一节所学习的太阳的运动轨迹,影子的形成规律等知识,根据这些规律,如何来设计一种便于计时的测日工具呢?将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带着疑惑来阅读文本内容。有学生便从教材中提出日晷的计时方法,但对于该方法的思路及功能又该如何去理解呢。所以,我们通过展示日晷的结构,来寻找其共同点,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并逐渐打开了日晷计时的方法,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二、突出实验与动手,融合手脑并用方法

  小学科学通常以实验方式来展现科学现象,而学生的动手实验,有助于增强对实验的理解,拓深对科学问题的认知。实验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从实验教学与渗透中,明确实验的流程、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验中积极观察、有效思考,得出预期结果。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师要从教材研读中厘清“手脑并济”的教学思路,要从实验观察、探究中,让学生从趣味、好玩的参与动手实践中,来体验科学,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照镜子》一节中,从教材实验内容表述:直立两面镜子,从变化其角度上来观察镜子中物体的变化。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仅仅是提出了实验的内容及简单的方法,学生无法从实验中观察到具体的那些变化,镜子中的物体又会怎样变化?基于此,教师在对本实验进行展开和整合时,就需要从实验内容上,来融入探究性科学思考。

  问题:请同学们利用两面镜子,如何在镜子中呈现1个像、2个像、3个像、4个像,以至于无数个像?问题一抛出,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认为是很难完成的,特别是如何通过两面镜子来完成,更是难度颇多。不过,对于一些学生,通过自己选择两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变化来观察镜子中的像时,物像确实是出现了很多。由此,当两面镜子成180度时,就会形成一个像。由此可见,可以利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发掘实验教学的趣味,增强动手实践的意识。再如,在五年级《光与色彩》教学中,阳光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对于阳光,如何通过三棱镜来呈现不同的色彩。

  这也是本节实验的重点,更是难点。对于该实验的操作,如何在教室内完成?通过分析与实验,可以将三棱镜放在眼前,通过三棱镜去观察周围的物体,则可以看到七色阳光。于是,我课前抛出一个问题:谁能用三棱镜来看到七色光?刚开始,一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突然有学生大声惊呼:我看到了。于是大家纷纷将三棱镜放在眼前,去观察,果然看到一道美丽的七色光。这一个简单而易操作的实验,一下子激活了课堂学习氛围,也让学生从动手中感到了快乐。

  三、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在组织科学课堂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提出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见解。知识的学习从发现疑问开始,而探寻解题思路就是一种动脑思维的过程。苏教版科学《空气中有什么》一节,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展现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在本节课程中,有学生提出质疑:除了用胡萝卜和双氧水能制取氧气外,有没有别的东西和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对于该质疑,我也鼓励大家去思考,去尝试,并为学生提供了过氧化氢。后来,在第二节课,有学生发现用土壤、铁屑、粉笔灰也可以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制取氧气。

  这一质疑,果然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让学生从自己的动手实践中验证了质疑。还有一次,对于《太阳和影子》一节课的内容已经学过了很久,但突然有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所见到的影子都是平面的吗?有没有立体的影子?”当时面对这一问题,我也愣住了。因为我从未想过影子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我惊讶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想迫切地找到影子的呈现方式。于是,我从这个问题中进行挖掘,根据影子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式来验证我们的结论。于是,通过对光线的观察,利用雾气可以直观地呈现影子的立体影像。总之,通过从小学科学教材中,来构建“手脑并济”的教学情境,从问题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质疑。

  作者:韩勇

  推荐阅读:《学校教育研究》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指导的国家级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