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RCEP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优化> 正文

RCEP与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链优化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2-09-16 17:45

本文摘要:摘 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其区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对正处于产业链重构博弈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立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CEP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及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现实,以构建内外互促的双循环产业链为导向

  摘 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其区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对正处于产业链重构博弈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立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CEP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及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现实,以构建内外互促的双循环产业链为导向优化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与RCEP伙伴国深化合作的原则。鉴于东盟2011年提出RCEP倡议,选用2010—2020年的发展数据探索基于RCEP我国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第一,区域经济活力、国别经济联系密切程度和贸易商品价值结构等显示,RCEP能够助推我国双循环产业链优化;第二,以差异化的链式思维,借助RCEP红利可优化双循环产业链,即允许过剩产能和库存构建内外畅通且互补的能源资源产业供应链,参与国际农产品产业链弥补国内高端农产品供求链,以打造区域绝对优势为目的共建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第三,积极发挥产业园区优势提升机电产业链价值水平,发挥RCEP成员在集成电路产业的环节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第四,将省份作为构建双循环产业链的区域单元、科学看待部分产业的过剩产能和库存、以危机并存的视角处理与RCEP伙伴国的经济关系、顶层设计上全面重视产业合作分工等,是我国构建高质量双循环产业链的保障。

  关键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双循环;产业链;经济安全;“一带一路”

产业链优化

  一、引言

  量增与质升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发展领域中不断得到验证。在世界经济发展实践中,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全球GDP从2010年的66.13万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87.80万亿美元,累计增长32.68%,即使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 2020 年也达到84.70万亿美元 [ 1 ]。

  世界经济的关注焦点已经逐渐从经济规模转向经济效率,因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备受关注,其成员国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由2010年的24.62%升至2019年的29.94%,但人口规模占全球人口的比重却由30.67%降至29.35%,经济效率提升是人口占比下降和经济规模占比上升并存的重要动能 [ 2 ]。从2011年11月东盟提出倡议至2020年11月正式签署RCEP,以消除贸易壁垒为目标构建地区自贸安排的发展努力使 RCEP 成为全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但是RCEP的15个成员国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其中中国角色十分重要。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中国的人口数量占 RCEP 总人口的 65.00%,GDP和外汇储备占比超过50% [ 2 ]。从经济活跃度看,我国与RCEP伙伴国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断扩大,与RCEP伙伴国贸易总额约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3,即使在2020年全球外贸受到重创的情况下,我国对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值也达到10.2万亿元,增长3.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1.7%,其中我国对RCEP伙伴国出口4.83万亿元,增长 5.0%,进口 5.37 万亿元,增长 2.2% [ 2 ]。

  同时,贸易商品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贸易商品规模扩大,净进口产品主要是纸浆、液化天然气、集成电路和镍等资源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净出口产品主要是重量≤10kg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往复式内燃机摩托车、半导体元器件和二极管等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产品。来自RCEP 伙伴国实际投资占我国实际吸引外资总额的比重超过10%,2018年我国对RCEP伙伴国投资额达160亿美元,吸引区域内投资140亿美元 [ 2 ]。

  为了更好地与RCEP伙伴国深化经济合作,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 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连续两年位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立足我国与RCEP 伙伴国已经共建产业园区和产业链的现状,RCEP将极大地助力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预计RCEP将使我国与伙伴国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 3 ]。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RCEP成员国以合作发展的方式已经形成较强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取得备受瞩目的发展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更是百年之未有,全球产业链重构已经成为必然,鉴于各经济体普遍有较高的风险防控要求和需求,RCEP的形成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以产业链深化我国与伙伴国的经济联系是我国建立外循环、形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双循环的内生需求,是RCEP成员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以后一段时间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占优选择,因此,借力RCEP 和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产业链极具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RCEP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安排组织,能够加速亚太一体化进程 [ 4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开展对RCEP的研究,尤以经济学和法学视角的研究成果居多。从经济学角度看,依研究侧重差异,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RCEP 主导者的研究。受RCEP最初由东盟提出的影响,张天桂 [ 5 ]认为,由于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RCEP面临成员利益整合、区域身份认同和大国协调等一系列挑战,为推动 RCEP 尽快生效,中国应支持东盟在RCEP的主导地位。而陈凤兰等 [ 6 ]以2000—2017年RCEP 区域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产业链关联为依据形成完全不同的观点,即中国正在取代日本成为RCEP区域内的最大链主,由于RCEP内部已经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在与欧美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不断竞合的过程中,RCEP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趋升,与欧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双向关联度不断提高。全球产业链格局由单极化走向多元化已经成为必然 [ 7 ]。

