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创新驱动沙区生态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正文

创新驱动沙区生态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0-29 15:52

本文摘要:摘要:发展沙区生态产业是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沙区经济转型以及农牧民增收有效协同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沙区生态产业的内涵与边界进行了界定,从创新路径、政策供给、企业政策需求三个维度分析了沙区生态产业政策

  摘要:发展沙区生态产业是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沙区经济转型以及农牧民增收有效协同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沙区生态产业的内涵与边界进行了界定,从创新路径、政策供给、企业政策需求三个维度分析了沙区生态产业政策供需状况,并针对水资源承载力、技术供需匹配、价值实现途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沙区生态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沙产业,创新驱动,政策,内涵

生态文明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据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172?1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87% [1 ]。由沙漠化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如沙尘暴)发生频次增加、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等不利影响,对沙区及其临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2 ]。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影响,我国沙区长期面临着生态极度脆弱和经济发展“两难”问题;据统计,全国290个贫困县超过2000万人贫困人口分布在沙漠化区域 [3 ]。因此,迫切需要探寻沙漠化治理新途径,实现沙漠化治理与沙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积极发展沙区生态产业是实现沙漠化治理、沙区经济转型以及农牧民增收有效协同的重要途径;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涌现出诸如“库布其模式”、“阿拉善模式”等鲜活案例。然而,作为一种典型的“公益性、绿色化”新兴产业,我国沙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认识误区及体制机制障碍,技术产业化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且水平较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基础上,明晰沙产业的内涵与边界,识别沙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与政策需求,凝练沙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旨在为我国创新驱动沙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一、沙产业的内涵与边界

  (一)沙产业的内涵

  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首次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并指出“沙漠地区可以创造上千亿元的产值”,沙产业是“第六次产业革命” [4 ]。1993年钱学森在《我为什么要提出沙产业》一文中更加明确的指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搞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戈壁上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推广使用节水技术,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4-5 ]。1984年至1999年间,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通信共计186封,其中涉及沙草产业内容的就有47封,并对沙产业的概念不断完善,其特点可以总结为“禁开荒、慎用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 [4,6 ]。

  此外,樊胜岳等 [7 ]认为“沙产业”中的“沙”是指沙漠化的防治,“产”是指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生产,“业”是指生产和市场的营销要形成规模;因此沙产业是指在沙漠和沙漠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郝诚之 [8 ]认为沙产业、草产业的标志是延伸产业链条,强调“四过”转化(过光、过腹、过机、过市),促成良性循环(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三生统一”(恢复生态、发展生产、提高农牧民生活),保证可持续发展。刘恕 [9 ]认为,沙产业是利用沙漠地区独特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由市场投资独立运行,能实现自我循环以及经济效益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近年来,我国沙产业快速发展,逐渐突破现代农业范畴,并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态势;而沙产业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沙区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以及沙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如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地对肉苁蓉、沙柳等的深度开发有效带动了当地沙漠化治理和经济增长,为沙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结合前人关于沙产业的定义以及近年来我国沙产业发的实践,我们认为沙产业的概念应从广义的范畴来进行界定,即“沙产业是以现代高新技术和商业模式为依托,通过开展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以及沙区特色资源(生物、能源、文化等)深度开发利用,形成以自然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和生态恢复为特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延展性的产业链,能够推动沙区生态建设、农牧民增收以及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类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二)沙产业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于沙产业分类并没有统一标准。于丽媛等 [10 ]借鉴国民经济核算中行业分类方式,将沙产业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沙产业;史振业等 [11 ]根据沙漠及沙漠化地区资源特点,将沙产业系统分为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可再生能源类、旅游观光类,并进一步细化其产业类型为以下9大类:沙区中药材开发业、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沙区畜牧业、沙区瓜果业、沙区设施农业、沙漠砂料建材业、沙漠旅游休闲业、沙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其它相关产业。

  此外,有学者认为沙产业本身并没有其特殊的产业体系,其内容就是“绿洲农业”或“绿洲产业”。本文根据对沙产业内涵的界定,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沙产业分为2大类、9个领域:第一大类是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产业,即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以及高端制造技术等,使沙区退化土地、植被以及区域承载能力得以恢复,并实现经济价值的一类产业,具体包括沙区植被建植、固沙新材料、固沙机械装备3个领域。

  第二大类是沙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即围绕沙区天然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光热条件、独特的沙漠景观以及取之不尽的硅砂等优势资源,结合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实现沙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沙漠新能源、沙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沙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硅砂资源开发利用、沙区现代农业、沙漠文化旅游6个领域。

  二、沙产业创新路径分析与政策供需分析

  作为一类新兴产业,沙产业发展亟需政策扶持。本部分重点从不同类型沙产业创新路径与政策需求、沙产业相关领域政策供给现状、沙产业企业政策需求调查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不同类型沙产业创新路径与政策需求比较

  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产业除了具备普通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外,还具有典型的公益属性,即通过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如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等 [12 ]。由于这类生态产品和服务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及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本应为政府,且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益缓慢 [13 ]。

  因此,对于以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沙产业公共产品,需要政府财政加大对公益性生态工程的持续支持;而对于兼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又需要一定私营部门投入所形成的沙产业准公共产品(如沙区公益林的经营和治沙新材料研发等),需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及财政补贴的形式,给予企业稳定的市场预期,并使企业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来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这类以提供准公共产品为主的公益性较强的沙产业企业还面临着研发投入高、共性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因此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技术的应用与扩散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与转移转化 [14 ]。

