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或国外 期刊或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 发表学术论文网经济论文》 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以泰安市古城区城市设计为例> 正文

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以泰安市古城区城市设计为例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阅读次 时间:2019-10-25 10:56

本文摘要:摘要基于存量规划的背景,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已有的存量土地,以建成区存量空间为主要对象,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盘活城镇存量空间,进行更新设计,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历史文脉,塑造特色城市风貌,对城镇发展极具意义。该文通过对泰安市古

  摘要基于存量规划的背景,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已有的存量土地,以建成区存量空间为主要对象,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盘活城镇存量空间,进行更新设计,完善城市功能,延续历史文脉,塑造特色城市风貌,对城镇发展极具意义。该文通过对泰安市古城区存量空间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探寻城市更新的设计方法,以期修复当地的文脉特色,重现古城轮廓、格局和风貌,达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盘活城镇存量空间的目的。

  关键词存量规划,城市更新,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建设虽然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总的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三个快速发展阶段:①建国初期,恢复生产是主旋律,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生产,这一时期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城镇,其特点为追求简洁的建筑立面、实用的功能以及均等性;②改革开放后,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各地纷纷设置经济开发区,将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迁入,城市框架得以大大拓展;③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房地产业大行其道,“填空”般在城市边缘地区不断矗立起新楼盘,城市规模极速膨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无序蔓延现象日益严重[1],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国家开始划定严格的生态红线,城市的扩张式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出要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2]。

  与此同时,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早期建设的城市区域由于建设投入不足、人口大幅增加、市政设施普遍老化和超负荷[3],环境日益恶化,风貌千篇一律,已不再适应如今的生活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城市的整体品质。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后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有了新的理解,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特色城市风貌”和“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等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当下城市发展的模式已从“增量扩张”全面转向“存量更新”,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从“以需定供”转向“以供调需”[4]。

  1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

  1.1存量空间

  存量与增量相对应,就城市空间而言,主要指已经存在的各类建设空间[5]。在城市规划的视角下,存量空间既包含经过统一规划而建的居住小区、商业设施、配套服务、办公、绿地公园等,也包括老旧住宅、街巷等民众自发建设形成的空间;而在城市设计的视角下,存量空间既包含已作为建设用地使用的土地资源,也包括由现有建筑物组合而成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2013年中央城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等城镇发展建设原则,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双修”、“棚改”等一系列政策,积极引导各城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必然将进入以存量空间资源的利用为核心的阶段,而存量空间的管理、优化、更新盘活将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7]。

  1.2存量规划

  存量规划指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促进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规划[7],存量规划不以城市用地的扩张为基础,而是以用地效率为主要参考指标,旧城更新、产业升级等是其中重要的规划内容[8]。存量规划不再将城镇土地扩张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而转向功能调控与资源再分配[9]。

  存量规划顺应我国城镇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型的整体思路[10],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以建成区存量空间为对象,以优化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各类规划[11]。2016年我国划定首批城市开发边界,各大城市纷纷提出了以存量开发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战略[12]。

  1.3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

  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着眼于老城区的系统性更新,盘活城市存量空间,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是在进行全面详实的现状评估、深入挖掘存量空间潜力的基础上[13],以延续城市文脉、修补城市空间肌理、完善城市功能为主要目的,促使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为目标。

  2实践探索——泰安市古城区城市设计

  泰安市古城区城市设计依托城市双修的建设理念,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复杂的泰安老城核心地段提出更新策略,以适应城市新的发展需求,是基于存量规划、针对老城更新的一次实践探索。

  宏观层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关于留住城市特有基因的政策;中观层面,针对城市主导产业和居民生活服务功能的现有问题,整合存量资源,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微观层面,对现有建筑、开放空间以及城市肌理等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腾空土地资源,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出具体更新策略,重塑古城风貌,提升城市形象,为古城区整体更新的规划管控和分步实施提供依据。

  2.1项目概况

  古城区是泰安市传统的商业中心,位于泰安市区的几何中心,是由岱宗大街、虎山路、财源街和奈河围绕的岱庙及其周边区域,用地面积132.8hm2。目前,古城区的主体空间被老旧住宅和沿街商铺占据,环境已逐步恶化,活力正在衰退。自身功能的缺失和感知的错位,造成古城区的价值难以兑现。近期,随着《泰安市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和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泰安市已将古城区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的重要区域。