  二是关于RCEP区域内产业链构建和竞争力的研究。从增加值视角看,RCEP 成员国之间具有良好的产业互补性,这是深化RCEP内部经贸合作空间的基础,也是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的基石 [ 8 ]。由于数字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应用,以 2002—2017 年 RCEP 成员双边贸易为样本,吴忠庆等 [ 9 ]研究了数字技术对RCEP成员国双边贸易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技术能够降低贸易成本,但降低程度趋缓,且对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不明显,一方面说明数字经济对国内贸易的拉动作用强于国际贸易,另一方面也说明RCEP 区域的产品竞争力大多处于低水平状态。李金叶等 [ 10 ]认为,RCEP 生效后能够促进成员国之间深度融合,韩国、日本和中国是依次获益较为突出的国家,在短期内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效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三是关于我国与RCEP 伙伴国经济关系的研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决定了我国在RCEP 中的重要角色。从经贸关系看,RCEP成员国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国对RCEP 伙伴国的出口量占我国总出口规模的一半。从2019年的发展数据看,我国出口贸易潜力位居前三的国家分别是日本、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双边贸易潜力位居前三的国家分别是日本、澳大利亚和泰国 [ 11 ]。

  这表明我国对外贸易潜力释放的区域集中在RCEP,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趋于完善,且目标相对明确。从国内层面看,在不可逆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获得质的飞跃,以内部需求为主导的开放意愿强烈,且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承受力相匹配,外来制度与我国自身制度融合使对外开放成为富有中国元素的复杂混合体,签署RCEP必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座里程碑 [ 12 ]。

  从发展实践看,我国对RCEP的农产品出口波动大,进口需求扩大是主要驱动因素,以供需交互效应为标准衡量,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 [ 13 ]。从RCEP助力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看,我国需要进一步消除国内市场壁垒,以消费和投资释放内需市场潜力,建立包括高中低端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产业链集群支撑国际格局中的区域经济优势,以此达到以RCEP 推进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目的 [ 14 ]。

  法学角度的研究,本文仅梳理规则、制度等对我国与RCEP 伙伴国深化经济合作影响的相关文献。韩永红等 [ 15 ]通过比较RCEP的技术援助条款发现《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的技术援助条款涵盖范围广,RCEP 基本锁定于经贸领域的技术援助与合作,我国需要以国家利益需求为基本逻辑起点制定与RCEP相匹配的技术援助条款。

  由于RCEP和CPTPP的成员存在大规模的交叉,因此RCEP生效能够减少CPTPP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 16 ]。从国际规制看,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两种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方案,分别是欧美单边主导的规制方案和中国—东盟促成的多元共治规制方案,前者是当下主流的国际数据流动规则。RCEP 是发展中国家首次引领了关注基本利益流动的立场,有望打破长期以来单边主导的规制格局 [ 17 ]。国际规制现状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制度环境,具有重构实力的区域是经济活力强劲的RCEP区域。

  综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数据论证了RCEP成立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必须进一步强化与RCEP 伙伴国经济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尽管关于RCEP主导者存在学术争议,但是在RCEP 区域内的经济贡献度和所处产业链位置已经表明我国具备成为主导者的相对优势,而产业竞争力、法律条款等方面的不足则是我国借力RCEP 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制约因素。

