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正文

高等教育论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7-07-30 14:55

本文摘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篇 高等教育论文 认为需要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对大学生的教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从而使学生成为能够造福社会之人。《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事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篇高等教育论文认为需要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对大学生的教育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从而使学生成为能够造福社会之人。《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创刊于1978年,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目前是军内院校唯一获准有CN刊号、ISSN刊号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摘要:“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爱国意识崛起的一部爱国史。但是随着我国进入和平年代,战争的历史离我们生活越来越遥远加之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的肆意入侵,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淡薄,就当今情况而言,提高大学生爱国意识势在必行。同时,进行大学生的爱国意识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爱国教育的现状以及促进以高校为主体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意识;高校;大学生

  爱国主义,根据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挥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要把爱国观念深入到学生意识之中,并把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中所包含牺牲精神、公正、保护受欺压者等优秀的素质也是当今大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特别是全球意识形态严重脱节的情况下,爱国主义的情感意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一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首先,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对我国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利用经济优势逐渐在国际舞台上掌握了话语权,并提出了弱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国际地位的理论,如“东方主义”。东方主义所论及是爱德华•W•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所概括的东方主义话语理论,其核心是:西方发展和建造了东方,西方殖民主义者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对被殖民的东方进行文化建构。赛义德的理论所强调的是在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中,处于强势的西方文化渗透到被殖民的东方国家,肢解当地的传统和民族文化体系,贬损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从而统治被殖民国的文化领域。东方主义这一观念体现在整个的文化领域内,包括在现在的传播媒介,在西方的作品中不管是在小说、喜剧还是电影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东方主义的影子。就如奈斯比特所言:“当越来越多地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时,我会时常感到愤怒,因为许多书中讲述的内容并没有如实反映中国的现实,许多西方人用西方的视角和价值观来挑剔中国的短处,对中国有一套模式化的成见”。意大利导演所拍摄的《末代皇帝》一片中的镜头,几乎都采用俯拍的镜头,使伟岸的皇宫变得温顺。这种强势的文化渗透使得一部分中国民众认为现在中国的发展方式是另一种的集权主义,人民依然缺乏西方的民主文化,并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的封建主义时期的文化,而大学生也是西方文化侵略的受害者,造成了大批的“愤青”,他们“乐意”批评中国现行制度。

  第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爱国意识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不断的发展新媒体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媒体拥有信息传播快,传播规模广等特点,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却对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首先新媒体信息发布者鱼龙混杂,很多信息往往不经核实肆意传播,如在网上出现了质疑雷锋同志真实性的声音;第二,网络监管不力,我国网民数量在不断地增长,其中根据相关统计,大学生中的网民占35%--40%,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长,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同时由于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可控性不强而容易引发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和行为出现异常;再者,新媒体如微博这一阵地被各种娱乐新闻充斥,特别是一些“正统”媒体公众号被淹没在各种八卦公众号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大学生而更关注娱乐的新闻,多媒体导致选择的多样性使得一些正规的平台关注度大打折扣。就如郑淑芬、曾宪光所言:“新媒体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网络对传统的民族认同感削弱;网络的传播给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带来阻力;网络冲击传统的国家意识;网络将削弱人们的意志力”,网络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削弱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行途径

  (一)正确认识自身

  全球化是一个尊重差异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的让西方重新认识东方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首先我们自己要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改变“过去的东方既没有理解欧洲的能力,也没有理解其自身的能力”这一问题。因此我们自己首先要发现东方,自己要能够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反对西方的语言霸权,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每个国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设,而不是跟着西方的模式走,臣服于标准化、霸权主义的英美模式,拒绝文化霸权,在大学课堂中进行中国先进优秀文化的教育,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西方国家在不断地被误读、妖魔化、平面化;另外,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符合我国社会规范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再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是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二)借鉴其他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并重视历史教育

  培养中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兼容并蓄的学习其他国家的培养模式,如美国学校历史教育特别重视其成就史和苦难史的教育,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生主要学习历史故事、历史伟人,中学生侧重学习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大学生侧重历史理论分析,并规定历史教育是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大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社会背景、重要作用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业绩进行综合学习和研讨;同时,推行国史研读计划,重视发掘中国史学经典的研读,从而形成在“历史学习中领悟传统,在阅读经典中反思自身”。对于高校而言应特别重视我国文明史以及1840年之后的苦难史教育,与此同时,将爱国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与当地爱国教育基地建立长久合作机制,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者在爱国基地参加志愿服务,或社团作为调研项目深入到爱国基地,也可使思想政治教育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中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爱国的理解,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立体化,实际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爱国教育

  根据当前对央视新闻微博平台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央视新闻微博的关注人数为4806万,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平台。另外,就以12月份央视新闻所推送的爱国新闻为例(当天的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由此可知,学校应该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爱国教育,特别是在爱国纪念日如“国家公祭日”进行苦难史教育,推出与之相关的爱国推文,发动学生进行转发,从而扩大爱国教育的覆盖面。最后,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动高校团委、学生组织的力量参与到爱国主义活动中来,根据某一高校的学生参与社团的调研报告显示学生参加社团达到80%,因此学生社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应充分利用社团的力量,组建国旗班,通过升国旗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宣扬爱国主义精神;成立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意识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ylw/1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