  2.2问题梳理

  古城区目前主要存在六大问题,①古城格局不清晰,空间上难以辨识;②整体缺乏传统风貌,除岱庙、美以美会等少数历史建筑外,均为普通老旧建筑;③多数传统街巷及以之为依托的街巷生活消失;④古城的现有功能与其定位不符,缺乏旅游服务设施;⑤道路系统不完善,主干路切割古城;⑥开放空间不足,除岱北文化公园外再无其他公园和街头绿地。

  2.3设计策略

  本次城市设计在总体构思上,以存量挖潜为基础,综合评估和利用存量空间,以城市功能为依托,文化特色为脉络,再现古城格局,重塑城市风貌,盘活存量空间,提升环境品质,解决古城现状问题与城市发展的全新要求之间的矛盾。本项目综合考虑古城现状及上位规划,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提出三大策略:

  (1)功能引导策略

  对泰安市旅游业整体发展状况和旅游配套设施供给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与青岛等知名旅游城市对比寻找差距和突破口。据分析,泰安市旅游产业结构不完善,供需矛盾突出,中高端酒店、餐饮等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中高端游客的需求。设计中通过对古城注入旅游观光、文化娱乐、酒店餐饮、休闲购物等元素,打造展览、论坛及修学研讨等文化功能,提升商业服务和配套水平,使古城功能与定位需求更加契合。

  (2)区域联动策略

  着眼于城市整体发展,本设计建议泰山区政府等机关行政单位迁至东南片区,置换土地功能,为古城区的发展腾出空间,并带动城市边缘地区发展,强化主城区与徂徕山汶河新区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城市总规提出的“中优南拓”的空间增长策略。

  (3)历史再现策略

  设计通过再现古城意象、勾勒古城轮廓、完善街巷布局,来强化由泰山、古城、蒿里山构成的“天堂仙境——人间闹市——厚土大德”三重空间格局,促进泰安历史文化内涵的呈现,推动核心区域空间特色的重塑。

  2.4设计目标

  本次城市设计以传承历史文脉,修复古城格局、传统风貌以及生活方式,还原古城本来的样子为目标,打造复合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提供充足的开放空间。①重塑古城格局——复兴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再现城市记忆——恢复城市公共生活与空间印象;③引领时尚生活——融汇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与旅游服务产业发展。

  2.5设计要点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标,本次城市设计从五方面着手,盘活存量空间,重塑古城风貌格局,使古城焕发新的活力,带动泰安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

  (1)修复古城格局,勾画古城总体轮廓

  设计依托东湖公园和岱北文化公园,沿财源大街、青年路、岱北街、虎山路设置带形遗址公园;原址复建泰安门,作为古城标志,其他古城门通过设立标识物、3D投影等方式呈现;岱庙西侧设文化体验公园,复建“曹公渠”营造护城河意象,与东湖公园贯通打造环古城绿带,形成古城的空间格局。环古城绿带设置风格统一的情景雕塑、标志物、小品和服务设施,完成古城轮廓的勾画。

  (2)修复整体风貌,恢复古城传统印象

  通过22处历史建筑的调查,古城可分为唐宋、明清和民国三个风貌区,岱庙主体建筑为宋代真宗封禅时所建,为唐宋风貌区;岱庙周边有老县衙等明清风貌的建筑,以古城内除岱庙外的区域为明清风貌区;西关地区现存有萃英中学旧址、美以美会西洋楼等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以西关地区为民国风貌区。设计中遵循“整治为主,适当复建”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通过对存量建筑的功能、质量、风貌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拆除建筑和腾空地块,按所处的区域的整体风貌对现状建筑加以改造,恢复古城的传统意象。