  沙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产生的产品为非公共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这类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意愿;政府的核心作用在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准入标准,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另外,作为新兴产业,沙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竞争力不强;政府则应通过创新金融、税收等政策工具,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二)沙产业相关领域政策供给现状

  沙产业政策供给主要通过对已出台政策的文本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评估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不同政策工具的布局和运用情况,为在宏观层面客观认识沙产业政策供给情况提供依据。本研究在系统收集2010年以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出台的生态治理、绿色金融、创新驱动3类与沙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60份和190份;在提取筛选每份文件出现频率最高的20个关键词基础上,利用VOSViewer软件构建沙产业政策关键词共现网络。

  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国家林业局仅在2010年出台了一份《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沙产业的意见》文件,“沙化”这一关键词在网络中相对独立,但与之相关的“林业”方面出台多项政策,重点聚焦公益林建设、农户、草畜平衡以及补贴方面,并与绿色金融方面有所交叉;而在省级层面,尽管“沙漠”、“沙化”、“沙产业”等关键词未进入网络,但生态治理、绿色金融、创新驱动3大类政策结合更加紧密,与之相关的“林业”方面的政策比重进一步增加,且在林地确权、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修复、金融服务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结合。总体上,我国已出台支持沙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但在具体的林业发展、绿色金融、创新驱动机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和细化。

  (三)沙产业企业视角下的创新政策需求

  为进一步分析沙产业企业创新政策需求,作者从企业基本情况、科技政策需求、金融税收政策需求、土地园区政策4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共75个问题),通过2017全国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对报名参赛的94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89份。调查结果显示,在科技政策方面,沙产业企业最需要的政策依次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人才培训以及加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选择上述政策的企业占比分别是85?39%、70?79%和65?17%。

  在金融税收政策方面,仅1?12%的企业流动资金富余,53?93%的企业资金流动紧张,设立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贷款贴息、设立沙产业企业融资平台是沙产业企业最为关注的三项金融税收政策,分别占比85?39%、57?30%的51?69%;而在土地园区政策方面,沙产业企业更希望在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方面给予支持。上述政策选择既反映了沙产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情况与政策诉求,也可以为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三、沙产业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一)沙产业发展适宜区域与水资源承载力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土地上发展沙产业,最大的限制因子就是水。我国沙漠化地区降雨量普遍在400mm以下,其中位于200mm降雨量以下的沙漠化土地面积约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8?84%;而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潜在最大蒸散普遍在1200mm以上,其中干旱区潜在蒸散一般在2000mm以上,植被生长更多靠地下水进行补给,而人为的沙生植物种植必然打破区域水份平衡 [15-17 ],加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与生态建设用水存在天然竞争关系。

  因此在自然环境约束下,如何构建沙产业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我国沙产业发展的适宜区域,并根据区域水资源禀赋条件、植被耗水特征以及区域“三生”用水总体平衡情况,确定沙产业发展的资源承载力,合理规划沙产业发展的规模及空间范围,是我国沙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二)沙产业技术创新供需的有效精准匹配

  沙产业的本质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创新。受地域及资源禀赋限制,我国沙产业企业多“以沙为邻”,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六省(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与创新水平总体滞后。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六省985/211高校占全国的11?21%,中科院研究所占全国的11?40%,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8?27%(与沙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占全国的8%。

  从统计数据以及沙产业发展实践看,上述西部六省(区)的创新资源对沙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沙生植物功能性组分开发与新药研制、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沙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研发方面也不占优势;而沙产业企业也已经开展从东部、南方经济发达省份的高校、科研院所寻求合作和支撑。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沙产业技术创新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完善技术供需双方对接机制与交易平台,提高技术转移转化效率,是沙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

  (三)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

  沙产业除了具有与其他产业一样的经济属性以外,还具有典型的生态公益属性。例如,在沙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沙生植物开发利用将带动沙区植被恢复,并提升沙区碳汇、防风固沙、土壤保持、文化旅游消费等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正外部性极强 [18-20 ]。作者研究表明,1981-2010年间,内蒙古土地沙漠化逆转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量共计324亿元 [2 ];2000年以来,北京沙尘天气减少由2000年的17天减少至2010年以后(2011年-2017年)平均3天左右,而这一现象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漠化治理密切相关 [13 ]。

  然而,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生态产品权属确定、价格核算、市场交易、跨区域生态补偿等关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导致金融、资本很难介入。而这对前期投入巨大的沙产业企业而言,意味着还不能通过其所提供的生态产品、服务来摊销其发展成本,这也将进一步加剧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如何在明确沙区生态系统服务流转过程基础上,健全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金融资本与沙产业深度融合,是当前沙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四、结语

  从钱学森先生战略性地提出沙产业概念至今,我国沙产业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取得了突出进展,成为推动我国西部沙漠化地区实现生态治理和经济转型有效协同的重要引擎。本文尝试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对我国沙产业概念、边界、政策需求以及沙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梳理。

  我们认为沙产业的本质是一种以沙区资源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不同领域的创新特点及产业化特征需要政府从准公共产品和普通产品两个维度去制定相关的引导政策,并对沙产业发展适宜区域与水资源承载力、技术供需精准匹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三个科学问题给予探讨,可以为国家及区域层面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中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与分析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本文构建了涵盖水资源总量控制、水利用效率控制、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管理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全国及31个省市区2010—2016年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