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正文

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21-08-30 12:01

本文摘要:[摘 要]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优化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增强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主要案例,并结合文献调研和典型调查,发现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共同的突出问题:民营经济发展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偏见依

  [摘 要]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优化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增强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主要案例,并结合文献调研和典型调查,发现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共同的突出问题:民营经济发展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偏见依然存在; 政策落实不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巨大; 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员工流失问题严重; 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这些问题放大了民营企业自身的欠缺,负面影响尤其明显。 论文归结了这些问题的表现,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榆林

民营经济论文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创新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历来为学界所关注。 早在1993年,国内就有相关研讨会举行[1]。 二十余年间,研究民营经济面临问题的成果层出不穷,其中既有对我国民营经济面临问题的整体思考[2-5],也有聚焦某个主要问题的研究,如制度问题[6]、发展环境问题[7],特别是融资问题[8-12],还有大量针对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问题的探讨[13-16]。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 在资源型城市中,国有经济往往占有较大比重,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普遍薄弱,且其发展面临一些基于城市自身特点的特殊困难。 但民营经济发展对于优化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增强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渐呈蓬勃发展之势。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2008年至2018年,榆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 在GDP中的占比提高了9.5个百分点,2018年达42.8%; 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18年达12.4%; 总量翻了两番,由390.18亿元跃升为1647.55亿元。 与此同时,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商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政务大厅普遍建立,网办事项日渐增多,办照机器人也开始登场,市场主体设立、变更等要求更为宽松,办理更为便捷; 项目长制等一批行之有效的制度在一些地方得到实施。

  当然,资源型城市民营企业自身依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资源依赖性强,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低; 规模偏小,同质化竞争激烈; 品牌建设滞后,经济效益较差; 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治理方式落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在近年来得到优化,商事制度改革在部分区域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政策实践,资源型城市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种环境的不完善放大了民营企业自身的欠缺,负面影响尤其明显。 现阶段,资源型城市不少民营企业经营困难,投资信心不足。

  二、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一)民营经济发展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偏见依然存在

  不少资源型城市或其所辖的县(市、区)未按照要求成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小组,未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未制定系统有效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说未将民营经济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部分党政管理干部缺乏经济思维、市场意识,对民营经济持保留态度,认为民营企业家唯利是图,民营企业存在的价值有限。 形成这种理念偏差、认识误区的原因是: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见效缓慢,而大项目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则立竿见影,从城市或县区的区域本位和干部的个人本位出发,抓民营经济的成效不如抓大项目; 部分干部不懂经济规律和企业属性,往往用公益性标准衡量民营经济,用行政规则要求民营企业; 部分干部认为与国有企业往来可避嫌,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风险较大。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中、省、市出台了许多旨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惠政策,但资源型城市或其基层普遍未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形成了民营企业主所说的“满天云彩不下雨”局面。 行业管理政策相互协调不够,标准不稳定,导致投资风险增加,部分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部分基层干部不担当,主动服务意识更为淡薄。

  门好进,脸好看,但事难办。 环评、安全、消防手续办理进程慢,费用高,工作由中介承担,动辄需花费十几万。 土地审批手续繁琐,期限长,有的企业专门配人配车跑土地手续。 消防验收主体不明确,相关工程不能按时投入使用。 部分企业由于生产活动特殊性需要双电源供电保障,但问题久拖未决。 部分县(市、区)简政放权工作滞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干扰较多。

  行政主管部门干部业务素质不过关,行业检查无法转化为行业指导。 部分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方法简单,发现问题后,不给整改时间,直接停业务。 部分行业管理工作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如现在按季度下达煤炭票证,过期作废,不利于企业根据价格信号调整产量。 市场秩序需要整顿:部分中介机构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企业商业秘密,转手卖给其他企业; 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不合理低价问题突出。 在获取资源方面,民营经济处于不利地位。 部分招标项目,资质要求明显超出需要; 部分大型建筑企业到处投标,中标后,管理费一收,就对工程进行转包、分包。

  非法阻工现象依然存在,村霸参与其中,导致工期拖延; 部分村民在矿区突击修建,目的在于通过拆迁补偿获利; 强揽工程现象依然存在。 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部分城市或其下辖的县(市、区)对民营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不足; 电子政务推进滞后,限时办结要求覆盖面不广; 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整合工作不到位,简政放权工作不彻底; 开发区部分部门没有执法权,相关行政审批事项需要通过所在县(市、区)办理; 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作为、不担当,更没有想民营企业所想、急民营企业所急,为民营企业发展进行上下左右沟通协调。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巨大

  部分资源型城市物流业不发达,运输绕行物流中心城市,成本高,效率低。 如陕西省榆林市无集装箱运输,墙砖等建材企业产成品外运困难。 部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污水处理厂。 部分县(市、区)无适合中小微企业入驻的园区,民营企业需要自己征地,但征地难度大,成本高。 环保成本不断增加,固废处理费用提高,污水处理厂对入厂污水要求提高,部分企业因此经营困难。 榆林市横山区煤炭企业的资源存量不足,而改上综采设备的成本较高,企业因此积极性不高。 与周边地区相比,部分资源型城市水暖电成本明显偏高。

  原料价格上涨,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无利可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物流设施不完善; 中小企业园区建设未受到足够重视,园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未通过水暖电价格补贴和环保技改补贴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 部分区域矿难后,很多煤矿停产整顿,导致煤价大幅上涨; 部分县(市、区)干预市场,如对用煤企业外调煤的比重提出限制; 电价的定价规则不完备,有自备电厂的企业使用网电时,价格明显高于单纯使用网电的企业‍‌‍‍‌‍‌‍‍‍‌‍‍‌‍‍‍‌‍‍‌‍‍‍‌‍‍‍‍‌‍‌‍‌‍‌‍‍‌‍‍‍‍‍‍‍‍‍‌‍‍‌‍‍‌‍‌‍‌‍。