  本研究选择 2010—2020 年为研究期(综合考虑我国生态文明要求和东盟提出RCEP 倡议的时间),通过梳理以生态环境为刚性约束指标以来与RCEP 伙伴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研究我国在RCEP生效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可以优化的产业链。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使2020年的发展数据变动幅度较大,不利于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把握,因此以2010—2019 年数据为基础论据分析趋势,以 2020年数据为验证数据辅助筛选产业。为提升应用价值,本研究细化至国内省份可以承接的产业链环节,使相关产业具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根基。

  三、RCEP 助推我国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经济环境分析

  RCEP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不断紧密,区域经济的整体性逐步提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区域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权重不断加大,主要经济体均加大了对RCEP 成员国的关注力度。作为世界大国和RCEP 成员国,我国在各个层面深化、扩大与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坚实的经济合作基础使我国在RCEP 区域具备与伙伴国构建内外互进的产业链条件。

  (一)RCEP区域的经济活力强于世界平均水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着力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陷入低水平徘徊的困境,RCEP区域的经济整体平稳有序推进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形成对比。整体看,RCEP的经济产值规模增长较快,从2010年的16.29 万亿美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26.29 万亿美元。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24.63%上升至29.94%,年均增速达到 6.84%,同期,全球 GDP 从 2010 年的66.13 万亿美元增加至 87.80 万亿美元,年均增速3.64%,RCEP 区域的经济增速是全球增速的 1.88倍。

  从人口规模看,2010 年到 2019 年,RCEP人口由21.34亿人上升至22.64亿人,年均增速0.68%,全球人口规模由69.57亿人上升至77.13亿人,年均增速1.21%,RCEP人口规模在全球总人口中的占比由 30.67%下降至 29.35% [ 1,18 ]。从经济产值和人口规模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RCEP区域的经济活力较强,相对效率较高。

  从国家层面看,RCEP 成员国的 GDP、人口规模等指标的绝对值与增速整体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GDP年均增速看,2010—2019年,年均增速快于全球GDP平均增速3.64%的国家有老挝(17.13%)、柬埔寨(15.34%)、印度尼西亚(5.37%)、新加坡(6.13%)、泰国(6.59%)、越南(14.45%)、菲律宾(8.98%)、缅甸(8.80%)、马来西亚(4.56%)、中国(16.02%)、韩国(4.88%)和新西兰(4.58%)等 12 个国家,其中,年均增速快于 RCEP的GDP 平均增速(6.84%)的国家有老挝、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缅甸和中国等6个国家(见表3)。

  从人口数量年均增速看,2010—2019年,低于全 球 人 口 数 量 年 均 增 速 1.21% 的 国 家 有 泰 国(0.40%)、越 南(1.07%)、缅 甸(0.83%)、中 国(0.49%)、日本(-0.12%)和韩国(0.48%)等 6 个国家,其中低于RCEP人口增长率0.68%的国家是泰国、中国、日本和韩国。

  GDP 和人口指标显示,大部分RCEP成员国的GDP年均增速快于人口年均增速,正处于经济效率的上升期,而经济效率相对较低的国家是文莱、日本和澳大利亚等 3 个国家,GDP年均增速小于人口年均增速。整体看,RCEP 成员国具有较强的经济活力,经济资源正在向这一区域汇集。

  (二)我国与RCEP伙伴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紧密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实力的强支撑下,在各类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重迅速加大,世界大国身份和形象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其中我国与RCEP 伙伴国的经济联系密切度提升较快,1993—2003年,位居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欧盟和美国,自2004年开始欧盟和我国的经贸往来规模加大,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分别为第二、三大贸易伙伴。

  至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并且表现出较快的增速,2017年,欧盟、美国和东盟依然是我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但同比增速分别是15.5%、15.2%和16.6%,东盟与我国的双边贸易活跃度更高,在 2018—2019 年一直保持这一势头。2018 年,位居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前五的经济体分别是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韩国,同比增速分别是 10.6%、8.5%、14.1%、6.8%和11.8%。

