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基于5W1H分析法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微积分教学为例> 正文

基于5W1H分析法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微积分教学为例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12-11 11:06

本文摘要:[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个庞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需要全员、全程、全课程形成全局育人合力,才能够落实并实现课程思政要求与任务。本文从5W的视角,讨论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重要性和目的、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教学时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个庞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需要全员、全程、全课程形成全局育人合力,才能够落实并实现课程思政要求与任务。本文从5W的视角,讨论了课程思政的内涵、重要性和目的、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教学时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学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难点,以微积分课程为例,重点讨论了微积分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构建了“金字塔形”育人模式,开发了“三性三模块”的模块化教学资源,创设了“五lian环”教学流程,建立了“多维度、多主体、全过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5W1H分析法;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方法路径;模块化教学资源

高职教学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下文简称: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要求、内容重点和不同类型的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个庞大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问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深刻分析课程思政问题。

  高职教学论文手机媒体对高职教师课堂教学影响

  下面用5W1H分析法,以微积分课程为例,系统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目的、方法、路径与评价等问题,力争对课程思政有完整系统的认识。1932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的“5W分析法”,在运用过程中逐渐地被发展成5W1H分析法。它针对某个项目、某个任务或某项改革,分别从why(原因)、what(对象)、where(地点)、when(时间)、who(人员)和how(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思考。5W1H分析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生产生活、教学科研等方面,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将问题分析得更透彻、更全面。通过研究探讨5W1H分析法在学校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可以引发对教学设计与实施人员的深度思考,使其明确拓展改革工作的思路,更有效、有序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1]。

  一、5W视角下的课程思政

  什么是课程思政(What)、为什么要课程思政(Why)、谁来做课程思政(Who)、在哪里做课程思政(Where)、什么时候做课程思政(When),在以上5W视角下,拆分研究课程思政问题,会让课程思政问题更明确,更具体。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What)———全员全课程形成育人合力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上海市积极响应并落实了文件精神,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与改革,改革重心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此进程中,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2]。

  通过不断地探索,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高频词,全国各地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到底什么是课程思政?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也很难有明确统一的定义。

  从宏观层面和理念提出者的角度看,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这是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时代高要求。课程思政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对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3]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部分教师或一部分课程的局部力量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全体教师、全部课程形成全局育人合力才能实现。从微观层面和具体实施者的角度看,课程思政就是教师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始终做到“四个相统一”,成为青年学生“四个引路人”。“四有”好老师是关键,“四个相统一”是行动指南,“四个引路人”是目的。“四个引路人”的作用对象是青年学生,如果青年学生都成为了“四个引路人”中所引领的那种人,课程思政的目的就达成了。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目的(Why)———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4]。高校以所有课程为载体,通过实现课程教学三大目标,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价值引领包含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5],显性思政的目标主要由思政类课程完成;而课程思政主要完成隐性思政的目标,需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等共同完成。数学类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种类多、受众面广,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这些课程必须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承担并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要输出地,每年有上百万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他们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国家发展的前途和未来。所以,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认同感、什么样的格局、什么样的家国情怀、什么样的归属感,什么样的底线思维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所有这些应该都是在校期间形成的。

  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抓住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爱国爱党、遵纪守法,有高尚品格、有扎实学识、有创新思维、乐于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际上,这个目的就是教师做好学生“四个引路人”的结果。在这个大目标框架下,数学课程应立足课程属性,确定数学课程思政核心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见下文“课程目标”。

  (三)课程思政的主力军(Who)———全体教师课程思政需要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因此,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是最关键的一环,要抓好这关键一环。全体教师须秉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当人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让课程思政的关键一环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坚持做到“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青年学生“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和主渠道(Where)———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训练,它不需要特定的教育实训环境,它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情到之处便是课程思政,更多的时候是在不经意间浸润学生心田。所以,我在这里说的“where”并不是指具体的教学环境,而是指课程思政的虚拟空间和渠道,从这个角度讲,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面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目的,所有教师应该主动求变,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占据课程思政的主战场,用好课程思政主渠道。

  课程建设应该要有基本遵循的原则,确定了基本原则后,课程建设首当其冲要修订课程标准,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以微积分为例,在课程思政大目标框架下,遵循高职数学“夯实基础、注重应用、拓展能力”的原则,立足高职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素质性,确定微积分课程思政核心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思政核心教学目标最主要的载体,除此之外,核心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合理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的辅助和多维度、多主体、全过程评价方式的指引。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时机(When)———全过程就像前文说的课程思政可能在随时随地、不经意间发生,很多时候教师自己都没感觉到的一些话语、一些行为甚至是一些表情都可以浸润学生的心田,太刻意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做到极致的状态就是“润物无声”。所以,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时机可言,它可以在一堂课的某一课上环节发生,也可能在一堂课的课前或课后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统筹利用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所有环节。