  (四)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员工流失问题严重

  资源型城市民营企业多由企业所有者自己经营,他们多数文化水平不高,魄力有余,经营管理能力不足; 战略思维能力欠缺,无长远规划,趋利倾向明显,小富即安现象普遍; 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对市场走向洞察力不强; 专业知识有限,项目选择尤其是精细化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选择困难。 职业经理人群体规模很小。 技术人员存量不足,有的企业连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都没有,创新无从谈起。 不少企业员工招聘困难,流动性大。 据陕西省榆林市大型医药连锁企业广济堂管理人员反映,榆林一院、二院招人,护士就会流失一批。

  这些问题既有区位、区域方面的成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既有短期难以改变的客观原因,也有人才市场供求双方的主观原因:资源型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普遍不发达,教育、医疗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人口尤其是高素质人口外流的问题依然存在; 企业在人力资本开发方面投入不足; 就业观念落后,择业优选顺序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民企。

  (五)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资金不足,运转困难。 贷款难,部分县(市、区)除了农商行,其他银行基本不放贷; 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贷款贵,对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实际成本为月息1分左右。 还贷压力大,贷款期限与资金周转周期不一致,“过桥”资金筹集难,成本高。 部分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政府处理方式简单,一旦遇到起诉就冻结资产,动辄列入“黑名单”。

  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不少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从银行角度看,其信贷风险偏大; 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是租赁的,缺乏有效抵押物; 银行存在融资“歧视”问题:国有企业只要有项目建成,以项目担保即可,民营企业则要由股东个人财产担保,贷款时甚至需要核查股东征信; 由于固定资产贷款难以获得,民营企业经常用流动资金贷款投资固定资产,短贷长投; 政府欠债问题较为严重,有企业反映政府欠债5000万元以上; 由于竞争激烈,所以不少企业向供应商索票困难,增加了税收负担,购买原材料使用现金,销售产成品绝大多数使用汇票,增加了资金困难; 财会人员素质低,存在因操作不当多缴税款的情况。

  三、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工作督导,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不同层面组织系列学习活动,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学习中、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意义的认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增加市场经济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成效,培养干部的经济思维和市场意识;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加强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的督导,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县(市、区)层面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召开表彰大会、制定政策措施,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有效甄别干部所犯错误类型,形成“容错”机制,激励干部敢担当、勇作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对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将检查和评估结果与县(市、区)、单位、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确保中、省、市各项优惠政策落地。 根据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清理许可事项,简政放权,对于基本没有风险的事项,设计简易程序。 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优化煤炭票证管理,按年度下达产能。 推进一站式服务和电子政务,加快网上大厅建设,稳步推广自助、智能设备,广泛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在高新区和经开区设立相关分局,增强其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能力。 建立有党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负责人参与的网络社交平台,加强沟通协调。

  提升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由基层政府牵头搭建利益相关方协商平台,严厉打击非法阻工现象; 加大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打击力度,优化项目施工环境和市场交易环境。 根据项目需要设置资质要求,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市场机会。 加强协会、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繁荣的文化氛围。

  (三)推进物流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努力降低民营企业生产成本

  高度重视物流设施的建设和物流业的发展,在政府部门、园区、企业不同层面引进、培养一批物流业专门人才。 将推进中小企业园区建设作为降成本的主要举措,在园区建设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运营标准厂房,完善基础设施,修建公寓,购置通勤车辆,化解中小微企业征地困难,降低其基础设施投入,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制定水暖电价格补贴办法和中小微企业环保技改补贴办法,积极争取用电政策支持,扩大协议电价的覆盖范围,允许企业直接使用自备电(无需上网),扩大网前直供电。 探索建立产业链环保标准(循环经济),取代现行单体标准。 整合资源,对特色产品统一进行广告推广。

  (四)引育并举,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区域高素质人才市场;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提升地方的人才聚集能力。 聘任高端工程技术专家,为民营企业提供规划指导和生产、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引导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工资补助。 对在民营企业实习的大学生给予一定补贴,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引导高等学校聚焦主导产业、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危化等共性人才短板,优化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人才支撑。 与商会、协会结合,扩大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

  (五)推进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治理,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建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增加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 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提升资信水平。 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增加长期信贷投放,有效匹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民营银行; 下大力气修复金融生态,发展新型金融机构,有效增加信贷供给。

  推进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建设,尽快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对于财政资金困难的县(市、区)由市财政注入部分资本金。 充分利用物流大数据和税收数据,提升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运营效率。 根据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度,对在辖金融机构进行评比奖励。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政银企对接。 支持、鼓励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或通过“新三板”“新四板”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对县(市、区)财力进行适当支持,有效清理对民营企业的欠债。

  [参考文献]

  [1]“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研讨会会务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研讨会纪要[J].经济学动态,1993(12):13-15.

  [2]洪银兴.以改革支持实体经济领域民营经济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2):5-7.

  [3]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课题组.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环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4):3-29.

  [4]程霖,刘凝霜.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概念的演生[J].学术月刊,2017(5):59-73.

  [5]谢地,李梓旗.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认识问题[J].红旗文稿,2018(22):19-21.

  [6]卢现祥.从三个制度维度探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J].学术界,2019(8):52-65.

  [7]童有好.营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9(4):52-58.

  [8]吴萨,熊利平.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机会与融资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3(3):65-67.

  [9]刘希章,李富有.我国民间资本供求失衡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6):3-11,18.

  [10]张亨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及创新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3-76.

  作者:高谋洲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