  (三)我国与 RCEP 伙伴国贸易商品结构趋于优化我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商品多为农产品、能源资源类产品和传统制造业产品,商品结构的价值水平较低。在农产品方面,主要涉及牛羊肉等畜产品和精米等高品质粮食类产品;在能源资源类产品方面,主要是天然气、矿产品和镍铁类产品;在传统制造业产品中,主要涉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存储器等。

  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开始大幅度降低对能源资源类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尤其是2018年以后进一步降低,如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从2017年的89%降至2020年的77.3% [ 19 ],同时也加大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力度。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2019年,我国对 RCEP 伙伴国净出口的商品有重量≤10kg 便携式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往复式内燃机摩托车、半导体元器件和二极管等,净进口商品有纸浆、液化天然气、集成电路、镍铁资源等,既进口也出口的商品有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硬盘驱动器和平板电脑等,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已经形成以制造业产品为主的格局。

  (四)产业园区是我国与 RCEP 伙伴国合作的重要平台产业园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2013—2017年,国家级开发区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当期GDP的22.4%,2019年,产业园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30%。自1984年我国设立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各种形式产业园区的支持。

  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08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8家,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143家,国家级边/跨境经济合作区19家,国家级自贸区18家,国家级新区19家,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19家,其他国家级开发区23家。较之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省级产业园区的发展速度更快,已经多达2 053家,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 [ 20 ]。

  四、在RCEP 区域我国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产业选择

  我国与 RCEP 伙伴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合作基础,形成了鲜明的产业合作方向和特点。在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我国对RCEP伙伴国整体呈现出口增长态势,在能源、资源、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呈现进出口增长和下降并存的情况,这是我国与RCEP伙伴国进口替代、进口产品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使产业分工的地区结构和国别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结果,表明我国与RCEP伙伴国具备形成双循环产业链的条件。

  (一)我国对能源资源型产品的进口需求较大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较好,种类丰富,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约束的强化,我国对能源资源型产品的进口需求不断提高,RCEP伙伴国是重要的供给方。从国别看,向我国出口能源资源型产品的RCEP伙伴国主要是澳大利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从产品类别看,主要涉及矿砂、矿硅、矿灰、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矿产品等资源型产品和天然气等能源型产品。

  五、基于RCEP 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优化产业链的思路

  我国与 RCEP 伙伴国开展经贸往来的产品类属已经处于稳定状态,聚焦合作深度的需求远大于合作广度。立足 2022 年 1 月 1 日 RCEP 条款在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中国生效的现实,我国需要继续深化、强化与这10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等五个国家的合作也需要针对条款生效后的新格局适时进行调整。从长远看,我国必须以产业为基础构建双循环产业链,才能与 RCEP 伙伴国互惠互利,加速RCEP经济区建设进程。

  (一)兼顾经济与安全,发展内外畅通的供应链从贸易商品结构看,我国对RCEP伙伴国的能源资源类产品和高品质农产品存在较高程度的进口依赖。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对这两类产品以建设侧重有差异的供应链为核心优化我国对RCEP伙伴国的产业分工格局。

  1.构建能够相互支撑的国内国际能源资源供应链完备的产业体系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也决定了我国对能源资源类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储量的快速下降,以能源资源供给制约其他国家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资源富集国的战略之一。

  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我国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以能源资源类属为核心构建供应链,调整能源资源进出口结构。针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能源资源,我国需要以增加来源渠道、提升利用效率为原则与国际能源资源供应链保持安全的供求关系。由于不可再生资源和化石能源禀赋具有不可改变的区域性特质,禀赋国基本处于卖方垄断状态,突破能源资源约束成为各国各地区关注的焦点。作为能源资源供求大国,我国需要对各类能源资源的供求规模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梳理。应当明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难以大幅提升自给率的能源资源种类,为保障国内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必须丰富来源国。从具体实践看,我国需要着力扭转当前对一个国家能源资源高度依赖的局面。