  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难点

  (一)数学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有待提升从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素质距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6]数学教师也不例外。一直以来,数学教师的惯性思维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没有觉得数学课程还要面临课程思政的问题。所以,面对课程思政这一新时代高要求,数学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需要得到针对性的加强及提升。

  首先,教师需要系统深入学习“指导纲要”,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充分认可课程思政理念;其次,要系统接受关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过程,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等相关培训,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和实践使全体数学教师改变惯性思维和观念,接受课程思政理念,在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由被动课程思政转为主动课程思政。

  (二)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构建系统完整的育人体系。目前,数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尚未构建,各方面需要急切推动这项工作。否则,课程思政就是片面化的、碎片化的、表层化的,脱离数学课程本身而存在的额外的东西,这样会对课程思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高职数学概念背后道理的通俗化课程思政的最主要载体是课程内容,通过挖掘课程内容背后的基本道理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从本质上讲,高职数学概念本身就是比较抽象及深奥的理论,教师将其背后的基本道理挖掘出来并将其通俗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基本道理及思想是一个非常大的难点,这需要教师及其深厚的专业功底、挖掘功底和表达功底。

  三、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How)

  (一)构建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金字塔形”育人模式每门课程应该要有适合课程特点的育人模式,遵循高职数学“夯实基础、注重应用、拓展能力”的原则,微积分课程构建了“金字塔形”育人模式。

  1.塔底:微积分课程思政的起点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要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这是一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起点也是基础。微积分是高职数学最重要的基础课,其课程思政的立足点或起点一定要满足高职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素质性”三个课程属性,脱离了课程属性的课程思政将是面目全非。

  2.塔身: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首先,从微积分课程属性出发,对应开发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开发“数学基础模块、数学应用模块、数学文化模块”三个模块的教学资源分别对应本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素质性”三个课程属性;其次,结合教育内容及教学目的,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做到“案例教学知背景、启发教学练思维、讲练结合明概念”;学习方法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做到“自主学习学独立、合作学习促协作、探究学习会钻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钻研创新能力。

  3.塔顶:达成终极教学目标以塔底为起点,以塔身为载体和渠道,达到塔顶。即从微积分课程属性出发,通过完善课程建设和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微积分课程思政核心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寻求微积分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协同点课程思政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资源。开发模块化的课程资源是“金字塔形”育人模式中需要重点完成的一项工作。在模块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数学教师向思政课教师了解思政课目标、要求和当前国家重点热门问题及其导向,并结合微积分课程实际情况,找到微积分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点。[7]

  本课程开发了“三性三模块”的模块化教学资源,以提升课程思政载体的针对性,做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础知识模块对应课程的基础性,做到深度挖掘数学课程内容背后的思政元素;数学应用模块对应课程的应用性,搜集并编写包含思政元素的主题案例或应用案例,该模块主要编写现代案例,体现时代性;数学文化模块对应课程的素质性,挖掘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背后的思政元素,体现历史性。

  (三)优化教学设计,创设“五lian环”教学流程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优化教学设计,统筹利用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创设“五lian环”教学流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即将教学环节设计为“联系学情、布置案例”“分组汇报、提炼概念”“连接课程、讲授概念”“加强练习、巩固概念”和“链接课外,拓展概念”的“联、炼、连、练、链”的“五lian环”。

  下面是“导数的概念”的“五lian环”教学流程具体说明。课前,根据本次教学内容,将《复兴号———中国速度》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各小组反复观看视频,写体会并用数学的角度捕捉亮点,提出问题,将问题发到教学平台上,准备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利用课前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视频中的某一个亮点或某个细节就可能会感动到学生,让学生带着思考与感动来到课堂上,为课堂教学做铺垫。课上,集体观看《复兴号———中国速度》视频,因为集体观看和自己观看的效果是不同的,集体观看更能够产生共鸣,会更感人。

  接下来各小组提出观看视频后的体会与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领学生感受中国高铁强大的同时,挖掘高铁的瞬时速度与每一点处的运动方向背后的数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总结共性,提炼出导数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观看振奋人心的短视频,写体会、说体会,分组汇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炼概念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达到育人效果。课后,学生通过查询更多的资料撰写关于瞬时速度和运动方向问题的小论文,持续深入思考问题,拓展概念,提升论文写作水平也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泽伟.5W1H分析法在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4(2):127—12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分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6.

  [4]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教高〔2020〕3号.2020-5-28.

  作者:斯日古冷王妍王永庆吴桂兰李宏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