  (3)修复传统街巷,重塑街巷生活方式

  古城老街巷共89条,经实地调研,现存老街巷仅30条,昇平街、岳晏街等10条老街巷已重建为城市干道;西青龙街、施家东巷、灵芝街北段等不具备恢复条件;昇平街、登云街、圣泉街、青龙街等8条老街巷有条件恢复,可形成较为完善的街巷格局。除修复传统街巷的肌理外,设计中注重塑造舒适的街道尺度,从而有效地鼓励步行和社区交往[13],重塑传统街巷的生活方式,如增加东青龙街的商业设施,促使街巷生活的发生;通过风格化改造提升关帝庙街的街道风貌,融入整体风格;复建昇平街沿线的府衙、文昌阁等历史建筑。

  (4)修复历史片区,激活配套服务职能

  为激发古城区活力,本次城市设计环绕岱庙打造“仰圣复兴”、“通天盛世”、“梦回西关”、“岱北寻踪”四个功能片区。“仰圣复兴”片区设置泰安博物馆古建筑群,以文庙、文昌阁、府衙、岱麓书院等多个复建的古院落组成,其中府衙设宾馆功能,其他院落常设展馆、临时展馆、主题展馆以及民间收藏馆等,岱麓书院作为研究泰山文化的学者的修学研讨场所,定期举办泰山文化、儒学文化、宗教文化等主题论坛活动,地面铺装采用历史时间轴的图案,打造开放式封禅文化体验街区。

  “通天盛世”片区依托通天街、郓州街、全福街打造反映民俗特色、市井文化的通天盛世明清风貌商业街区,其中通天街打造民俗文化展示街,郓州街、全福街打造特色美食商业街,通过项目策划,对泰安本地的老字号、传统店铺加以展示,塑造复古风貌的功能片区。“梦回西关”片区位于岱庙与奈河之间,是历史上最热闹的地区,设计凭借奈河东路改道腾空的河滨区设置奈河左岸休闲体验带;北新街打造餐饮酒吧主题的梦回西关民国风情商业街区;依托美以美会教堂、中华圣公会等历史建筑的风格设置美式草坪和英式花园,丰富公共开放空间;复建青岩书院作为休闲书吧,丰富室内休闲空间。

  “岱北寻踪”片区以岱北文化公园依托,腾退公园东侧的单位职工家宿舍,将功能置换为高端宾馆和院落式住宅;沿东青龙街和杨氏门楼开设沿街店铺,打造创意时尚街区。

  (5)修复道路系统,引导交通有序分流

  本次城市设计采用三个措施解决东岳大街车流与古城游客的矛盾,①在东岳大街设置下穿隧道,使过境车辆通隧道越过古城;②利用青年路、财源大街、虎山路形成车行环线,引导古城区车辆有序绕行;③利用岱宗大街、校场大街、灵山大街和迎春路等外围城市道路疏解古城周边的车流。岱庙前东岳大街路段改造为昇平街历史人文景观大道,仅允许公交车通行。此外,在塑造仰圣街、北新街等特色街道时顺势打通街巷的“毛细血管”,完善古城区的支路网。

  结语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土地资源的消耗,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的转变是中国城镇的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东南部各大城市已相继进入以提升质量、盘活资源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更强调存量用地和空间盘活[14]。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城镇的存量空间必然成为城镇空间的主体,存量规划也将成为城镇发展重要的公共引导策略,在今后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存量规划的旧城更新城市设计,着眼于老、旧城区的整治和更新,重点在于落实上位规划,理顺规划区域在城市中的定位与其所承担的职能,通过对区域内的土地使用性质、交通组织、建筑质量、建筑风貌、生态环境等要素的评价,梳理可腾退的空间,整合可利用的资源,挖掘城市文脉,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策略,从而实现盘活存量空间、修补城市肌理、塑造特色风貌的目的,进而起到完善城市功能、激活城市发展动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婷婷,熊茵.基于存量空间优化的城市更新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3(2):36-40.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10-29.

  [3]沙永杰.中国城市的新天地:瑞安天地项目城市设计理念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4]张波,于姗姗,成亮,等.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西安浐灞生态区A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5):43-48.

  [5]朱喜钢,周扬,王海成.存量强约束下的微创规划——基于总体规划范式的辩证思维与创新[J].规划师,2018(4):75-82.

  规划师论文范文:城市规划师职称论文城市街道景观改造

  摘要:首先论述了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在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阐述了城市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今后我国城市街道景观改造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街道;改造;设计;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发表学术论文网:http://www.fbxslw.com/jjlw/20679.html