  一方面,丰富高进口依存度能源资源的供应方。以铁矿石为例,我国需要扩大从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南非等国家的进口规模,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大从一国进口铁矿石规模的年际波动幅度。

  另一方面,鉴于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的现状和趋势,我国必须攻克技术难题,提高铁矿石利用率。在生产环节,引导企业选用节能高产的设备,通过减少磨粉、提高铁矿石的分级性能、改善球磨机等措施提高铁矿石的开采率和初级加工率;在产品方面,引导企业全面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型,尤其是加大无缝管、线材、热轧板卷等产品的产量比重。对储量加大且自给率有提升潜力的能源资源,我国需要大幅度降低进口依存度。从能源安全出发,我国自2018年开始已经对天然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能源大幅度减少了进口。

  从储量看,我国天然气资源禀赋丰富,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居世界第五位,2019 年我国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16.3 万亿立方米(2019 年国家能源局公布);页岩气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8 年 5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储量达 31.6 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至五位的国家分别为阿根廷(22.7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20 万亿立方米)、美国(17.7 万亿立方米)和加拿大(16.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水化物(可燃冰)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储量达111.1万亿立方米 [ 22 ]。从供求关系看,我国天然气产量从 2010 年的 962亿立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1 940亿立方米,累计增长101.66%;消费量从 1 069亿立方米增加至3 306亿立方米,累计增长 209.26%;供求缺口从 107 亿立 方 米 扩 大 至 1 365 亿 立 方 米 ,累 计 增 长1 175.70%;进口量从165亿立方米增加至1 413亿立方米,但进口依存度从117.1%下降至5.3% 。

  我国已经开始着力提升天然气的自给率,国内的天然气供应链已经形成,但是利用率较低,目前开采率仅为18.3%。从长远看,我国需要依托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四大天然气主产区,一方面提升开采效率,将开采范围内的气层气尽可能开采出来,进一步加大管道天然气(RNG)的使用半径;另一方面以主产区为中心向中西部地区和华北地区延伸,开发新的开采点,以保障天然气利用的可持续性。

  六、研究结论和发展建议

  (一)研究结论

  RCEP 区域强劲的经济活力已经引起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合作基础和发展能力使我国具备与RCEP 成员国构建和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条件,同时RCEP区域内存在深化产业合作的内生需求,但是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使RCEP区域在短期内还是以构建传统产业链为主。

  1.RCEP区域是世界经济版图中的活力强劲区尽管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依然限于技术水平处于成熟和标准化阶段的制造业、能源资源类产品和农产品,但国内建设和发展状态正处于对这些产品大规模需求的阶段,因此区域内的产业成长性和经济效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 我国具备与 RCEP 成员国构建和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条件客观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借助RCEP红利,以差异化的链式发展思维构建和优化双循环产业链有助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目标,允许适度的过剩产能和库存构建内外畅通且互补的能源资源产业供应链;以参与发展为主体,通过国际农产品产业链弥补国内高端农产品供求链;以维护 RCEP 区域经济安全为目的,共建具有绝对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支撑地区发展需求的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链。

  3.RCEP成员国之间存在深化产业合作的内生需求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至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共同抵御风险保障经济安全为目的的合作大规模展开,全球一体化进程放缓,在产业分工领域逆全球化态势在诸多产业显现,以区域为单位进行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不断加大。RCEP 成员国顺势也在不断加大合作力度,这与我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充分契合,基于已有的合作基础,我国与RCEP 伙伴国在传统产业领域具有合作构建双循环产业链的条件。

  4.RCEP 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RCEP最初由东盟提出,至签署协议时已经扩大至10+5的区域范围,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直接将RCEP的区域内贸易规模占RCEP贸易总规模的比重由 20%左右提升至 50%左右,其中我国与日本的权重很高。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使投资主体依然以国家为单位在RCEP 区域内选择投资对象,以RCEP 区域为对象的投资几乎没有,这使RCEP 区域内与区域外经济主体的合作规模有限。

  (二)发展建议

  1.在顶层设计上提高对我国构建双循环产业链的重视程度由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和重大突发事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RCEP 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增多加深。在RCEP协议签署后,我国应在顶层设计上调整关注的侧重点。首先,加大与协议条款已经生效国家经济合作的关注度。

  2020年11月,1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RCEP,但是在 2022 年 1 月 1 日,条款首先在 10 个国家生效,针对已生效的国家,我国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经济合作的研究,以已有合作为基础梳理可以继续深化合作的方向和领域,尤其关注零关税实施后经济合作增多和新增的产业,夯实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合作基础。

  其次,以动态的战略思维处理我国与条款已生效和尚未生效国家的经济关系。由于零关税覆盖条款已生效国家90%以上的双边货物贸易,因此在短期内对RCEP区域内的双边贸易关系将产生较大影响。从我国构建双循环产业链的角度看,贸易成本和投资成本的大幅降低将对我国与RCEP伙伴国的经贸格局产生较大影响,需要关注的是,条款未生效的国家与我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和产业合作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且条款生效期尚不明确,因此,我国必须以动态的战略思维处理与条款生效国和未生效国的关系,针对条款生效后产生的经济合作变化兼顾与未生效国家的合作,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2.允许能源资源类产业存在适度过剩产能,以保障经济安全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创新驱动在我国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激活了新经济要素,新产业、新业态、新方式涌现,人们的价值理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保障国内经济安全备受关注,因此辩证地看待过剩产能与库存极为必要。

  在继续大力降低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的同时,我国应引导国内生产生活需要、自给率较高的能源资源类产业以满足内需为标准提高开采率和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在外循环能够满足部分内需的时期允许过剩产能存在。

  同时,对进口依存度难以降低的能源资源,应引导相关产业转变能源资源利用结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允许存在适度过剩产能的理念发展替代能源资源类产业。此外,对部分重要的能源资源类产品允许适度的过剩库存。通过适度的过剩产能与库存,使我国经济社会系统在常规和非常规时期均有稳定的能源资源供给 [ 26 ]。

  第一,加大对沿边经济开发区、自贸区的产业支持力度。我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形成的产业链多为存储器、驱动器、机电产品等传统制造业,更多的产业政策优惠能够使企业大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也能吸引区域外的其他企业参与产业链构建,使RCEP区域具有传统产业链绝对优势。第二,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完善东盟国家的产业基础设施。我国应积极帮助东盟国家完善道路、数据库、产业平台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优化软硬环境,提升我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环节的对接效率,使产业链上的环节企业能够享受到“一带一路”、亚投行和RCEP的叠加红利。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分工,一方面能够提升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联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我国在新的产业链构建中侧重与其他四个成员国探索构建其他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快易数据.世界各国GDP数据[R/OL].[2022-02-01(] 2022-02-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春季)[R/OL].[2021-06-09(] 2021-06-09).

  [3]潘亦纯.RCEP“朋友圈”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EB/OL].[2020-11-16(] 2022-02-01).

  [4]张世兴,李文文.RCEP 之于我国及亚太地区发展意义解构[J].理论探讨,2021(2):80-86.

  [5]张天桂. RCEP:特点、问题与前景[J].国际展望,2021(2):120-158.

  [6]陈凤兰,陈爱贞.RCEP区域产业链发展机制研究——兼论中国产业链升级路径[J].经济学家,2021(6):70-80.

  [7]王娟娟.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J].中国流通经济,2020(10):3-16.

  [8]王武青. RCEP 成员国产业发展水平研究[J]. 亚太经济,2021(3):62-73.

  [9]吴中庆,戴明辉. RCEP 成员国数字技术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双边贸易流量历史数据的考察与分析[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1(3):18-35

  作者:王 娟 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